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大師-李敖先生個人資料

2024-03-08李敖

李敖(1935年4月25日—2018年3月18日),歷史學家、文學家、古董收藏家、電視主持人、時事評論員、台灣地區民眾代表、台灣文化批評者。 1935年生於哈爾濱市,台灣大學歷史系畢業。李敖一生多數時間在台灣度過,他公開活動常身著一件自稱是價值12000元新台幣的名牌紅色夾克,成為他的象徵。李敖有濃厚的自由主義、民族精神,李敖反對蔣家及中國國民黨的獨裁統治並成為台灣黨外運動的主要人物,積極推動了台灣的言論自由和政治民主化。 1990年代台灣實現民主化後,他也反對民進黨以及台灣獨立的主張、李敖支持台海兩岸統一、反美以及反日。

李敖少時曾在北平接受教育,成名於20世紀60年代早期,當時在《文星》雜誌上為胡適辯護,批判中國傳統文化,力主全盤西化,掀起中西文化論戰。早年少談當代政治議題;後來才逐漸反對國民黨在台灣的一黨專政威權統治以及個人崇拜宣傳;20世紀70年代參與推動民主化的黨外運動,曾因推動台灣的言論自由,反抗中國國民黨的白色恐怖對黨外異議人士的迫害,而成為政治犯兩度入獄。

家世

李敖的父親李鼎彝,幼年資質穎異,能背誦《論語》與《道德經》,後考入北京大學中文系,畢業後曾任東北大學講師,吉林六中校長,本來的籍貫是山東,因李鼎彝就讀北京大學時獲得吉林省的公費,冒籍吉林省扶餘縣,但其他親人包括李敖,都以山東省濰縣為籍貫,後來政府將李家全家籍貫統一改為“吉林省扶馀縣」。 1937年,李鼎彝遷居北平,考取公務員。抗日戰爭時期,以軍統局特務身份潛伏於汪精衛政府,任司法部科員,1940年出任太原禁煙局長。 1941年被政敵以貪污罪起訴,不久後無罪釋放,但憤而退隱。李敖的母親張桂貞,為師範學校畢業。

李敖祖先來自滇黔省界上的烏撒衛(今貴州威寧縣),可能是於明朝洪武14年(1381年)隨徵的山東軍戶,在明軍攻占貴州、攻占雲南後駐防。建文及永樂年間,為因應膠東地區日益嚴重的倭亂,烏撒衛的軍戶多被調防回山東。李敖自己則考據認為,其祖先可能為苗族,是被明朝徵南將軍傅友德強制遷徙來的,但明初山東是僅次於山西的人口大省,洪武二十一年戶部郎中劉九皋更向明太祖上疏稱:“山東、山西人口眾多,宜於遷出”,不可能再千里迢迢遷至苦於人口稠密,年年向外輸送移民的山東地區。李敖另外考據,祖父李鳳亭生於山東,闖關東落腳關外,曾經做過馬賊,後來為銀樓老闆。

早年

1935年4月,李敖出生於黑龍江省哈爾濱,李敖在八個兄弟姊妹中排行第五。兩歲時全家遷居北京市,在北京就讀新鮮胡同小學。 1948年,李敖以全校第一的成績考入公立第四中學校,因正直戰亂,李敖隨親人從北京市逃到上海市,就讀緝規中學。 1949年,李敖隨父母從上海搭船遷至台灣,在台中落腳後,進入省立台中第一中學高中二年級就讀,由於對於學校教育體制反感,於二年級下學期開始休學,在家自修。曾與其恩師嚴僑密謀投奔中國大陸,李敖三年級時嚴僑被捕,李敖則因年紀尚輕,加上其師長各方奔走而獲得緩刑。因此還是學生的李敖省下家裡給的零用錢救濟落魄的師母和三個小孩。

1954年,以同等學力資格,考取台灣大學法律專修科,因興趣不合,主動休學,重考進入台灣大學歷史學系。 1959年畢業後服兵役,擔任預報官。 1961年退伍後,李敖又考取台大歷史研究所。

