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弘鄭雲龍首次搭檔,一起談《科學怪人》

2023-03-12袁弘

舞台劇《科學怪人》劇照。

舞台劇《科學怪人》曾經因為英國國家劇院的NTLIVE放映,震撼過許多中國觀眾。這個由丹尼·博伊爾導演,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約翰尼·李·米勒主演的版本,也讓這部作品風靡全球。而今年,中文版《科學怪人》正式問世,將在9月16日至25日 「回到」上海。此前,作為該劇聯合出品之一,上海大劇院原本是該劇中國首演地。而在經歷並克服種種困難後,中文版《科學怪人》今年6月移師北京首演,在北京保利劇院、國家大劇院演出20餘場,反應熱烈並售罄加場。

舞台劇《科學怪人》劇照。

《科學怪人》的原作誕生於200 年前,當年年輕的瑪麗雪萊寫下這個故事的時候,她並不知道自己開創的先河,世界上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科幻小說。 200 年後,這個經典IP被不改編為電影、電視劇、漫畫、舞蹈、舞台作品等藝術形式,作品中對於「科學至上」與「非自然生育」的懷疑和反思精神,至今仍有強烈的前瞻意義,文字背後的母題也歷經200 年藝術家的二次創作後不斷推陳出新。

這次中文版選擇了「經典文本,中國製造」 的創制思路,由尼克·迪爾擔任編劇,環球莎士比亞劇院前任藝術總監多米尼克·德羅姆古爾及中國青年導演李任等中英頂尖藝術家聯手,這也是該劇首個中文版本。

劇照

全劇保留著原著驚悚、哥德的氛圍。故事開始於科學家科學怪人透過無數次的探索,終於用拼接肢體、點擊復活的方式創造了一個面目可憎,奇醜無比的人形生物。人形生物對世界充滿了善意和好奇,並試圖學習成為一個真正的人,然而現實中所遭遇的歧視,使他倍感困惑和痛苦。愛與管教的缺失,讓許多無法滿足的慾望逐漸在人形生物心中釀成仇恨之火,弗蘭肯斯坦想要阻止他破壞的力量,但為時已晚……弗蘭肯斯坦和人形生物之間的“相愛相殺”,因此成為該劇的最大看點。

鄭雲龍王亞彬

袁弘王茂蕾

髕楠(人形)塔娜

《科學怪人》中兩位主角對演員的挑戰無疑是巨大的。這次中文版共有4位男主角主演。袁弘、鄭雲龍、閔楠、王茂蕾,都是近年來在舞台和影視領域都風生水起的男演員,他們將分別以不同的排練組合,出演劇中的科學怪人和人形生物兩個角色。

劇組卡司表

袁弘(人形)

鄭雲龍(人形)

雙男主角的角色互換一直以來都是劇目的看點之一。這次上海站也是「袁弘× 鄭雲龍」演員組合的首演,在9月20日與9月21日兩晚的演出中,兩人將交替出演「人形生物」和「弗蘭肯史丹」兩個角色,實現雙男主角交替卡,袁弘也會在上海完成他的交替卡首秀。上海站的演出也成為四位領銜主演「演出組合最多」的城市。據悉,兩週的演出,四位演員前後將排出8組不同組合。

在上海演出前夕,劇中四位男主角分別接受了訪問。談談他們眼中的《科學怪人》,以及對這兩個角色的不同理解。

袁弘(人形)王茂蕾(科學家)。

袁弘:只要是男演員都想挑戰人形生物這個角色,它打破你所有表演經驗

這齣戲是我從上戲畢業20年,在話劇《前哨》之後,再一次回到戲劇舞台。它對我的吸引力太大了。對於劇中「人形生物」這個角色,我覺得可能所有在這個年紀的、想演舞台劇的男演員應該都會想要嘗試和挑戰的。他太不可多得、太有唯一性了。任何一個你覺得自己有這個能力素質的男演員,一定會挑戰這個角色。它會讓你很過癮,因為它的發揮空間太大;但也會讓你很痛苦,因為它打破你以往的所有的表演經驗。

袁弘(人形)王亞彬

第一輪北京演出我只排了人形生物這個角色,你以往所有的表演經驗幾乎借鏡不到,然後你演人物要觀察原型或觀察生活,但你沒有可觀察的對象。我唯一可以觀察對像是我兒子,因為怪物裡邊有一段在學走路,他是怎麼開始探索這個世界的。唯一可以藉鏡的就是,我兒子不到一歲的時候,他是怎麼開始爬行的。

