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壯壯個人資料簡介(40歲被禁拍,晚年無兒無女,人生比劇本更精彩)

2022-10-22田壯

「第五代導演」中,作品最少,卻是最值得尊敬的導演:田壯。

1982年,田壯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與陳凱歌、張藝謀、黃建新、李少紅等並稱為中國第五代導演。

田壯

在90年代的輝煌時期,就是由第五代導演撐起了整個中國電影,創作出了不少經典影片,在世界各大電影節獲獎無數,然而田壯壯導演卻「消失」了整整10年。

田壯

這10年,他經歷了什麼? 10年前後的田壯,又有哪些變化和不同?

在此之前,我不得不提一下,關於田壯的家庭背景,在同時期的電影人中,說他是「天之驕子」也不為過。因為他的家庭是真正意義上的影視世家,令人佩服。

{還2}01

1952年,田壯壯出生於北京,從小就不怎麼乖巧,反而有些叛逆。

上學那會,田壯壯特別崇拜那些淘氣的學生,打架呀什麼的,在田壯壯眼裡,都不是什麼壞事,反倒覺得是一件新鮮事。

田壯壯的父母,就算看不慣也沒辦法,索性就不管了,只對田壯壯說了兩個要求:「一個是道德,一個是功課。」

田壯

當時的田壯,面對父母提出的兩點要求,並沒有完全執行。整個學生時代,田壯保持的態度一直沒變,他說:「我功課願意好,但我不願意當個好學生。」

因為那會的田壯壯,不太看得上「功課好,人倍慫」的那種。

田壯壯跟父母的關係其實並沒有那麼熱情,尤其是田壯壯的父親田方很少和他交談,很多事情都是透過母親於藍傳遞的,而且一開始於藍是希望自己的兒子能夠當一個技術工人,而不是當導演。

田壯

有一次採訪,記者問田壯:「很多人都知道你是於藍老師的兒子,是不是受家庭影響走上電影之路的?」

田壯壯很認真地回答:「不,我從小對電影根本沒興趣。父母也不希望我搞電影。」

這讓很多人感到意外!出生在影視世家,卻對電影沒有興趣。

田壯

田壯壯的父親田方,是北京電影製片廠的首任廠長,同時也是北京電影演員劇團的第一任團長。

不管是任職前還是任職後,田方都是一位優秀的老藝術家,曾出演過《小女伶》、《壯志凌雲》、《黃海大盜》、《深山里的菊花》、《風從東方來》、 《革命家庭》、《英雄兒女》 等經典影片,留下了深刻的螢幕形象,讓觀眾銘記於心。

田壯

田壯壯的母親於藍,和田方一樣,都是令人尊敬的老藝術家。

1981年,於藍擔任中國兒童電影製片廠的首任廠長,從影多年,出演了《白衣戰士》、《林家鋪子》、《翠崗紅旗》、《革命家庭》、《烈火中永生》、 《偵察兵》、《那些女人》、《一切如你》等經典影片,其中和丈夫田方共同出演的唯一一部影片《革命家庭》,更加令人懷念動容。

田壯

著名演員李雪健,其實也是田壯的表弟。

田壯

所以,田壯壯從小就生活在這樣一個「電影」家庭裡,就算小時候再怎麼不感興趣,長大後還是走上了電影導演的道路,這和田壯壯從小受到的教育方式有關。

有人曾經問過田壯一個問題:「母親對你走進這個行業贊成嗎?」

田壯壯:「我從小自我空間的感受就很深,母親對我只管兩樣,一是道德,二是功課。其實我對電影的態度也是受父母的影響,他們平和的心態、對藝術的執著和信仰都對我影響深遠。

