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初,各行各業不論是國民經濟,還是文化教育各方面均呈現蓬勃生機。
流行樂壇也是百花齊放,湧現一大批聲名大噪的歌手。
當時最頂尖的歌者,無疑是北京的李谷一;上海的朱逢博,她倆齊名,有「南朱北李」之稱。
還有以一曲「軍港之夜」成名的蘇小明;「我們的生活充滿陽光」於淑珍;「假如你要認識我」的關牧村;「牧羊曲」的鄭緒嵐;「小螺號」的程琳;「我愛你,塞北的雪」殷秀梅;「浪花里飛出歡樂的歌」關貴敏等諸多紅歌星,他們憑藉優美的歌聲得到了觀眾的喜愛。
最受年輕人喜歡的歌手,還有演唱「愛你在口心難開」的張薔;「媽媽的吻」的朱曉琳。
她倆有很多相同點,都是年少成名,在事業最巔峰的時候選擇退圈,而她倆的退圈理由,則各不相同。 40年過去了,她們如今過得怎麼樣?
張薔
1967年12月18日出生於北京,父親是中華醫學會的英文翻譯;母親是交響樂隊的小提琴手。
6歲的時候,她的父母離婚了。張薔隨母親搬進北京樂團的宿舍居住,雖然是單親家庭的小孩,張薔的童年過得很幸福。
她媽媽的思想很新潮,70年代的時候,自己在家用火鉗燙髮;也不穿中規中矩的藍綠衣,每天把自己打扮的很洋氣,在幼小的張薔看來,媽媽打扮得像個外國人似的。
她給女兒用古代銅錢的毛絨布料,做了一身絨衣,穿上身很像現代人穿的睡衣,張薔就這樣穿著去學校上學,被全校師生視為異類,引得很多人圍觀,有的同學批評她是資產階級小姐的打扮。
樂團宿舍居住的都是些新潮的年輕人,張薔每天睜開眼,就能聽到吹拉彈唱的聲音。
小學五年級的時候,同學都在偷偷摸摸地聽鄧麗君的歌。她聽的則是約翰.丹佛,麥可.傑克森的歌。
16歲那年,張薔參加海淀區青年歌手大賽。她演唱了一首美國卡朋特樂團的《什錦菜》。
評審老師看著小小年紀的她,頂著蓬鬆的爆炸頭,曲風大膽前衛。於是,對她說:
「你應該上廣州的茶座唱歌去,只有廣州能接受你的東西。」
但是,她還是憑藉著清脆、獨特的嗓音,穿透力極強的歌唱風格,緊緊抓住了聽眾的耳朵,也獲得唱片公司高層的青睞。
1985年,她和王菲同時去了雲南音像社錄製錄音帶,王菲翻唱鄧麗君的歌曲。
而她翻唱的是日式歌曲,她的第一首翻唱專輯是《東京之夜》。
雖然長得不漂亮,不拘一格的裝扮,總是讓她成為路人的焦點,這讓張薔自信心倍升,她喜歡一切標新立異的事物。
專輯封面是她自己做的造型,她想燙個爆炸頭,拿著外國明星的照片,去理髮店詢問,卻沒有一個理髮師會做這種髮型。
最後,還是母親將筷子折斷,汽球纏兩端,然後抹上發燙精,成型後抹上摩絲膏,給她燙了爆炸頭。從此,爆炸頭成了她的標誌髮型。
最初,公司決定製作60萬張,給她的報酬是1400元。當時她媽媽每個月只能拿到70元的薪水。
當時迪斯可在中國被視為小流氓喜歡的音樂,被主流社會排斥與不容,因此,成為國內稀少的音樂。
張薔的《東京之夜》,迎合了年輕人對迪斯可的狂熱,60萬張唱片被一搶而空。
影音公司見磁帶暢銷,又緊急加印了190萬張,經銷商都拿著現金,在唱片公司門口等著買磁帶。
第一張專輯就創造了250萬的佳績。影音公司老闆決定趁勢而上,找她商量,如果再錄一張,加上第一張的酬勞,一共給她9000元報酬。
當時,只有17歲的她,就這樣輕易的成了「萬元戶」。
第二張錄製專輯《害羞的女孩》更火爆,賣了420萬張,讓音像公司賺得盆滿缽滿。
從此,她在音像公司老闆的眼裡,就像搖錢樹一樣珍貴,從此後,她的身價飛速上漲,從剛開始錄一張專輯4000元,漲到後來的10000元。
