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黨唯一女創始人向警予簡介(被叛徒出賣犧牲,一雙兒女有何結局?)

2022-11-07向警予

1928年5月1日是個特別的日子,這一天不單是全世界勞動人民的節日,還是被毛主席稱為「中國共產黨唯一一位女創始人」向警予壯烈犧牲的日子。

自從汪精衛發動「七一五」反革命政變後,武漢三鎮陷入了腥風血雨的白色恐怖中,身邊的同志戰友接二連三地被逮捕、殺害,向警予毫不畏懼,反而將一腔悲憤化為動力,她化名為「易夏氏」,一面同敵人周旋,一面積極進行革命工作。

向警予

向警予

1928年3月20日,因為叛徒的出賣,向警予在漢口法租界被捕。她被關在武漢衛戍司令部的監獄裡,這裡臭氣熏天、陰暗潮濕,還關押著大批被國民黨特務逮捕的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

敵人威逼利誘、手段用盡,始終無法獲得一點有價值的訊息,於是決定殘忍地殺害向警予。他們將執行死刑的日子選在了5月1日這天,因為向警予深受工人、農民階級的敬愛,在國際勞動節這天行刑,也是為了威懾工農群眾。

在前往刑場的囚車上,向警予面色從容、毫無畏懼,看著聚集在道路兩旁的群眾,她高聲唱起了《國際歌》:「滿腔的熱血已經沸騰,作一最後的戰爭……」圍觀的群眾也受到了感染,紛紛回應她,還試圖衝破軍警的阻攔。

向警予

敵人眼看場面即將失控,厲聲呵斥:「不准再唱了」,見向警予不為所動,就用槍桿猛砸她的後背,直到她口中流出鮮血、痛得發不出聲音為止。向警予在囚車中緩了緩氣,又開始大聲演講:「反動派的末日就要來了,革命終將勝利!」

此番言論一出,敵人都被嚇壞了,他們抓起地上的沙土塞進向警予的嘴裡,試圖阻止她說話,還加快了押解隊伍的行進速度。

在武漢餘記裡空坪刑場,向警予壯烈犧牲,年僅33歲。三年後,她的丈夫蔡和森也英勇就行。夫妻倆在生命的最後一刻,心心念念的除了未竟的革命事業,還有一雙年幼的兒女。

在戰火紛飛的年代,失去父母的庇佑,那雙不滿十歲的兒女又有怎樣坎坷的經驗?向警予本是富家女,又是如何走上革命之路的呢?

向警予

向警予

1895年9月,在湖南溆浦縣商會會長的家裡,一名女嬰呱呱墜地,父母給她取名為「向俊賢」,這就是向警予,向俊賢是她的本名。因為在兄弟姊妹中排行第九,她也被家人親切地稱呼為「九兒」。

向家雖是商賈之家,但家學淵源,非常注重子女的知識教育。向警予的幾位兄長都曾經留學海外,她本人也在很小的時候就開始接受新思想的薰陶。八歲的時候,向警予還被送進了縣城裡的新式小學,女子入學讀書,這在當地是從來沒有先例的。

家族的開明思想,父兄對教育的重視,向警予注定會成為一名不同尋常的女性。小學期間,她就有一個夢想──成為花木蘭那樣的女英雄,上陣殺敵保衛國家,在她33年的短暫生命中,也一直在為這個夢想而努力。

向警予

向警予

向家長子、向警予的長兄向仙鉞是一名革命人士,他曾經留學日本,深受孫中山先生革命思想的影響,加入了孫中山創立的同盟會,還擔任湘西同盟會的負責人,他也是向警予的革命啟蒙老師。

向仙鉞經常在家裡談論革命主義和救國之道,他沒想到那些言論竟然深深影響了年幼的妹妹,最終引導她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廢除了封建帝制,大大解放了人民的思想,也促進了新式女子教育的快速發展,國內湧現出一大批倡導男女平等、積極投身教育興國事業中的知識分子,他們的思想和行為在當時產生了重要影響。

向警予

中國著名革命教育家朱劍凡就是其中頗具影響力的人物之一,也是向警予非常敬仰的老師之一。 1912年,朱劍凡在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師範擔任校長,向警予慕名而來,轉入該校學習,在校期間經常向他請教學術問題和革命問題。