感情生活

李敖情史非常豐富,自稱交過數十個女友、情婦,每次受訪,對情人的實際數目,多答以「不計其數」。

李敖十八歲那年交往第一任女友羅君若,在台中一中休學之後,每天寫情書給她,終於獲得佳人芳心,但一公開兩人關係,女方家長就立刻反對兩人交往,原因是李敖家境太差。李敖悲戚之馀,吞了一瓶安眠藥自殺,室友翁松燃緊急將他送醫急救,才撿回一命。

早年李敖與作家王尚義胞妹王尚勤同居過,當時王尚勤號稱“台灣大學水仙花”,兩人濃情密意,未婚生下女兒,但王尚勤懷孕時,李敖已經又有了另外一個女友吳海蒂,王尚勤雖然一度回到李敖懷抱,但因李敖外面女友太多,最後依舊分手,生下女兒李文後,李敖與其弟李放偷偷把李文抱回家中,請自己的母親張桂貞撫養。王尚勤回憶其舊情人:「愛錢,沒世界觀」。

李敖1980年在蕭孟能介紹下,與當時紅極一時的演員「台灣第一美人」胡茵夢結婚,由高上秦和孟絕子證婚,婚姻關係僅維持了一百多天,離婚協議書也很簡便,由胡茵夢起草,主文只寫上「我倆同意離婚,今後有關財產問題,無任何關係。男婚女嫁,各不相干」。被媒體利用百日維新的諧音雙關語,戲稱李、胡二人為“百日維姻”,閃電離婚時,李敖宣稱是因與胡茵夢“因理解而結合,因誤解而分手”。

李敖也痛批蕭孟能誘騙胡茵夢出庭作偽證,導致李敖因被誣敗訴,入獄半年。

李敖第二任妻子王志慧是李敖在公車站牌前相遇的,當年王志慧是護專學生,有著一雙美腿的她吸引了李敖的目光,李敖於是前往搭訕,發現她在公車站牌前看李敖的書,李敖浪漫地默寫了昔年的獄中作品《忘了我是誰》送給她,兩人交往,李敖為她取下愛的暱稱“小屯”,兩人論及婚嫁時,王志慧父母嚴厲反對,認為李敖不但比她年長三十歲,足夠當她父親,而且還花名在外,非常不可靠。她誓言:「如果不娶李敖,我就一輩子不嫁!」王志慧的父母只好同意兩人成婚。兩人育有兒子李戡,女兒李諫。

文星雜誌時期

1957年,原中央通訊社社長蕭同茲之子蕭孟能創辦自由主義月刊《文星》。胡適過世時,《文星》雜誌紀念胡適的專號賣了三版,從那時起,《文星》就成為台灣最重要的文化刊物之一;1961年,26歲的李敖以中華民國國軍預官退伍,蕭大膽啟用,委以重任。當年蕭孟能、朱婉堅、李奧三人可稱為文星鐵三角。當時,李敖的文章發揮了很大的作用,他強調反封建和西化,其《老年人和棒子》、《傳統下的獨白》等頗有影響,開始聞名於台灣,在學生圈造成很大的震撼,也對時人的思想形成衝擊。李敖自1961年《給談中西文化的人看看病》一文始,與立法委員胡秋原所創辦的《中華雜誌》、文化大學教授史紫忱發行的《陽明》及導演鄒郎所發行的《文化旗》等雜誌長期筆戰,以一個初出茅廬青年的形象偕同《聯合報》、中央研究院學者、國立台灣大學哲學系多名學者、媒體人力抗多位學者,從此成為文化界的知名人物;1963年,李敖接掌《文星》總編輯。 1965年,《文星》雜誌及李敖捲入賣國控訴事件,此事件涉及美國哈佛大學教授費正清的親共陰謀;國民黨中央評審委員蕭同茲自請文星書店停業,債權人人盈門,蕭孟能不得不逃往島外暫避。

國立台灣大學哲學系教授殷海光被迫離職、中央研究院院長王世傑為此屢提辭呈、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長郭廷以赴美不歸,及《聯合報》之備受抨擊。

