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614年,楚穆王去世,他的兒子楚莊王繼位。
1.楚國形勢
由於楚莊王年少,楚國的大權被潘崇和鬥椒兩位輔佐大臣掌控。
潘崇曾是楚穆王的老師,並在楚穆王弒父奪位過程中提供幫助。鬥椒祖上楚若傲曾是君王,其家族是楚國有名的貴族,多擔任要職。
兩人自從掌控楚國大權開始,就互相爭鬥,導致楚國內烏煙瘴氣。
公子夑為王族有功之人,因爭奪令尹職位失敗,心生怨恨,想要趁國內混亂奪取楚莊王的王位。
鬥椒就讓自己的族人鬥克接近公子夑,利用公子夑的叛變來剷除潘崇和楚莊王。由於養由基的保護,楚莊王生潘崇亡,從此大權盡歸於鬥椒之手。
楚莊王剛繼位,加上朝廷已被鬥椒把控,楚莊王於是就趁機縱情於酒色之間,所有政事都交由鬥椒處理。
2.三年不鳴
此前外界因楚穆王殺父繼位導致楚國無暇關注外界,秦晉兩國之間持續發生戰爭多年。直至秦穆公與晉襄公去世,秦國和晉國都因為兩位君主的去世陷入內亂之中。
後來趙盾掌握了晉國的大權,想要恢復晉國的霸主地位,做出一連串的舉措。由於楚國內部的混亂,加上楚莊王是年少繼位,趙盾比較輕視楚國,在會盟時將楚國與小諸侯並列在一起。
楚莊王
由於鬥椒想要攘外安內,奪取王位之後再圖謀霸主,所以對於晉國的羞辱沒有表示反抗。中原小國看到這種情況,紛紛倒向晉國。
楚國大臣們對此情形憂心不已,看到楚莊王沒心沒肺地沉迷酒色,就紛紛勸諫楚莊王。楚莊王不勝其擾,就在門外立了一個牌子:“進諫者,殺毋赦”。
直到有一日,大夫伍舉進入宮中,看到楚莊王還在酒色之中也不著急。等楚莊王揮退諸人後,伍舉就說,“大王,我有個謎語總是猜不到,唯有大王知道謎底,所以想要請教大王。”
楚莊王就問他道,“什麼謎題?”
伍舉回答他道,“楚國宮中有一隻鳥,既不飛翔也不鳴叫,這是什麼鳥呢?”
楚莊王心底知道什麼意思,就笑了笑,“這隻鳥不是凡鳥啊。三年不飛,一飛沖天;三年不鳴,一鳴驚人。”
伍舉聽到這話就明白什麼意思,高興地離開了宮中。
其實早在伍舉委婉勸諫之前,楚莊王的一個妃子樊姬就曾以蓬頭垢面和對月化妝來勸解楚莊王,後來知道楚莊王韜光養晦之後,就幫助楚莊王收集情報和信息。
3.初掌朝政
很快楚莊王一飛沖天的時機來臨。
由於暴雨不斷,再加上堤壩崩潰,楚國境內氾濫成災。大水過後又有瘟疫橫行,死傷無數。再加上糧食的缺少,導致了大饑荒。
於是楚莊王就宣傳由於自己不理朝政,所以上天才降下災難。心向楚莊王和反對鬥椒的大臣紛紛懇求楚莊王出來親理朝政。
楚莊王趁機出來執掌朝廷,並以雷霆手段處死負責堤壩的大臣穩定民心,又以分化拉攏的手段製衡鬥椒的軍權來確保自己的安全。
就在這時,楚國週邊曾經降服的國家趁著楚國發生災難紛紛叛變,攻擊楚國。
在楚莊王和群臣的努力下,順利度過了此次危機,且楚莊王在此次親自率軍徵討中獲得威望。
4.絕纓之宴
就在這時,齊、宋、魯、晉接連發生弒君之事,中原動盪不安,楚莊王就心生北上中原之意。
於是楚莊王借討伐山戎,來到周王所在地洛邑,並表示自己想知道九鼎形狀如何?重量多少?
