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者網 文/張珩)3月12日,位元組跳動創始人張一鳴發出內部信,宣布組織架構全面升級。
張一鳴在信中表示,自今日起,張利東和張楠分別為位元組跳動中國董事長和CEO,整體負責位元組跳動中國業務的發展。
作為中國職能的總負責人,張利東將全面協調公司運營,包括字節跳動中國的戰略、商業化、戰略合作夥伴建設、法務、公共事務、公共關係、財務、人力。抖音CEO張楠將擔任位元組跳動(中國)CEO,作為中國業務總負責人,全面協調公司中國業務的產品、營運、市場和內容合作,包括今日頭條、抖音、西瓜影片、搜尋等業務和產品。兩人向張一鳴報告。
而張一鳴將出任全球CEO,領導公司全球策略與發展,更專注於長期重大課題的探索與策略思考,包括全球化企業管理研究,企業社會責任,以及教育等新業務方向。同時,張一鳴會花更多精力完善位元組跳動全球管理團隊。
張一鳴在公司內部表示:「作為一個字節跳動全球CEO,接下來我會花更多時間精力在歐美和其它市場,和Alex一起把字節跳動全球管理團隊完善,也幫助新加入的Erich Andersen(前微軟首席智慧財產權顧問)、Roland Cloutier(網路安全專家)等更多同事更好的融入。
位元組跳動表示,此次調整,旨在適應位元組跳動全球業務的發展,加強中國業務的團隊建設,提升管理效率。
觀察者網注意到,在此次調整過後,張一鳴將全面掌控海外業務。在國內網路日趨飽和的大背景下,位元組跳動的重心將轉移至海外。
張一鳴在公開信中表示,他將在未來重點關注研究如何更好地改進超大型全球化企業的管理、研究科技公司如何創造更多的社會價值和思考和規劃教育等新戰略方向{/ b}這三件事情。
其中改善超大型全球化企業管理是首要目標。他說:「管理一個在30個國家,180多個城市,有超過6萬名員工的公司,並不容易。這還不包括,我們教育業務在北美的5000位外教,公司行政體系的外包員工等等。
為此,張一鳴的新目標不僅是建立全球化的業務,更是建立全球化的多元相容的組織。透過更好的組織,激發每個人的潛能和創造力,服務全球用戶。
此次升級中被委以重任的張利東和張楠是字節跳動公司內部成長起來的成熟管理者。
張利東於2013年加入位元組跳動,擔任位元組跳動合夥人、資深副總裁,全面負責商業化相關業務。據內部知情人士透露,位元組跳動過去幾年的多個新興業務,包括穿山甲、懂車帝、幸福裡,以及部分休閒小遊戲,都是張利東在內部推動孵化的。進入字節跳動前,張利東曾就職於媒體,擔任副總經理一職。
張利東
加入位元組跳動前,張楠是網路創業家。 2013年,張楠創業做圖片社群App,後公司被位元組跳動收購,張楠帶領團隊加入位元組跳動,並負責公司的UGC業務。
2016年,張楠從0到1推出了抖音、火山等產品。 2018年,張楠被任命為抖音CEO兼公司市場品牌負責人,全面負責抖音、火山、市場品牌等業務,在異常激烈的競爭環境中,抖音成為國內最受歡迎的短視頻產品。此外,張楠也主導公司的相機業務,帶領團隊研發出輕顏、剪映等新產品。
張楠
觀察者網了解到,目前位元組跳動在全球30個國家開展業務,擁有超過6萬名員工。公開資料顯示,截至2019年底,位元組跳動旗下產品全球月活躍用戶數超過15億,業務覆蓋150個國家、地區、75個語種。
(編 弘毅)
附張一鳴全員信:
《字節跳動8週年:往事可以回首,當下更需專注,未來值得期待》
大家好,
今天是公司創立8週年的日子。在這個遠距辦公的新模式下,我在線上跟大家聊聊新想法。
我想在這個時間節點做一個比較大的組織升級:今天,公司會任命張利東和張楠(Kelly)分別為字節跳動中國董事長和CEO,整體負責字節跳動中國業務的發展。作為一個字節跳動全球CEO,接下來我會花更多時間精力在歐美和其它市場,和Alex一起把字節跳動全球管理團隊完善,也幫助新加入的Erich Andersen、Roland Cloutier等更多同事更好的融入。
過去8年,位元組跳動快速發展,我們從一個小產品,成長為提供給全球用戶多個產品服務的大平台,全球員工人數今年也將達到10萬人。在成長路上,我們遇到很多的挑戰。
為了因應業務的變化,我們一直在公司組織和合作方式上不斷優化調整。例如,明確主要業務的CEO和管理團隊;建立各業務虛擬的P&L,幫助各業務更好的做決策;績效管理和OKR工具也不斷更新。但如何建立好一個超大型全球化企業,對我們來說,還是新的課題。
隨著業務的變大,外部效應也不斷擴大,社會也對我們有了更多期待。過去一年,我花了將近2/3時間去了全球很多地方。除了了解公司業務,我還跟很多當地的同事和朋友交流,去德里迪利哈特市集做用戶調查,去巴黎朋友家做客,去各地博物館了解歷史,我對世界的豐富性和文明的演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們在全球多個國家有業務有用戶,要更認真思考和外部世界的關係,對外部世界的貢獻。
