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樹人
2019年12月29日,是聶榮臻元帥誕辰120週年紀念日。聶榮臻元帥是久經考驗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黨和國家的卓越領導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創建者之一。他戎馬一生,戰功赫赫,為我國人民解放事業和國防現代化都做出了重大貢獻。聶榮臻元帥是深受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尊敬和愛戴的開國元帥。現將其一生所擔任的職務概述如下,權當紀念之。
留學國外並曾擔任旅歐共青團訓練部副主任等職
1899年12月29日,聶榮臻出生於四川省江津縣(今屬重慶市)吳灘鎮石院子。 1910年正式進學堂讀書。 1917年夏天以優異成績考入江津縣立中學八班就讀。 1919年五四運動時期,聶榮臻因參與家鄉學生的愛國鬥爭,遭到反動軍警當局的逮捕。為了避開眼前的危險,學習西洋先進的科學,心懷「實業救國」大志的聶榮臻於1919年11月和鍾汝梅(後曾任中共江蘇省委軍委委員等職。1927年7月在上海楓林橋畔被敵人殺害)等十人,告別家鄉重慶,從上海乘法國郵輪「司芬克司號」啟程赴法國。 1920年1月14日,聶榮臻等到達法國馬賽港。
1921年9月,在舉行進佔里昂中法大學的鬥爭中,聶榮臻憑藉過人的膽識,成功營救出趙世炎(1921年參加旅歐早期黨組織。後曾任中共江蘇省委代理書記等職。1927年7月2日在上海被捕,19日英勇就義)等三人。因遭到法國軍警野蠻鎮壓,11月底,聶榮臻等人不得不離開法國,前往比利時。隨後,聶榮臻進入比利時沙洛瓦勞動大學補習班學習。 1922年6月,聶榮臻考入比利時沙洛瓦勞動大學化工系。在這段時期,他結識了老鄉兼同學劉伯堅(192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後曾任中革軍委會政治部宣傳部副部長等職。1935年3月在突圍戰中犧牲)。接受了共產主義啟蒙的聶榮臻由劉伯堅和熊味耕介紹,於1922年8月加入了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後稱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旅歐支部)。這標誌著聶榮臻的世界觀徹底完成轉變,走上了為共產主義事業奮鬥的道路。
◆1922年,聶榮臻在比利時寫給父母親的家信。信中說:「所學何為,決非一衣一食之自為計,而在四萬萬同胞之均有衣有食也,亦非自安樂以自足,而在四萬萬同胞均能享安樂也,此男素抱之志,亦即男視為終身之事業也。
1923年春,聶榮臻由趙世炎和劉伯堅介紹,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7月,聶榮臻放棄在比利時沙洛瓦勞動大學的學習,回到巴黎,在周恩來的領導下擔任旅歐共青團訓練部副主任、執行委員會委員,用主要精力從事共產主義青年團的訓練工作。第一次國共合作開始後的1924年1月17日,國民黨巴黎通訊處成立,選舉聶榮臻為通訊處處長。 1924年9月,聶榮臻受中共旅歐支部派遣離開巴黎,10月經德國到達莫斯科進入蘇聯莫斯科東方大學就讀。
1925年2月,聶榮臻轉入蘇聯紅軍學校中國班學習軍事,並任中共中國班黨支部書記。 6月底,因為國內大革命急需懂軍事的幹部,聶榮臻接獲中共旅莫支部通知,要其中國班結束學業,回國參加大革命。 9月,聶榮臻從莫斯科啟程回國。在國外度過的五年裡,聶榮臻的世界觀發生了根本轉變,由「實業救國論」者轉變為以天下為己任的社會革命論者,並成為一名職業革命家。
從黃埔軍校政治部秘書到中央軍委參謀長
1925年9月,聶榮臻到達上海,受到中共中央總書記陳獨秀的接見後被分配到廣州工作。 9月中旬,聶榮臻到達廣州後,中共廣東區委書記陳延年和區委軍事部部長周恩來同他談話,並分配他到黃埔軍校政治部當秘書兼政治教官。聶榮臻到了黃埔軍校後還兼任了《軍事政治月刊》社政治編輯主任。 10月,黃埔軍校政治部改組,邵力子(建國後曾任政務院政務委員等職)出任主任,魯易(共產黨員。後曾任紅3軍第7師政委等職。1932年8月在戰鬥中不幸被俘。此後,聶榮臻協助政治部主任邵力、副主任魯易工作,並直接領導政治部組織科和宣傳科的工作。
