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文雅的大學老師,也是龐克的搖滾男孩。
他是人人稱頌的大滿貫影帝,也是30家媒體聯合抵制的「劣質藝人」。
他是王志文,一個所有矛盾的集合體。
被李少紅怒批“太狂”,對著趙寶剛拍桌子,將金主爸爸告上法庭。
朝鏡頭豎中指,罵自己的電影是“爛片”,因為一個女人發誓此生不和馮小剛合作。
細細算來,王志文應該是娛樂圈當之無愧的「叛逆者」第一人。
就讓我們一起看看,王志文到底是「耍大牌」還是「有骨氣」?
一、
1988年,還沒大學畢業的小透明王誌文,和大導演李少紅在電話裡爭得面紅耳赤。
當時李少紅正在籌拍一部懸疑題材的電影,看中了還是新人的王誌文。
本來以為王志文會欣然接受自己的邀請,沒成想竟在這個名不見經傳的18線演員身上吃了個閉門羹。
王志文表示,自己要先看過全部的劇本後再決定是否要出演。
當時劇本還在不斷修改,尚未確定好一個最終版本,自然就沒有拿給王志文看。
儘管王志文十分渴望拍戲,但對於劇本的選擇依然謹慎。
不管導演怎麼苦苦邀請,王志文始終不為所動。
就這麼幾次三番,導演徹底沒耐心了,對著電話那頭的王志文氣急敗壞道:
“你不過是個沒畢業的學生,也太瘋狂了吧!”
話不投機半句多,二人鬧得一拍兩散。
這件事只是王志文人生中的一個縮影,作為娛樂圈最有脾氣的影帝之一,王志文從小就和別人與眾不同。
王志文長在上海,從小就是調皮搗蛋的一把好手。
都說男孩最擅長數理化,王志文卻恰恰相反。
小時候父親總愛帶著王志文去看話劇,這讓他對小說話本頗有興趣,整日手不釋卷。
或許是受此影響,王志文的理科成績一塌糊塗。文科成績,特別是語文卻是學校數一數二的。
在古籍善本的墨水裡泡著長大,王志文也染上了一些「文人風骨」。
只要是他認準了的事情,可謂是「雖九死尤未悔」。
王志文年紀很小時,就認定了自己以後要去當演員,在舞台上體會那些各有風味的人生。
國中畢業,他放棄了去普通高中學習的機會,轉而選擇了藝術團專門學習藝術表演。
那時候的藝術學校不如現在這般浮躁,他們將「學藝先學德」這句話,貫穿在所有學生的整個學習生涯中。
在這裡,王志文接受了系統的表演訓練,也在心中懸掛了一把名為「藝德」的刻度尺。
時間一晃就來到了高考這年,在藝考中,王志文順利走上了北電的門檻。
只要高考文化課成績過線,他就能如願進入北電。
以王志文平常的成績來看,他幾乎已經一腳踏進了北電大門。
當然,這是在不出什麼意外的前提下。
高考前夕,王志文著急騎車趕去認考場,腳下的速度比往常快了許多。
一個沒留神,他和前面的車撞了個滿懷。
強大的衝擊將王志文高高拋起,然後重重落下。
性命沒什麼大礙,可惜全身多處骨折。
在醫生的巧手下,王志文被裹成了個「木乃伊」。
似乎覺得王志文還不夠慘,臨走前醫生撂下一句話:
“別亂動,不然可能癱瘓。”
王志文父親早早過世,全靠母親一個人的薪水將三個孩子撫養成人。
這些年為了追求自己的演員夢想,王志文沒少花了母親的錢。
雖然母親對此毫無怨言,默默無聞地支持兒子的夢想。
但對王誌文來說,他的夢想已經不只是他一個人的夢想,更是對母親的一個交代。
醫生的話在王誌文耳邊炸開,將他心中的夢想和抱負炸得粉碎。
不甘和愧疚在他心中盤旋、盤旋…