田壯

{還2}02

1980年,田壯還沒畢業就開始拍攝電影,在校期間就完成了《我們的角落》拍攝工作,在畢業作品《小院》中,張藝謀親自給田壯壯當攝影師,陳凱歌那會兒也沒機會拍電影。

田壯

在他們那一批導演中,田壯是最先出名的,也是最早拍攝完整版作品的導演,但由於拍攝風格太過於前衛,很多影片都沒有通過審查,直接被禁播。

這對當時的田壯來說,無疑是個很大的打擊。

事業不順的田壯,在愛情方面找到了自己的「良藥」。

田壯

1990年,田壯籌拍電影《大太監李蓮英》,主演是姜文、劉曉慶,在劇組有一位叫做徐帆的女孩,徹底吸引住了田壯壯。

當時的徐帆,只有23歲,還是中央戲劇學院的學生,在《大太監李蓮英》中飾演珍妃。

導演和演員在劇組待的時間越久,越容易產生感情,就這樣田壯壯和徐帆兩個人很快發展成為了戀人關係。

田壯

後來,又因為各方面原因,電影拍完了,田壯和徐帆兩個人也就散了。

令人沒想到的是,田壯還大大方方給了徐帆一筆分手費,作為補償,這也太實在了。

其實,一開始是徐帆開口要錢的,田壯壯礙於面子和習慣,才答應了徐帆的請求,而且數目不小。

當時的田壯哪有那麼多錢,還是他的「紅顏知己」李少紅出手相助,才湊夠徐帆要的數目,最後還是由李少紅代為轉交的。

田壯

因為這件事情,徐帆再也沒有和田壯壯以及第五代導演有過來往,有媒體曾經問她關於第五代的事情,徐帆面無表情的說道:“我又不認識,說他們幹嘛?

經歷劇組戀情的田壯,似乎對這一種感情充滿了嚮往。

為什麼這樣說呢?

1992年,田壯執導了一部新電影,女主角是姜文的同班同學呂麗萍,在片中飾演小學教師陳樹娟。

田壯

電影沒拍多久,40歲的田壯和小8歲的呂麗萍就談起了戀愛,時時刻刻都保持著曖昧,生怕別人不知道似的。

田壯

當時的李少紅,就對田壯撂下狠話:「你們拍完電影之後,一定就沒戲了!」

果然,正如李少紅所料,電影拍完之後,兩個人就不歡而散,誰也不待見誰。

也就是在這一年,改變了田壯的一生。

多年後,網友才發現田壯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田壯

1992年,田壯壯執導了一部劇情片,因為各種原因不能播出,他自己也因此被罰十年禁止拍攝電影,只能作為演員或監製,參與工作。

此時的田壯,既經歷了事業的低谷,感情生活也面臨極大的痛苦。但他並沒有對一切事物失去信心,相反地對待生活更加熱情、亢奮。

利用這段時間,田壯也指導了一群非常優秀的第六代導演,也算是一種新的成就。

田壯

{還2}03

1985,田壯的同學張藝謀憑藉影片《黃土地》獲得了金雞獎最佳攝影獎,一年後又憑藉電影《老井》贏得三項大獎。

1987年,張藝謀執導首部電影《紅高粱》,獲得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熊獎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長片獎。隨後幾年,又憑藉《秋菊打官司》,《一個都不能少》獲得兩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金獅獎,一時間風光無限。

田壯

同時,陳凱歌憑藉《孩子王》、《邊走邊唱》、《霸王別姬》、《風月》、《荊軒刺秦王》在國際影壇上享有盛譽{ /b},在國內更是晉升為第五代導演中的代表人物,名利雙收。

田壯

然而田壯導演,在低調的10年時間裡,經歷了現實的殘酷,有人說:「田壯壯和第五代導演的其他幾位差距越來越大。」

真的是這樣嗎?不一定。

2002年,田壯復出後的第一部影片不是新片,也不是商業片,而是翻拍的華語電影經典之作《小城之春》。

田壯

整個文藝界和電影圈都感到驚訝,田壯壯果然還是和10年前一樣,敢想敢拍。

原版《小城之春》距離田壯翻拍那一年,已經過了54年,由費穆在1948年執導完成。

2005年,獲金像獎評為百年百大電影第一名,可見影響力之大,影片內容更令人佩服。

田壯

當時,有記者問田壯:「為什麼要重拍經典?」

田壯也問自己:「原作可以說是盡善盡美了,重拍的價值在哪裡,到底有什麼意義讓我們重拍這部經典?」

田壯

後來,電影真的拍出來了,所有看過現場的觀眾都淚流不止,還有原版電影導演費穆的三弟媳,都90歲了,竟也帶著全家11口人上電影院買票看電影。

這個舉動令田壯和所有電影的幕後工作者,感動不已。

田壯不只一次說過這樣一段話:「我起碼把《小城之春》變成了一個話題,所有人要評論新作,勢必要和費穆的舊作在一起比較。過去有多少人知道《小城之春》,知道費穆?

田壯

田壯壯在用這樣一種方式和當時的電影人較勁,多年後也變成了向大師致敬的一種方式。

畢竟,從田壯之後,就沒人敢翻拍《小城之春》這部經典之作。

一方面是沒有實力擔心拍不好,另一方面是觀眾對這類影片根本沒興趣,後者才是最大的原因。

所以說,田壯壯導演最值得尊敬,了不起!

