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暑假都會重播無數遍的86版《西遊記》,無疑是一代又一代人的回憶。
其中的齊天大聖孫悟空,不知是多少人的童年偶像呢。
後來還有各式各樣的影視作品都有過孫悟空的形象。
還有很多以齊天大聖為主角的電影電視劇。
但在多數觀眾心目中,還是86版《西遊記》中的孫悟空最為經典。
飾演這角色的,就是我們熟知的六小齡童。
這樣一位演技精湛的老戲骨,也曾是德藝雙馨的藝術家。
同樣是個角色吃一輩子的濟公遊本昌。
他把角色帶進了生活,遊戲人間,享受生活。
六小齡童也把角色帶進了生活,但他卻因此膨脹、目中無人。
「什麼叫國際影星啊?」
一個後仰,有種「藐視眾人」的感覺,像極了他口中的國際巨星。
除了膨脹,他還時不時不忘「撈錢」。
在86版《西遊記》導演楊潔的葬禮追悼會上,六小齡童也宣傳了一下自己的新電影。
一邊批判著“改變不是亂編”,一邊自己代言著手機遊戲。
六小齡童在他自己不斷地作妖下,很好地詮釋了「人是怎麼變成猴子的」。
一步步從受人尊敬淪落到了萬人嫌棄、晚節不保…
{還2}01.
六小齡童本名章金萊,1959年出生於上海,祖籍浙江紹興。
他們家族向前幾輩都是猴戲演員,「章式猴戲」有著世家傳承。
六小齡童的父親章宗義,是一位戲曲大師,專攻武生。
最有名的角色,當然也是孫悟空,有著「南派猴王」之稱。
章宗義的藝名為“六齡童”,六小齡童名字的來歷就一目了然了。
其實六小齡童家中兄弟姊妹共11個,6個男孩5個女孩,他排老么。
原本這輩的「猴王」傳承是在他的二哥小六齡童章金星身上。
但可惜,天賦異稟的小六齡童在17歲時因白血病不幸離世。
這時候,六小齡童才剛7歲,無奈之下,父親把傳承的希望都放到了他的身上。
好在六小齡童自幼對猴戲耳濡目染,對父親和二哥的表演精髓也學了不少,
而且,為了能有更好的戲劇表現,章家在自己家裡養了幾十隻猴子。
年幼時的六小齡童常常和他們嬉戲玩耍。
他漸漸長大後,也刻苦鑽研過猴子的每一種神態、每一個動作。
為他日後讓86版「齊天大聖」成為難以超越的經典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976年,六小齡童高中畢業後,考入浙江昆劇團藝校。
子承父業,學習起了武生的行當,也演過許多傳統戲劇。
例如《三岔口》中的任堂惠,《伐子都》中的子都等等。
但他最喜歡也是最擅長的,仍是各種猴戲。
{還2}02.
六小齡童在眾多新編猴戲崑曲,如《龍宮借寶》、《悟空借扇》等劇目中,都扮演孫悟空這一角色。
1981年,出演了個人首部電影《阿Q正傳》,在劇中飾演革命黨的一員。
雖然不是主演,但22歲的六小齡童也算是正式踏入了演藝圈。
我們常說的86版《西遊記》,是1986年上映的。
但事實上,早在1982年,就開機拍攝了。
導演楊潔在選角時,遲遲找不到合適的孫悟空的演員。
在全國物色了各派猴王后,最後找到了六齡童。
於是他推薦了自己的兒子章金萊,這時候,他的藝名還沒定下來。
身為猴王世家的傳承人,章金萊沒有讓父親失望。
從表情眼神、到靈動身形,他的表現,震驚了試鏡時所有的在場人員。
導演楊潔毫不猶豫地簽下了他。
在通過了《西遊記》劇組的試鏡後,父親依照家族傳統為他取了藝名。
「小六齡童」的名號已經跟著他二哥離開了,所以調換順序,「六小齡童」誕生了。
拍攝《西遊記》時,條件非常艱苦,但大家都有著一腔熱血。
楊潔帶著《西遊記》劇組,跋涉10萬公里,穿過中國26個省市,只用1台攝影機,成就了一代傳奇。
在接受採訪時,楊潔感慨道:「《西遊記》的拍攝真的像取經一樣,經歷了太多磨難。」
但好事多磨,好在劇組全體人員的努力沒有白費。
1986年播出後,創下了收視率89.4%的神話。
《西遊記》一播出,就吸引了全國人民的目光。
甚至很多只出場過一兩次的角色和演員,都火了起來。
更別提劇中絕對的主角齊天大聖孫悟空。
可就這樣一部傳奇等級的電視劇,卻成為了導演楊潔心中的結和永遠的痛。
{還2}03.