來不及考慮什麼後果,他不顧所有人的反對,堅決要參加高考。
別人坐著寫,他躺著寫。
別人一個考場一個老師,他一個人一個老師,還有專業的醫生在旁邊照顧。
在這種條件下,他以文化課第一的成績「爬」進了北電的門。
以為進了北電就能當演員,但事實似乎並非如此。
二、
王志文絕對不是一個傳統意義上大眼睛高鼻樑的帥哥。
甚至於眼袋、腫眼泡、魚尾紋、法令紋、抬頭紋一個不落。
這些雜七雜八的各種皺紋組合在一起,讓王志文看起來老了十歲不止。
北電老師非常直白地指出:“我們招你就是看中了你的文化課成績,想讓你以後來當老師。”
言下之意,當演員你就別想了,條件不夠。
果不其然,和老師所言一樣,大學四年,別的同學都邀約不斷,只有王志文無人問津。
唯一一部男主角邀約在他大四這年姍姍來遲,他還因導演不肯給自己看劇本,雙方鬧了個不愉快。
這就是王志文,只要他堅持的事情爬也要爬到終點。
但若結果並非所願,他寧願放棄這好不容易得來的機會。
因為一直沒遇上合適的劇本,他選擇留校當老師。
平常除了拍戲,王志文最喜歡的就是看書,偶爾還會玩玩兒搖滾。
這讓他身上既有文雅的書生氣,又兼具不羈的浪子氣,頗得女孩子的歡心。
當時還是學生的徐帆,被王志文迷得七葷八素,不顧二人師生身份上的差距,對他展開了瘋狂追求。
一個是風流浪子,一個是青春俏佳人,天雷勾地火,愛情就這樣來了。
不顧所有人的非議,王志文將徐帆從學校接出來,和自己過上了沒羞沒臊的同居生活。
徐帆是個非常典型的小女人,為了心愛的人,她甘願洗手作羹湯。
王志文在學校上課,徐帆沒課了就來給他做飯,為他收拾家務。
剛開始,兩人還是甜甜蜜蜜的一對璧人。
但隨著徐帆進入娛樂圈,兩人之間便出現了不可調和的矛盾。
在朋友的介紹下,徐帆認識了當時還沒有名氣的馮小剛。
馮小剛對她一見鍾情,但徐帆那時正和王志文處於熱戀之中,對馮小剛的第一感覺並不咋地。
馮小剛穿著皮衣皮褲,騎著嗡嗡作響的大摩托車。
徐帆心想:“這人怎麼這麼招搖,和一隻花孔雀一樣。”
當時王志文雖然還沒那麼有名,但好歹是個老師,頗有人脈資源。
徐帆一直想讓王志文介紹資源,王志文說什麼也不肯。
1991年,徐帆在《大太監李蓮英》中認識了當時的大導演田壯。
田壯壯在導演界是什麼地位呢?
就是後來的馮小剛、張藝謀見了他,都得恭恭敬敬的在合照中讓出c位。
徐帆這次算是攀上了高枝,背著王志文和田壯壯在片場打情罵俏。
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一些風言風語很快就傳進了王志文的耳朵裡。
普天之下的男人最怕自己被戴上一頂綠帽子,王志文也不例外。
當場,王志文氣血翻湧,只覺得一股惡氣憋在心口。
等到徐帆回家,他們爆發了激烈的爭吵。
王志文一向是個暴脾氣的,看著徐帆哭得梨花帶雨的臉,他心裡只覺得噁心,不願意再和她多說半句,拎起她的行李直接扔出門外。
和王志文吹了,和田壯也沒成,二人拍完戲就分道揚鑣,徐帆到最後竟什麼都沒撈著。
那應該是徐帆人生中最痛苦的一段時間,她整日裡躲在房間以淚洗面,嚇壞了她的朋友。
這時,馮小剛得知徐帆和王志文鬧掰了,趁虛而入奪得了佳人芳心。
和徐帆分手後,王志文冷靜下來覺得自己不該這麼衝動,也許當初他聽到的謠言並不屬實呢?
