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小偉」呂小品個人資料:娶舞蹈老師,結婚11年無緋聞,事業家庭兩不誤

2023-09-12呂小品

說起呂小品,很多年輕的觀眾可能不知道他是誰。

但說起牛小偉,不少人都會想起他在《東北一家人》中的屌絲形象。

作為英達一手調教出來的徒弟,

呂小品在國內情境喜劇領域,也佔有一席之地。

1971年,呂小品出生於黑龍江伊春。

那是一個充滿藝術氣息的家庭,

這在某種程度上給了呂小品的未來,打下了基礎。

14歲前,他一直跟著父母在東北生活。

此後全家來到了北京,在隨後的日子裡,呂小品的人生,都是在這座城市裡展開的。

因為從小就對戲劇表演充滿熱愛,報考藝術學院在他中學時期就已經是明確的目標了。

20歲那年,他順利走進了中央戲劇學院。

他喜歡的是表演,大學四年,他學的也是表演。

在他那一屆的同學中,有史蘭芽,也有黃志忠。

呂小品是同學心目中的學霸。

四年時間,他年年都能獲得全額的獎學金。

正因為學業成績不錯,所以畢業後學校就對他進行了挽留。

本來對於表演就不太上心的他,選擇留在學校,

成為了培養明星的明星。

在求學期間,因為一次客串的經歷,

從此開啟了他和英達以及國內情境喜劇多年的緣分。

英達也出自演藝世家,他的大學是在美國度過的。

就是在美國求學期間,他在電視裡看到了一種國內從未有過的節目。

場景從來不變,永遠在屋子裡。

劇情的進展,也是在屋子裡進行的。

在演繹的同時,旁邊一直有人哈哈大笑。

英達看得非常奇怪,於是就問美國的同學,這是啥玩意兒。

美國的同學告訴他,笑聲是同時收錄當背景的。

新穎的形式,讓英達一時有些著迷。

從那時候起,他就開始考慮起了這種模式。

畢業之後,英達來到了美國的電影工業基地實習。

也就是在這段期間,他見識到了什麼是真正的情境喜劇拍攝。

在拍攝現場的另一處地方,同樣也有關於觀眾關於笑聲的拍攝。

那些場地裡的觀眾,隨著情節的變化,爆發出陣陣的笑聲。

之後演員的表演又和觀眾的笑聲融合在了一起。

在見識過了真正的情境喜劇之後,英達也想開創國內的喜劇先河。

回國之後,他一直在琢磨劇本,

而且還把自己想拍攝情境喜劇的想法,告訴了王朔。

王朔支持他這麼搞,只不過那時候還沒有一個固定的名字。

接著就根據英文名字的翻譯,將這類喜劇命名為情境喜劇。

最初,《我愛我家》的編劇籌劃是王朔推動的。

那是1993年前後,偏巧王朔有事離開了北京。

臨走之前,王朔把另一個人推薦給了英達。

這個人就是編劇梁左。

那時候投資者的錢已經到位,整天在英達屁股後面追著要看劇本。

梁左胸有成竹,很快就拿出了前十集的劇本。

誰知投資方看過劇本後覺得沒意思,覺得這不就是幾個人耍貧嘴嗎。

對此梁左是非常有信心的,自己寫相聲都多少年了,

觀眾的喜好是什麼一清二楚。

1993年夏天,33歲的英達正式開始拍攝《我愛我家》。

後來,22歲的呂小品也來到了劇組和拍攝現場。

在劇中,呂小品飾演了一個跟著母親來到城裡的農村青年。

雖然是第一次出鏡表演,戲份也不多。

但在劇中,他充分展現了自己的喜劇天賦。

更關鍵的是,此時的呂小品和當年英達在美國一樣,

對於這種新奇的拍攝方式也起了探索之心。

剛開始,現場同步的觀眾笑聲還非常矜持,

頂多是有些觀眾發出一點竊笑。

英達開始擔心,不知道能否達到預期的效果。

隨著劇情的推動與展開,現場的笑聲不但多了,也漸漸變大了。