1926年3月20日,蔣介石發動“中山艦事件”,聶榮臻曾一度被軟禁,後被免去了黃埔軍校的本兼各職。此後聶榮臻就到中共廣東區委軍委工作。 7月北伐戰爭開始後,中共廣東區委軍委派聶榮臻為軍委特派員,到前方做北伐軍聯絡工作。 10月,北伐軍攻占武昌後,聶榮臻任中共湖北省委會委員、省委會書記。
◆1925年9月,聶榮臻由蘇聯回國,任黃埔軍校政治部秘書兼政治教官。這是聶榮臻(前排右三)與政治部工作人員合照。
1927年4月,蔣介石發動「四一二」政變後,中共中央派聶榮臻前往上海,協助周恩來將慘遭摧殘的工人糾察隊轉入秘密活動。 5月,聶榮臻和周恩來一起由上海回到武漢。湖北省委軍委併入中共中央軍事部後,參與軍事部的領導工作。 7月中旬,聶榮臻被周恩來指定為中共前敵軍委書記,前往江西九江,向有關黨員傳達中央意圖,做好起義的準備工作。 8月1日,聶榮臻組織張發奎部國民革命軍第4軍第25師兩個多團部隊趕赴南昌參加起義。後任起義軍第11軍(軍長葉挺)黨代表。 10月上旬和葉挺等一起,護衛重病的周恩來搭船到香港。後來被分配到中共廣東省委會工作。 12月回到廣州參與領導廣州起義。 12月12日與葉挺率起義軍撤離廣州。
1928年1月上旬,在香港的聶榮臻被任命為中共廣東省省委常委和軍委書記。 4月,在香港與張瑞華(黃埔軍校武漢分校第六期畢業。時在中共廣東省委做地下交通工作。建國後曾任中共中央組織部某局局長等職)結婚。
1929年10月下旬,聶榮臻任東江巡視員巡視東江地區黨的工作。 1930年剛過完春節,聶榮臻從香港到上海參加軍委會議。會上,軍委書記周恩來通知他去天津擔任中共順直省委常委兼組織部部長。 5月,中共順直省委書記賀昌通知他:“中央決定調你到上海,另有任務,你交代一下工作盡快走。”聶榮臻到達上海後,被調到“中國共產黨中央特別行動科” (簡稱「中央特科」)工作。 8月,聶榮臻調中央軍委工作,擔任周恩來的助手。
1931年1月1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決定:由向忠發、周恩來、張國燾三人為中央常委。 30日,決定周恩來兼任中央軍委書記,聶榮臻為中央軍委參謀長。 4月,顧順章叛變後,聶榮臻協助周恩來緊急搬遷了中央機關。 12月離開上海經由福建到達中央蘇區瑞金。
在中央蘇區和長徵路上都擔任紅1軍團政委
1932年1月,已到達瑞金的聶榮臻先被分配到紅5軍團去幫忙工作。不久,聶榮臻被任命為中國工農紅軍總政治部副主任(主任是王棧祥)。 3月12日,重新組成紅1軍團,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簡稱「中革軍委」)任命林彪為軍團總指揮,聶榮臻為政委。聶榮臻隨即到紅1軍團工作。從此,他與林彪一起領導這支部隊,南徵北戰,長達五年半之久,使紅1軍團成為紅一方面軍的主力之一。是年4月,身為紅軍東路軍政委,聶榮臻參與指揮了漳州戰役。 10月3日至8日,中共蘇區中央局會議在江西寧都小源舉行(史稱「寧都會議」)。在會上,毛澤東受到錯誤批評後,便違心地提出請「病假」的要求。會議批准毛澤東「暫時請病假,必要時到前方」。寧都會議後,毛澤東被撤銷紅一方面軍總政委職務,前往福建長汀養病。聶榮臻聽說此事後,為毛澤東深感不平,曾說:“……撤銷他在紅軍中的領導職務,將不可避免地會對今後的作戰行動帶來消極後果。”
◆1932年,聶榮臻與林彪在漳州戰役中繳獲的國民黨飛機前留影。
1934年1月下旬,聶榮臻被選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 3月4日,聶榮臻在《紅星報》上發表題為《把第一團頑強抗戰的精神繼續發揚光大起來》的文章。 10月中旬,聶榮臻和林彪率紅1軍團參加長徵。 11月6日堅決執行中革軍委命令,率部搶佔九峰山。 11月29日至12月1日,聶榮臻和林彪指揮紅1、2師掩護中央和軍委縱隊及部分紅軍搶渡湘江。
◆聶榮臻任中共工農紅軍總政治部副主任、紅1軍團政治委員時留影。
1935年15日至17日,聶榮臻參加了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遵義會議),堅決支持毛澤東的正確主張。此後聶榮臻和林彪率領紅1軍團四渡赤水,過了金沙江後,聶榮臻任紅軍北上先遣隊代理政委。 5月22至23日,聶榮臻與劉伯承司令員率先遣隊通過大涼山彝族區。 5月25日,聶榮臻與劉伯承指揮紅1師第1團在安順場強渡大渡河。接著和林彪率部翻越夾金山、經過大草地,又佔天險臘子口。 9月22日,聶榮臻任陝甘支隊(軍委縱隊和紅一方面軍改編。司令官彭德懷,政委毛澤東)第1縱隊政委。 10月19日,聶榮臻率部進入陝北吳起鎮,結束長徵。 11月3日,紅一方面軍總部再次成立,陝甘支隊完成使命。 11月下旬,聶榮臻和林彪率紅1軍團取得直羅鎮戰的勝利。
