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次戀愛,三婚兩離,同居六年慘被拋棄的倪萍,終於收穫了真正的愛情

2023-05-25倪萍

上個世紀90年代,倪萍可謂火遍大江南北,是不少男同胞心中的「夢中情人」。

每年的春晚舞台,身材高挑、濃眉大眼的倪萍總是帶著親切的微笑向大家問好,山東大妞的灑脫和熱情感染著全國的觀眾朋友們。

2004年,趙本山更是藉著春晚的小品舞台,大方幽默地喊出了很多男性的心聲:“倪萍是我的夢中情人!”

倪萍

倪萍

但也正是在這一年之後,山東大妞倪萍卻退出了春晚的舞台。並非是想安逸享受,而是為了帶兒子治眼疾。

當時,倪萍的丈夫因為資金緊張而想放棄對兒子眼睛的治療。已經30多歲的倪萍痛定思痛,決定和丈夫離婚,不辭辛苦跨越重洋來治療孩子的眼疾。

她執著地堅持了十年,一直到孩子的眼疾恢復正常。後來有人詢問,她是否後悔當初在事業巔峰退出,她堅定的表示不後悔,因為自己是個母親。

當47歲的倪萍再次進入大眾視野時,她已經開啟了人生中的第三段婚姻。雖然年華已去,但臉上的幸福卻宣告世人,她找到了真正的愛情。

看著倪萍的變化,大眾在懷念當初春晚舞台上那個山東大妞倪萍的同時,也十分好奇,她這些年都經歷了什麼,而這就得從倪萍早期生活講起。

倪萍

童年破碎

1959年,倪萍出生於山東的一個小縣。她從小就很漂亮,圓溜溜的大眼睛也顯得她特別乖巧可愛。

但是她的父親卻不在乎這個漂亮的女兒,在重男輕女的觀念下,他一直都對倪萍視而不見,更別提關心關注了。

倪萍在家中排行老二,上面還有一個備受寵愛的哥哥。不管是玩具,還是吃食都會優先給哥哥,這讓小小的倪萍心裡都不好過。

除此之外,她的父母還常常吵架,小時候的倪萍,常常在半夜被爭吵聲吵醒。

稍大一些之後,小倪萍連在父母身邊的待遇也沒有了。她被父親送到了離家很遠的託管幼兒園,而且很少接她回家,他將全部的愛都給了哥哥。

倪萍

有一次,很久沒有回家的倪萍十分想念媽媽,於是趁著老師不注意偷偷地溜出了校門,穿梭不息的車流使得她寸步難行。

很快,幼兒園老師注意到了倪萍的失踪,匆忙地四處尋找,當她瞥見站在校門口的倪萍時,直接氣急敗壞地將她拽回教室,纏在了幼兒園的木馬椅上。

這時,倪萍的小姨正好來學校探望她,當她注意到被栓在角落的倪萍時,心中十分心疼,到家之後就把這件事告訴了母親,也就是倪萍的外婆。

遠在千里之外的外婆得知此事之後,心裡很不是滋味,於是第二天便坐車將倪萍接回了鄉下老家。自此,倪萍幸福的童年生活開始了。

姥姥是鄉里人人佩服的明理人,不但對週邊的孩子特別地親切,而且遇事不慌亂,有辦法。

每當夏日的涼爽傍晚,姥姥家門口的大槐樹下總有納涼的鄰舍,而姥姥總會給小小的倪萍扇蒲扇、捉螢火蟲。

在姥姥的關心與愛護下,倪萍漸漸地恢復了孩子的純真爛漫。

倪萍

有一次,鄰居家的孩子向小倪萍炫耀自己吃的水煮蛋。小倪萍回家後委屈地對姥姥說自己也想吃雞蛋,姥姥二話沒說轉身就出門了。

隔天早餐,倪萍的碗裡便出現了兩個荷包蛋,後來她才知道,這是姥姥用自己的手鐲去小賣部換的。

由此可見,小倪萍是姥姥心尖上的寶貝。長大後,倪萍寫的《姥姥語錄》還頗為驚喜地獲得了當年第五屆冰心散文獎。

在這樣無微不至的關懷中長大,倪萍漸漸形成了堅韌、果敢、坦率的性格。

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小倪萍到了上小學的階段。她不得不離開鄉下的姥姥,前往縣城和爸爸媽媽住在一起。

