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知章簡介(醉入井底身不知,卻將金龜換酒錢)

2022-09-30賀知章

賀知章

唐朝,是一個人才輩出的年代,前有駱賓王七歲成詩,後有王勃十歲飽覽五經,而我賀知章,更是與眾不同。

我在年輕的時候其實已經有了名氣,可那隻是一點小名氣,要真正進入朝堂,名氣還得更加響亮才行。

於是,我在三十六歲那年參加了科考,其實我就是直接奔著科考榜首的目標來的。那一年,我不光考中了進士,還成了唐朝第一個有史料記載的狀元。

賀知章

人們動不動就說“詩仙李白”,卻不知道李白就是我的小老弟。他來長安的時候,我們一起作過詩,一同醉過酒,就連他諫仙人的名號,還是我為他封的。

和李白喝過酒也沒什麼好驕傲的,現在我退休了,皇帝親自出城送我,我這一生想來也沒有啥遺憾了。

{不}01{/否}

狀元每年都有,像我老賀這樣,全能的學霸卻不多。

我不光詩寫得不錯,其實我的草書也寫得頗有韻味。玄宗聽聞我書法技藝了得,硬是要拉我切磋。

我老賀的情商還是在線的,如果我寫得比皇帝好,不是顯得我有才,而是瞎嘚瑟,搞不好是要腦袋搬家的;如果我寫得不好,那叫不尊重皇帝,搞不好要坐穿牢底。

工作期間是禁酒的,我只好推託說:“臣不喝酒寫不出來。”

以為拿這個藉口就能給自己找個台階下來,可誰知玄宗他老人家一揮手,就堵住了我所有的退路:「拿酒來,愛卿且在這裡喝著,我處理完政事就回。

哎,當員工真​​難,難於上青天。

一杯酒下肚,好酒好酒!我馬上將之前的擔心拋到了九霄雲外。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藉著酒膽,我揮筆而就,之後就醉倒在書桌旁。

玄宗回來,發現備好的紙上沒寫一個字,眉頭一緊,卻轉而發現旁邊的帷幕上寫了整整一幅作品,落筆驚絕,如春林之絢爛。

賀知章

他叫醒了呼呼大睡的我,我雙眼迷離,只能請罪「臣不甚酒力,先告退了」。

待到老闆準了,我如臨大赦,腳下卻不聽使喚,左搖右晃邁不動步子。

玄宗這才笑了,吩咐人把我送回了家。

實力與智慧並存,才是身在官場的不二法門。

{不} {/不}

{不} {/不}

{不}02{/否}

{不} {/不}

年輕人是祖國的希望和未來。

{不} {/不}

有的人怕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怕長江後浪推前浪,我老賀偏不怕。

這不,那天一個飯局,有個叫小李的後生,遞給我一首詩。我讀完,驚訝得從椅子上跌了下來,連忙上前握住他的手。

真是天縱奇才呀,我不禁讚道:“你這是從天上貶諦下來的仙人呀。”

我本來只是一句無心的讚美,誰知第二天就將這位年輕人送上了大唐熱搜榜。

這個年輕人叫李白,而他給我看的詩正是《蜀道難》。

因為這樣的緣分,我和小李成了無話的忘年交。玄宗聽了我的舉薦,還封了一個不大不小的官給小李。

後來才有李白大殿上作詩,喚高力士脫靴的故事,不過那恐怕只是後人因為仰慕李白杜撰出來的故事。

{不}03{/否}

人們都說李白嗜酒如命,沒有酒就作不出好詩,卻不知,我也是個無名的酒仙。

一次,李白那小子約我喝酒,喝到興致正酣,我摸了摸荷包,空空如也。李白搶著要去買單,身為老大哥,我怎麼能讓小弟破費呢?

我解開腰間的金龜,押給老闆權當酒錢。李白一看,急了眼:“使不得,使不得,怎麼能讓先生拿朝廷禦賜的金龜付酒錢呢?”

賀知章

老夫大袖一揮:「我說使得就使得,最要緊的是盡興。」我接著和小李喝酒唱歌,直到大醉。

第二天上朝,我一摸腰間,“壞了,金龜莫不是被人偷去了!”

因為我嗜酒如命,很多人開始編造關於我醉酒的故事。有一次最離譜,說我喝得酩酊大醉,騎在馬背上左傾右倒,「噗通」一聲就栽倒在路邊的井裡。身邊的路人,伸到井口一看,只聽見鼾聲震耳欲聾,而我渾然不知。

後來,這個故事,一傳十,十傳百,傳到了杜甫那小子耳中,他那時候還是李白的小老弟,直誇老夫灑脫,說“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不}04{/否}

人在他鄉,終會有酸甜苦辣,只有故鄉才是我們最終的歸宿。

那年,我八十多歲了。這一生歷經四朝,也到落葉歸根的時候了。

我衣錦還鄉,本來就夠了不起了,結果皇帝夠意思,堅持要帶領太子和群臣送我。那可不是一般的場面,皇帝帶頭作詩相送,太子也一送再送,這一送,送到了長安五十里之外。

再也沒有哪個人,有這般榮耀了吧。

可京城再好,終究不是歸來。我迫不及待地想回到那個魂牽夢縈的地方。

村口的老槐樹還在,曾經爬過的圍牆還在,那才是我的故鄉。

賀知章

「老爺爺,你從哪裡來呀?」村裡孩童的一句話,讓我一時語塞。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漂泊半生,故鄉再也沒有我的痕跡,兒時的玩伴們也大都魂歸他處。

{不} {/不}

出走半生,歸來的我已不是少年。那心心念念的故鄉,終究是物是人非了。

{不} {/不}

賀知章(約659年-約744年)

賀知章

生平簡介:

{不} {/不}

生於約659年,卒於約744年。

唐武後證聖元年(695年)中進士、狀元。

開元十年(722年),由麗正殿修書使張說推薦入該殿書院,參與撰修《六典》《文纂》等書,未成,轉官太常少卿。

開元十三年(725年)為禮部侍郎、集賢院學士。後調任太子右庶子、侍讀、工部侍郎。

開元二十六年(738年)改官太子賓客、銀青光祿大夫兼正授秘書監,因而人稱「賀監」。

天寶三年(744年),因病恍惚,上疏請度為道士,求還鄉裡。

代表作:

《詠柳》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回鄉偶書二首·其一》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不} {/不}

名句:

{不} {/不}

1.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詠柳》)

{不} {/不}

2.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回鄉偶書二首.其一》)

人物關係:

{不} {/不}

父親:不詳

母親:不詳

朋友:李白(忘年交)

引用文獻:

1.萬洪蓮.清新瀟灑 淡而有味-賀知章詩歌賞析.現代語文(學術綜合版),2012,06

2.湯軍,李軍.賀知章詩歌對唐詩發展的導引作用與示範意義.重慶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7,04

感謝閱讀,更多精彩內容,請持續關注「諸葛學堂」!

特別聲明:此文為「諸葛學堂」原創作品,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文中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絡作者刪除。

賀知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