最終,大面積的爆笑聲,讓英達鬆了一口氣。

而第一次看到這種拍攝方式的呂小品,也被震撼了。

雖然他在劇中只是個配角,但因為自己本身就喜歡導演這個職業,

由此便跟英達產生了更多的交集。

英達也非常欣賞呂小品的才華與演技。

這次交集,為接下來呂小品去投奔英達,埋下了伏筆。

還在《我愛我家》拍攝期間,英達就開始規劃成立影視公司。

轉過年來,隨著《我愛我家》的拍攝完畢,年底影視公司正式開幕。

彼時的呂小品主業在中央戲劇學院教書,

偶爾也會來到英達的公司「串門」。

英達的影視公司目標也很明確,就是以情境喜劇為主。

起先推出的作品,就是《候車廳》。

這部喜劇,讓英達的弟弟英壯和演員楊青走紅。

此時的呂小品,也在公司裡做幕後的工作,偶爾還充任編劇。

雖然還在學藝階段,​​不過在隨後的喜劇《中國餐館》中,

呂小品就開始獨挑大樑了。

那時候英達非常重視這部劇,而且還從國外拉來了索尼和哥倫比亞影片公司的投資。

這部劇,是呂小品關於喜劇執導的嘗試。

他既在劇中擔任主角,也在拍攝過程中跟著英達學習導演。

投入了巨大的心血,不過該劇在播出後並沒有獲得多大的迴響。

電視劇播出後,很多人在報紙上罵說看不懂這演的什麼玩意兒。

某種程度上,這成了公司一部失敗的作品。

但該劇後來引進了美國,在當地的華人圈子裡卻反應不錯。

所以事後公司總結經驗,認為是劇情的定位,不符合國內觀眾的生活。

有了這次的教訓,為接下來幾部喜劇的成功奠定了基礎。

接下來,便有了經典喜劇《東北一家人》。

在這部劇中,除了英達之外,導演一欄裡還有了呂小品的名字。

同時,他也在劇中飾演了牛小偉這個角色。

劇中的牛小偉,多年來被稱為屌絲界的鼻祖人物。

這是一個沒有工作,整天遊手好閒的角色。

雖然什麼都沒有,但卻又心比天高。

如此一來,便在劇中營造出了絕佳的喜劇效果。

牛小偉嘗試過各種生意,但無一例外,最後都是以失敗告終。

於是在劇中,為什麼倒楣的總是我啊,就成了他的口頭禪。

吸取了先前失敗的經驗,《東北一家人》可謂非常接地氣。

除了呂小品之外,還有李琦、王剛、馮小剛等一眾大腕來客串。

當時,鄧超也只能給呂小品配戲。

最終,這部喜劇在國內大火。

除了《東北一家人》之外,另一部經典作品就是《閒人馬大姐》了。

在這部劇中,呂小品同樣是英達的左膀右臂。

最初,劇本的名字叫《忙人馬大姐》。

此後就改成了觀眾熟悉的這個名字。

一字之差,也讓這部喜劇有了更多的韻味。

和先前的拍攝一樣,這部電視劇在籌拍之前,也常遭遇沒錢的困擾。

一開始拿到的投資,只有區區20萬。

好不容易開機了,後續的資金又跟不上。

之後還是主演蔡明,利用自己的影響力拼湊了一百萬。

即便如此,還有兩百多萬的缺口。

最後公司背負了一百五十多萬的債務,才勉強讓這部劇拍攝完畢。

幸好電視劇播出後收視率很高,

續集的迅速上馬,讓前面的資金缺口很快都得到了補充。

隨著續集的上馬,公司的運作也進入了高負荷的狀態。

人手不夠,呂小品就開始從台前走到了幕後。

當英達準備籌拍另一部喜劇《網蟲日記》的時候,

導演就是呂小品了。

這部喜劇,是由英達、葉大鷹以及王朔三個人創作的劇本。

不過這次,無論是導演還是編劇,英達等老人全都讓賢,

從導演到編劇,都是一群新人在前面操作。

這是一部講述網路的喜劇,但是英達那時對於網路卻一竅不通。

或許也因為如此,他才讓呂小品全面執導。

為了避開有的人不懂網路的坑,

