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的祖先五帝第一帝— —軒轅黃帝
黃帝畫像
黃帝,又稱有熊氏、軒轅氏、姬姓。死後葬於陝西省延安市黃陵縣橋山。
黃帝氏族在位年代約為西元前4513年—4050年。共執政463年,傳世15世,到第15世軒轅黃帝傳位於少昊玄囂。
黃帝是中國上古時代華夏民族的代表,被尊稱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黃帝是少典與附寶之後,因居軒轅之丘而得名,有一位號,漢以後的文獻中留下「黃帝軒轅氏」的稱謂。
中國古文獻中保存著黃帝和炎帝族先世的來歷,說原是互為婚姻的少典集團的原始氏族分裂出的兩個分支氏族。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炎黃也曾有過爭雄的戰爭,後來炎黃透過婚姻最終成為聯盟,共同構成華夏民族,軒轅成為華夏聯盟的首領。
為了爭奪黃河下游地區。與蚩尤發生了涿鹿之戰,黃帝打敗蚩尤,同時率兵進入九黎地區,會告天下諸部落,舉行隆重的封禪儀式,告祭天地。此後,黃帝經過勵精圖治,開始加快生產和社會變革,創造了許多文明,加速了邁向文明的進程,所以後世將黃帝尊稱為「文明初祖」。
根據文獻記載表明,黃帝是原始社會末期在中原地區登上歷史舞台的強大氏族的代表人物,距離現在相當久遠。
黃帝在位期間,勵精圖治,史載黃帝因有土德之象故號黃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