我覺得一個好的戲劇作品,你可以在主角身上映射到很多人和事,很多東西。不管是從人形生物還是科學怪人,其實都是濃縮了許多人的一生。從一個完全乾淨的來到這個世界的靈魂,然後開始學會愛,然後開始有慾望,然後開始被傷害,然後開始學會復仇,然後開始變得想要佔有,有一些私慾,它是我們所有人的一生的一個濃縮。所有這些主題在今天,都是具有非常強烈的現實意義的。

袁弘(人形)黃宏

我們這個版本的導演多明尼克來自英國環球莎士比亞劇院。我覺得他特別好的一點是,它在劇裡強調了愛,但不是一味歌頌了愛,而是探討了愛的模樣。愛有自私的,愛有無情的,愛也有佔有的,當然還有純粹和無私的,他把愛的所有面都展示出來。

這次我和鄭雲龍還有髕楠三個人都一塊演了人形生物這個角色,我們在排練場上大家會互相看,今天你有這麼好的東西,明天我看到我身上有什麼好東西,你會看到彼此促進。某種程度上,對這個角色,也是集體創作。

鄭雲龍(人形)

鄭雲龍:感覺演了一個肢體戲劇,這個戲真的太刺激了

我很早就看了這部劇的NTLIVE,當時印象太深刻了。後來聽說要排中文版,就特別有興趣。你看我們現在組裡4個演員,我應該是第一個簽約的,一直等這個項目,等了兩年。

鄭雲龍(科學家)翟萬臣。

這個戲和以前任何戲都太不一樣了。我演人形生物,前半小時基本上是純肢體,幾乎不說話。然後他慢慢開始學說話,如果把它看成一個人,大概是人從出生到三歲的成長過程。但它整個的形象跟一般人又完全不一樣,這種表演上的反差挑戰應該挺大的,然後你要全部用肢體去表達。這個對我來說挑戰特別大。所以這次我感覺演了一個肢體戲劇,對我肢體表達能力有進步。

鄭雲龍(科學家)

英文版的表演我們一定會有所借鑒,但藉鏡的意義並不大。這個戲中文翻譯過來以後,很多漢化的問題是需要在劇本上就要解決的,文化不一樣,所以做中文版你要能轉化成中國觀眾的理解方式,中國演員的表達方式。這些台詞它本來都是純英文的。前期曉蕾姐(劇本翻譯)已經把它做得很好,我們上了台以後,可能演員對手戲之間可能還有一些細微的感受,為了更加流暢,這方面我們又調整了一些,本土化在第一輪基本上完成了。

鄭雲龍(人形)王茂蕾王亞彬。

角色互換是個非常艱鉅的挑戰。兩個角色都去演,有時候會混亂,尤其是有時候看著對方眼睛就把對方的詞兒說出來,把對方調度給走了,所以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然後我們的組合有時候一天一換,對手換了以後,你也沒有太多時間的適應過程。這個戲的難度也在這裡。這個戲就是太刺激了。

對我來說,音樂劇、話劇並沒有太偏重什麼。我是碰到喜歡的、有表​​演慾望的我就去演。這次我跟三個哥哥一起演戲,從他們身上學到了很多。他們都是非常成熟的人。我最年輕最小,演話劇也沒有多長時間,所以從他們身上學到了非常多的東西。

髕楠(人形)王亞彬。

髕楠:怪物比人更像人,科學家比怪物更像怪物

我是在去年看到朋友圈有人發了這個戲的海報,說要把《科學怪人》排成中國版。我當時就想,這應該是屬於我的戲。因為大家都看過英國那一版,都覺得作品很優秀的。我當時也不知道該找誰,就特別想演。後來因為認識這個劇的翻譯尚曉蕾,聯繫到製作方,後來和導演遠程視頻了一下,覺得我挺合適的,於是就來參與了這個劇。

髕楠(人形)。

這應該也是我唯一一次「求戲演」。因為英國版給我留下了太深刻的印象,我很想嘗試那個角色。而且我當時看完NTLIVE,就覺得我對這個角色有很多個人想表達的東西,我可以把它呈現的不大一樣。

