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圈充滿了各種靠長相吃飯的俊男美女,當然這也無可厚非,畢竟上螢幕就得養眼。
但是有一個人,卻完全不是憑藉著長相混跡娛樂圈的。
他身高極矮,相貌平平,但是卻在機緣巧合之下走到了娛樂圈的最頂端。
他是郭敬明,中國娛樂的傳奇作家。
他傳奇在超高的知名度,更傳奇在超大的爭議度。
曾經被譽為天才作家的郭敬明,是怎樣在不斷地抄襲風波之下淪落於此的呢?
上世紀八十年代,郭敬明在四川小城自貢出生了。
在那個改革開放初期的時代,大部分國人的家庭都比較貧窮,但是郭敬明不一樣。
郭敬明的家庭條件在那個年代可以說是非常好了,他的父親是國企的職工,母親在銀行工作。
絕對算是出生於小康家庭的郭敬明,本來應該就此過著幸福的童年生活。
但是命運卻跟郭敬明開了一個玩笑,那就是他四歲的時候,就得了敗血症。
治療敗血症對他們這樣寬裕的家庭來說,並不是什麼難事。
但是即使家裡花再多錢治療,也無法避免敗血症留下的後遺症。
那就是可能會影響人體營養的攝取,讓人發育不良。
彼時郭敬明的家人還不知道發育不良具體指什麼,隨著郭敬明漸漸長大才發現,他好像很難長高。
雖然身高上已經留下了缺憾,但郭敬明的童年和少年生活卻沒有過得無聊。
他在優渥的家庭條件之下,從小就可以獲得許多書籍閱讀。
古今中外,武俠神佛,都是郭敬明年少時最沉迷的精神家園。
在大量的閱讀之下,天性浪漫的郭敬明也開始著手創作。
十四歲的他就開始寫詩,他為自己寫了一首小詩,名為《孤獨》。
原本這首詩只是為了自娛自樂而寫 ,但那時郭敬明的手邊恰好有一本雜誌。
他抱著嘗試的心態給這個雜誌社投了稿,以為就要石沉大海了。
但是命運沒有虧待這個熱愛寫作的少年,他很快就收到了回信。
雜誌社發表了他的詩,甚至給了他報酬。
那段時間,郭敬明在校園中其實過得不如意。
因為他天生就要比別人矮小,然而不懂事的小孩常常有意無意表露出嘲笑。
郭敬明時時刻刻能感受到這種氛圍,於是選擇沉迷於閱讀和創作。
人生第一次的嘗試尤其重要,特別是對於野心家郭敬明而言。
在第一次就獲得了鼓舞之後,郭敬明開始更加沉迷於創作,甚至於茶飯不思。
他在網站「榕樹下」開了一個自己的帳號,進行初期的文學創作。
他為自己取了一個名字“第四維”,意為超脫於三維世界之外。
這樣一個藝名也成為了此後郭敬明小名的來源,粉絲給他取名為小四。
除了在網路世界馳騁之外,郭敬明的校園生活也因為寫作而有了起色。
郭敬明上高中時,全國新概念作文大賽的風潮興起,郭敬明作為一個文學愛好者,自然積極地參與了比賽。
雖然他對自己的文學創作水準很有信心,但是他知道這種比賽和拼人氣的網文寫作還是非常不一樣的。
在網站上寫作,需要討好的是觀眾。
但這種比賽,需要揣摩的是評審老師的心意,需要讓他們滿意。
郭敬明雖然擅長寫網文,但其實不是很精通格式化的作文技巧。
為了能讓自己得獎,郭敬明買了很多本新概念作文的雜誌回家研究。
一遍一遍揣摩評審老師想看到的是什麼東西。
為了提高自己的獲獎機率,他甚至一次性投了近十篇作文。
那時還是個高中生的郭敬明,對於成功就已經有了無比迫切的渴望了。
功夫不負有心人,郭敬明一路過關斬將,來到了上海參加複賽。
一個四川小城市的孩子,第一次來到上海,就好比劉姥姥進大觀園。
上海的繁華給郭敬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是他在自己的家鄉從未見過的。
