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經路上,和妖怪開打之前,自我介紹時,孫悟空總會提及大鬧天宮之事。顯然,在他看來,這件事值得吹噓。
一、菩提祖師其人
在被壓五指山之前,他和如來佛祖打賭,說到自己的手段,他提到了筋斗雲和七十二變,以為自己很牛。
孫悟空之所以敢如此,就在於他有一身本領,他很有自信。而這種迷之自信,就和一個人有關。 《西遊記》中,孫悟空的名號很響,但這個人卻不喜歡沾滿。他就是孫悟空的授業恩師,菩提祖師。
縱觀《西遊記》全書,名字中帶「祖」的並不多,但個個都是大V,例如:道祖太上老君,佛祖如來。可以說,都是一方領袖,那菩提祖師的實力也不言而喻。
可是,他卻很神秘,只在書中前兩回出現。短短幾年時間,教會了一個厲害的徒弟,可卻不允許徒弟以後提及自己。
《西遊記》中描寫了許多佛教、道教中的人物。不只是要問,菩提祖師是道教的,還是佛教的?他的真正身分是什麼?
二、《封神演義》中的準提道人
因為《封神演義》中的許多人物,在《西遊記》中也有出現。有人認為,菩提祖師就是《封神演義》中的準提道人,因為書中對於兩人的描寫很像。
準提道人第一次露面,見《封神演義》第六十一回:
大覺金仙不二時。西方妙法祖菩提;
不生不滅三三行,全氣全神萬萬慈。
空寂自然隨變化,真如本性任為之;
與天同壽莊嚴體,歷劫明心大法師。
而菩提祖師首次亮相,見《西遊記》第一回:
大覺金仙沒垢姿,西方妙相祖菩提;
不生不滅三三行,全氣全神萬萬慈。
空寂自然隨變化,真如本性任為之;
與天同壽莊嚴體,歷劫明心大法師。
許多人認為,《封神演義》中的西方教,就是《西遊記》中的佛教,西方教的二聖,接引道人就是佛教中的如來佛祖,準提道人就是菩提祖師。
但是,《西遊記》和《封神演義》畢竟是兩本書,雖然有些人物很像,但還是有差別的。例如《封神演義》中的楊戩雖然和《西遊記》中的二郎神很像,但是《西遊記》中並沒有提及二郎神就叫楊戩。就好比同是武俠,不能說金庸武俠中的人物就是古龍小說中的人物。
《西遊記》的作者吳承恩,他的生卒年是1500~約1583年,而《封神演義》的作者許仲琳,他的生卒年代是1560~1630年。幾乎可以判定,《西遊記》創作年代是早於《封神演義》的。
因此,菩提祖師不可能是《封神演義》中的準提道人。或許,許仲琳對菩提祖師的身份也有所好奇,才在書中虛構出了「準提道人」的形象。
三、如來佛祖弟子須菩提
首先,兩個人的名字很像。孫悟空是在樵夫的指引下,見到菩提祖師的。樵夫是這樣介紹的:那洞中有一個神仙,稱名須菩提祖師。而如來有個弟子就叫須菩提。
「菩提」二字本來就是佛教用語。傳說,佛祖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冥想了七七四十九天,而終於悟道。 「菩提」在佛教中就是覺悟、智慧的意思。
如來佛祖的弟子當中,須菩提被稱為解空第一,所以他給猴子取名叫悟空。菩提祖師在孫悟空頭上敲了三下,他就明白半夜三更找菩提祖師學藝,明顯借鑒了佛教六祖慧能的故事。
菩提祖師居住的地方叫:靈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靈台方寸山,首尾二字正是靈山,而靈山,正是如來佛祖和其弟子居住的地方。
這樣說,似乎很有道理。但明明是佛教人物,為什麼要打扮成道教神仙呢?怕孫悟空以後會闖禍嗎?那又為什麼要教他呢?還是有什麼陰謀?
而且,菩提祖師的舉動,更像的道教行為方式。他教給樵夫的一首歌:相逢處,非仙即道,靜坐講《黃庭》。 《黃庭》就是道家經典。教孫悟空法術時,很多都是道教的本領,這樣就說不通了。
至於名字,除了第一次介紹,書中都是稱:菩提祖師。顯然,樵夫第一次介紹時,應該是這樣斷句:稱名須/菩提祖師。這樣,就解釋的清楚了。
四、太上老君
陰謀論者認為,菩提祖師就是太上老君。在他們看來,取經是個陰謀,大鬧天宮也是個陰謀,整個《西遊記》充斥著陰謀,整本書就是佛教和道教下的一盤棋。
太上老君本領高強,所以可以短短幾年,教會孫悟空。他知道孫悟空的性格,故意教他本領,讓他大鬧天宮。
因為孫悟空的師父是太上老君,所以大鬧天宮時,天兵天將集體放水。最後把他投進八卦爐中,不但沒燒死,順便又送他一項本領「火眼金睛」。
但是,《西遊記》不是厚黑學,書中第一回就寫了「欲知造化會元功,須看《西遊釋厄傳》。這本書是闡釋天地變化、萬物生長規律的,不是教人陰謀詭計。
還有很多觀點,認為菩提祖師是如來佛祖、通天教主、靈寶天尊等等。但都沒有充足的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