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開復簡介大全(104億!61歲李開復,又收穫一個IPO)

2023-01-16李開復

來源 | 投資家(ID:touzijias)作者 | 趙思蕊

繼商湯科技之後,港股市場即將迎來「AI+製造第一股」。

投資家網獲悉,近日,由創新工場孵化出來的創新奇智透過港交所上市聆訊,預計很快將在港交所鳴鑼上市。現年61歲的李開復,即將收穫一個新的IPO。

2021年12月30日,商湯科技成功登陸港交所,搶得港股市場「AI第一股」的頭銜,也造就了全球AI領域最大資金規模IPO。

值得注意的是,商湯科技上市後獲得資金熱烈追捧,僅用四天實現股價翻倍,成為港股IPO市場最靚的仔。在此背景下,創新奇智的上市前景,也讓投資人充滿期待。

李開復

與前輩商湯科技相比,創新奇智資歷尚淺,公司成立至今不到4年。

官網資訊顯示,創新奇智成立於2018年2月,是中國領先的企業AI解決方案供應商。本公司以「人工智慧賦能商業價值」為使命,提供全端式AI產品及解決方案,包括AI平台、演算法、軟體及AI賦能設備,進而為企業實現降本增效及透過業務經營及資訊管理的智慧轉型優化決策。

創新奇智專注於製造、金融等產業的AI賦能,在「科技產品」+「產業場景」雙輪驅動模式下,依托電腦視覺與機器學習技術,打造ManuVision(機器視覺智慧平台) ;MatrixVision(邊緣視訊智慧平台);Orion(分散式機器學習平台)三大專有AI平台,提供客戶快速交付落地的人工智慧產品及解決方案。

李開復

自成立以來,創新奇智以北京為核心,先後落地廣州、重慶、南京、合肥、成都、西安、青島、上海等地,設立粵港澳大灣區總部、長三角區域總部,形成全國性佈局,也與中冶賽迪合資成立製造業子公司賽迪奇智,以及金融業子公司睿雲奇智,增強產業影響力。

創新奇智的商業價值,正被越來越多的人看到。目前,公司已取得中冶賽迪、宗申、格力、寶武鋼鐵、長安汽車、中鐵四局、怡東集團、鴻海科技、瑪氏、雀巢、嘉士伯、永輝、水井坊、惠氏、郵儲銀行、光大銀行、人保、太保、泰康等多家業界標竿客戶。

創新奇智的快速發展廣受市場認可,榮獲近百項國內外大獎。之所以能在短時間內取得如此耀眼的成績,是因為創新奇智的起點很高,公司相當於含著金湯匙出生,而且起步點就站到了巨人的肩膀上。

創新奇智創辦人徐輝,有著二十多年的To B產業經驗。公開資料顯示,徐輝曾先後擔任IBM金融事業部總經理、SAP大中華區副總裁、微軟大中華區副總裁、萬達網路科技集團副總裁。

創新奇智CTO張發恩,是電腦產業專家,曾任微軟、Google高級架構師,也曾擔任百度主任研發架構師、百度雲端運算事業部大數據和人工智慧首席架構師。

創新奇智COO王晶,曾擔任Google商務工程部大中華區、韓國及亞太區總監。據媒體通報,前央視資深主持人路一鳴於2019年加入創新奇智,擔任公司合夥人、首席策略長、資深副總裁。

李開復

除創始團隊頗有實力外,創新奇智背後還有一位備受矚目的業界大佬,即創新工場創辦人李開復。創新奇智由創新工場孵化而來,是創新工場子公司,李開復出任公司董事長。

有李開復親自坐鎮指揮,加之創新工場的一路扶持,創新奇智的融資道路走得相對順遂。

成立至今,創新奇智累計完成6輪融資,投資團隊星光熠熠,成員包括創新工場、成為資本、中金甲子、華興資本、賽富投資基金、軟銀願景基金等頂級投行,融資總金額或達25億元。

李開復

回顧發現,創新奇智剛成立3個月,就拿到了第一筆融資,投資者為創新工場和成為資本,融資金額超1億元,兩家機構在創新奇智後續融資中繼續跟進。

隨後,中金甲子、華興新經濟基金、賽富投資基金、鈞山投資、煜盈資本、華興資本、國及投資、融匯資本、銀豐集團、普正投資等機構紛紛入場,押注AI賽道。

值得一提的是,進入2021年,創新奇智的融資節奏明顯加快,似乎在為上市做準備。短短兩個月左右,公司連續融資兩輪,海創母基金、軟銀遠景基金相繼入場。

伴隨融資持續加碼,創新奇智的估值節節攀升。除第一次融資外,創新奇智的估值每年都在翻倍。 D輪融資過後,創新奇智的估值超越百億,達到104億元,成為名副其實的AI獨角獸。

