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凱,很多人對這個名字感到陌生。但如果說到項羽這個歷史人物,很多人腦海裡會浮現出許多演員塑造過的項羽形象,我曾經在多個比較帖裡看過關於項羽一角的排序,在大部分的帖子裡,無論是作者還是評論區,排在第一的,大都是譚凱。
上面這張圖,是譚凱參演的《神話》中項羽自刎前的劇照,他目光如炬,眼神裡充滿了至死不服輸的殺氣,在兵敗垓下,下馬一人殺死百餘兵後,已經戰鬥到最後一刻,精疲力竭的西楚霸王項羽,腳踏士兵屍體,用最後的力氣喊出那句經典台詞:今日,我雖死,卻依舊是,西楚霸王!
這一聲臨死時的怒吼,如虎嘯龍吟,如鷹擊長空,如騰飛在高空的雄雕在中劍時發出的最後一聲嘶鳴,悲壯而淒厲,令山河失色,引萬眾回眸,只看得易小天失了神,只驚訝得劉邦忘記了勝利的喜悅。
譚凱這一版的項羽自刎,用驚天地、泣鬼神形容亦不為過!
想那西楚霸王,是何等的勇猛 ,何等的霸氣,又是何等的癡情!然時不利兮驛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姬虞姬奈若何啊!於楚,他有勇無謀負國也,於情,他身不由己負情也,於己,他霸業未成負志也,英雄氣短,兒女情長,項羽輸在了一個情,一個義字上,此時的他,當時何等的心酸,何等的心痛,何等的撕裂啊,他至死都想不明白,自己堂堂一個西楚霸王,怎麼會輸給劉邦這個市井小兒?
他至死不服,在他的心裡,他對於自己的失敗是不甘心的,是不能自洽的,但大勢已去的他,面對失敗的事實,不得不以最後的自刎來維護自己西楚霸王的尊嚴:今日,我雖死,卻依舊是,西楚霸王!言下之意,你劉邦小兒使用小人伎倆,贏了天下又當如何,在史書上,你永遠就是個市井流氓起家的混混,只有我項羽能稱得上是西楚霸王!
項羽沒說錯,在他死後的兩千多年後,他雖死,卻依舊是,西楚霸王!
譚凱將項羽自刎時的心態表現得非常傳神,甚至可以這樣說,他做到了與項羽合而為一的境界。
很多人,被譚凱這版的項羽感動到潸然淚下,可惜一代霸王,死得如此悲壯。譚凱也因此一幕,成為霸王本霸。
但我們都知道,《神話》其實是部爛劇,全靠胡歌、張世和譚凱這些好演員撐著。這部劇拍攝於2009年,當時我剛好沒看,認識譚凱,還是在他參演的另一部劇,但第一眼,就記住了他的臉和他身上的那種不容質疑的精明,和運籌帷幄的氣度。
《北京愛情故事》應該是陳思誠牛九小試的作品,這部劇中,譚凱飾演吳謂,與李晨飾演的吳狄是異母異父的兄弟,但二人感情很好,吳謂是一家公司的老總,為人通透灑脫,只可惜最後患了不治之症。
《北京愛情故事》是一部非常現實且有啟發性的電視劇,由陳思誠、李晨、張譯、佟麗婭、楊冪、張歆藝主演,譚凱、莫小棋、白帆是配角。
但這部劇可以這樣說,兩個大叔搶了三位年輕演員的戲,包括張譯。
譚凱和白帆,二你戲份雖不多,但你會被譚凱(吳謂)瀟灑幹練的風度吸引,你會被白帆(大藥瓶子)的儒雅和溫暖所感動。
正是這部劇,我喜歡上了劇中的吳謂,也注意到了譚凱這個演員。
《神化》我至今都沒看過,只是在短片平台會不間斷地刷到一些片斷,關於張世趙高的,關於譚凱項羽的,一部劇,已經過去十二年之久,而且還是部爛劇,至今仍被人不斷地提起並奉為經典,可想而知,演員表演之精妙!
譚凱很帥,他的帥,不是俊俏,他沒有那些年輕男星身上的青春活力,也沒有那些花樣美男身上的那種魅惑妖嬈,他很成熟,成熟到自有一種無論遇到任何復雜的事情都能了然於胸部、直擊要害的犀利和智慧,他很沉穩,但同時,他身上還有一種如火山噴發般的爆發力,他的氣質,是充滿血性和張力的成熟,而非那種海納百川的包容,他是有個性的成熟,他是一片即將有暴風雨的汪洋。
我寫人物,其實不太喜歡如同記流水帳一樣將百度百科上關於這個演員的履歷改了文字順序發上來,我更喜歡將我對一個人的感覺,透過我的文字描述出來,以引起大家的共鳴,我們來看看譚凱早年的履歷:
他本來可以在美術上取得很高的造詣,但他偏偏喜歡演戲,而他的氣質,也真心適合當一個演員,但可惜的是,譚凱雖然長相帥氣,風度氣質均不落人下,出道多年也拍了很多劇,但就是不太紅。
這大概就是一個人的星運吧,但他並不在意這些,他本來就是為著興趣進入的這一行,紅與不紅又有什麼關係呢?一個演員,演藝生涯中能有一個角色被大家牢記並奉為經典,已經是一種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