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青的妻子是誰(衛青為什麼願意娶三婚年老的平陽公主?)

2024-07-24衛青

西元前119年,死過兩任丈夫已經43歲的平陽公主又要嫁人了,而且是嫁給比自己小十幾歲少有為的大將軍衛青,平陽公主此時早已年老色衰,而衛青卻是正值年少的大好青年,可是對於這樁婚事衛青卻非常願意,是因為他對平陽公主情有獨鍾嗎?當然不是,而是因為他識時務,因為這段婚姻是所有人都滿意的,也是最好的結果,對他也是如此。

衛青

可以娶到平陽公主,衛青是既高興又慶幸,同時還有揮之不去的後怕。為什麼呢?這還得從漢武帝劉徹身上說起:

深受外戚勢力掣肘的漢武帝渴望破局,想要找到一個助力自己的人

漢武帝劉徹是漢朝的第七位君王,但是從漢高祖劉邦後期開始,漢朝就一直遭受著外戚之禍的嚴重影響,而漢武帝剛登基之時更是受到外戚之禍最為嚴重的迫害。身為帝王的他,卻被竇太后為首的竇氏家族和他母親王太后為首的王氏家相繼族徹底架空,竇太后更是垂簾聽政長達四十年,劉徹作為帝王在其中受到的委屈和苦難只有他自己知道。

衛青

但他能登基為帝以及親政卻少不了館陶長公主的扶持,所以在消滅竇太后和王太后的外戚勢力掌權之後,館陶長公主的女兒作為皇后,再加上館陶長公主的勢力相互結合在一起,卻形成了一股更強大的外戚勢力,漢武帝無法容忍,所以他急需要一個完全由自己掌控的外部勢力打破這種局面,消滅外戚勢力,直到衛青的出現,漢武帝看到了希望,他知道,這個機會來了!

衛青的出現,讓漢武帝得到了消滅外戚勢力的利劍

西元前139年,國家天災不斷,漢武帝去郊外祭天祈禱回來的時候路過平陽侯府,無意間寵幸了平陽公主的歌女衛子夫並帶回了宮中,衛青也因為衛子夫這個同母異父的姊姊的關係得以進入羽林軍,守護建章宮。

衛青

但漢武帝經過一次恩愛之後就把衛子夫拋諸腦後長達一年,還是後來宮裡遣散老人的時候,漢武帝才再次見到衛子夫,而衛子夫頭腦聰明,以請求離宮為由,成功引起了漢武帝愧疚憐憫之心,當晚就寵幸了衛子夫,而早有謀算的衛子夫成功懷孕,得以正式封為妃子。

只是衛子夫的懷孕引起了多年不孕的皇后陳阿嬌的憤世嫉俗,想要乘機對付衛子夫,只是衛子夫因為懷孕,安全防衛升級,陳阿嬌毫無辦法,只能把矛頭對準了衛青,衛青在軍中人緣不錯,被人通風報信成功躲過一劫,陳阿嬌不僅沒能成功反而事情敗露,被漢武帝得知,由此,衛青引起了漢武帝的注意,看著器宇軒昂滿身精氣神的衛青,漢武帝大為欣賞,破格提拔,衛青從此正式進入朝堂。後來,漢武帝透過對衛青相關資訊的調查,他知道,自己想要的人出現了,醞釀已久的計畫可以開始了。

衛青

經過調查,衛青無依無靠的寒門身家背景符合漢武帝尋找助力的要求

衛青的母親衛氏是平陽侯府的家生奴,也就是說如果沒有意外,她的孩子也是侯府的奴僕。但是衛青的父親是一名小吏,因為一段時間時常往來侯府辦事,意外邂逅了衛氏,日久生情,有了衛青,衛氏為了孩子的前途考慮,把孩子送到了衛青的父親鄭季家裡,取名鄭青,可是他父親根本不把鄭青當兒子,只是當下人使喚,他的兒子們都能讀書識字,可是鄭青只能放牛打雜,還得經常遭受其他兒子們的時常打罵侮辱。經受不住的鄭青逃離鄭家回到了母親身邊,改名「衛青」。