但當他回過頭來想找徐帆好好談談時,徐帆已經和馮小剛成雙入對了。
要知道,當時馮小剛已有家室,妻子才剛為他生了個可愛的女兒。
王志文對於徐帆插足別人家庭的做法十分厭棄,對於馮小剛的人品也在心中掂量了掂量。
經此一事,王志文再也沒和馮小剛合作過。
中國有句話:風水輪流轉
和馮小剛結婚後徐帆過得並不幸福,對方多次在外面花天酒地,頻頻被曝出和女星的緋聞。
而徐帆只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在鏡頭前還要為他說好話。
反觀王誌文婚後,對嬌妻有求必應,將她寵到了天上。
也不知徐帆見此作何感想,是否會後悔當初自己的所作所為。
當然,這是後話了。
三、
王志文在北電當老師的生涯並沒有持續太久。
1994年,他主演的《過把癮》播出,憑藉這部作品,他火得一塌糊塗。
那個時代最火紅的演員都長著唐國強、張豐毅這種端正大氣的臉,打眼一看就一身正氣。
只有王志文憑藉痞帥的氣質硬生殺出一條血路。
小紅迎合審美,大紅改變美感。
毫無疑問,王志文就是那個憑一己之力改變大眾美學的人。
各地影迷寫給王志文的信如雪花般朝他湧來,但凡有他出席的活動,現場必定人滿為患。
一次,王志文和導演趙寶剛一起出席宣傳活動,現場被狂熱的粉絲圍了里三層外三層。
活動結束後,他們被圍得動彈不得,遲遲無法離場。
導演趙寶剛著急的想要離開,到處尋找出路。
突然,他看見窗戶外面有一個平台,便拉著王志文和其他主創人員準備翻窗逃跑。
窗戶一打開,外面的鐵皮擦著趙寶剛的腦袋劃過去,連帽子帶腦袋劃了一個大口子。
趙寶剛顧不得處理傷口,先帶大家艱難的逃出了人山人海。
事後,趙寶剛在醫院縫了足足四針。
一直到慶功宴上,他頭上還裹著厚厚的紗布。
趙寶剛拍得好幾部戲大獲成功,他一躍成為最炙手可熱的實力導演。
慶功宴上,認識的不認識的紛紛朝趙寶剛敬酒獻殷勤,彷彿看不見他頭上裹著的紗布。
趙寶剛一杯接一杯的喝酒,旁邊的王志文看不下去了。
也不管在場的咖位有多大,會不會得罪人,他一拍桌子,生氣的說:
“你們再讓他喝酒,我現在就走!”