1936年4月10日,聶榮臻任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 12月7日,聶榮臻任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
盧溝橋事變後任八路軍第115師政委及晉察冀軍區司令等職
全面抗戰爆發後,1937年8月22日,根據國共兩黨達成的協議,國民黨政府軍事委員會宣布紅軍主力部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並同意設立總指揮部。 8月25日,由紅1軍團和紅15軍團及陝南紅74師合編而成八路軍115師,師長林彪,副師長聶榮臻,政訓處主任羅榮桓,參謀長周昆。全師共一萬五千人。改編即日便開赴山西抗日前線。 9月25日,聶榮臻和林彪指揮平型關戰鬥,殲敵一千餘人。 10月,聶榮臻改任八路軍115師政委。同月,聶榮臻率獨立團等部兩千餘人留守五台地區,開闢晉察冀抗日根據地。 11月7日,聶榮臻被任命為晉察冀軍區司令兼政委(八路軍第115師政委後由羅榮桓擔任),帶領隊伍創建晉察冀抗日根據地。
1938年1月10日,聶榮臻出席晉察冀邊區軍政民大會。從2月下旬起到6月,三次指揮所部出擊平漢路。隨著抗日隊伍的不斷壯大,聶榮臻率部先後開闢了冀中、冀東、平西、平北等根據地,毛澤東曾讚譽說:「五台山,前有魯智深,今有聶榮臻,聶榮臻就是新的魯智深。
◆1938年,聶榮臻與常駐晉察冀邊區中共中央北方局代表彭真等合影。左起:關向應、彭真、聶榮臻。
1939年2月,聶榮臻開始整編軍隊。是年冬指揮雁宿崖、黃土嶺戰鬥,擊斃日軍阿部規秀中將旅團長。 1940年8月20日,聶榮臻指揮晉察冀部隊三十九個團進行「百團大戰」。 1941年1月25日,聶榮臻代理中共中央北方分局書記。 1942年5月1日起指揮冀中反「掃蕩」。 1943年8月12日,聶榮臻任中共中央晉察冀分局秘書。 8月27日出發去延安(去延安期間,由程子華代理分局書記、軍區政委,蕭克代理軍區司令員),10月上旬到達延安,向毛澤東等中央領導人匯報了晉察冀的工作,以後參加整風學習。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聶榮臻出席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當選為中央委員。 8月,中共中央在延安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會議決定成立以毛澤東為主席的中共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聶榮臻等為委員。 8月20日,聶榮臻任中共晉察冀中央局書記。 9月9日回到晉察冀,繼續任晉察冀軍區司令兼政委。
解放戰爭時期仍任晉察冀軍區司令還任華北軍區司令等職
1946年至1947年,身為中共晉察冀中央局書記和晉察冀軍區司令兼政委的聶榮臻,在黨中央和毛澤東的領導和指揮下,先後指揮了大同集寧戰役、正太戰役、青滄戰役、保北戰役、清風店戰役、石家莊戰役和淶水戰役等,堅守和發展了大片解放區,為屏障東北,保證中國革命勝利立下了汗馬功勞。
1948年3月20日至4月9日,聶榮臻組織所部進行了察南、綏東戰役。 4月,毛澤東等中央領導同志由晉西北來到了晉察冀。 4月13日傍晚,聶榮臻親自帶人將毛澤東一行接到了阜平城南莊的居住地,並把自己住的兩間房子騰出來請毛澤東住。 5月9日,根據中共中央及中央軍委決定,由晉察冀中央局和晉冀魯豫中央局合併成立中共中央華北局,負責統一領導華北解放區的黨、政、軍工作。劉少奇兼任第一書記,薄一波任第二書記,聶榮臻任第三書記。 5月20日,根據中共中央及中央軍委5月9日的決定,晉察冀軍區和晉冀魯豫軍區合併組成華北軍區(建國後的1955年2月改稱北京軍區),聶榮臻任司令員,薄一波任政委,許向前第一副司令。 11月29日起,聶榮臻組織所部向平綏路東段進攻,12月8日包圍新保安,平津戰役開始。
◆1948年5月,聶榮臻出任華北軍區司令。