十歲那年,倪萍父母的感情到了無法修復的地步,兩人協議離婚。倪萍和哥哥的歸屬權判給了母親,而父親轉頭很快便組建了新的家庭。

其實,很少人知道,倪萍本來不姓“倪”,而是隨父姓“劉”。不過,父母離婚之後,倪萍便將自己的姓改成了母姓。

她被忽視過,但也被愛滋潤過,這樣的經歷讓她在成長的路上即便是遇到挫折,也不會退縮,反而會遇強則強,變得更好。

倪萍

走上舞台,走進春晚

倪萍從小到大都十分獨立,學習方面根本不需要母親操心,對待未來的發展也很有自己的想法。

在大家都擠破腦袋想要「鯉魚躍龍門」之時,倪萍忠於內心對於舞台的熱愛與嚮往,不顧身邊人的反對,毅然決然地走了藝考生的道路。

1979年,倪萍順利地通過了藝考,大學階段的她對於電影有一種痴迷的熱愛,每次劇組來選角時,她都會大方地向導演介紹自己。

久而久之,頗有好人緣的倪萍也有了數次參演電影的機會,而且口碑很不錯。

到了畢業季,倪萍和被分配的同學們一樣,自然而然地進入了當地的話劇院,成為了一名專業的話劇演員。

擅長舞台工作的她,幹一行,行一行,每個戲劇角色都被她刻畫得栩栩如生。在長達五年的話劇生涯中,倪萍敬業的態度贏得了大家的交口稱讚。

除了專業能力夠硬,熱心腸的倪萍還會在各大演出地點充當臨時主持人的角色,親切熱情的颱風給許多現場的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倪萍

