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唐詩,我們想到的是詩仙、詩聖、詩鬼,但初唐詩人排行都比較靠後。其實初唐的詩人,浪漫任性起來,絲毫不比李杜差。其中的代表之一就是駱賓王。
▲駱賓王畫像
駱賓王,」初唐四傑」之一,生於」商品集散之地」的義烏,從小聰慧,一生極具傳奇色彩。
7歲那年,家裡有賓客上門,看見虎頭虎腦的駱賓王,便想逗逗這個小孩。當時的人們喜歡養鵝當寵物,駱賓王家裡也不例外。於是客人手指白鵝,讓駱賓王寫首小詩。
▲唐朝人酷愛養鵝
駱賓王稍加思索,張口就是千古名篇: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詠鵝》駱賓王)
7歲駱賓王的這首小詩,成為我國後來許多7歲小學生的必讀作品。
這件事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去別人家不要輕易逗小孩,因為很有可能他比你還有學問…
▲《詠鵝》
神童駱賓王長大後,仍氣逼人。不過,有才的人通常都有點小個性。駱賓王也不例外,往好聽了說叫有一身俠骨,往難聽了說是愛管閒事。
最有名的”閒事”,管的就是同為”初唐四傑”組合之一的盧照鄰。
盧照鄰和駱賓王一樣,神童出道,少年得志。在翩翩佳公子之時,認識了美豔的川妹子郭氏。兩人相好之後,郭姑娘為盧照鄰懷了骨肉,但盧照鄰卻離開郭氏參加典選,以求功名。結果再無音訊。
▲盧照鄰畫像
郭姑娘將孩子生下後不久,孩子便夭折了,而盧照鄰又說什麼都聯繫不上,深感自己遇到了」渣男」。
駱賓王知道這件事後,正義感爆棚,出手就是一首長詩。
「情知唾井終無理,情知覆水也難收。不復下山能藉問,更向盧家字莫愁。」(《艷情代郭氏答盧照鄰》駱賓王)
▲”初唐四傑”組合
詩中多處用典,明嘲暗諷,名哀實怨,洋洋灑灑,把盧照鄰罵了個體無完膚。大概意思就是:老盧,你別太絕情,你媳婦等你等得花都謝了,菜都涼了。將來別後悔,今日你愛答不理,明日你高攀不起。
但其實,盧照鄰有點被冤枉,並非是他拋棄郭氏,而是自己典選未中、父親病逝、身患重疾,不想拖累郭氏,所以斷了書信往來。
▲西安
還有一次,京城有一個道士李榮,名頭很響,粉絲很多,他和一個叫王靈妃的女道士,偷嚐了禁果,然後不辭而別。
駱賓王知道後,又是一篇洋洋灑灑的長文《代女道士王靈妃贈道士李榮》,和怒懟老盧的套路一樣,詩中亦是有名有姓。
「上林三月鴻欲稀,華表千年鶴未歸。不分淹留桑路待,只應直取桂輪飛。」(《代女道士王靈妃贈道士李榮》駱賓王)
▲長安城
光管感情戲碼,這不是駱賓王的人生追求,他要管更大的事。
唐高宗李治病重,武則天開始為女皇之路做準備,佈局朝中勢力,血洗李唐一脈,排除異己老臣。
此時的駱賓王坐不住了,他以禦史的身份多次上疏,諷刺武則天,武則天一怒之下將其貶官,還讓他坐了一年牢。
▲武則天畫像
不過,駱賓王可不只是寫詩罵罵武則天,他還付諸了實際行動。西元684年,駱賓王跟隨徐敬業起兵,討伐武則天,寫了流傳千古的《為徐敬業討武曌檄》。
「加以虺卡為心,豺狼成性,近狎邪僻,殘害忠良,殺姐屠兄,弒君鴞。人神之所同憤世嫉俗,天地之所不容。」(《為徐敬業討武曌檄》駱賓王)
又是洋洋灑灑的一大篇,把武則天看得直呼大才,並責怪宰相,這樣的才俊不為朝廷所用,宰相是吃乾飯的麼?
檄文中最經典的一句」一抔之土未乾,六尺之孤安在?”
大意是先帝墳頭的土還沒乾,幼主卻無人可托,你們的良心呢。
實在太有煽動性,讓諸多老臣無顏面對李唐皇室。
不過,武則天一句評論很準:駱賓王是文章大才,但徐敬業的武功卻配不上他。
▲無字碑
不久,武則天一語中的,徐敬業兵敗後,駱賓王也不知所踪,成為歷史謎案。
不管他是兵敗被殺,還是出家為僧,亦或是流亡海外。駱賓王的一生是以傳奇為端,又以傳奇為結,綻放在初唐的夜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