天寶15年6月13日,潼關被安祿山攻破的消息傳到長安。進入長安的門戶被打破,長安城無險可守。李隆基倉皇逃竄,和慈禧太后逃向西安的過程差不多,沒有任何準備。
當這支隊伍浩浩蕩蕩抵達鹹陽東的時候,當地的老百姓基本上都跑光了。楊國忠自己的錢買了些胡餅給大家吃,當然只限於李隆基和身邊的這些人。
經過一陣子的宣傳,當地的百姓發現這些並不是安祿山的亂軍,陸陸續續也就回來了。
他們世代都住在長安的附近,根本就沒有見過這麼大的亂子。父老鄉親們圍著李隆基痛哭,說他身邊的人都是一些小人。這時李隆基也只好作出了反省,表示自己接下來一定會整頓吏治,重新恢復大唐的威風。
原本以為這樣就可以糊弄過去了,卻沒想到的是,這只是一個導火線,一種更可怕的情緒正在醞釀。
到了14日的晚上,李隆基帶領自己的這次逃難大軍來到了馬嵬坡。
陳玄禮率領的禁軍有不少人都是全家人都住在長安附近,他們是軍人,只能保護著皇帝,逃了出來。但他們的家人仍然在長安附近,因此他們非常掛念自己家人的安危。
還有一點,就是因為逃跑的時候比較倉促,根本就沒有帶夠足夠的糧食物資。這就讓這些士兵們怨氣非常大了,越走離家鄉越遠,而且還吃不飽,一路上風殘露宿。
士兵們就在一起紛紛的議論,尤其是他們聽了父老鄉親說皇帝身邊的大臣都是一些小人的時候,他們心中的怒火開始燃燒了。
既然都是皇帝身邊的一些小人在作怪,那就把這些小人殺掉吧。如果不是這些小人,戰爭就不會爆發,我們仍然在長安城裡吃香的喝辣的,和家人待在一起。
陳玄禮原本是唐玄宗身邊比較信任的人,當初李隆基發起唐隆政變的時候,陳玄禮就擔任了千騎營長官,在政變中立下了大功。
後來李隆基登基以後,他就提升陳玄禮擔任了禁軍龍武大將軍。在接下來的幾十年裡就沒有發生過很大的變化,在這次的逃難過程中也不例外。
士兵們議論紛紛,雖然李隆基聽不到,但身邊的人都能聽到,尤其是陳玄禮和高力士。他們明白,如果不能平息士兵們的怒火,就有可能激起一場兵變。
這時陳玄禮就透過太子李亨身邊的宦官李輔國聯繫上了太子,計劃除掉楊國忠,平息士兵們的怒火,保證這一路的平安。
太子李亨聽到這個計畫根本就不敢做出任何回應,首先他不敢把這個消息告訴李隆基,第二更不敢做主,最後一點也不敢採取行動。
原因很簡單,太子和皇帝之間的關係並不好。由於李林甫的挑撥離間,李隆基有好幾次都想殺自己的王子。
李隆基下手之狠是一般人所不及的,早年他殺死了自己的姑姑太平公主,後來又殺死了自己的三個兒子。既然都已經殺這麼多人了,再多殺一個也無所謂。
因此這麼多年下來,太子李亨一直都是戰戰兢兢,什麼事都不敢幹,什麼主意都不敢拿,就是怕引起李隆基的猜忌,從而引來殺身之禍。
正好當時,還有20多位吐蕃使者跟著他們一起逃難。這些使者對情況不是很了解,他們就圍著楊國忠在打聽消息。
當時他們說些什麼沒有人知道,但是隨行的士兵都看到了。不知道是誰在軍隊中喊了一聲楊國忠正準備和吐蕃人聯手造反,話音未落,就有人向楊國忠的坐騎射了一箭。
楊國忠馬上就意識到士兵們造反了,騎馬就開始逃跑。士兵們窮追不捨,很快就把他活捉,並且砍掉了他的頭。
既然楊國忠都已經死了,那麼他的家人也不能留下來。楊國忠的兒子和他的兩個妹妹都被亂軍砍死,士兵們仍然圍著驛站不肯罷休。
尤其是那些底層的軍官,雖然職務不高,但是心裡很清楚。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楊國忠雖然被殺了,但他的妹妹楊玉環仍然是李隆基的心肝寶貝。萬一哪天楊玉環在李隆基的耳邊吹吹枕頭風,就有可能算舊帳把他們給殺了。
李隆基在驛站裡聽到了外邊的吵鬧聲,身邊的人也告訴他楊國忠造反已經被殺了。李隆基就來到門口,請士兵離開。
但憤怒的士兵心中的怒火仍然沒有辦法平息,他們強烈要求殺死楊玉環。李隆基說,楊國忠犯的錯是他自己的事,提拔楊國忠是自己犯錯了,和楊玉環沒有任何關係。
這時陳玄禮出來告訴李隆基,他也知道楊玉環沒有錯,但只有殺掉楊玉環才代表著楊家徹底倒台,否則搞不好還有後患,士兵們就不會停手。
李隆基不願意對自己的愛妃下手,身邊的大臣也請他當機立斷。在最關鍵的時候,高力士出面了,他只說了一句:如果不殺掉楊玉環那麼搞不好,一戰裡邊的人都得死。
這句話李隆基聽懂了,也知道了後果。何況李隆基原本就是一個極度自私的人,他首先要保全的就是自己的性命。在這生命攸關的時刻,犧牲掉一個女人又何妨。
楊貴妃被殺以後,士兵們開始慢慢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