1987年,在話劇場同事的引薦下,倪萍結識了青島電視台的晚會指導老師。

經過一番面談,指導老師對倪萍的印象特別好,於是臨時決定讓倪萍擔任晚會的主持人。那次晚會舉辦的很成功,倪萍的主持天賦也漸漸凸顯出來。

後來中央電視台招募一欄新節目的女主持人,晚會指導老師鼓勵倪萍前往北京參選。自此,倪萍算是開啟了一段全新的職業生涯。

天生不怕吃苦的倪萍離開山東後,帶著一股子韌性在北京打拼,在眾多參賽者中脫穎而出,順利地進入央視擔任《綜藝大觀》的主持人。

不到半年的時間,倪萍知性大氣的主持風格便擄獲了一波粉絲。憑著過硬的主持能力,倪萍更是登上了當年的春晚舞台,端莊知性的主持形象深入人心。

自1991年開始,倪萍便成為了春晚舞台上的常青樹,承擔了13年的主持工作,獲得過金話筒獎、最佳主持人獎等各種重量級的獎項,當之無愧地被稱為“央視一姐」。

倪萍

除了話劇、主持之外,倪萍在演藝界也遍地開花。 2002年,倪萍拿到一個「村婦」角色。

本著敬業的態度,她跑到農村生活了好長一段時間,再次出現在大眾面前時,她身上完全沒有了之前端莊溫婉,反而變得土裡土氣、滿身黃土。

但這樣「接地氣」的倪萍卻讓觀眾覺得更加親切,而她也透過這個角色獲得了金鷹獎最佳女演員的榮譽。

隨著一個個角色的深入刻畫,倪萍打開了中國的電視劇市場。在螢幕前演著一個個悲歡離合的故事,最終獲得了「觀眾最喜愛的電視劇女演員」的榮譽稱號。

而在主持完2004年的春晚之後,正處於事業巔峰的倪萍卻突然決定辭職,原來是她的兒子患有眼疾,她要帶兒子到國外治療。

而此時的她已然與第二任丈夫離婚,事業順風順水的倪萍,婚姻生活卻不盡人意。

倪萍

坎坷波折的愛情與婚姻

大學時代的倪萍可謂是男生心目中女神的存在,追求她的異性數不勝數。但是當時的倪萍無心戀愛,將全部的心思都放在了表演上。

在剛踏入社會的時候,倪萍便遇到了幽默風趣的演員郭達,兩人愛好一致,聊得也很投機。

當時的郭達舞台經驗很豐富,每當倪萍在工作上遇到難以解決的煩心事時都會向他求助。就這樣慢慢地,兩顆心就湊在一起了。

後來,兩人感情慢慢穩定下來,倪萍帶郭達去見母親。讓她沒想到的是,性格溫和的母親極力反對這門親事。

母親認為郭達家境優渥,而自己的女兒卻十分普通,她擔心女兒婚後會產生許多家庭矛盾,因此堅決反對兩個人的戀情。

倪萍十分敬愛母親,在發覺媽媽心意已決之後,便忍痛和男友和平分手了。

倪萍

分手後,她的心中卻始終過不去這個坎兒,後來一個偶然的機會,她遇到了自己的大學同學李彥。

也許是出於「摯愛已去,結婚也就是搭夥過日子」的負面想法,倪萍在發現母親對李彥很滿意之後,即便兩個人並沒有什麼感情基礎,但也火速結了婚。

不過,這段婚姻的根基終究是不穩固的。

倪萍在山東話劇院工作時,兩人雖相處的時間少,但都在濟南,還能見面。隨著倪萍主持事業的愈發紅火,她需要前往北京發展新的職業路徑。

而這也使得兩個人需要長期分居,內向的李彥很少主動聯絡倪萍,倪萍也因工作忙忽略了丈夫。慢慢地,這段婚姻走向了終點。

倪萍

1991年,在春晚舞台上大紅大紫的倪萍,遇見了生命中對自己影響很大的人:陳凱歌。

當時的陳凱歌還是個籍籍無名的文藝青年,剛開始,倪萍對他並沒有太多關注。而陳凱歌卻十分積極,對著戀慕許久的倪萍發動猛烈的攻勢。

在陳凱歌情意綿綿的眼神裡,倪萍淪陷了,並且不顧當時世俗的眼光,兩個人很快住到了一起。

在長達六年的同居時光裡,倪萍不只一次對陳凱歌提過結婚的事情,但是陳凱歌總會以文藝青年的浪漫說辭拖延應付著。

倪萍堅信自己一定會和這個男人結婚,於是,她事無鉅細地管起了陳家老老少少所有的事情。

在陳凱歌父親病危需要人照顧的時候,倪萍忙前忙後像伺候自己的父母一樣,病房裡的病友們沒有一個不誇獎她的。

漸漸地倪萍放棄了自己的舞台事業,轉而用自己的人脈幫助陳凱歌發展。

就在大家認為,總有一天會收到倪萍和陳凱歌的結婚喜帖時,一個懷孕女人的到來打破了這一切的假象。

倪萍

原來,陳凱歌在劇組拍戲的時候,結識了當時的「第一美女」陳紅,兩人發展迅速。

即使倪萍對父親如此細緻入微的照料,也仍未挽回深陷美色的陳大導演的心。

1996年,陳凱歌帶著陳紅出現在出租屋門口,陳紅彷彿宣示主權一般:「老陳和我已經有孩子了,你們分手吧!」字字斬釘截鐵,說得倪萍心裡一沉。

就此,同居六年的感情隨著流水消失不見,給倪萍留下的,除了冷漠,便是紮心的痛苦。

後來,她在自傳中深刻地剖析這段經歷時說:“那段日子,我變得沒有了尊嚴,失去了自我。每次想起,都是心中難以磨滅的痛。”

