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非(約西元前280--前233年),戰國末期傑出的思想家、哲學家、散文家。韓非是韓王之子,荀子的學生,李斯的同學。他將商鞅的“法”,申不害的“術”和慎到的“勢”集於一身,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法家的發展經歷了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它的初創和發展期。這個時期三晉法家的一些代表人物從三晉儒學中脫離出來,在政治領域施展才幹。他們的代表是李悝、吳起、段乾木、田子方、申不害、商鞅、慎到、翟磺、西門豹、公叔痤瘡。
他們繼承了子夏經世致用的思想,但還沒有形成完整的理論體系,只是從政治實踐中反映出一些法家的思想特徵和政治主張。他們的政治舉措主要就是「富國強兵」。之後的商鞅重“法”,申不害重“術”,而慎到則強調“勢”。
到了戰國晚期,經過百餘年的發展,法家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它的標誌就是法家思想的最高峰———韓非子法家思想的出現。
君主專制主義理論的倡導者
《韓非子》是韓非思想的集中與總結,存55篇。韓非對以往法家思想進行了綜合,提出統治者必須兼用法、術、勢的觀點,又吸收道家思想,將法治理論系統化。
對於政治:韓非主張改革和實行法治,要求“廢先王之教”,“以法為教”。他強調制定了法就要嚴格執行,任何人都不能例外,做到「法不阿貴」。他主張加強君主專制統治,提出了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理論。
對民眾:他吸收了荀子的“性惡”理論,認為民眾的本性是“惡勞而好逸”,要以法來約束民眾,施刑於民,才可“禁姦於未萌」。
他的治國思想總結起來就是重賞、重罰、重農、重戰。
這些主張,反映了新興社會階層的利益和要求,為結束諸侯割據、建立統一的中央集權國家提供了理論依據。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採取的許多措施,就是對韓非理論的應用與發展。
韓非子之死
韓非深愛自己的祖國韓國,但他的政治主張並不被韓王所重視,而秦王嬴政卻為了得到韓非而出兵攻打韓國。韓非入秦後陳書秦王弱秦保韓之策,終不能為秦王所用。韓非因彈劾上卿姚賈,招致姚賈報復,遂入獄。後李斯入獄毒之。
韓非人雖死,但是,韓非的法家思想卻被秦王嬴政所重用,奉《韓非子》為秦國治國經要。幫助秦國富國強兵,最終統一六國。韓非的思想深邃而又超前,對後世影響深遠,是毛主席最佩服的中國古代思想家。毛主席曾說:「中國古代有作為的政治家,基本上都是法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