楊潔曾告誡過師徒四人,“不要忘記是整個劇組成就了你們。”
1987年,爆火的劇組受到了新加坡方面的邀請。
楊潔十分高興,組織了出國的訓練計畫。
可接近出國時,六小齡童帶頭和其他師徒三人以各種理由開始「曠工」。
甚至直接偷跑到其他城市參加了一場商演,拿了豐厚的報酬,沒有分給劇組其他人員一分錢。
楊潔當然因此勃然大怒,怒斥這幾個人不顧集體利益,只求自己發展。
六小齡童甚至帶頭去了央視台長面前污衊楊潔。
還孤立排斥起了楊潔,差點讓她失去了工作。
但在拍攝《西遊記續集》時,他們發現缺少了楊潔作為導演,很難有所作為。
於是幾個人上門求楊潔原諒,甚至不惜下跪。
就這樣,楊潔導演心軟了下來,再加上她心中的「西遊夢」仍沒有熄滅,重新回到了劇組。
楊潔算是原諒了幾個人的年少輕狂,但卻沒能阻止六小齡童日益膨脹的野心。
隨著《西遊記》的熱播,後續出現了各種致敬或是改編的作品。
但如果提到孫悟空,我們第一時間一定能想到六小齡童。
可他們畢竟是兩個人。
只是六小齡童固執地認為自己就是孫悟空,至少是孫悟空的絕對代言人。
{還2}04.
六小齡童在受訪時對《七龍珠》進行了怒斥,說那不是我們民族的東西。
在形容這部動漫時,他用了一句「乍毛乍鬼」來嘲諷。
甚至這個詞都因為他而火了起來。
不過《七龍珠》其實只借用了孫悟空的形象,作品和《西遊記》幾乎沒有關係。
但這或許是因為六小齡童的民族大義,不太願意接受其他國家的改編。
這勉強還能讓人接受。
但他也嘲諷起了周星馳版本的《大話西遊》。
因為孫悟空在劇中的戀愛,他直接用了「人妖不分,是非顛倒」這樣的字眼。
他在節目中公然批評周星馳,說《大話西遊》這樣的電影侮辱國粹。
甚至要求周星馳向全國人民謝罪。
不過顯然六小齡童只對電視劇版的《西遊記》有研究,對原著的了解不深。
陳道明老師直接指出孫悟空在古老的善本里,就是個色猴。
一席話說的六小齡童啞口無言。
但他對於別人的各種改版,還是堅持「改編不是亂編,細說不是胡說」的觀點。
某公司做了一個孫悟空形象的遊戲,並以此為宣傳。
六小齡童認為這家公司侮辱了孫悟空的形象,也就是侵犯了自己的肖像權。
但這種控訴理所當然的沒有結果,因為這個角色是遊戲公司自主設計開發的。
六小齡童根本不是孫悟空,自然也沒有肖像權受損。
結果轉眼間,六小齡童就接起了遊戲的代言。
不論是皮鞋還是熱水器想要用孫悟空的形像打廣告。
找到他六小齡童,就通通不再是「亂編」。
甚至連六小齡童還自己主編了一本《西遊記》。
對原著進行了一番刪減,加上了他自己對西遊記的理解和評論。
又收穫了一筆出版費。
簽字售書的時候,粉絲們跟著他的名號大量前來。
他簽名動作飛快,一看就是經過了無數次練習。
可簽完字丟書就像丟垃圾一樣,隨手一丟就結束了。
簽出的字,也是很難辨認。
不是資深的粉絲,還真認不出來他簽了什麼。
當然,如果硬要解釋的話,畢竟他是知名人物,想要得到簽名的人肯定很多。
為了後面還在等待的粉絲,每個都只能簽快一些。
這也勉強能讓人理解。
{還2}05.