女性是天生柔軟的生物,很容易將自己的真心全盤托出。

但可悲之處在於,人的劣根性決定了太容易得到的往往不會珍惜,所以太多的真心都被辜負。

倪萍

是愛人還是過路人,總需要考驗

在倪萍生命中最沮喪的時刻,攝影師王文瀾悄悄地進入了她的生活。

王文瀾一直以來便暗戀知性溫婉的倪萍,在倪萍與陳凱歌交往期間,他便一直在默默地關注著倪萍的動向。

不管是倪萍新出演的電視劇,還是她主持的訪談節目,只要有倪萍的出現,王文瀾就會看上好幾遍。

當王文瀾在得知倪萍分手後,高興地忘乎所以,趕緊聯絡朋友創造與女神接觸的機會。

很快,倪萍就注意到了這個獻殷勤的男人,在他各種浪漫的驚喜中,倪萍受傷的心慢慢得到了修復。

當時,倪萍心中最掛念的便是年邁的姥姥,她希望自己可以陪著姥姥安度晚年。

王文瀾在得知倪萍的心意後,馬不停蹄地立刻聯繫了建築隊,在通州建了一座四合院,將鄉下的姥姥接到了倪萍身邊,讓祖孫二人團圓。

因為王文瀾這一舉動,觸動了倪萍的心,她重新燃起了對家庭的希望。兩人相戀不久後,倪萍便在親朋好友的見證下,步入了第二次婚姻的殿堂。

倪萍

在結婚初期,兩人相敬如賓,倪萍彷彿回到了年輕的時候,每天都有燦爛美好的笑容。

不過,好景不長,倪萍又遇到了人生中第二個寒冬的樣子。

兩人婚後不久,倪萍生下了一個兒子,原本是喜事,但醫生的一番話卻讓兩人的心沉到谷底。

原來他們的兒子患有先天性白內障,且根據醫生診斷,孩子的病情十分嚴重,如果得不到及時的治療,很難活到五歲。一時間,夫妻二人陷入了沉默。

不過,兩人並未放棄兒子,而後的時間,倪萍便帶著兒子四處求醫問藥。就這樣忙碌了大半年,家裡的積蓄慢慢地被花光,兒子的眼睛卻沒有得到改善。

倪萍

後來,醫生告訴倪萍,美國的眼科技術領先國內20年,如果帶著孩子出國治病沒能有希望。

倪萍彷彿抓住救命稻草一般,馬上決定辦簽證帶兒子出國治病。但是丈夫王文瀾卻猶豫起來,因為家裡為了給孩子看病早已捉襟見肘,如果再出國則難以維持生活。

對此,倪萍堅決不退步,就算只有一絲希望,也要給孩子盡力嘗試。

因為沒能協商出滿意的結果,不久之後,兩人決定分道揚鑣,倪萍的第二段婚姻也以失敗告終。

自此,倪萍變賣了全部的家當,一個人帶著兒子出國看病。為了讓孩子獲得更好的醫療服務,倪萍拼命接戲賺醫藥費,並將母親接到兒子身邊陪著他。

倪萍不顧一切的母愛深深打動了身邊的所有人。

這段期間,導演楊亞洲一直在背後默默支持倪萍,在關心她的同時,也為她提供了許多工作機會。

倪萍

楊亞洲

隨著兩個人接觸愈加頻繁,兩顆善良的心也越靠越近。在一次記者採訪會上,楊亞洲滿懷深情地表示:“我和倪萍是在艱難的歲月中相知、相守、相愛的。”

在這一句簡單的話語中,人們感受到了兩人深厚而又堅定的情誼。

2005年,在倪萍拍戲的間隙,兩個人相約到民政局辦理了結婚手續。這一刻,倪萍彷彿找到了靠山一樣,心中十分溫暖。

婚後,楊亞洲像親生父親一般對倪萍的兒子噓寒問暖,跑前跑後,也會跨越重洋陪著倪萍一起帶孩子看病。

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在一點一滴的相處之中,倪萍堅定自己這次是真的找到了幸福。

而楊亞洲的這種的付出堅持了十年。終於,在一個午後,美國的眼科醫生在拿到孩子新的診斷書後,滿臉欣喜地告訴他們夫妻倆:“孩子恢復的很好,他不再需要任何治療了。”

倪萍一下子哭成了淚水,十年的堅持終於看到了結果,那是用淚水和汗水澆灌出來的花朵。

倪萍

回國後,倪萍不再頻繁接戲,她開始學著慢慢享受生活。她感恩所遇到的一切,雖然痛苦如此之多,但是她變得更加穩重淡然,那是歲月教會她的寶貴功課。

倪萍慢慢回歸到相夫教子的平凡生活中,簡單又幸福。在陪著兒子練習書法時,倪萍也找慢慢找回了自己的夢想。

在丈夫楊亞洲的鼓勵下,倪萍決定拿起幾十年的畫筆再次圓自己當年的畫家夢。

讓人十分驚喜的是,倪萍所畫的作品受到許多人的喜愛,個別作品甚至拍賣到上百萬的價格,頗受大眾的好評。

63歲的倪萍,決定再次重返舞台,主持一場綜藝尋親節目。在節目中她聆聽賓客的故事,為他們的重逢感到高興,也為遺憾嘆息。

此時的她容顏已老,身材也不再,但卻讓人感覺很舒服,因為她在踏實的生活。

倪萍

看完倪萍的大半生之後,我突然想起冰心的一首短詩《成功的花》:成功的花,人們只驚羨慕她現時的明艷!然而當初她的芽兒,浸透了奮鬥的淚泉,灑遍了犧牲的血雨。

倪萍之所以成為許多人心中的偶像,或許不只是因為她的美貌和才華。更重要的是,她對於人生那永不服輸的韌性,卻在絕望的處境中仍奮力反擊的鬥志。

她不像凌霄花,濃妝豔抹而難以承當大任,她像一棵高大挺拔的橡樹,不畏嚴寒,徑直向上,在苦難的歲月裡仍然堅毅昂揚。

也許我們總會在人生的某個時刻,感到一切都不盡人意,彷彿整個世界都蒙上了一層陰霾,喪失了前進的希望。

但請相信,我們要做的,絕不是自怨自艾,而是滿懷希望和堅韌的等候,並且做出正確的改變。

所有的苦難都會有結束的那一天,等一切都塵埃落定,相信耐心守候的我們會遇到更好的自己。

轉身之後,便會發現正是之前的經歷,讓我們變得與眾不同。

倪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