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國平簡介(活得簡單,才能活得自由)

2022-09-30週國平

週國平,男,漢族,1945年生於上海,哲學博士,畢業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哲學系。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當代著名學者、作家、哲學研究者,是中國研究哲學家尼采的著名學者之一。

著有:《尼采:在世紀的轉捩點上》《尼采與形上學》,散文集《守望的距離》《各自的朝聖路》《安靜》《善良豐富高貴》,紀實作品《妞妞:一個父親的紮記》 《歲月與性情-我的心靈自傳》《偶爾遠行》《寶貝,寶貝》,隨感集《人與永恆》《風中的紙屑》《碎句與短章》,詩集《憂傷的情慾》,以及《人生哲思錄》《週國平人文講演錄》等,譯有《尼采美學文選》《尼采詩集》《偶像的黃昏》等。

哲學詩畫精選了周國平的15個哲理精句,一起品讀、感悟、提升。

週國平

01

因為我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然後看看別人,他有我沒有,就焦慮了。一個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的人,他要的一定是符合自己性情和秉性的東西,追求這些東西,他才會平靜,從容。

02

活得簡單,才能活得自由。

03

人生任何美好的享受都有賴於一顆澄明的心,唯有內心富有充盈,方能從容抵抗世間所有的不安與躁動。

04

我當然還知道,世事無常,人生苦短,一切美好都是暫時的。但是,我決定擱置這類形而上的思考,停留在當下的美好。

週國平

05

真正活動得精彩的人一定不是急於求成之輩,其共同點是對自己的興趣和能力有足夠的認知,知道自己的路在哪裡,因而能夠從容地走在這條路上,也從容地享受途中的收穫。

06

據說,一個人如果在14歲時不是理想主義者,他一定庸俗得可怕。如果在40歲時仍是理想主義者,又未免幼稚得可笑。

07

那些從來不諳思考、閱讀、獨處、藝術欣賞、精神創造等心靈快樂的人,他們是怎樣痛惜地辜負了上天的賜予呀,不管他們多麼有錢,他們度過的依然是貧窮的一生!

08

一個人認清了他在這個世界上要做的事情,並且認真地做這些事情,他就會獲得一種內在的平靜和充實。

09

成功不是衡量人生價值的最高標準,比成功更重要的是,一個人要擁有內在的豐富,有自己的真性情和真興趣,有自己真正喜歡做的事,這是另一種意義上的更高層次的成功。

10

每個人在世上都只有活一次的機會,沒有人能代替他重新活一次。如果這唯一的一次人生虛度了,就沒有人能真正安慰他。在某種意義上,人世間各種其他的責任都可以分擔或轉讓的,唯有對自己的人生的責任,每個人都只能完全由自己來承擔,一絲一毫依靠不了別人。

11

「定力」不是修練出來的,它直接來自所做的事情對你的吸引力。我的確感覺到,閱讀、寫作、享受愛情、親情和友誼是天下最快樂的事。人生有兩大幸運,一是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另一是和自己喜歡的人在一起。所以,也可以說,我的「定力」來自我的幸運。

12

就處世來說,如果世道重實利而輕理想,理想主義會顯得不合時宜;就做人來說,只要一個人看重靈魂生活,理想主義便對他永遠不會過時。

週國平

13

一個人唯有對自己的人生負責,建立了真正屬於自己的人生和生活信念,他才可能從之出發,自覺地選擇和承擔起對他人和社會的責任。我不能想像,一個在人生中隨波逐流的人會堅定地負起生活中的責任。

14

學校作為當代教育最主要的陣地,卻越來越失去了最根本的角色。現在的教育,基本上都是本末倒置了。它造就了一批批徒有技術技巧的答題高手,造就了一茬茬政治立場鮮明,隨大流逐大波的激昂鼓手,也造就了一代代甘願為時代和世俗裹挾,在庸碌無為中失去自我的人。

好的教育應該是靈魂的喚醒和生命意識的覺悟,而非知識的簡單灌輸。教育,首先應該是具有超越性的,超越國家民族,超越宗教信仰,超越組織黨派。獨立、自由、包容的環境才是教育最適合的土壤。

15

有多少人大學甚至碩博畢業了,也搞不清楚自己到底要幹嘛,能做什麼?或發現自己的高學歷也無法為自己帶來人生的滿足和幸福感。因為他們從未真正了解自己!從未為真正的自己思考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