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中組部、團中央第21批來青博士服務團成員、北京協和醫院耳鼻喉科的王軼事,掛職青海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在我省一年間,她為青海大學附屬醫院帶來了新的理念,提高了罕見疑難病患診治水平,吸引了全國各地的病患慕名而來。她想方設法搭橋樑、促進合作,傳幫帶、育人才,為我省培養了一支帶不走的醫療團隊。她用豐富的學問、高超的醫術和高尚的醫德,實踐了一名醫者「健康所繫,性命相託」的誓言。她勉勵自己:做有品質的醫療,做一個有溫度的醫者,她做到了。
培養了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伍
在我省工作期間,王軼事發現青海罕見疾病、疑難症的診治程度與內地有差距。因此,提高本省醫務人員罕見病疑難病診斷水準迫在眉睫。
北京協和醫院在罕見病診療方面累積了豐富的臨床經驗。其中王軼事及其團隊不斷摸索對SAPHO症候群最佳的診斷和治療方案,累積了大量臨床經驗。在王軼事的大力幫助下,青海大學附屬醫院在罕見疾病的診療方面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為我省醫生傳授了關於罕見疾病的相關理念、知識和技術。全國各地60多名罕見病患慕名來到我省診治。王軼事將表現各異的罕見病例展示給青海同行,促進了醫務人員對罕見疾病的了解,為我省罕見病學科建設、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為我省培養了一支帶不走的醫療團隊。
傾全力助推青海衛生健康事業發展
在我省援助期間,在王軼事的倡議和組織下,中組部第21批來青博士服務團的14名醫學博士發揮專業特長,深入基層,以罕見病、疑難為突破口,收集罕見、疑難病例並整理撰寫。在青海省委組織部人才辦和青海省衛健委的支持下,王軼事作為主編,攜手14位醫學博士及我省醫學專家編撰了《罕見疑難病例集錦》,於2021年6月底出版,為我省一線臨床工作者提供了借鏡參考和專業指導。
為了推動我省罕見病診治計畫順利實施,王軼事四處奔波,籌措到中華慈善總會善緣基金50萬元的計畫啟動資金,為經濟困難的罕見病患者進行了準確診斷並減免部分醫藥費。她主導組織為青海省特教學校的學生免費進行耳鼻喉和聽力檢查,並進行聽力復健的指導。她也聯繫簽訂慈善基金協議,免費為我省藏族同胞進行眼疾的檢查、治療,同時邀請北京中醫科學研究院眼科專家楊華博士,指導我省眼科醫生手術,極大提高了我省眼科疾病的診治水平,減輕了眼疾患者的病痛,增進了民族感情。她與援青博士鮑艷舉、朱亮共同主編的《走進藏醫》,介紹了我國歷史悠久的民族醫藥寶庫-藏醫藥,為民族醫藥的發展作出了貢獻。
王軼事帶領青海大學護理系學生團隊參加全國大學生護理技能大賽,榮獲西南西北賽區一等獎及全國三等獎這一青海歷史最佳成績。
她也將醫療技術傳遞到全省多個醫療機構,在切實提高我省醫務人員對於罕見疑難雜症的診斷、治療及科研能力的道路上傾盡全力,實實在在為健康青海貢獻了力量。
心系高原 仍關注青海人民健康
王軼事於2021年入選青海省「崑崙英才-高端創新創業人才」柔性引進領軍人才,她希望依托北京協和醫院這一平台,繼續推動青海大學附屬醫院在罕見疑難雜症的診斷、治療及科研能力的提升,從學科建設規劃、人才培養、專業技術等多個方面,將其打造成為西北地區罕見困難病診療中心。
王軼事觀察發現高原疾病明顯有別於平原地區,在青海省委、省政府、省衛健委的倡議支持下,充分發揮醫療組團式援青的優勢,她聯繫全國有關專家學者,攜手多批援青援藏博士、同行,與青海西藏高原醫學專家一起,查閱國內外高原相關疾病的最新進展,編寫了205萬字的《高原醫學》專著,為急慢性高原病、高原相關疾病的準確高效診治提供了最新方案,為我國國防安全、高原人民的健康等提供了強有力的醫療支持。
王軼事援青期滿返回北京後,仍一直關注我省人民的健康。她在青海省政府和省衛健委的支持下,申請了青海省科技廳的課題,希望為降低青海耳聾發病率,提高人口品質繼續出力。她獲準青海大學博士生導師,希望透過持續培養青海本地人才,今後能夠繼續為青海醫療衛生健康事業的發展作出貢獻。
(記者 王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