入獄服刑

  • 第一次入獄(1971年3月—1976年11月)

台灣時值戒嚴時期,言論肅殺,1966年,李敖發表《歷史與人像》、《教育與臉譜》、《上下古今談》、《烏鴉又叫了》、《孫悟空與我》等書,為國民黨當局所查禁,雖未因此坐牢​​,但1953年與嚴僑合謀偷渡中國大陸一事被當局發覺,並於1967年4月8日以妨礙公務提起公訴;後被法庭判刑1年,但由其大學師長多方奔走,獲得緩刑。白色恐怖期間,李敖為護人權協助台獨人士彭明敏逃亡,避免其受迫害;1970年彭外逃後,遭謝聰敏和魏廷朝供出。另外,李敖由孟絕子手上拿到台灣受迫害被關的政治犯名單,並且要把這份名單送到聯合國與人權組織去告發。李敖把名單轉給國際特赦組織馬丁;但在日本被台獨人士拿走,並且在未得李敖同意之下,將其刊登在台獨刊物上,以致李敖亦被牽連判刑。 1971年3月19日,李敖被捕,並於1972年2月28日因「台獨」罪名被判處十年徒刑、螢奪公權6年;法庭一審判決後,李敖沒有提出上訴;後逢蔣介石逝世大赦,改為八年、六個月。 1976年11月19日,李敖被釋放。實際被監禁日期,總計五年八個月。

  • 第二次入獄(1981年8月—1982年2月)

因為普通刑事案件,即「李敖侵占蕭孟家產」與「蕭孟能誣告李敖」案。一開始,台北地方法院法官判李敖無罪;到了台灣高等法院後,改判李敖入獄半年定諭。

李敖出獄後,開始追究並報復蕭孟。終得最高法院六件判決書,勝訴。另一方面,蕭孟能且以誣告罪入獄。 1987年1月14日,在高等法院法庭上,蕭孟能當庭同意願以「自承懷疑之錯誤,並向老友李敖表示道歉」等文字登報。

1980年代,李敖已然成為台灣知名的政論家,不但與黨外人士合作,以批評時政的雜誌文章活躍於文界,試圖挑戰國民黨政府當時的言論限制政策,還把黨外雜誌匯集成的文章出版一系列書籍,批評國民黨政權或講述歷史。不過因觸犯《出版法》等法令,因此通常為禁書。

神州文化之旅

李敖自1980年代開始嘗試公開演說,但直至蔣經國於1987年解嚴,解除黨禁與報禁後才真正展開其公眾演說生涯。隨著1990年代台灣電視媒體產業開展,李敖開始與電視台合作,受邀製作個人演說節目,成為一時名嘴。

2004年至2006年,李敖與鳳凰衛視合作的節目《李敖有話說》面向香港與中國大陸,並促成他於2005年訪問中國大陸。 2005年9月19日,李敖展開“神州文化之旅”,行程包括香港、北京和上海。過程中,分別於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和復旦大學進行了演講,他主張演講的目的不在於政治,而是文化與思想的活動。

李敖曾經多次在其主持的節目中提到自己與女兒(長女)李文的故事,說李文是最像他六親不認,仗義,“善霸”精神的子女”, 父親時常在他的節目上幫她出氣和打抱不平。

逝世

2017年初李敖被診斷出患有腦腫瘤,該年五月底因接受放射性治療導致身體抵抗力下降而感染急性肺炎,一度病危,所幸最後康復。李敖的經紀人鄭乃嘉在2017年6月13日公開一封“李敖親筆信”,信中表示想在人生最後時間,和家人、友人與仇人再見一面做個告別;但李敖逝世後,鄭乃嘉承認當時李敖因病重無力寫信,信件內容是他和李敖討論後由他代筆。

2018年3月18日上午10時59分,病逝於台北市北投區台北榮民總醫院,享年83歲。其子李戡稱李敖遺願喪事一切從簡,不公開舉行告別式。故3月21日舉行簡易的家祭儀式後,遺體火化,骨灰安置新北市三芝區的龍岩白沙灣安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