田壯

{還2}04

拍完《小城之春》後,田壯接連拍攝了一部大型紀錄片《茶馬古道-德拉姆》,以及圍棋大師吳清源的首部傳記影片《吳清源》,其中的藝術、文化價值,不言而喻。

作品上映後,有多家媒體採訪田壯導演:「《茶馬古道-德拉姆》展現出田導演一貫的風格,但似乎不那麼惆悵了。」

田壯壯憨憨一笑:

「我一直不是一個苦惱的人。可能每個人解讀作品的方法不一樣。有昆明的觀眾覺得這部作品也挺惆悵的,但我也沒想讓它惆悵。”

田壯

田壯壯還是那個田壯,一直秉持著那顆獨立自由的心,他之所以拍《茶馬古道-德拉姆》和《吳清源》,是因為他覺得:「拍紀錄片比長片更讓我感動。

在影片的創作風格上,田壯壯導演並沒有“安於現狀”,他也敢於突破舒適區,一個好的導演,就是要有這種開拓精神。

田壯

有一次記者問田壯壯:“拍武戲和文戲,對你來說,哪個容易一點?”

田壯壯:“文戲容易一點。”

談到武戲的拍法,田壯壯就感到非常尷尬。

「例如成龍就是喜劇的打法,李小龍就是真槍實彈的打法,或者王家衛的唯美打法。所以輪到我這裡,風格都被人拍完了,沒什麼可拍的。”

田壯壯用一種戲謔調侃的方式,為自己的下一部電影埋下了伏筆。

田壯

2009年,田壯離開熟悉的文藝片領域,首次執導商業片《狼災記》,還是一部動作愛情片,對於田壯來說難度不小。

但相較於那10年被禁拍的日子來說,田壯壯沒有妥協,他抗住了「第五代導演」的最後防線。

拍電影的難度,比起生命中遇到的那些挫折,根本不算什麼,總是可以克服的。

田壯

當年,《狼災記》上映後褒貶不一,許多觀眾覺得田壯壯不適合拍攝商業片。

對此,田壯的回答是:「我自己特別喜歡那種有話就說,沒話別說廢話。我覺得,我是真正尊重觀眾的。」

田壯

在田壯的世界裡,好的東西不一定要所有人認同,但這是他的一套評鑑體系:

「我不告訴觀眾是與非,我也不告訴他對與錯,我也不管好與壞,我就告訴你有這麼一部電影,我的態度在這裡全有了。」{/ b}

田壯

現實總是很殘酷的,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觀眾的評分某種意義上已經宣判了《狼災記》的失敗。截止今日,《狼災記》的評分只有4.4分,在劇情片中排名最低,確實很難堪。

田壯

身為「第五代」導演的代表人物之一,田壯首次執導的商業大片《狼災記》徹底敗了,被媒體評為「景色壯麗,票房悲涼」。

田壯壯也因此被網友稱之為“晚節不保”,令人唏噓。

田壯

這一敗,也讓觀眾聯想到其他幾位大師的作品,像是張藝謀的《英雄》、陳凱歌的《無極》,誰都有跌倒的時候。

此時的田壯,並沒有感到失望,可能還有點意料之中的感覺。

因為,早在2007年,田壯就已經為張藝謀、陳凱歌打抱不平。

面對記者的提問,田壯壯是這樣回答的:

「我非常敬重我的這兩位老同學。他們是第一個敢吃螃蟹的人,我們原本是沒有這種商業大片的,他們去拍了,也需要勇氣,大家也得厚道點。我覺得很多人誤解凱歌、藝謀了。

田壯

{還2}05

2012年後的田壯,已經是60多歲的人了,更多的是作為製片人和藝術指導,出現在一部電影的台前幕後。

田壯壯曾說過,在他40歲的時候夢到過死神,死神告訴他:「你太過於放縱自己了!」

於是他就變了一個人,變成了一個比較堅持的人:「人總得為點什麼而活著!」

第五代導演的最後防線,田壯守住了。

田壯

他一直在堅持自己的東西,即使很多人不理解,田壯壯也覺得沒什麼大不了的。

遺憾的是,田壯壯在電影之外的人生,並沒有守住幸福。

相較於同學張藝謀、陳凱歌的幸福家庭而言,如今的田壯還是一個人,用「孤家寡人」來形容田壯導演,顯得特淒涼。

幸好,他還有電影,還有漫漫長路,可以繼續走下去。

田壯

{不}-end-{/不}

本文由圈內貓爺團隊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違者必究!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