可惜沒多久,朱劍凡就因為宣傳進步思想被學校開除了。向警予即為老師遭遇的不公平待遇感到不平,又為無法再繼續聆聽師長教誨而失落。過了一段時間,向警予打聽到朱校長又開辦了一所周南女校,毫不猶豫地和幾名進步學生辦理了轉學手續,又轉入到周南女校。

向警予

朱劍凡

周南女校被譽為「女革命家的搖籃」,向警予在校學習期間,把自己的名字改為了「警予」,意為{b }「警告自己」。在周南女校她也認識了蔡和森和蔡暢兄妹、以及毛澤東等一大批進步學生。

當時全國正在進行新文化運動,向警予深受影響,她也意識到教育救國的重要性,畢業後返回家鄉,追隨朱劍凡校長的步伐也辦起了新式學校,她創辦的學校打開了中國男女同校的先河。

向警予

青年毛澤東

辦學之初並不順利,因為當地還深受「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封建思想束縛,根本沒有人家送女孩來上學,即便是來上學的,也只有男學生。

向警予就挨家挨戶地去宣傳讀書的好處,在她的積極奔走和眾多進步人士的支持下,學校逐漸有了起色,學生人數最多的時候達到了300多人,她本人也被稱為{ b}「三湘才女」。

1919年巴黎和會上日本強佔中國山東,消息傳入國內,引起民眾極大的憤怒,並爆發了聲勢浩大的五四運動。向警予也帶領學生走上街頭,開展抗日救國遊行。

同年,她聽說毛澤東和蔡和森在長沙創辦了新民學會,旨在「改造中國與世界」,就義無反顧地加入了學會。隨著運動的深入開展,向警予也意識到自己開辦的學校,雖然能傳播新思想,但是在國家危難面前只是“杯水車薪”,想要救國,必須另謀他法。

向警予

蔡和森和向警予

經過慎重考慮,向警予辭去了學校校長的職務,和蔡暢、蔡和森等人前往法國留學。 1920年她和蔡和森志同道合互相愛慕,結為了革命伴侶,並將他們的結合稱之為「向蔡同盟」

留法期間,向蔡夫婦一直密切關注著國內的鬥爭形勢,也同毛澤東、陳獨秀等人保持著聯繫,他們還共同提出“中國共產黨”的名稱和計劃。

1920年,蔡和森和向警給毛澤東寫了一封長信,建議成立「中國共產黨」,這也是中國近代革命史上第一次出現「中國共產黨」{/ b}這個名稱。不久後毛澤東回了一封信,對於蔡和向的建議,他表示「沒有一個字不贊成」

1921年7月23日,中國共產黨正式成立,從此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

向警予

共產黨成立的次年初,留學歸來的向警予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成為共產黨唯一的一位女創始人。此後她開始擔任黨組織的首任婦女部長,積極開展婦女運動,中國最早的無產階級婦女解放運動就是由她領導的。

「為花季女孩解開裹腳布,為廣大婦女爭取參政權!」這是向警予的理想,也是她用生命在實踐的事業。她提出了多個「平等」倡議——男女繼承權平等、男女婚姻平權、男女教育平等、男女薪資平等,等等。

向警予也撰寫了大量闡述婦女解放思想的文章,這些文章大多發表在《嚮導》《婦女週報》《婦女日報》等在當時非常具有影響力的刊物上。可以說向警予在中國近現代解放婦女運動中的貢獻是不可估量的,就連毛主席都讚譽她是「模範婦女領袖」

向警予

1927年向警予與蔡父蔡母及子女合影

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在上海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同年7月15日,汪精衛在武漢發動「七一五」反革命政變 ,第一次國共合作關係破裂,國民黨反動派大肆捕殺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

當時向警予正在武漢進行宣傳工作,身邊的許多同事要么被反動派逮捕殺害,要么聽從組織安排被迫轉移,她卻拒絕轉移,堅持留在白色恐怖的核心地區繼續鬥爭。

可惜因為省府交通員宋若林的出賣,向警予被敵人抓捕,被捕幾天后,武漢衛戍司令胡宗鐸突然出現在監獄裡,他徑直來到向警予的牢房前,拿出一封國民黨政府的聘任書,得意洋洋地說:「向警予,你可要感謝我啊,本來你就要跟其他共黨分子一起被槍斃,多虧我的大力推薦,你才有這個為黨國效力的機會啊。