和王志文合作的演員江珊曾這樣評價他:
“他是個很真誠的人,在這虛偽的社會中,這份真誠會得罪很多人。”
從出道以來,王志文身上的爭議從來沒有停止過。
在活動中,他嘴裡嚼著的口香糖沒地方吐,就順手從兜裡掏出一張紙吐了出去。
誰承想,兜里的這張紙是記者的名片。
不巧的是,這一幕被名片主人抓了個正著。
面對該記者的質問,王志文恭恭敬敬的道了個歉。
這位記者並沒有打算這麼輕易就此作罷,繼續對王志文咄咄逼人。
「歉也道了,不是也賠過了,你還想讓我怎麼辦?」王志文的脾氣也上來了。
在該記者看來,王志文此舉不單是對他,更是對整個產業的挑釁。
於是,這件事從這位記者和王志文的恩怨,演變成了王志文和整個記者界的恩怨。
記者和演員本來就處於矛盾兩面,二者早就勢如水火。
終於,這根導火線由王志文點燃,燒到了他自己身上。
30多家媒體聯合寫了一封公開信diss王志文,更有一些記者揚言要將他封鎖。
王志文也不虛,一句“觀眾不是透過媒體來了解我”,將這些記者懟的啞口無言。
畢竟,王志文是真有實力在身上的。
他連金主爸爸都敢懟,更不要提一個小小的記者了。
四、
2003年,王志文將《芬妮的微笑》的投資方告上了法庭。
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奧地利女孩為了愛情和信仰永遠留在中國的故事。
第一次見到這個劇本,王志文就被這個奧地利女孩的故事打動了。
雖然對於這個劇本有點不太滿意,但衝著這個故事,他還是接下了這部戲。
而他接戲的前提是,對方要改劇本,直到拿到王志文本人簽名同意的劇本後才能開拍。
並且,這條白紙黑字的寫進了合約中。
合約簽是簽了,可王志文沒拿到修改後的劇本,製作方突然打電話讓王志文進組。
箭在弦上不得不發,所有工作都就位了,只差王志文進組就能開拍。
此時王志文突然反悔的話,會導致所有人的準備工作付之流水。
更重要的是,這是一部中外合作的電影,如果中方未依照約定時間完成作品,就要賠償對方龐大的違約金。
儘管王志文不滿意這個劇本,顧全大局,他還是硬著頭皮演完了整部戲。
拍攝過程中,王志文多次朝編劇提出自己的想法。
例如那場結婚的戲,神父不能表現的很慌張。
教堂外面飛機轟炸,裡面神父鎮定的主持完婚禮,這樣才能烘托出二人愛情的堅貞。
但編劇對自己的劇本固執己見,壓根聽不進別人的意見。
電影上映後,王志文提出的那些問題,最後都成了觀眾們吐槽的槽點。
更值得一提的是,首映式上,電影原型華格納夫人在前一天晚上茫然離世。
為了表達自己的哀思,王誌文本意在採訪時中間空出一個位置,留給未能到場的瓦格納夫人。
誰知,當晚採訪過程一團亂麻,王志文對華格納夫人的紀念方式被亂哄哄的現場毀了。
而主創人員滿臉驕傲的對著鏡頭大談特談這部電影怎樣怎麼樣,未曾提過一句瓦格納夫人。
本來王志文就對這部電影不甚滿意,現在更厭惡到了極點。
當記者要王志文談談自己的想法時,他黑著一張臉實話實說:
“這部電影我還沒看過,我不知道好不好。”
記者們彷彿找到了可以挖掘的爆點,接著問:
“那您對電影有什麼不滿意嗎?”
王志文毫不留情:
“我認為劇本存在很大問題,我當初是衝著題材才接的這部戲。”
當這部電影在影展上獲獎,王志文滿臉不可思議:
“莫斯科人瞎了眼吧!”
製作方一氣之下將王志文告上法庭,王志文也不甘示弱,接著送了投資者一張法院傳票。
不願意做的事不做,不樂意說的話不說。
這就是王志文,一個絕不向資本低頭的叛逆演員。
為了給觀眾呈現更好的作品,王志文從來不接廣告,也不上綜藝,甚至很少在訪談中出現。
在王志文看來,每次在作品以外的鏡頭前出現,都是在消耗自己身為演員的靈氣。
別人王志文看得多了,再看王志文演得戲,就會覺得沒什麼信服力。
反觀如今眾多因拍廣告、開直播撈金的演員們頻頻翻車。
不得不說,王志文此舉當真是明知的選擇。
懟記者、對投資方、朝鏡頭豎中指…
對王志文而言,這世界上就沒有他不敢懟的人。
但就是這樣一個放蕩不羈的演員,對自己的家人和影迷卻非常溫柔。
為影迷朋友手寫信表達心意。
老婆懷孕時化身主廚為她變成花樣的煮飯。
兒子出生後化身“寶爸”,看孩子的眼神溫柔的要掐出水來。
是懟天懟地的百變影帝,也是頗具江湖仗義的搖滾書生。
有王志文,是內娛的福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