優秀的郭敬明也在繁華的上海贏得了新概念作文大賽的冠軍。
2002年,郭敬明再次參加新概念作文大賽,並且再次奪冠。
而和他一起拿下冠軍的,就是另一個大名鼎鼎的作家韓寒。
兩次的奪冠讓郭敬明在全國的高中生中小有名氣,也開啟了他新的階段。
舉辦新概念作文大賽的雜誌叫做《萌芽》,這本雜誌其實已經有些年頭了。
兩千年初,網路漸漸開始在中國大陸普及,這本雜誌開始遭到新媒體的衝擊。
在雜誌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主編舉辦了新概念作文大賽,讓全國的中學生都重新關注這本雜誌。
同時,也讓郭敬明等得獎的學生,聲名大噪。
在第二次奪冠之後,郭敬明藉著這樣的名氣,出版了自己的作品集。
同年,郭敬明精彩絕倫的高中生涯落下了帷幕,他考上了上海大學。
為什麼要上上海大學?可能是因為來上海參賽的經驗讓他難以忘懷。
上海的繁華是非常吸引人的,但是對於郭敬明這樣的小城子弟來說,也會造成非常大的落差。
到了上海大學之後,郭敬明發現自己其實沒有被這個城市包容接納。
那時上海還沒有這麼多外地人,上海大學裡更是充滿本地人。
老師上課會用本地方言講話,同學閒聊會用上海話溝通。
上海本地人其實是有些優越感和排外感的,對於從四川而來的郭敬明而言,更是如此。
郭敬明發現,自己雖然和同學在同一所大學讀書,但其實沒有被他們接納。
那裡的同學用的是最好的手機,穿的是最昂貴的名牌。
在小城的郭敬明,其實家庭條件算是不錯的。
但來到上海大學之後,他還是感受到了深深震撼。
當時敏感的郭敬明開始發現自己的自尊心受挫,他又回到了文學創作的世界。
同時,郭敬明對於金錢和成功的渴望變得更加堅定了,他想要撫平自己在大學感受到的落差。
2003年,郭敬明的小說《幻城》在捧紅他的雜誌《萌芽》上開始連載。
初出茅廬的郭敬明就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這一系列小說在全國爆紅。
在國內經濟還不發達的零幾年,郭敬明的小說一出版就達到了六十多萬的銷售量。
那時的老牌作家其實都達不到這個現象級的銷售水準。
但是剛剛上大學的郭敬明,他做到了。
這時的郭敬明真正走上了屬於自己的紅毯,他的名氣一發不可收拾。
他開始在粉絲的簇擁之下不斷進行簽書會,出席各種名人名流的活動。
身為大學生的郭敬明,完全已經走入了上流社會。
剛進入了不同世界的郭敬明,對獲得更大的成功顯得無比迫切。
就在出版了《幻城》這本暢銷小說的同年,郭敬明便出版了《左手倒影,右手年華》
而在這一年,他也出版了《夢裡花落知多少》。
擁有如此頻繁的產出,可見郭敬明這一年的時間裡,基本上沒有怎麼休息。
這些作品在帶給郭敬明金錢的同時,也讓他更被國人所知曉。
2004年,郭敬明登上了中國福布斯名人榜,這時他還在上大學。
在名利雙收的同時,致命的爭議也開始向郭敬明襲來。
2003年,在他的第二本小說發布之後,作家莊羽一紙訴狀告郭敬明抄襲。
莊羽聲稱,郭敬明的全書基本上都有抄襲的痕跡。
只是他為了不被發現,在抄襲的過程中加入了一些自己的想法,以此混淆視聽。
莊羽為了讓自己的指控成立,花費一年多收集各種證據。
一年後,法院做出了公正的判決,那就是判決郭敬明抄襲成立。
剛成為家喻戶曉的暢銷書作家,郭敬明就捲入了這樣的紛爭當中。
法院的判決裡,不只要求郭敬明停止銷售和給予賠償。
更重要的是莊羽也要求郭敬明公開賠禮道歉,就是承認自己的抄襲行徑。