衛青

衛青的身世相當可憐,無依無靠,無任何背景,但是為人機靈,所以成為了府裡的馬奴,這個職位不能小看,雖說仍然是個下人,但是工作輕鬆,只需要每天給主人家牽馬就行,不用幹髒活累活,容易受到主人的賞識,以後不是府裡管家就是府裡某一個商舖的掌櫃,這算是那個時代當僕人最好的命運了。

漢武帝為了對抗外戚勢力穩定朝堂平外患,親自將衛青成功的培養成了傑出的統帥之才

而看到衛青這些訊息的漢武帝非常高興,因為衛青不僅沒有任何背景,和貴族外戚沒有任何牽扯,而且悟性高,為人機警,這樣的人一旦培養出來,那就是自己手裡最鋒利的劍,為此,漢武帝劉徹親自培養衛青,教他識字斷字,兵法韜略,用了十年的時間,將衛青打造成了一個文武雙全的統帥之才。

衛青

到了西元前131年,匈奴開始南下劫掠,衛青領兵出征,大勝而歸,斬首數千,俘虜數百,牛羊無數,取得了漢朝對匈奴有史以來第一次全面的勝利,也徹底堵上了那些反對漢武帝提拔寒門人士的嘴。以衛青為代表的新生代軍事力量是皇帝的死忠,使得劉徹騰出手來徹底消滅了皇后陳阿嬌為主的外戚之患,達到了劉徹最初培養衛青的目的。

從此之後十多年,彷彿開了掛的衛青取得了無數次對戰匈奴的大勝,步步升遷,官拜大將軍,長平侯,位極人臣,三個幼年的兒子全都封侯,一門四侯爺,權利滔天。

衛青成為新的強大外戚勢力,怕受到漢武帝猜忌,保持低調

然而福禍相依,陪伴漢武帝十年形影不離的衛青,深知帝王權術的他,又如何不知道外戚是漢武帝的逆鱗?但隨著陳阿嬌一死,衛子夫被立為皇后,自己又位高權重,衛氏一門儼然成為了大漢新生的最強大的外戚,是漢武帝恨不能除之而後快的類型,衛青此時心裡是害怕的,所以他盡量保持低調隱忍,不與任何人發生衝突,也不引起任何人的注意,就是為了不引起漢武帝的猜忌和別有用心之人的陷害。

衛青隱忍到了什麼程度呢?李廣之死就是一個例子。

西元前124年,漢朝對匈奴發動了全面的漠北之戰,以衛青霍去病二人為主將統領十萬大軍北伐匈奴,最終取得大勝,將匈奴趕出了漠南之地,只能蜷縮在漠北苟延殘喘,再也對漢朝造成不了威脅,可關鍵就在於此戰中擔任前鋒的李廣在草原迷路以至於無法參戰,作為主帥的衛青派人傳喚李廣,打算詢問一下情況,沒想到李廣因為羞愧,竟然自刎了。

衛青

原本這事兒與衛青關係不大,他也只是盡主帥的職責,但是李廣的兒子李敢,卻把李廣的死怪在了衛青的頭上,找到機會直接把衛青打了一頓,而衛青為了保持低調不引起漢武帝的猜忌,選擇了忍氣吞聲。此時的衛青知道,他的功勞已經遠遠超過功高震主的範圍了,他這樣的將領已經是漢武帝心病所在,一個不注意就會遭到清洗,所以只能更加低調。

衛青功高震主讓漢武帝無法封賞成為了尷尬所在,讓衛青害怕了

衛青

而此時的漢武帝雖然沒有猜忌衛青,但他同樣在為衛青而頭疼,因為衛青的功勞太大了,想要封賞衛青,卻不知道該怎麼封賞,要說加官晉爵,但是此時的衛青已經封無可封了,而漢朝異姓不封王這是鐵律,但如果不封賞也不合適,因為功勞太多了,不封賞難免人心不服,可以說此時的衛青已經是漢武帝手裡的麻煩,而且還是他一手栽培起來的麻煩。