國內一位鼎鼎大名的音樂家,主動找到了張薔,承諾將用國內最好的資源包裝她,結果,張薔聽了他的音樂後,不留情面地說:
「你的音樂太難聽了吧。」
本來是一個非常好的機會,張薔卻為自己的年少輕狂,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有一次,在河南走穴演出時,她連唱八首歌,觀眾仍然瘋狂地叫著她的名字,不讓她下台,不然,就往舞台上扔磚石。
主辦單位找張薔商量,可是她實在是唱不出來了,主辦單位就想出一個折中的辦法,對現場觀眾說:
「有票根兒的觀眾,可以從這個門進來,近距離來看張薔。」
主辦單位安排張薔坐在凳子上,旁邊站著警察,觀眾捏著票根進來看一眼,然後從另外一個門出去。
她覺得觀眾說話特別好玩。看過她的觀眾都說:
「喲,張薔就長這個樣子呀。」
走穴之餘,張薔只花了一年半的時間,就為多家音像社錄製了15張翻唱專輯。
隨著一張又一張專輯的錄製,張薔的歌聲,響遍全中國的大街小巷,她也有了「迪斯科女王」的美譽。
當時的社會風氣還是很保守的,很多年紀大的人對「迪斯可」頗為不屑。
不過,身為第一位翻唱迪斯可歌曲的歌手,張薔用自帶電聲的聲線,旗幟鮮明的風格,受到年輕人的歡迎,她的專輯一直都是熱銷磁帶,總共賣了2000萬張。
磁帶和唱片銷量,甚至遠超世界流行樂壇的頂尖歌手。張薔在中國的號召力令世人驚嘆,甚至引起外媒的注意。
美國的《時代》周刊,當年選出“全球最受歡迎的女歌手”,惠妮.休斯頓奪冠,張薔力壓鄧麗君,位列排行榜第三名。
1986年4月7日,她也成為第一位被美國時代雜誌採訪的內地藝人。她與媽媽合照的照片,也上了時代雜誌的封面。
可能是“牆內開花牆外香”,即使火到了國際,世界各國及香港的媒體紛紛來到她家,對她進行採訪,國內媒體對她則是視而不見。
沒有一家媒體採訪,或是報道過她,所以,內地大多數聽眾對張薔只能聞其聲,看一下專輯上的照片,始終見不到她的身影。
1986年冬季的一天,一個英國女記者到她家來採訪,首先把她家裡里外外拍了一個遍,包括垃圾堆都不放過,然後問瞭如幾個無關痛癢的問題。
後來,一位來自香港的朋友告訴她,香港電視台播出了這家英國媒體為她拍攝的新聞影片。
裡面說,張薔在國內全面被封殺了;她的磁帶在國內全面被禁;她的生活得非常不好,當然,這是外媒散佈的謠言。
原本國內就對她前衛的演唱風格不認可,如今,她的處境被境外媒體惡意抹黑,源頭竟然來自張薔的訪談。
一時間, 對她的質疑聲四起,愈發加深國內媒體與一些不明真相的民眾,對張薔的誤解和偏見。
一次,她到三門峽演出,演出即將開始之際,當地文化局的工作人員找到了她,以她打扮像外國人,演唱作風像酒吧歌星,唱的歌有毒,會毒害青少年為由,取消了她的演出資格。
當時,只有十八歲的張薔,哪裡見過這種陣勢,更不堪負面新聞的騷擾,加上兩年以來,不是待在錄音室唱歌就是走穴賺錢。
超負荷的工作壓力,讓她對唱歌產生了厭倦心理,也有了退隱的打算。
聽說張薔要退圈,為了拿到她最後一張專輯的出版權,有唱片公司甚至許諾,只要你簽約就你送一所北京的四合院。
張薔是個非常有個性的人,不為之所動,拒絕這家唱片公司的錄音邀約。反而將自己的絕版帶,交與廣西民族聲像公司錄製了絕版專輯《瀟灑的走》。
張薔與阿奇從小是青梅竹馬的玩伴,15歲情竇初開時,兩人就確定了戀愛關係,後來阿奇隨家人遷居到了香港。