但是郭敬明沒有選擇服軟,他向法院上訴,繼續和莊羽打官司。
在這個漫長的上訴期間,郭敬明也沒有停止自己追名逐利的腳步。
或許是他厭倦了上海大學的氛圍,或許是大學生活耽誤了他寫作賺錢。
他選擇從上海大學退學,成立自己的工作室,專心寫作發表。
他開始創辦自己的雜誌,出版小說、作品集。
他將自己打造成了一個偶像作家,成為寫作商業化的典範。
但是法院卻沒有因為他商業上的成功就饒他一命。
2006年,在經歷了兩年的上訴之後,郭敬明還是敗訴了。
不缺錢的郭敬明,該給的賠償都給了,就是死鴨子嘴硬不願意承認自己抄襲。
因為自己沒有承認,所以當時郭敬明的許多粉絲也堅定地認為他沒有抄襲,
就算法院白紙黑字的判決,已經宣告了事實的真相如何。
官司過後,已經習慣了名利場的郭敬明沒有停下自己逆風賺錢的腳步。
他不時在各種名人的社交場合出現,穿著各種自己兒時都沒聽過的名牌。
他著實實現了自己出人頭地的夢想,連續十一年名列中國福布斯名人榜。
並且從零六年開始就躋身中國作家富豪榜,他可以說賺得盆滿缽滿,誰都追不上他。
但是金錢和謾罵幾乎是一起來的,從他零六年不道歉之後,他在作家圈的風評就急轉直下。
除了無腦的粉絲們,幾乎沒有人願意相信他是沒有抄襲的。
一眾作家,包括韓寒、張悅然等等都開始對郭敬明無恥的行為進行攻擊。
他們覺得,作品可以商業化,但郭敬明顯然已經失去了自己的初心。
他不在乎創作,不在乎作品,只在乎能不能夠讓自己賺到更多的錢。
但是郭敬明也是大心臟選手,他從來沒有回應過謾罵,對金錢的熱愛仍舊不變。
2007年,中國作家協會將這樣一個抄襲作家納入了協會內部,遭到大量攻擊。
但是這樣的輿論彷彿正是郭敬明想要的。
因為無論是讚賞或批評,只要有關注度,就有銷量,就能變現。
郭敬明在不斷的爭議之下一富再富,他已經不是那個會羨慕同學的窮小子了。
彷彿壓抑了太久報復性消費一般,郭敬明開始在上海市中心買豪宅。
在自己的大房子裡拍攝寫真,在部落格上傳自己奢華的生活。
這樣的做法就像是在和外界說,無論你們怎麼看我,我就是可以名利雙收。
除此之外,很多對於他身高的攻擊,他也會藉由自己的成功來一一反擊。
曾經在某一檔綜藝上,郭敬明被問到是否會介意自己的身高。
極力想裝作雲淡風輕的他這時候卻沒有繃住。
他不斷用反問來表達自己的憤怒,同時話裡話外諷刺別人,長得高又有什麼用。
長得再高的人,有幾個像他一樣成功。
他似乎在嘗試用自己的成功證明自己的一切,即使這個邏輯並不通順。
在10年後,隨著實體書的銷售逐漸下滑,電影市場開始崛起,郭敬明將實現放到了電影上。
2012年,著名的電影《小時代》問世,雖然所有人都說小時代是爛片,
但是這一系列的電影卻為郭敬明賺足了票房。
除了電影市場之外,他還開始涉足綜藝、選秀,寫歌給歌手。
總之,什麼是當下最時興的,郭敬明就做什麼。
他或許稱不上是個有品德的作家,但是他實在是個精明的商人。
在郭敬明剛剛憑藉新概念作文火起來的時候,或許所有人都覺得這是中國文壇的新星。
但奈何郭敬明從來都沒有文人的風骨,他的目標也不是為了藝術。
從小就自卑的郭敬明,一直想要憑藉著成功來證明自己,當然最後他成功了。
只是這樣的成功,包含了太多人的不齒,包含了太多精巧的計算。
郭敬明的拼搏精神和大心臟其實非常令人敬佩,但是他品行的不端又非常令人惋惜。
在繁華褪去之後,應有盡有的郭敬明或許會發現,自己還是沒能得到別人發自內心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