平陽公主的婚姻成為了緩解君臣關係尷尬的橋樑,也是對所有人最好的結果

自古以來凡是到了封無可封又有大功的臣子,一旦皇帝沒有合理的辦法解決,那麼為了保住皇帝的威嚴和顏面,就只能找個罪名處死對方,才能緩解皇帝騎虎難下左右為難的境地,這樣的例子在古代多不勝數。而此時的衛青和漢武帝這對臣子就處在了這個尷尬的位置,如何處理好君臣關係成了問題所在。但是誰也沒想到的是,最終解決這個問題的竟然是漢武帝的姊姊平陽公主。

衛青

平陽公主當時已經嫁人兩次了,第一次是嫁給平陽侯曹壽,可是沒幾年曹壽就病死了,後來又嫁給了開國功臣夏侯嬰的孫子夏侯頗,可是夏侯頗這個人好色成性,私通父親的小妾被平陽公主發現了,竟然因為害怕自盡了?所以平陽公主再一次就成了寡婦。

此時的平陽公主已經43歲了,年齡偏大,但是她還想再嫁,因為在漢朝,女子的地位很低,相當於物品一般的存在,要想生活安穩,就得有一個依靠的人,就算是公主也好不到哪裡去。但平陽公主連續嫁了兩次,丈夫都不能長壽,在別人眼裡這就屬於克夫了,再加上平陽公主年紀大了,根本沒人願意娶她,這也是平陽公主最發愁的事兒。

衛青

後來,有人提議讓平陽公主嫁給衛青,平陽公主沒有反對,一臉笑意的默認了。所以就有人禀報給了漢武帝,劉徹得知後很高興的答應了,這便是給衛青最好的封賞,既沒有給對方加官晉爵增加權利,又給了絕對豐厚的賞賜,也不會有人覺得劉徹賞賜不公,反而認為皇帝恩寵有加,這便是給了劉徹充足的台階下,兩全其美。

衛青

衛青得知後,更加高興,因為他知道自己的官職已經沒法再升了,漢武帝也不會給自己增加權利,但是有大功的他如果不賞,會讓皇帝喪失威信,衛青知道自己的存在已經是讓皇帝為難的存在了,因此他一直都很害怕,可是自己如果娶了平陽公主,既沒有升官也沒有加權,又隨了皇帝賞賜自己的想法,不至於讓皇帝丟了面子,而自己也成了皇帝的姐夫,關係更進一步,皇帝對自己的猜忌也就無形中減少了,皆大歡喜。

聰明識時務懂局勢的衛青得以善終,他先前的顧慮在死後得到了驗證

就這樣,43歲的平陽公主嫁給了二十多歲不到三十歲的衛青,漢武帝和衛青君臣關係之間的尷尬和為難也徹底解除了。這對多有人來說是最好的結果,衛青在這一點上想的明白,所以他和你識時務,娶平陽公主心甘情願,既高興又後怕,因為他知道,如果沒有平陽公主這一遭,以漢武帝對外戚的反感, 自己的命運還真不好說。衛青和平陽公主順理成章的結為夫妻,而衛青也因此得以善終,壽終正寢。

衛青

而衛青之前的顧慮也不是沒有道理,衛青去世後,漢武帝也開始了對衛氏一族的打壓,先是藉著由頭削了衛青兒子們原有的爵位,後來更是藉著巫蠱之禍削了長子衛伉繼承的衛青的爵位。

甚至連皇后衛子夫和太子劉據也因為巫蠱之禍被害,這一點絕對有漢武帝刻意縱容的成分在裡面,不然的話,堂堂一國之母和一國儲君,怎麼可能因為證據不足的巫蠱之禍走到絕路?漢武帝本就是雄才大略的帝王,不會不明白這一點,只是對於他這樣的皇帝來說,江山穩定遠比妻兒重要的多。

所以,他縱容了那些陷害的人。就像後來立劉弗陵為儲君,卻處死了他的母親是一樣的道理,在江山社稷面前,一切都得讓步,因此,漢武帝藉著巫蠱之禍將強大的衛氏一族在朝堂上的勢力連根拔起也就不足為奇了,到此,漢武帝一手主導的消滅外戚勢力的大棋才算徹底下完。

衛青

衛青正是因為看懂了漢武帝的心思,所以他難得的身在高位仍然頭腦清醒,做事低調不張揚,立場堅定,懂得大勢,知道什麼時候該做什麼,識時務,動格局,不止是純粹的武夫,所以衛青能夠得以善終,這才是真正的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