1949年1月8日,聶榮臻與傅作義(國民黨華北「剿總」司令)的代表張東蓀、周北峰在通縣談判。 1月10日,中共中央決定由林彪(東北野戰軍司令)、羅榮桓(東北野戰軍政委)和聶榮臻組成平津戰役總前委,統一領導指揮東北野戰軍與華北軍區部隊作戰,林彪為總前委書記。 1月15日,天津的國民黨守軍被殲滅。 1月16日,國民黨華北剿匪總司令部副總司令鄧寶珊代表總司令傅作義與解放軍代表林彪、羅榮桓、聶榮臻會面商談,雙方於1月21日達成《關於和平解決北平問題的協議》,1月22日傅作義在協議上簽字。 1月31日,解放軍和平進入北平。北平和平解放後,聶榮臻兼任平津衛戍區司令。 6月,聶榮臻被任命為解放軍副總參謀長。 9月8日,聶榮臻兼任北平市長、北平市軍事管制委員會主任。這就是說到新中國成立前夕,聶榮臻身上的擔子不斷加重,直到身兼六職,即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中共中央華北局第三書記、華北軍區司令員、平津衛戍區司令員、北平市長和北平市軍事管制委員會主任。
建國後成為黨、國家和軍隊的領導人之一
1949年9月21日晚間7時,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在中南海懷仁堂開幕。這次會議選出了中央人民政府組成人員,聶榮臻當選為中央人民政府委員。 10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通過任命,任命聶榮臻為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總參謀長;同日聶榮臻參加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並任閱兵總指揮。 10月19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三次會議通過任命,任命聶榮臻為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
1950年初,聶榮臻任解放軍代理總參謀長(至1954年10月)並主持總參謀部工作。 1951年1月,聶榮臻任中央兵工委員會副主任(主任周恩來)。 4月,聶榮臻任航空工業管理委員會主任。 1953年2月17日,聶榮臻任全軍軍階實施委員會主任。
◆1955年9月,聶榮臻與徐向前在北京中南海懷仁堂舉行的授勳、授銜典禮會場。
1954年6月19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三十二次會議通過任命,任命聶榮臻為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此後主管軍工生產和軍隊的裝備工作。 9月27日至28日,在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聶榮臻被任命為國防委員會副主席、國務院科學技術委員會主任。
1955年7月4日,聶榮臻和陳雲、薄一波被中央指定為領導中國原子能事業的三人小組成員。 9月27日,聶榮臻獲頒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階及一等八一勳章、一等獨立自由勳章、一等解放勳章。
1956年4月13日,聶榮臻被任命為國務院航空工業委員會主任。 9月15日至27日,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舉行,聶榮臻當選為中央委員。 11月16日,第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十一次會議通過任命,任命聶榮臻為國務院副總理。
1958年2月15日,聶榮臻被軍委指定為飛彈、核子試爆靶場建設的總負責人。 10月16日,聶榮臻兼任國防科學技術委員會主任。 11月12日又兼任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委員會主任。 1959年4月28日,在第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被任命為國防委員會副主席、國務院副總理兼科學技術委員會主任。 9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決定中共中央軍委由毛澤東任主席,林彪、賀龍、聶榮臻為副主席。
