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開的作者是誰?(《天工開物》作者宋應星,一生反清,300年後卻被剃髮留辮子)

2022-12-09宋應星

近日,在某綜藝節目中,《天工開物》的作者,明代科學家宋應星,以青年、中年、老年的三個不同年齡狀態出現,其中老年版的宋應星,被處理成剃髮留辮的清代髮型,與先前青年、中年的明代髮型裝飾完全不同,

宋應星

因為很多人都知道,宋應星的兄長是在清軍入關時,堅持抗清,殉國而死。宋應星自己也是秉持絕不與清廷合作的態度,長年隱居鄉間,並留下遺訓,子孫不得仕宦清廷。

因此,對這樣一個堅守民族氣節、拒絕屈服於清朝統治的明代遺民,綜藝節目給他「剃髮留辮」的做法,引起了許多網友的爭議。

宋應星

此事恰恰證明了:該節目組的歷史顧問,也就是學術界對明清易代歷史的態度,依舊與廣大網友的樸素正義認知,截然不同。

長期以來,涉及明末清初的歷史劇,所聘請的那些歷史顧問,也就是專研這段「民族痛史」的專家學者們,一直秉承著他們自行發明、並師徒傳承多年的奇葩理論: 「清朝入關是代表多民族國家大一統的正義戰爭,反清復明是搞分裂,抗拒大一統」。

在這套理論指引下,他們才會竭力去洗白尚可喜、洪承疇之流,讓這些背叛國家民族、屠城盈野的民族敗類,均搖身一變,變成了「維護多民族國家大一統」的大大功臣。

2004年,某地所謂紀念「清朝平南親王尚可喜誕辰400週年」的學術研討會上,大批所謂「清史專家」雲集一堂,宣布要給尚可喜這個長期和吳三桂齊名為「三藩」之一的清朝藩王正名。他們聲稱:

【尚可喜能認清大局,順應潮流和民心,既能與時同進,又能把握機會,明哲自保,急流勇退。這是一位在歷史轉折關頭能掌握自己命運的歷史人物,也是中華民族的民族英雄。 】

2006年,又舉辦了所謂「紀念尚可喜逝世330週年」的祭祀大典:

宋應星

例如某處的「洪承疇紀念活動」:

宋應星

同樣是一群“清史專家”,鼓吹:

【從歷史的大局著眼,清軍入關和清王朝的建立,是應該肯定的。而洪承疇則有功於清之開國與清初的統一。 】

某位清初史學界的“學術泰斗”,更公開聲稱:

【洪承疇順應歷史大勢,棄暗投明,把他的才能獻給了新的統一事業,並為此做了不懈的努力,是功不是過,更與投降外來侵略者的「漢姦」風馬牛不相及。時代已經變了,舊的史學觀念也在變。只有拋棄那種以華夷之分的標準評價歷史人物,才能對洪承疇及其他降清的人做出科學的評價。 】

所以,《康熙王朝》電視劇中,把康熙帝的滿清朝廷當作正面主角,把鄭成功的兒子鄭經,和他留著華夏衣冠的南明東寧政權,醜化成「抗拒祖國統一」的小丑反派,劇中清朝君臣甚至「大義凜然狀」教育觀眾,「剃髮易服才代表舉國一致,代表大一統。」

宋應星

《施瑯大將軍》電視劇,更進一步,讓漢族民女對著清朝大兵哭泣寧願死在貝勒爺的刀下,也不願回台灣骨肉分離」

幾乎是唯一全面描寫了南明歷史的《長河東流》電視劇,壓劇整整四年,裁掉八集,出場所有南明重要人物,皆被迫強行改名,如李定國改名李長生,何騰蛟改名何令嘉,王夫之改名萬扶梓,沐天波改名沐仙坡,高一功改名高文通等等,方才勉強在地面頻道播出。

宋應星

所謂的正劇尚且如此,傳奇劇戲說劇更不消說,可以看到,幾乎所有電視劇的反清義士、大俠英雄們,提及滿清朝廷,都得一口一個「大清{/b }」的尊稱,唯獨不能說「韃子」「滿清」等台詞,完全不論「大清」一詞從他們口中說出,何等滑稽。

內地翻拍的幾個版本《鹿鼎記》電視劇,身為南明反清政權首腦的鄭克塽、陳近南等諸人,也一樣得頭皮剃得青亮,留著金錢鼠尾,哪怕金庸小說原著裡,寫明了他們喬裝改扮時是用假髮的。

2014版《鹿鼎記》陳近南:

宋應星

所以,極諷刺的是,香港影視版《鹿鼎記》中,那個完全不剃髮、梳著大背頭的陳近南,其實可能更符合【真實歷史】上的「台灣孔明」、東寧總制陳大人,潛入內地主持反清活動時的裝飾。

2020版《鹿鼎記》陳近南 VS1992電影《鹿鼎記》陳近南

宋應星

對這些電視劇的製片方來說,遵從歷史顧問們鼓吹的“大一統”“政治正確”,不留下任何被認為是影射“抗拒大一統,鼓吹分裂”的紕漏,可能帶來相關的風險,影響自己錢途,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這些電視劇中,陳近南這樣的反清英雄,就必須要和鰲拜韋小寶這些滿清奴才一樣被剃頭留辮,至於真正歷史和合理性則完全丟在一邊。

所以,在這種長此以往、約定俗成的電視劇創作環境中,當然就出現了電視劇《七龍珠傳奇》裡,一生反清、至死不休的民族英雄、大明晉王李定國,也被劇方強行剃髮留辮的咄咄逼人怪事。

宋應星

更不用說,這本身就是一部讓明朝永歷帝公主,去愛上滿清康熙帝,將家國情仇變成男女情愛背景的奇葩電視劇了。

宋應星

當然,2017年上映的《七龍珠傳奇》,並沒有像十年前同樣胡編「明朝公主愛上滿清皇族」的《皇太子秘史》那樣熱播一時,反而遭致全網痛罵,群起抵制,並在眾怒中收視慘淡、草草下映, 單日最低收視率僅達0.126%,第90集大結局。收視也只有可憐的0.258%。

宋應星

對該劇的製作方、編導、演員,相關廣告商而言,都是完全得不償失,本身就說明了當今觀眾的人心所向。

在最能直接掌握讀者好惡,反映大眾情緒傾向的網路小說界,更是從十多年前起,早早就流傳著「穿清不造反、屁股套電鑽」的俗言:

一個現代靈魂作為網路小說主角,無論穿越到清朝早期、中期、晚期,無論面對的是哪個滿清皇帝,他的人生選擇都是且只能是【推翻清朝,重光華夏】!

至於妄圖挑戰這一鐵律、非要去「用現代知識匡扶大清江山」的個別寫手,無所不在廣大網文讀者的憤怒聲討與唾罵下,碰得頭破血流,被讀者們永久性拉入黑名單,金錢與前途盡毀!

——這就是人心所向,這就是大勢所趨!

至於那些依舊秉承陳腐落後觀念、非要抗拒華夏民族復興崛起大勢的那些「歷史顧問」們,

那些拒絕改悔,依舊視公眾民族感情為愚庇的」專家學者」們,就送他們一句話:

苟利國者,雖草民亦國士。徒善言者,雖大儒亦禍胎! ——耗子尾汁!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