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劉墉,不見得人人知曉,但提到劉羅鍋,卻是遠近聞名,婦孺皆知,這當然要歸功於一部電視連續劇《宰相劉羅鍋》在20多年前的熱播,無形當中向人們做了普及。
這部電視劇將歷史上許多治世能臣同腐敗和權貴智鬥的故事添加在劉羅鍋身上,譬如就有西漢名臣東方朔的影子,多少有點戲說的味道。但過多的藝術加工,仍不失劉羅鍋原型的真。
劉羅鍋本名劉墉,祖籍山東高密人,父親劉統勳、祖父劉棨、劉必顯都是進士出身,父親劉統勳歷任刑部尚書、工部尚書、吏部尚書、內閣大學士、翰林院掌院學士及軍機大臣等要職,官至宰相,位極人臣。
劉墉也不遜色,曾任湖南巡撫、直隸總督、體仁閣大學士,封太子少保。與父親一直在京任職相比,劉墉一生多在基層奔波,他體察民情,清理冤獄,改革弊政,發展生產,政績斐然。同樣的是,父子倆在治吏、治學、治水等方面頗有建樹,更以敢於直諫、奉公守法、清正廉潔聞名於世。
劉墉之所以成了劉羅鍋,不是天生使然,是幾十年的宦海沉浮、坎坷磨礪和愈挫愈奮、為民請命的使命擔當壓彎了腰。如果說劉墉比父親強在哪裡?那就是他比父親多活了十年,在這十年裡,做了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把大清朝最大的碩鼠和珅送入監獄而告老還鄉,壽終正寢,獲得圓滿,看來真的是青出於藍勝於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