◆1958年7月,聶榮臻在中國第一座實驗性原子反應器和迴旋加速器的基礎工程峻工驗收合格鑑定書上簽字。
1961年11月17日,中央決定成立十五人專門委員會,領導國防尖端事業。周恩來為主任,聶榮臻為成員之一。 1965年1月4日,在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一次會議上,聶榮臻被任命為國防委員會副主席、國務院副總理兼科學技術委員會主任。 1966年8月1日至12日,在北京舉行的中共八屆十一中全會補選聶榮臻為中央政治局委員。 1969年4月1日至24日,在中國共產黨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聶榮臻當選為中央委員,毛澤東當選為中共中央軍委主席,聶榮臻等為副主席。
1973年8月24日至28日,中國共產黨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聶榮臻當選為中央委員。 1975年1月17日,在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聶榮臻被選為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2月5日中央通知取消軍委辦公會議,成立軍委常委會,聶榮臻被任命為軍委常委。
1977年8月12日至18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舉行,聶榮臻當選為中央委員。 8月19日,在中共十一屆一中全會上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 8月25日,中共中央發出通知,公佈了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中央軍事委員會六十三人組成名單。華國鋒為中央軍委主席,葉劍英、鄧小平、劉伯承、徐向前和聶榮臻為中央軍委副主席。 1979年10月8日,聶榮臻任中央科學研究協調委員會秘書。
◆1980年,聶榮臻在伏案工作。
1978年3月5日,聶榮臻在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當選為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五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接受聶榮臻、劉伯承等辭去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職務的請求)。
1982年9月1日至11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舉行,聶榮臻當選為中央委員;9月12日至13日,中共十二屆一中全會在北京舉行。聶榮臻在全會上被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全會也決定聶榮臻為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 1983年6月18日,鄧小平在六屆人大一次會議上當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20日,根據鄧小平提名:葉劍英、徐向前、聶榮臻、楊尚昆為軍委副主席。
1984年2月,聶榮臻任中國老齡問題全國委員會榮譽主任。 6月6日任黃埔軍校同學會名譽顧問。 1985年10月16日,中國發明者協會成立,聶榮臻任名譽會長。 1987年10月25日、11月1日,聶榮臻出席中國共產黨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的開幕式和閉幕式,在會上請求辭去黨內外一切職務。 1992年5月14日,聶榮臻因心臟衰竭,搶救無效,於22時43分逝世,享年93歲。
本文為《黨史博採》原創
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侵權必究
維權支持:河北冀能律師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