截至IPO前夕,創新奇智最大股東為創新工場,持股比例為28.2474%,創辦人徐輝為第二大股東,持股比例為9.9559%。

在創新奇智的成長過程中,李開復傾注了大量心血。他曾表示,在過去的40年裡,最大的理想就是讓人工智慧走出實驗室,發展為廣泛的應用驅動型的技術。創新奇智(AInnovation)的名字取自“AI+Innovation”,同時也有“做人工智慧領域的一面‘旗幟’之意”。

李開復

當創新奇智的規模日益發展壯大,上市便成了水到渠成的事。其實,創新奇智與資本市場早有接觸。 2020年1月,創新奇智掛牌新三板,首次試水資本市場。

隨後,創新奇智將目光瞄準港交所,欲以「AI第一股」的身份閃亮登場。然而,創新奇智的港股IPO之路,走得有點坎坷。

2021年1月,創新奇智第一次向港交所遞交IPO申請,當時計劃募集4億美元,瑞銀、中金及華興資本為聯席保薦人。

2021年6月25日,創新奇智在港交所的上市申請資料顯示“失效”,公司首次IPO折戟。隨後,創新奇智再度遞錶港交所,終於透過上市聆訊,卻與「AI第一股」的頭銜失之交臂。

目前,國內AI產業發展正當其時,政策層面有十四五智能製造發展規劃,市場層面有產業智慧轉型的大需求,資本層面有商湯科技成功IPO在前。創新奇智選擇此時IPO,可謂佔足了「天時、地利、人和」。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預測,2020年中國人工智慧市場規模約1,858億元,佔全球市場的12.2%,預計於2025年將達超兆元,佔全球市場的20.9% 。

同時,人工智慧企業應用市場成長速度也極快。有產業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企業級AI市場規模為1394億元,佔整個市場的75%;預計到2025年將達到8366億元,複合年增長率為43.1%,佔比將提升至80 %。

在多重利好助推下,創新奇智迎來了快速發展,公司營收穩定提升。招股書顯示,2018年至2021年前9月,公司營收分別為3,720.8萬元、2.29億元、4.62億元、5.53億元。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如果以收入作為統計標準,截至2020年12月31日,在中國企業AI解決方案市場上,創新奇智與曠視科技並排第三名,市場份額為0.3% 。而商湯科技排名第一,市佔率為1.0%。第四範式排名第二,市佔率為0.6%。

從業務組成來看,創新奇智的收入比重並不均衡,智慧產業是公司營收的主力。 創新奇智曾表示,其製造業客戶數2018年僅16家,至2020年就增加至93家。

目前,創新奇智主要服務於製造業和金融業。截至2021年前9月,製造業服務的營收為2.81億元,約佔總收入比重的50.8%;金融業服務的營收為1.93億元,約佔總收入比重的34.9%。

此外,大客戶是創新奇智的主要收入來源。 2018年至2020年,來自前五大客戶的綜合收入,約分別占公司總收入的38.8%、29.3%、42.1%;其中最大客戶對公司營收貢獻分別為9.8%、7.2%、11.6%。

然而,像許多AI產業前輩一樣,創新奇智也持續虧損。 2018年至2021年前9月,公司虧損分別為7,117.4萬元、2.48億元、3.6億元、4.38億元,4年累計虧損約11億元。

對此,創新奇智給出的解釋是:由於公司一般及研發開支的增加。眼下,創新奇智似乎“不差錢”,截至2021年9月30日,創新奇智持有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16.55億元。

對AI企業而言,長期持續的高研發投入,讓賽道上的玩家們都在負重前進。一邊融資,一邊虧錢,已經成為產業常態,上市融資成了眾多AI企業不得不去做的嘗試。

儘管市場前景樂觀,但對AI賽道上的玩家而言,前路仍然道阻且長。 上市融資只能解決燃眉之急,跑通技術與應用雙增長的道路,實現自我造血能力,才是AI企業的長久發展之道。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