2009年,正巧是六小齡童50歲生日那天。
沙師弟的扮演者閔懷禮卻不幸逝世。
師徒幾人紛紛前來送行,六小齡童還含淚表示「大師兄以後不過生日了。」
之後他在社群媒體上緬懷自己的“師弟”,結果還不忘宣傳一下自己的新電影。
到了2017年,導演楊潔因心臟病去世。
多年未聯絡的六小齡童現身追思會現場。
在接受採訪時,六小齡童對楊潔送上了至高的讚揚:
“她不光是我的恩師,也是我藝術和人生道路上的老師,她可以說是本世紀中國最傑出最偉大的女導演。”
可接著話鋒一轉,
“用我下半年即將開拍的、中美合拍的《西遊記》電影,來告慰我們的楊潔導演。”
同一年,也是吳承恩逝世435週年。
六小齡童來到了吳承恩故居,參加了以他自己為原型的齊天大聖蠟像落成儀式。
更甚者,吳承恩故居門前的廣場,也被命名為「六小齡童廣場」。
故居的牆上還掛滿了各種六小齡童的宣傳海報。
他自己扛著金色箍棒,遊走在各高校的禮堂中。
甚至還去了國外演出演講。
為了宣傳自己,六小齡童在許多場合顯示86版《西遊記》全程都是他拍攝,從未使用過替身。
的確劇大部分,甚至是許多吊威亞等危險動作,都是演員自己完成。
但其實孫悟空不是從未使用過替身。
甚至在他成為「齊天大聖」之前,第一集《猴王初問世》中,就使用了替身。
一是風浪太大,劇組不放心六小齡童來劃木筏。
二是六小齡童本身的水性也的確不太好,海裡又水深危險。
所以劇組找了當地水性很好的漁民來客串了一把孫悟空。
而這位「替身」也的確不辱使命,一次成功。
除此之外,還有一位替身徐霆雷,是在六小齡童腳腕受傷無法出鏡時臨時代替的。
他是雲南京劇學院的高材生,在雲南石林的拍攝很多都是由徐霆雷完成的。
兩次使用替身都是無可奈何之舉,影視業使用替身也算正常。
可六小齡童就是死活不願意承認。
甚至在一次商業活動中,徐霆雷以曾經孫悟空扮演者的身分參加。
六小齡童知道後大發雷霆,找到徐霆雷禁止他對外提替身之事情。
更是威脅他,如果再公開提及,就會對他進行起訴。
或許曾經的六小齡童真的有過對「西遊記文化」的保護。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他慢慢改變了,他把《西遊記》、孫悟空當成了他的私有財產。
取得真經的孫悟空成了“鬥戰勝佛”,因懲惡揚善走上了神壇;
想賺錢的章金萊成了“跳梁小丑”,因追名逐利跌落了神壇。
曾經那位老藝術家淪落到今天這個地步,實在令人惋惜。
他的自私和過度膨脹讓大家不滿也是理所當然的。
但我們也不能忘記,他和《西遊記》劇組,曾經在那麼艱苦的條件下,創作出這樣一部經典的作品,飾演了「齊天大聖」這一經典的角色。
只能希望六小齡童老師能夠重新回到正途,再為觀眾帶來更多更好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