當時看英國國家劇場的版本,一定是特別想演人形生物。我覺得這個角色可以有更多的色彩,雖然我們把它俗稱為怪物,但在我的理解中,它有很多地方它比人類更像人類,它有著更極致的善與惡,更裸露的、更原始的所謂的神幫我們編排的密碼,所以我們只是不應該把它按怪物去演。

而科學家這個角色和它有不一樣的困難。更難的地方在於,他更孤獨。看起來好像怪物沒有一個同類,一直在尋找愛,尋找一個答案,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有親人嗎?但其實,科學家比怪物更孤獨,因為他寧願因為他跟家庭的關係處得不好,他有一個從小一起長大的很愛他的未婚妻伊麗莎白,但他也一直在抗拒婚姻,他寧願創造一個同類,也不願意和真正的同類去相處,他也不願意真正的透過正常的方式生一個孩子。所以他心裡有著更巨大的孤獨,他跟真正的人類格格不入。

髕楠(人形)黃宏。

所以我覺得,怪物比人更像人,科學家比怪物更像怪物。

演這兩個角色都很難,怪物它是一個沒有任何以前的作品可以藉鏡的舞台形象。它是一個新的物種。包括卷福演的舞台版,還有以前電影的版本,裡面的表演都不是標準答案,而我要創造一個全新的、我認可的、觀眾也認可的所謂的、怪物,這是一個未知的領域,需要我去探索。它對台詞和形體的要求非常大。

尤其是開場接近40分鐘純形體的表演,他對體力、身體控制力的要求,以及你不用語言去表達你怪物成長過程,這是一個極高的難度。然後你要用兩個小時演一個新生物種的一生,讓觀眾看到他從完全空白到塗抹上了很多色彩,一層一層覆蓋的過程,它的層次、它的豐富性就是非常的大的難點。

至於科學家,我覺得他那種瘋狂和他像深淵一般的孤獨,以及控制的慾望,把它表現出來是非常難的,而這些難點對我來說也是非常感興趣的。

在這個劇組,我們都要實現轉換,同時完成兩個角色,我覺得這很有趣。因為每個人演的風格是完全不一樣的,是基於自己的。但我們也會互相吸收對方的東西來豐富角色。如果對方的某一點也符合自己理解,那麼我們就把它豐富進來,如果只屬於那個人,那麼有選擇的來豐富它。而且我覺得其實表演之間並沒有好與壞,只是不一樣。

王茂蕾(科學家)。

王茂蕾:和三個搭檔對手戲像談不同的戀愛,每一場戲都是不同的

我讀完劇本之後,這個戲在我心中就4個字,陽春白雪。他說的不是一個柴米油鹽的故事,它是一個文學和哲學的母題,是關於那個時代產業貴族和那個狂飆突進時代科學家們的故事。雖然這部劇裡很多台詞都不好讀,因為它的表達並不是中國人的方法,但中方和英方導演都表示不能改台詞,最後我也很認同了這一點,劇本後來越看越喜歡。

這個戲講的是靈魂,講的是人性的惡,其實最美的是,它講的是孤獨。

這次我基本上就演科學家這個角色,因為我覺得做好一件事情對我來說是很重要的。而且我也是這四個演員裡年紀最大的。

王茂蕾(科學家)

我個人認為科學怪人比怪物更有意思,因為他才是真正的瘋子。怪物還是像小孩,邏輯比較集中的,我付出了就想有回報。而科學怪人可能才是真正的怪物。而且他的那些台詞,全是「魂飛天外」的詞兒,我覺得這個挺難的。

我跟他們三個人搭戲,每個人都太不一樣了。他們常常跟我開玩笑,我就像個「小三陪」一樣,每次排練都要過三次。但我很享受這個過程,因為每個人的感覺都完全不同。像是和三個人談戀愛的感覺。

大龍給我的感覺更像是孩子,我的兒子那種感覺。其實我比他大不了多少。但和他對手戲的過程,怪物感覺是我做出來的一個作品,是不一樣的質感。

髕楠好像是那種天天一起健身房的搭檔,我能感覺到我和他在力量和美感契合度是一樣的。他有一些危險性,對於這種危險性,科學家是有一點興奮的,既危險又興奮的感覺是很微妙的,說不出來的。

至於袁弘,我們很早就認識了,而且還是老鄉,特別熟的那種,就有一種可以在他身上經常實驗的默契。因為太熟悉了,常常會在表演裡做實驗,每次都有不同的碰撞。而且我覺得演話劇的美妙就在於此,每一場,一定是不同的。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