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19日,是詠梅演藝生涯的分界線。
在默默演了24年配角後,她終於以《地久天長》成為了中國內地第一位柏林影后。
當評審念出最佳女演員「詠梅」時,經紀人哭了,拿著手機拍影片都在顫抖。呼喊與掌聲瞬間響起,現場劇組成員都站起身鼓掌,或和詠梅擁抱。
而這位49歲的中國女演員,只是在聽到自己名字時摀嘴喊出“My God”,眼角微微濕潤,然後起身與左右演員相擁之後,就款款走上台了。
沒有哽咽,沒有激動落淚,她握著銀熊獎盃站在麥克風前,介紹劇組與電影,緩緩道感言。
其後接受採訪,她依舊淡然,對於經驗,只留下了樸實的8個字:「好好演戲,好好做人。」
在浮躁的演藝圈,一個影后的微博粉絲只有5萬簡直讓人難以置信,但放在詠梅身上,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
初嚐“走紅”滋味,她就選擇把手機設置成呼叫轉移,15年沒接外人電話,“也沒耽誤什麼”,這一切皆源於她不想紅!
陰差陽錯進演藝圈
「潛意識裡,我不想太出名,因為太出名了,你就失去了很多生活上的自由。」當許多演員被娛樂圈「禁錮」失去了自我時,詠梅選擇演員這個行業恰恰是為了自由。
命運的走向,有時候就是很偶然。詠梅畢業於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很自然的成為一個白領,可一個偶然的機會改變了她的人生走向。
彼時,許戈輝工作室的一檔節目《約會星期天》需要主持人,詠梅被推薦去代班一期,沒想到許戈輝很欣賞她的知性大方和博學多識,於是她兼職做起了主持人。
半隻腳踏進了圈子,便有人來找她演戲,年輕的詠梅不免有些盲目自信:「那時候還是公司職員,根本沒想過進演藝圈,雖然對錶演一無所知,但有戲來找我時,我還看不上小角色,跟人家說不是女一號就別找我…”
適逢電視劇《牧雲的男人》尋找女主角,許戈輝覺得詠梅的形象氣質十分符合,就向劇組推薦了她。
劇拍45天,詠梅拿到了一萬塊錢片酬,彼時她一個月薪水才800元。能賺錢,還有自由支配的時間,於是她辭掉了廣告公司的工作,從一個門外漢正式邁進了演藝圈。
出道即女主,但劇沒火,詠梅自然也談不上紅。她又從來不主動爭取角色,“該是自己的就是自己的,不是自己的再怎麼爭搶也沒用”,別人找到她演戲,自然輪不上女主角,於是她開始了24年漫長的女配演繹路。
「看到別人站C位,心理有過不平衡,但是世界一直是這樣,觀眾可能就是喜歡看漂亮的,誰不喜歡看漂亮。我不讓自己在這方面耗太多的心神,一個人的生命很短暫,她的心神有限的,我要把有限的心神放在一個對自己好的東西上。
入行不久,詠梅當初的盲目自信很快褪去,但她心態平和的接受了,“我就是一個手藝人,塑造女性人物就是我的手藝,只要手藝好就有人來找你,就是這樣。”
當然,主動找到詠梅的角色,如果覺得不合適,她也會拒絕。
她不是工作狂,相較於拍戲,她更喜歡休息,除非是遇到了一個自己很喜歡的劇本和角色,也會有工作愉快的體驗。因此只是配角,她也才維持一年演出一兩部戲的慢節奏。
2004年,電視劇《中國式離婚》熱播,詠梅飾演的蕭莉本是個不討喜的第三者,而她卻將女高知的溫雅、苦衷與涵養演的入木三分。
開始被觀眾熟知的詠梅,邀約電話也多了起來,她卻覺得不舒服,她感到自己內心的慾望在膨脹,變得不太像自己,這種變化讓她心生反感。
擔心自己會被慾望吞沒,詠梅選擇把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裡,於是乾脆把手機設置成了呼叫轉移,想找她只能通過短信,回不回在她。
這項設定就是15年,15年間,除了家人的電話,其他電話詠梅一個都沒有接過,「我這個人性格就是不願意被牽著走,工作上、生活上我都希望自己能夠控制。
49歲前,詠梅從沒想過要得什麼獎,用她自己的話說,她是個挺「懶」的人。
出演《中國式離婚》《刺客聶隱娘》《青春派》,讓她提名“最佳女配角”,卻又擦肩而過。
