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中磊:從輝煌到落寞,走到今天他到底做錯了什麼?

2023-09-06王中磊

演藝圈中的明星數不勝數,而真正能火出圈,片酬上千萬,受無數人追捧的卻是少之又少。

而他們能夠被那麼多人喜愛,除了自身的硬體和軟體之外,經紀公司的功勞在其中也不可或缺。

而在這麼多經紀公司中,王中磊所創立的華誼兄弟,在娛樂圈可是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而商場如戰場,曾經叱吒整個娛樂圈的王中磊卻也落得如今的下場。

1970年4月4日,王中磊出生於北京的一個富裕的家庭,家裡除了他之外,還有三個哥哥。

他的童年生活十分幸福,他既不用去當兵,也不用下鄉插隊,從小就被父母和哥哥千嬌萬寵著長大。

從小他的夢想就是成為音像店的老闆,因為他當初特別喜歡聽音樂,像一些港台的歐美的音樂,但因為當時這些磁帶都是外邊進口的,所以賣的特別貴,他想著如果能成為音像店的老闆就可以賣的便宜一點。這時候就已經能看出,王中磊其實已經有一些商業的頭腦。

與其他三個哥哥不同的是,王中磊的成績還不錯所以只有他讀了大學,這也是父母對他們的安排,三個哥哥去從軍,而他去從政。

所以他便進入了北京青年政治學院,我們都知道,這個學校專門培養一些為人民服務的公共機關的員工。

所以畢業後並在家人的安排下,王中磊便就順理成章地進入了機關部門工作。

但生性嚮往自由與開放的王中磊,並不習慣機關部門裡面嚴謹嚴肅,一絲不苟的工作環境,這讓他覺得特別的壓抑。

而正巧,1994年,他的哥哥王中軍回國了,而王中軍在美國的那些年也積累了一定的財富,所以王中磊便辭去了穩定的工作,與哥哥一起創辦起了廣告公司,因為有著良好的審美與創意,所以他們的公司一開始也是風生水起。

廣告公司成功,讓他想繼續擴大他的商業版圖,所以2000年,在他30歲的時候,在別人的建議下,他發現影視行業也十分有前景,他本人對於藝術也是十分感興趣,於是他便進入了電影業,建立起了華誼影視投資公司,搞起了電影。

兄弟倆分工合作,哥哥王中軍主要負責公司的整體策略,而弟弟王中磊主要負責公司裡的具體大小事務。

剛開始,兩兄弟的眼光很好,運氣不錯,一開始投資的《刮痧》和《防守反擊》都大獲成功,讓他們賺到了一大筆錢,這也增添了他們的自信。

但他們也並非就是一帆風順,當他們自信滿滿的投資了著名導演陳凱歌和姜文的《荊軒刺秦》和《鬼子來了》,他們根本沒有做過多的調查,因為他們認為這麼大的導演導出來的電影一定不會差。

但電影本身的品質與市場並非成正比,雖然電影拍的不錯,但是市場並不買賬,這兩部電影,讓王中磊兩兄弟虧損了幾千萬元。

這算他們遇到的第一個小坎坷,此後他們對於投資電影便懷著更加嚴謹的態度。

王中磊和王中軍發現投資電影能賺的錢很有限,於是他們便打算從投資轉變為拍攝電影,而拍攝電影的風險更大,一不小心就可能賠的傾家蕩產。

所以他們對自己製作的第一部電影非常的謹慎,對拍電影來說最重要的兩個環節就是劇本劇情以及製作班底。

找一個好的劇本容易,但一個優秀的製作班底卻十分困難,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導演,一個導演直接決定了這個電影的基調。

王中磊與王中軍兩兄弟思來想去,最後把目光放在了導演馮小剛身上,當時馮小剛已經簽約了公司,但是他所拍出的電影票房都十分亮眼,而且最近的一部《甲方乙方》票房更高達三千多萬。於是他們便下定決心,想把馮小剛撬到自己的華誼影視來。