向警予

胡宗鐸

胡宗鐸不但識破了向警予的身份,還試圖用高官厚祿引誘她叛變革命。向警予不為所動,一把撕碎了聘任書,還將胡宗鐸一頓臭罵:「別白費口舌了,你的花言巧語對我沒用!」

胡宗鐸氣急敗壞,眼看「利誘」沒用,就改用「威逼」。白色恐怖年代,國民黨反動派為了從革命人士的口中獲取機密,製造出了一系列酷刑,這些酷刑會讓人生不如死。

胡宗鐸命人把監獄裡的酷刑挨個用在向警予身上,他就不信敲不開這名女共產黨人的嘴巴,偏偏向警予在敵人的酷刑下始終沒有透露黨的任何機密,在她看來,「人遲早是要死的,但要死得明明白白,,慷慨慨」

1928年5月1日,年輕的向警予犧牲在了敵人的槍口下。

向警予

蔡和森和向警予

因為沒有在向警予身上獲得有價值的訊息,敵人對她恨之入骨,甚至下令不許任何人給她收屍。自古以來,暴屍街頭就是對一個人最惡毒的懲罰,更何況向警予還是做出巨大貢獻的革命領袖。

在一個黑沉沉的夜晚,兩個人影摸黑來到向警予暴屍的地方,他們用草蓆將向警予的屍體包裹起來,用小船悄悄地運到了附近的山坡上進行安葬。

這兩人分別是潛伏在武漢地區的共產黨員和武漢一家工廠中的工人,如果不是他們冒著生命危險前來,向警予的遺體還將繼續遭受敵人的羞辱。

向警予

蔡和森作《向警予同志傳》手跡

蔡和森得知噩耗,內心悲痛萬分,寫下《向警予同志傳》悼念亡妻,悲痛過後,他又投入到激烈的鬥爭中,去完成妻子未完成的事業。可惜的是,1931年蔡和森也因為叛徒的出賣在香港被捕,在牢獄中經受了敵人殘酷的折磨,最後也壯烈犧牲。

向警予和蔡和森相繼離世,他們的一雙兒女都還年幼,女兒蔡妮在母親犧牲後,跟著去蘇聯開展工作的父親一起出國,第二年父親回國工作,年僅10歲的蔡妮被隻身留在了蘇聯。

國內鬥爭情勢激烈,蘇聯的情況也很不樂觀,在很長一段時間裡,蔡妮都過著東躲西藏、食不果腹的生活。

1953年,蔡妮終於回到闊別20多年的祖國,先是在北京兒童醫院當醫生,後來調入北京紅十字醫院工作,因為自年幼起就生活在蘇聯,蔡妮的中文並不好,即便十分努力,工作上也是困難重重。

向警予

蔡妮

經過多次申請,蔡妮終於進入了北京外國語學院擔任俄語教授,對蔡妮來說,沒有比這更合適的工作了。在學校工作期間,蔡妮一直兢兢業業,為國家培養了大批優秀的俄語人才。

向、蔡二人的兒子蔡博則在父親犧牲後,跟隨祖母和姑媽長期隱居在鄉下。 1938年國內戰爭白熱化,為了保護革命烈士的後代,由周總理出面安排將蔡博也送到了莫斯科,此後他進入莫斯科鋼鐵學院冶金系煉鐵專業學習,1949年跟隨秘密訪蘇的劉少奇回國。

向警予

蔡博

新中國成立之初,百廢待興,蔡博回國後在鞍山鋼鐵廠工作,從普通的技術員做起,一路成長為中國鋼鐵研究總院煉鐵研究室主任,不論在哪個崗位上,他始終保持兢兢業的工作態度,憑藉突出的專業能力,蔡博成為了我國高爐強化技術的推行者。

在培養人才方面,蔡博也毫不藏私,將畢生所學盡數傳授,我國當時很多優秀的現代高爐煉鐵人才,都是由他培養出來的。

向警予、蔡和森為中國革命發展付出了鮮血和生命,他們的兒女也繼承了父母的遺志,為新中國的建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