直到2013年,她才以電視劇《懸崖》中「孫悅劍」獲得第一屆電視劇導演工作委員會表彰大典優秀女配角獎。
接下《天長地久》也不過是覺得看了劇本受到了觸動,決定出演。拿下柏林最佳女主角銀熊獎,於她而言“就是一個饋贈,我是一個幸運兒。”
但這份所謂的幸運,是詠梅用不爭不搶、不急不躁的24年配角生涯,慢慢累積贏得的。
孤獨少女變柔軟
「人們看不到,覺得我很順,其實從一開始我就特別不順,我不是那種一開始就找到了the right way的人。”
如今柔軟的詠梅曾經也是個擰巴少女。
身材苗條、柳眉細眼,詠梅清秀如南方女子,但她卻實實在是個蒙古族女孩。她在呼和浩特長大,媽媽是漢族,爸爸是正宗的遊牧後代。
電力工程師的爸爸喜歡哲學、藝術,喜歡思考,或許是遺傳影響,詠梅自小內心敏感,不像蒙古族女孩豪邁奔放,相反有點“傷春悲秋”,她會因為“今晚月色真美」而感動,周圍人卻無動於衷。
詠梅的青春,充滿了一種不合拍的孤獨感,大家都喜歡湊在一起玩耍、打鬧,她也嘗試著融入大家的交際圈但就是合不來。她的不合群,在別人看來是驕傲,但其實她有一點自卑的:
“其實我的青春,我的整個成長過程都非常痛苦,我覺得敏感的孩子永遠都不會有一個特別讓她滿意的童年,所以你要讓我回到童年,我不回。”
但父親一直告訴她:要做一個獨立思考的人,不要跟著大家混,不要盲從,不要什麼事都往上衝,你要觀察社會。在父親看來,沒有錢就不是窮,真正的窮是人格和思想上的匱乏。
「他不是一個沒有能力讓自己物質富足的人,只是不選擇那樣的生活,而是以一種超脫的姿態活到了最後。最後給你的感受是,他讓你相信了這一切,而且他比你幸福。
於是,該怎麼活、賺什麼錢,從中得到的滋養的詠梅有了自己的理解。
讀完高中,她先在政府機關當打字員,後來單位送她去讀外經貿大學,八十年代末,北京外經貿大學是個老牛的學校,錄取分數線比清華北大還高。
“因為單位有了這麼一個名額,是針對老少邊窮地區的,當然也要看成績,我當年學習成績不錯。”
到了北京讀書的詠梅,如飛鳥入林,也迎來了生命最好的時光。
詠梅曾說,她生命中最好的時光,是在2000年之前的年輕時代,因為她遇見了欒樹。
那時搖滾盛行,詠梅也喜歡搖滾,經常和一對女孩去看黑豹的演出,便認識了欒樹,欒樹原是黑豹樂隊鍵盤手,還一度接替竇唯擔任主唱,是王菲的初戀。
有一次,黑豹樂團拍MTV要選個女主角,欒樹便讓長得漂亮的詠梅去試試,後來《Don’t Break My Heart》MV中,那個長髮白衣女子就是詠梅。
兩人如何相識相愛,詠梅從未講過,但記者曾問過她,究竟是什麼讓一個曾經自卑擰巴的少女變得自信和放鬆下來?她沉吟半晌,“是遇到了欒樹吧。”
“他是個天賦非常高的人,12歲就考進中央音樂學院附中,他特別容易理解我,我比較後知後覺,但總會在某一個點上突然想通。”
1994年,詠梅毅然離開了深圳,來到了北京開始和欒樹生活,也開始了兩人25年的廝守。
不久欒樹離開了黑豹樂隊,因為熱愛馬術,所以親手蓋了馬場,詠梅就和他一起住在馬場裡的小屋子裡。
儘管冬天沒有暖氣,得靠燒鍋爐取暖,生活很不方便。但無拘無束、自由自在,彷彿就活在世外桃源。那十年成為詠梅一生的美好回憶。
詠梅說,有時她也會為了五斗米折腰,“畢竟我也不能老用老公的錢,但我不會永遠讓我自己這麼做。”
她不買名牌包,不買超過一千塊錢以上的衣服,後來開始做了慈善,她更覺得這個世界有太多需要幫助的人。
結語
前段時間,《小歡喜》熱播,詠梅憑藉溫婉知性、大方得體的媽媽——劉靜一角收穫了不少關注,目前粉絲已突破50萬。
一路走來,詠梅演過很多的母親形象,但她自己沒有孩子,詠梅坦言,其實是因為跟孩子沒有緣分。
「一開始的時候我不成熟,我覺得我還做不了母親,但在我覺得我完全可以做個母親的時候,很想要孩子的時候,孩子不來,然後這個事情我已經接受了,我把它想明白了,因為做一個演員,創作也可以是生命的全部意義。
如今,沒有孩子的詠梅依舊幸福,「因為我們覺得愛情至高無上,我們之間是沒有障礙的。」她無比篤定自己與丈夫可以白頭偕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