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國蕭何,是佩縣豐邑人。因為在通曉法律方面無人能比,擔任沛縣功曹掾。
高祖為平民時,蕭何多次憑藉自己的權力保護高祖。高祖做了亭長後,蕭何也常幫助他。高祖以吏的身份去鹹陽服差事,縣吏都資助他三百錢,唯獨蕭何資助五百錢。
秦朝的御史到郡內監督檢查政事時,與蕭何共事,蕭何往往把事情辦得有條理。
因此蕭何得以擔任泗水郡的中風,政績考核名列第一。秦朝的御史想回朝進言徵召蕭何,蕭何堅決請求留下,才沒被調走。
等到高祖起事做了沛公,蕭何常以丞的身分督辦事務,沛公到了鹹陽,各位將領都爭相跑到儲藏金帛財物的府庫去瓜分錢財,唯獨蕭何先進秦宮收取丞相和禦史府的律令圖書封藏起來。沛公被封為漢王,以蕭何為丞相。項王和諸侯在咸陽大肆燒殺劫掠一番,然後離去。漢王之所以能夠詳盡地了解天下各地的要塞,戶口的多少,財力物力的強弱分佈,百姓的疾苦,是因為蕭何得到了秦朝全部的文書圖冊和檔案資料。蕭何也向漢王推薦了韓信,漢王拜韓信為大將軍。這件事在《淮陰侯列傳》中有詳細記載。
漢王率兵東進,平定三秦,蕭何以丞相的身分留守和收撫巴蜀,徵收賦稅,安撫百姓,讓他們為軍隊供應糧草。漢二年,漢王和諸侯攻打楚軍,蕭何留守關中,侍奉太子,治所設在櫟陽。訂立法令條規,建立宗廟、社稷、宮室、縣邑,每件事總是要奏報漢王,漢王同意,準許他施行;即使來不及上奏,總是酌情處理,等漢王回來再向他報告。在關中管理戶籍人口,徵收糧餉物資,經由水陸運輸,送到前方。漢王多次喪失軍隊而逃跑,蕭何經常徵發關中的士卒,往往能夠補足軍隊的缺額。漢王因此專門委託蕭何全權處理關中的一切事務。
漢三年,漢王和項羽在京、索之間對峙,漢王多次派人去慰勞丞相。鮑生對丞相說:
「漢王風餐露宿,卻多次派人來慰勞您,這是因為對您有疑心。為您考慮,不如把您的子孫兄弟能夠打仗的人全部派到前線軍中去,這樣漢王必定會更加信任您。
漢五年,已經殺了項羽,平定了天下,按功勞進行封賞。群臣爭功,以至一年多時間功勞大小還沒確定下來,高祖認為蕭何功勞最大,封他為贊阝侯,所賜的食邑最多。功臣們都說:「臣等身披堅甲手執銳器,多的身經一百多次戰鬥,少的也經歷過幾十次戰鬥,攻城略地,功勞大小各有區別。如今蕭何從未有過汗馬之勞,只是舞文弄墨、口頭議論,沒有參加過戰鬥,卻反而在我們之上,這是為什麼?高祖又說:「知道獵狗嗎?」群臣說:「知道。」高帝說:「大凡打獵,追殺野獸兔子的是狗,而發現野獸的蹤跡、指出野獸所在地方的則是人。如今諸位只能捕獲走獸而已,功勞如同獵狗。 至於蕭何,發現蹤跡,指示所在,功勞如同獵人。都不敢再說什麼。
列侯全部受封完畢,等到奏請排位次時,大家都說:「平陽侯曹參身負七十處傷,攻城奪地,功勞最多,應該排第一。」高祖已經力排功臣之議,多封了蕭何土地,等到排位次時還沒有理由再反駁功臣,但內心是想讓蕭何排第一。關內侯鄂君進言說:「群臣的建議都不對。曹參雖然有野戰奪地的功勞,但這只是一時的事情。皇上和楚軍相持五年,經常喪失軍隊兵眾,隻身逃亡有好多次了。然而蕭何常常從關中派出士卒補充前線的缺額,這並非皇上詔令他這麼做的,卻多次在皇上困乏絕望的時候把幾萬名士卒派到了前線。沒有現成的糧食,蕭何從關中漕運糧食,供應軍隊食用,從來不曾缺乏過。這樣的人,對漢室又有什麼缺損呢? 漢室得到他未必就能靠他來保全,為什麼要讓一時的功勞凌駕於萬世的功勞之上呢!二。於是就讓蕭何排在第一,恩準他帶著劍穿鞋上殿,上朝時不必按常禮小步快走。