於是在2001年的時候,華誼公司用年薪400萬的條件,再加上華誼公司百分之三的股份,最後簽下了馮小剛作為華誼的導演。

事實證明他們兩個的選擇沒有錯,2003年,馮小剛憑藉一部《手機》,向王中磊兩兄弟證明簽下自己他們做的最正確的選擇。

當年,馮小剛執導的《手機》一舉拿下了國內的票房總冠軍,同時華誼的名號也正式在娛樂圈內打響。

一年之後,馮小剛又導演電影《天下無賊》,票房也是過億,讓兄弟倆賺的盆滿缽滿。

除了馮小剛,華誼能成為業界龍頭老大,還不可缺少的一個人就是著名經紀人王京花。

2000年,王京花加入華誼兄弟,並帶來了一眾優秀的演員,如範冰冰,李冰冰,周迅,陳道明等,他們為華誼兄弟的發展奠定了不可缺少的基礎。

直到2005年,王京花離開,帶走了一部分演員,但是華誼兄弟依舊坐穩行業老大位置。

華誼出品的許多電影,都拿到了非常可觀的票房收入,像《集結號》,《唐山大地震》,票房都創下當時新高。

當時無數的演員都希望能與華誼簽約,這樣就能擁有數不盡的資源,甚至爆紅的可能。

2009年,華誼公司正式上市,也到了華誼兄弟的全盛時期,娛樂圈中一半都與華誼有關,不是華誼出品,就是有華誼的演員出演,其公司的股份更是被人稱為“內地娛樂第一股”,每股價格甚至高達三十二元。

當時的王中磊頻繁出席一些活動,並且所到之處都有各路大咖美人環繞,像李冰冰主動向他獻上香吻,霍思燕經常與他一同出席各大活動形影不離,章子怡與他同坐一張椅子,劉嘉玲與他勾肩搭背。

2015年,華誼兄弟的市值更是高達到九百億,但這樣的風光卻並沒有持續多久,一場危機悄悄襲來。

同樣是2015年這一年,馮小剛與華誼公司的合約到期,雙方對是否續約這個問題卻產生了一些分歧。

因為馮小剛與張國立自己在外面,創立了一個影視公司,不打算再與華誼續約,而王中磊兄弟考慮到,這幾年馮小剛為華誼帶來的收益十分可觀,希望把馮小剛留下來。

於是王中磊便直接收購了馮小剛創立的公司,讓馮小剛繼續安心的待在華誼。但他不知道的是,這個選擇間接的將華誼推上了下坡路。

因為,馮小剛已不再像當年,一出手就是爆款,大家對於他的作品越來越不買賬,馮小剛作為華誼兄弟的頂樑柱,他倒下了公司自然也挺不了多久。

而且在王京花離開後,華誼實施了藝人工作室經營模式,意思就是每個藝人成立各自的工作室,自行對接資源工作,公司不管各藝人的收支,但每年工作室都需要給公司一定的收益。

這樣的經驗模式,一開始的確是激發了各個藝人的工作動力,但其中卻存在著一個致命的問題。

那就是公司與工作室之間的利益衝突,因為在這種模式下,公司對藝人起到的作用少之又少,但每年藝人都需要支付給公司一筆不小的收入。

這就導致許多藝人在自己有能力之後,紛紛選擇與公司解約。

短短十年內,華誼公司就有將近70名,在娛樂圈中有著一定地位的藝人離開,這對一個經濟娛樂公司來說是致命的,華誼公司在藝人收入這一方面就直接跳水。

而最大的一個打擊便是2018年,崔永元曝光了范冰冰陰陽合同,逃稅漏稅的事情。

一時間范冰冰成為眾矢之的,而華誼兄弟作為范冰冰背後的經濟公司,自然也逃不過。股票大跌,公司負債,王中軍更是賣掉自己收藏多年的名畫來添補公司的虧損,這一年華誼兄弟淨虧損達11億,也是公司發展多年來第一次虧損如此巨大。

2019年,更多的資本知道華誼兄弟氣數已盡,紛紛選擇撤資。 2021年,王中磊的哥哥王中軍也選擇辭職,不再繼續擔任執行董事,只留下王中磊一個人苦苦支撐。

再加上因為疫情的影響,影視圈不再像從前那樣繁榮興盛,華誼兄弟也受到了巨大的影響。

而王中磊如今也收斂了許多,也不再只管享受每人圍繞的幸福生活,而是努力的維持華誼兄弟這艘即將沉沒的大船。

隨著問題接踵而至,華誼兄弟的股票一跌再跌,從32一股跌至5元一股,讓人唏噓。

王中磊,那個曾經坐擁市值高達900多億的公司,無數圈內大明星都趕著討好的老闆,如今卻只能淪落到,將自己手中的股權質押出去進行融資。

商場如戰場,局勢順風而變,不知到華誼兄弟是否還能東山再起,重現往日的輝煌。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