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前夫復婚,帶著兒子嫁歌迷的歌手張薔,如今一家四口幸福美滿

2023-05-23張薔

1985年,封面印有一個留著爆炸頭女孩的錄音帶,

擺在了音像店的貨架上。

張薔

有一天,蕭復興帶著還沒上小學的兒子逛影音店。

小孩子剛到聽得懂歌的年紀。

面對著琳瑯滿目花花綠綠的錄音帶,肖復興也不知道要挑哪個好。

兒子這時指著一盒錄音帶上印著圓圓臉的小女孩問爸爸:

這盒怎麼樣?

蕭復興不認識錄音帶上的小姑娘,就隨便買下了。

回到家放到錄音機裡一聽,他和兒子都喜歡。

張薔

這一年,印著小女孩圓臉的錄音帶賣出250萬盒。

她的家很快就被各地趕來的歌迷圍得水洩不通。

母親臨時充當起了女兒的經紀人。

歌迷中,一個三十歲出頭的男青年,

給女兒的母親留下的印象最深刻。

來人操著一口山東口音,由於母親也是山東人,

對這名男青年就多了份親切。

男青年自我介紹,說是寫東西的,希望以後能跟女孩兒合作。

26年後,當年的男青年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

莫言這個名字,女孩當時覺得很特別。

那一年,年輕的作家剛刊登了成名作《透明的紅蘿蔔》與《紅高粱》。

張薔

而女孩也登上了美國《時代》周刊。

張薔

同時,第二張音樂專輯《星期六》的銷量,更是激增了400萬。

女孩叫張薔。

就是那位音像公司願意用一套四合院換她歌曲,

八十年代末火遍全中國的迪斯科女王。

多年以後莫言獲獎,張薔回憶起這段往事,

說當年每次看著他離開的背影,總覺得他很辛苦。

但二十多年走來,張薔的境遇也不輕鬆。

事業的火爆隨著愛情的到來戛然而止。

隨後的婚姻帶來的更是只有背叛和痛苦。

紅過、愛過,自然也恨過。

而這一切的起點,

要從紀錄電影製片廠大院、小提琴手母親、地下家庭舞會,

以及那26隻貓說起。

張薔

小時候,張薔最愛去的地方,是北影大院兒。

在她的印象裡,北影里美工畫在佈景牆上的黑雲彩,

簡直和天上的一模一樣。

張薔的母親是新影樂團裡的小提琴手。

自從父親和母親離婚,她就不離母親左右,

常常如跟屁蟲似的跑來跑去。

母親帶著她就住在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的大院子裡。

一牆之隔是測繪局,也是張薔每天上學的地方。

測繪局的旁邊就是北影。

有時候看畫佈景膩了,張薔就會找新的樂子。

母親所在的單位,幾乎每天都有送審的新片子。

院裡還有專門的放映廳。

張薔小時候在裡面,看過不少最新的電影和紀錄片。

張薔

小女孩膽子很大,有時候還敢溜進總編的辦公室「胡造」。

在辦公室,她又看到了不少國外電影的資料和畫報。

那個個叫不出名字的歌手和演員,為張薔開啟了一個全新的世界。

尤其是照片中他們的衣著打扮,更給她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

多年以後張薔回憶起來,

她記得當年看到一個女演員長得像花豹一樣,十分的漂亮。

相較於電影畫報帶給張薔的豐富想像,

放映廳裡的各種國外電影裡的新奇事物,

更是成為她漸漸長大後的模仿對象。

第一次看愛情片,除了臉紅心跳,她更覺得熱吻的畫面很美。

沒事的時候,就偷偷躲在屋裡照鏡子跟空氣模仿。

張薔

有一回在課堂上,她居然躲在一疊書本後又親又啃起來。

一旁的同桌看得目瞪口呆以為她中邪了。

使勁推了她一下悄悄問:你撒什麼癔症呢?

張薔頭也不回的說,別鬧,練親吻呢。

除了畫報和電影,自然還有音樂。

張薔母親所在的樂團裡,有各式各樣唱片的最新資料。

母親常常會把一些國外最新的音樂翻錄下來。

不知不覺中,這些都成為了張薔小時候的音樂啟蒙。

有一天,當一首英文歌曲響起來後,

張薔的身體彷彿遭到電擊,

她竟然跟著音樂節奏不自覺地扭動起來。

強烈的節奏感讓她產生一種異樣的快感。

甚至嫌身上的外套礙事,直接脫下來然後繼續跟著節奏跳。

張薔

直到長大後,張薔才知道那種音樂叫做迪斯可。

而當年聽到的歌曲,是麥可傑克森的《Billie Jean》。

轉眼到了八十年代,張薔也步入了青春期。

她終於可以學著畫報裡的人來打扮自己了。

那正是倒爺興盛的年代,張薔家附近就聚集了不少。

很多小年輕透過各種關係,從國外弄大批衣服販售。

各種新奇的款式,讓張薔眼花撩亂。

她穿上了新潮的裙子,眨眼間就成了街頭回購率最高的靚妹。

有一天在商店,一個男孩上來問:

週末家裡有舞會,來不來?