高祖說:「我聽說推薦賢人的人應該受上賞。蕭何功勞雖大,有了鄂君才得以顯明。」於是依據鄂君原來受封的關內侯的食邑,再加封他為安平侯。這一天,全部封賞了蕭何父子兄弟共十多人,都擁有食邑。於是為蕭何加封食邑二千戶,因為高祖從前到咸陽服差事時,蕭何比別人多資助了二百錢。
漢十一年,陳議反叛,高祖親自率領軍隊,到達邯鄲。還沒有平定叛亂,淮陰侯在關中謀反,呂後採用蕭何的計策,誅殺了淮陰侯,事情記載在《淮陰侯列傳》中。高祖已經聽到淮陰侯被誅殺的消息,就派使臣拜丞相蕭何為相國,加封食邑五千戶,命令用五百名士卒和一名都尉做相國的衛隊。眾人都來祝賀,唯獨召平前來哀吊。召平,是原先秦朝的東陵侯。秦朝滅亡後,淪為平民,在長安城東種瓜,種出來的瓜很鮮美,所以民間俗稱“東陵瓜”,這是根據召平的封號而得名的。召平對蕭相國說:「災禍從此開始了。
皇上風吹日曬在外地徵戰,而你留守在關中,並未蒙受矢石的危險,皇上反而增加你的封邑並為你配備衛隊,這是因為現今淮陰侯剛在京師謀反,對你起了疑心。配備衛隊保護你,並不是為了尊寵你。希望你推辭封賞不要接受,把所有家財捐給軍事需用,那麼皇上心裡就會高興。 「相國聽從了他的計策,高祖於是大為高興。
漢十二年秋天,黥布反叛,皇上親自率軍討伐他,多次派使臣詢問相國在幹嘛。
相國因為皇上在外統率軍隊,就安撫和勉勵百姓,把自己的全部家產捐作軍費,跟討伐陳議時一樣。有個門客勸相國說:「你離滅族不遠了。你位居相國,功勞第一,還可以再往上增加嗎?可是你剛進關中,就深得百姓人心,至今已經十多年了,百姓都親附你,你還常孜孜不倦地去獲取百姓的擁戴。的計策,皇上這才大為高興。
皇上平定了黥布的叛亂,撤軍回朝,百姓攔路上書,指控相國用低價強行奪買百姓的田地、房宅,價值高達幾千萬。皇上回到京師,相國前來諳見。皇上笑道:「相國就是這樣利民的嗎!」把老百姓的上書都交給相國,說:「你自己向百姓謝罪吧。」相國趁機為百姓請求說:「長安土地狹窄,上林苑中有很多空地,都廢棄著,希望讓百姓能夠進去耕種,留下禾桿供禽獸食用。尉,用枷鎖拘禁了他。幾天后,王衛尉侍奉高祖,上前問道:「相國犯了什麼大罪,陛下要如此嚴厲地拘禁他?」皇上說:「我聽說李斯做秦朝皇帝的丞相,有成績都歸功於主上,有罪過都自己承擔。收受奸商的金錢而為老百姓求取我的上林苑,以此向百姓討好,所以拘禁他治罪。的事情,陛下怎麼會懷疑相國接受了商人的錢財呢!所有了。 ,如今才貪圖商人的錢財嗎? 況且秦朝皇帝因為聽不到自己的過錯才亡了天下,李斯分擔過錯的行為,又有什麼值得效法的呢? 「高祖聽了悶悶不樂。當天,派使臣手持符節赦免釋放了相國。相國年老,素來恭謹,入見高祖,光著腳前來謝罪。高祖說:「相國休要如此!相國為百姓請求上林苑,我不答應,我不過是桀、紂式的君主,而相國則是賢相。所以我拘禁了相國,是想讓天下的百姓知道我的過失。
蕭何與曹參素來互相瞧不起。等到蕭何生病,孝惠帝親臨探視相國的病情,因而問道:「您如果百年以後,誰可以代替您呢?」蕭何回答:「了解臣下莫過於君主。」孝惠帝說:「曹參怎麼樣? 」蕭何叩頭說:“皇帝得到最好的人選了! 我死無遺憾了!
蕭何購置田宅必定是在窮困偏僻的地方,家裡從不修建高大的圍牆,說:“後代子孫如果賢能,就學習我的節儉;如果不賢,也不要被權勢之家奪去。”
孝惠帝二年,相國蕭何去世,諡號為文終侯。
他的後代子孫因為犯罪而失掉侯爵封號的有四代,每次斷絕了繼承人時,天子總是重新尋找蕭何的後代,續封為贊阝侯,功臣都沒法跟他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