不止於此,在我們比較熟悉的資訊和內容平台業務之外,我們也開始探索許多全新業務的方向。對我們來說,這是一種跨界,但我們對這些新業務的認知遠遠不夠。
這些挑戰要求我們公司的組織方式有更多變化,除了完善全球管理團隊工作,我會從公司日常營運中騰出精力來,並專注於幾個事情:
1、研究如何更好地改善超大型全球化企業的管理
坦白講,管理一個在30個國家,180多個城市,有超過6萬名員工的公司,並不容易。這還不包括,我們教育業務在北美的5,000位外教,公司行政體系的外包員工等等。過去一年,我們已經看到了不少管理問題,最直接的回饋是員工敬業度和滿意度統計結果下降了。
我爭取在未來三年走遍所有有辦公室的地區,了解公司也學習當地文化。我們的目標不僅是建立全球化的業務,更是建立全球化的多元相容的組織。透過更好的組織,激發每個人的潛能和創造力,服務全球用戶。
我們一直說develop a company as a product,理解公司這個產品的本質是什麼,對改善管理很重要。
2016年之前我看很多東西,也有很多思考,並且在我們公司管理中實踐。字節範中的坦誠清晰,來自我試圖理解傑克韋爾奇在《贏》中反覆強烈的強調——坦誠降低組織交易成本。 “知識型組織中,每一個人都是管理者”,這是德魯克關於管理者的重新定義。他對於目標管理的思考,啟發了我們對組織有效性的重視和OKR的實踐。他和科斯的想法,促使我思考企業邊界是什麼,以及如何從外部視角衡量組織內部的交易成本。我們堅持的「context, not control」 的理念,受到Netflix的直接影響。當然也很大程度跟哈耶克關於理性的自負的論述有關,我認識到資訊透明、分散式決策和創新的重要性。
科技公司組織方式變化,會帶來許多新的變化,在業務、財務、人力方面都有體現。財務上,如何把UG中的LTV引入內部財務報表,各個業務之間應該如何結算成本。人力上,在職能、業務、市場三個維度交叉下應該如何組織人才。當然相應的,企業內部工具也需要新的研發優化。對我們來說,過去兩年,其實是問題多思考少。我之後會花更多時間學習研究,也和ES的同事一起討論提升。
2、研究科技公司如何創造更多的社會價值
去年下半年開始,我和管理團隊重新認真討論公司的本質是什麼。我們是從最基礎的問題開始討論的。什麼是科技,什麼是科技公司?為什麼科技公司需要承擔更多社會責任?科技是指the application of scientific knowledge for practical purposes, especially in industry,能成為科技公司的基礎條件是不斷的學習 scientific knowledge。科技公司如果能持續提升認知改善方法,其槓桿就會越來越大,頭部公司在經濟上的佔比越來越高,對人們生活的影響會越來越大,也越來越受到監管關注。
從外部來講,大眾期待會越來越高,從內部來說,員工也需要更強的使命感來承擔更大的責任。為使用者提供創新、高品質、有效率的產品和服務,這是企業基礎的社會責任。但科技公司也要思考如何面對自己的外部效應,積極和外部各方合作,創造社會價值。
過去兩年,我們在企業社會責任方向做了很多工作,包括建立公益部門,要求每一個業務都有CSR的目標和規劃,和用戶目標、商業目標並列。尋人、助醫、扶貧等幾個計畫都很成功,但整體我感覺還遠遠不夠,尤其是和我們要在全球範圍達到較高的水平的目標相比。
我會和更多的同事以及外部交流,一方面更了解世界當下的問題,一方面探討如何在公司內建立更好的機制去承擔更多社會責任。
3.思考和規劃教育等新策略方向
教育是公司跨界嘗試的新業務方向。大家應該要了解,我一直很重視人才招聘,對個人的潛力充滿期待。 我認同德魯克的說法,對公司內部來說,公司存在的意義,就是透過公司這個方式實現人們的創造力。我會再加上另一句話——讓每個人有更豐富有意義的經驗和體驗。對的,和我們使用者產品的使命一樣:inspire creativity, enrich life.
2016年有一段時間,我發現公司好多優秀的演算法人才都來自上海交大ACM班,我特地去上海拜訪了俞勇老師。從交大ACM班的成材率,以及後來對Minerva University的調查,讓我直接認知到教育對激勵人的潛力非常關鍵,教育本身也還有巨大的潛力。這算是我認真思考教育事業的一個起點吧。過去兩年中,我訪談過不少老師學生,包括到不同課堂體驗不同的教學效果,但因為時間精力有限,不夠持續。接下來,我會重啟教育的訪談觀察。
最近線上家教市場非常熱,很多人問我公司的業務進展。我其實不焦慮,有耐心,我覺得現在還是很早期,教育事業必須有更根本的創新,當然前提是我們要有更深刻的認知。尤其對於已有成功業務的公司來說,啟動新業務是不容易的,有慣性也有惰性。在新的領域大膽的嘗試,是始終創業的重要標誌。
八週年之際願大家:往事可以回首,當下更需專注,未來值得期待。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