八十年代的街頭搭訕,是真的可以交到朋友的。

只不過那時候年輕人的舞會,都是半地下偷偷舉行的性質。

張薔

國家看的嚴,跳舞處於法律規定的灰色地帶。

即便冒著被抓被處理的風險,年輕人該跳還是跳。

張薔也參加過不少這樣的舞會。

甚至因為老頭老太的檢舉,還招過幾次片警。

批評歸批評,不過她下次還敢。

無論是在哪個大院的舞會,年輕人放的音樂基本上都是迪斯可。

張薔自然也越來越迷戀這種音樂。

16歲,她就參加了海淀區舉辦的青年歌手大賽。

大耳環、蝙蝠衫,唱的還是美國歌曲《什錦菜》。

從歌曲到打扮再到動作,樣樣都是新潮。

估計台下的評委,當時恨不得上去把張薔暴捶一頓。

結果也是明擺著的。

不要說得獎,就連初賽都沒通過。

張薔

緊接著在第二年,中央台舉辦青歌大賽,

張薔再次不死心的報了名。

結果還是老樣子,評審這關通不過。

但張薔也是犟,我就是要唱迪斯科,就是要做迪斯可歌手。

還好母親所處的圈子,幫了女兒大忙。

不久,母親音樂學院的老同學得知張薔愛唱迪斯科,

於是便給她介紹了一個「好活兒」。

當時的雲南音像出版社,正準備翻錄一批年輕人愛聽的歌曲。

正愁找不到合適的歌手,

經過母親同學的牽線搭橋,張薔順利通過試音。

錄製第一張專輯《東京之夜》,

出版社給了她1400塊的報酬。

張薔

因為唱得好,出版社又給了張薔7600塊,多錄了一張。

當時誰也沒想到,

這翻錄的專輯,居然能賣出兩百多萬份。

9000塊的酬勞現在聽起來不多。

可在1985年,

絕大多數人一個月的工資超不過70塊。

眼看著專輯大賣,一時間各路音像公司和出版商都紛紛登門。

1985年到1986年兩年時間,

張薔就錄製發行了19張專輯。

多年以後,已經是利物浦大學流行音樂研究所博士的王黔回憶,

他當時坐火車出遠門,

每到一個火車站,月台廣播裡播放的就兩個人的歌。

一個是鄧麗君,一個是張薔。

張薔

18歲的張薔火了。

但她的這種火,就像她當時參加的半地下家庭舞會一樣,

僅僅屬於年輕人和民間,而沒有得到電視台和舞台的認證。

那個年代國內的音樂主流是晚會歌手。

張薔唱的歌曲風格就像炸彈一般,很難獲得權威的認可。

也因此,她的專輯一張接一張的大賣著,

但在音樂領域,她似乎又是個局外人。

還好張薔還年輕,個性又大大咧咧,根本沒把這些放在心上。

看似張揚的一面,實則也隱隱透著孤僻。

要不在當年,她為何會有26隻貓。

張薔

那些貓,好比張薔精神上的寄託和陪伴。

更關鍵的因素恐怕還在於,

有點孤僻的張薔只有在貓的面前,

才能真正展現出自己對迪斯可的理解與熱愛。

走紅後,有人拿著一組四合院換她的歌。

也有一些知名的大腕兒,點名要跟她合作,創作新的迪斯可。

但看看他們寫的歌詞,張薔就忍不住想笑。

這是迪斯可嗎,要是唱出了簡直是侮辱耳朵。

好多次,她都忍不住直接拒絕對方,

從來不看他們是多大的腕兒。

不圓滑,不會聊天的這種個性,往往讓母親很著急。

有時候,母親以經紀人的身份,代替女兒跟人接洽。

但張薔依舊我行我素。

張薔

有一次,聽到女兒再次直言不諱的表達後,

尷尬的母親只能在旁邊不停的捅她趕緊住嘴巴。

就這樣,奇特的一面出現了。

一方面,張薔幾年下來專輯累積銷售超過了兩千萬。

登上了《時代》週刊,也被評為全球最受歡迎的女歌手。

可另一方面,國內樂壇對她的存在,幾乎視而不見。

再加上越來越多的影音商找她錄歌只是賺錢,

一些粗製濫造的歌,以及頻繁的翻唱歌曲,

漸漸讓張薔感到了厭倦。

雖說有困惑,但也不妨礙專輯大賣後她被歌迷喜歡。

張薔

有一次,她和劉曉慶等人一起走穴搞商演。

她上台演唱,台下的觀眾不停向台上丟著鋼鏵兒。

一場唱完,她和伴唱週曉鷗,一人撿了一帽子鋼鏵兒。

幾年之後,週曉鷗組了零點樂團。

張薔

出國留學的當年,和張薔一起走過穴的郭傳林,