九鼎
在王孫滿的勸告以及對天下形勢的分析,楚莊王不得已放棄了吞併天下這種想法,接收了周王授予的徵伐信物。
就在這時,鬥椒起兵謀逆的消息傳來,楚莊王不得不趕緊收兵歸國鎮壓謀逆。
很快兩軍就相遇了,由於鬥椒對自己的箭術很是自傲,就和楚莊王的護衛養由基鬥箭,結果被養由基射殺。
由於鬥椒身死,楚莊王很快將叛軍鎮壓下來,鬥氏一族隨即被楚莊王滅掉。順利解決了鬥氏,楚莊王輕鬆許多,於是召開了一場慶功宴,並讓自己的姬妾許姬為眾大臣敬酒。
眾大臣看到楚王的美人,醜態畢露。就在這時,一陣風吹滅了照亮的燭火,有人趁機輕薄許姬。許姬愣了一下,隨即有些惱怒,反應過來後扯下了對方的帽纓。
許姬回到楚莊王身邊後告知楚莊王,並請求找到其人治其罪。楚莊王聽完之後,請大臣們紛紛將自己的帽纓除掉,不然自己就不高興了。
大臣們雖然不知道大王什麼意思,還是將帽纓紛紛取下。等到燭火重新燃起,再也找不到誰是輕薄許姬的人。
事後楚莊王告訴許姬是自己無禮在先,再加上酒醉人美,生出輕薄之意就是自然的了,所以不應該深究。
5.一鳴驚人
公元前598年,楚莊王以鄭、陳兩國弒君之罪,率軍北伐。楚莊王首先滅掉陳國,然後將陳國納入楚地,再向周王請罪後放掉陳國的土地來表示自己的仁德,以方便獲得霸主地位。
隨後楚莊王又徵討鄭國,鄭國隨即向晉國求援。晉國國內因為鄭國的道德問題對是否救援陷入兩難。在楚國的攻伐下,鄭襄公不得不投降。
飛鷹
這時晉軍已經出發救援鄭國,但在聽到鄭國投降之後,內部又陷入爭執之中。楚莊王也在這時候收到國內令尹孫叔敖的勸告,盡量與晉保持和平。
在伍參的分析下,楚莊王還是決定與晉一戰。於是楚軍決定一方面麻痺晉軍,表示議和,一方面派軍向晉軍挑釁加以試探。
晉國大臣以和談使者身分攻擊楚莊王,幸賴慶功宴上輕薄許姬的大臣拼命營救,楚莊王趁機逃出。
楚國大軍隨即出動進攻晉軍,最後在這次較量中,楚國勝出。
由於晉國國君昏庸,大臣庸碌,又大敗於楚軍,晉國的霸主地位搖搖欲墜;而楚國此次表現出來的仁德以及大敗晉軍,受到了中原諸多諸侯的尊重,可以說獲得了一定的霸主地位。
隨後楚莊王又在晉國徵討鄭國時,趁機徵伐宋國,和宋國僵持達九月之久,其國力令天下震動,獲得中原國家的尊敬。
西元前591年,楚莊王去世。
6.結尾
儘管楚莊王沒有親自主持會盟,但楚國實際上已經獲得了霸主的地位,他的兒子代替他成為了霸主。
楚莊王年少繼位,被其他國家看輕,國內權臣又掌握朝政。但他透過韜光養晦尋找支持自己的人才,後來誅討叛逆,問鼎王室,擊敗晉國,降服中原諸侯,最後成為霸主。
我們可以學習到的是,如果獲得成功的時機沒有成熟,就要學會韜光養晦,自知之明。還有在不緊要的事情上一定不要斤斤計較,要學會胸懷大量,能藏污納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