呂小品在挑選演員的時候,放棄了明星大腕,用到的都是懂網路的新人。

演員都是呂小品從各藝術學院找來的。

雖然他作為導演已經很忙了,但他還是在劇中演了一個角色。

至於在劇本創作的時候,王朔和葉大鷹在牽頭進行,

不過他們兩個人並不參與具體的創作,只是掌握大方向。

當時為了契合網路這個主題,尋找的編劇還是網路作家。

只不過,這幾個網路作家先前從來沒有寫過劇本,

寫出來的東西第一次拿給王朔看的時候,就直接把後者給看睡著了。

所以劇本中的一些點睛之筆,最後還得王朔來弄。

彼時的呂小品雖然信心滿滿,然而這部電視劇在拍攝完成後,

並沒有掀起多麼大的風浪。

在呂小品看來,因為前期投入的宣傳很差,

導致很多人都不知道有這樣一部電視劇。

最終,出現了虎頭蛇尾的爛尾場面。

值得一提的是,參與該劇創作的一個年輕編劇,

四、五年後推出了至今仍響噹噹的作品-《武林外傳》。

沒錯,當年把王朔看睡著的人就是寧財神。

而這部劇中另一位共同執導的導演,

後來更是拍攝出了家喻戶曉的系列喜劇《家有兒女》。

所以,英達多年後曾經毫不客氣地說過,

寧財神是他當年手把手教出來的。

而呂小品、英壯、英寧,以及《家有兒女》的另一個導演邢育森,都是他的徒弟。

最初是英達在國外的一個想法,

這個想法回國後變成了喜劇《我愛我家》。

隨著影視公司的成立,他的這點想法,

又漸漸傳授給了呂小品等人,並最終讓情境喜劇這種形式在國內四處開花。

隨著《網蟲日記》的鎧羽而歸,呂小品後來又執導了輕喜劇《好市多多》。

在這部劇中,他又飾演了角色,一個叫做白大明的超市小老闆。

在馬大姐這個形象成為熱門的IP之後,

2008年,呂小品又執導了情境喜劇《超人馬大姐》。

不過相較於先前幾部作品,馬大姐這個系列的熱度,隨後也一點點降溫了。

之後,幾年,呂小品一邊在學校繼續當老師,

一邊按照一年一部作品的速度繼續拍攝的情境喜劇。

從《好運連連》到《安逗與黑仔》,

雖然場景和類型不斷地進行轉化,

但此後的情境喜劇逐漸在國內式微,

基本上都沒有在觀眾群中形成什麼巨大的迴響。

連呂小品的引路人英達也表示,

情境喜劇的逐漸式微,是因為整個流程中,都沒有把它當一回事。

在片子的審核中,過度要求速度,

最後導致編劇的創作只能粗製濫造。

而在播出環節,情境喜劇面臨的對手,

往往是那些大投入和製作精良的電視劇作品。

如此一來,整個空間就被一點點壓縮了。

也因此,呂小品自從在參與了《閒人馬大姐》以及《東北一家》之後,

接下來的作品,基本上都沒有掀起多大的風浪。

這不是他一個人的鍋,試問現在的電視觀眾,有看過最新創作的情境喜劇嗎?

從某種意義上說,國內的情境喜劇,後來已經悄無聲息地死了。

呂小品後來雖然也不時在導演作品,但其中有許多都不是喜劇了。

今年初,他執導的情境喜劇《大飯店傳奇》播出。

不過電視台已經不是它的載體,這部劇只是一部網路影集。

生活中的呂小品,一切都顯得非常低調。

他的妻子黃韻倚是舞蹈學院的老師,也是演員。

兩人相識於黃韻倚到中央戲劇學院讀研究所時期。

2004年,兩人結束了11年的戀愛長跑,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如今的呂小品,已經是知天命之年。

他在幕後的教學工作,以及不時的執導還在繼續。

但願他人生的後半段,還能以情境喜劇為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