則組創辦了黑豹樂團。

張薔

眼看國內的流行音樂要開啟新的旅程,

但張薔卻想著要離開了。

一方面是她對粗製濫造的音樂製作感到厭倦,

另一方面則是因為男友的召喚。

當時,交往多時的男友正在澳洲。

張薔又想著學習英文。

她告別了歌迷,告別了家中的26隻貓咪,悄悄出國。

21歲那年,男友變成丈夫。

再後來又有了兒子,張薔乾脆徹底回歸家庭。

張薔

關於自己當初回歸家庭的選擇,

多年後張薔曾這樣說過。

北京孩子嘛,什麼都不做吃喝總歸是不愁的。

沒有什麼危機意識,自然就隨遇而安了。

什麼都敢說,什麼都敢拒絕,更不會去把握機會。

張薔還說,假如自己也是一北漂歌手的話,

夾緊尾巴做人,恭恭敬敬的去尋找機會,肯定也學的來。

歸根究底,還是環境和出身造就的個性差異。

可讓張薔始料未及的是,

原本想著結婚後就能過一輩子,

誰知夫妻倆度過了七年之癢,但丈夫卻開始腳踏兩隻船。

於是在29歲那年,她帶著孩子離婚了。

張薔

婚姻的失敗,突然讓張薔感到了迷惘。

她想著要重新出來唱歌,但一切物都是人非。

據說張薔曾錄過《彎彎的月亮》,

但聽過之後立刻就覺得不行,不是一個味兒。

好在吃喝不愁衣食無憂,能否複製當年的輝煌,

她也慢慢不放在心上了。

有時候我實在想唱了,就自掏腰包去錄音室唱上兩段。

除了在事業上蟄伏,因為孩子還小,

離婚後前幾年,她也沒考慮再婚。

而前夫曾提出復婚,並請求她的原諒,

但張薔果斷地拒絕了,因為她不想再回到以前的日子。

張薔

直到後來認識了鹹國坤,

張薔的愛情之火才又一次被點燃。

鹹國坤曾經當過兵,是她的歌迷。

此時,兒子已經十幾歲,張薔害怕傷害兒子。

就帶著鹹國坤回家吃飯,看看兒子的態度。

誰承想,兒子特別喜歡這個叔叔,

事後,還趕緊催著媽媽結婚。

兩個人相識半年多,加上兒子的支持,

張薔就這樣再婚了。

婚後她又生下一個女兒,一家四口非常幸福。

張薔

再婚之後這麼多年,在音樂旅途中,

鹹國坤還是張薔的經紀人。

平日里,張薔都喊他「賢哥」。

夫妻倆不但恩愛,

關鍵是賢哥將張薔的工作和行程,打理的井然有序。

張薔復出後的幾張新的專輯,丈夫都是出品人。

張薔

雖然他經常自謙為“外行老鹹”,

但他在妻子的團隊中,滿足了大家的一切需求。

也因此這麼多年過去,

賢哥總是驕傲的說,她在音樂上不少遺憾,

自己都幫助一一完成了。

我理解她,也會去完完整整地執行她的想法和意志。

不過即便如此,老夫老妻多年後,

兩人難免還會有分歧。

多年來,各種音樂類的綜藝節目也都曾找過張薔。

但她總覺得自己不圓潤,總是說大實話,

基本上都給回絕了。

張薔

但鹹國坤的看法,漸漸和張薔不再一樣。

不管是新推出的原創歌曲,

還是給每年的巡迴宣傳,

張薔都不應該放棄能夠展示自己的公共平台。

就這樣,當《乘風破浪第三季》邀請她的時候,

身為張薔的經紀人兼丈夫,

不但先斬後奏的給她答應下來,

事後又想盡各種辦法,最後勸說她答應參加。

張薔

此時的張薔雖已55歲,

但2020年到2021年,她又發行了整整9張專輯。

張薔總說自己很幸運。

年輕的時候早早就走紅,被60後們喜歡。

近年來,新專輯新的巡演以及新的爆炸頭回歸,

當年60後歌迷的子女,又成了她的新粉絲。

幾個世代幾十年,音樂的傳承不變。

張薔

當然,不變的還有張薔的個性。

相較於年輕時期,現在的她面對大眾和鏡頭,

既能侃侃而談,也能不時爆出一兩句幽默。

可骨子裡的東西是不會變的。

參加綜藝節目跟其他嘉賓聊天,

自己拿了多少報酬她都能隨口說出來。

看來,她還是她。

年輪增加了一圈又一圈,

但個性和對音樂的初衷依舊是老樣子。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