退出歌壇後,張薔選擇到澳洲留學,書只讀了一年,因為忍受不了與男友的異地戀,戀愛腦的她決定去香港,與相戀五年的男友結婚。
兒子出生後,她專心在家相夫教子,有一天逛商場,無意間發現老公牽著一個女人的手買東西,她才知道老公已經出軌了。
1996年,她正式和前夫結束了8年的婚姻,兒子跟著自己回北京。
她總結這段失敗的婚姻,突然發現,雖然阿奇出軌在前,主要責任還是在自己,年紀輕輕就放棄了事業,做了家庭主婦,失去了自我的女人,在丈夫的眼裡,也失去了女人的魅力。
當時,她只有29歲,決定正式復出。只是年代變了,翻唱港台歌曲已成歷史。
歌星就像韭菜一樣,一茬又一茬的長,更新換代得非常快,樂壇也是競爭激烈,人才輩出。
港台藝人紛紛北上,佔有一席之地,內地新人也是層出不窮,華語樂壇呈現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復出後,她相繼推出了《盡情搖擺》,《盡情飛揚》兩張專輯,銷量雖然還可以,只是再也難現出道時的風光。
張薔是個樂天派,不管紅還是不紅,她都很想得開,對自己復出後的生活覺得很知足。
2000年,中央電視台《同一首歌》盛邀她參加,當身穿藍色毛衣,緊身褲的她,以一曲“愛你在心口口難開”開嗓之後,聽眾不禁驚嘆,張薔的電嗓依然無敵。
2004年,張薔和一個彈鋼琴的朋友一起吃飯,碰見山東人鹹國坤,朋友和他聊了幾句,然後就坐一桌了,兩人因而相識。
鹹國坤與張薔是同年生人,也是軍人出身,還是個很成功的商人。
當時,張薔什麼都不缺,近十年的單身生活,就缺有人關心自己,她喜歡那種過一會來一個電話,哪怕就是很簡單地問你幹什麼呢、吃飯沒啊,就覺得特別好。
戀愛8個月後,兩人正準備結婚時,張薔也發現自己懷孕了。於是,兩人順理成章地結了婚,婚後,張薔又生了一個可愛的女兒。
張薔的第二段婚姻,雖然丈夫很有錢,完全養得起自己,她吸取前段婚姻的教訓,堅決不放棄自己的事業。
去年,《乘風破浪的姐姐3》開播,許久未在公共場合露面的張薔應邀參加,當她頂著爆炸頭,出現在台上時。
螢幕前的寧靜,瞬間變成了小迷妹;而在天后那英的眼裡,跟自己一樣大的張薔是自己的前輩,是一個時代的記憶。
張薔從內向外流出的自信,開朗豁達的性格,讓已經56歲的她,依然散發著迷人的光彩。
朱曉琳
1969年出生於江蘇揚州,她的爸爸是幹部學校的老師,媽媽年輕時練過舞蹈。
喜愛藝術的爸爸,發現年僅4歲的女兒,不管是唱歌還是跳舞,都能學得有模有樣的,就專門為她購買了一把小提琴,並親自教她識譜和拉小提琴。
朱曉琳下面還有一個妹妹,名叫朱愛琳,曾經是英國廣播公司的主持人。
後來,爸爸的學校解散,調到了政府招待所上班。外地的文藝團體來揚州演出,都住在這家招待所,朱曉琳家就住在隔壁。
12歲那年,著名歌手李光羲來揚州演出,朱曉琳在家裡唱歌,被住在隔壁的李光羲聽到了,他循著歌聲找到了朱曉琳的家。
看見唱歌的居然是個小姑娘,李光羲非常驚訝。他問朱曉琳:
「你唱得太好了,跟誰學的?」
聽說這個小姑娘,只是跟著收音機學的唱歌,李光羲當場對她讚不絕口,認為她是天才,並鼓勵她要保護好自己的嗓子,只要堅持,將來一定會成才的。
能得到著名歌唱家的認可和鼓勵,讓年幼的朱曉琳很得意,更加堅定長大後成為歌唱家的理想。
朱爸爸曾經想讓女兒拜朱逢博門下學聲樂,不過,朱逢博認為朱曉琳年紀太小,還是要多讀書,於是婉拒朱爸爸的請求。
15歲那年,朱爸爸給廣州太平洋影音公司寫信,推薦自己女兒嗓子好,有非常高的歌唱天賦,希望公司能幫女兒錄歌,並附上了女兒自錄的一盤磁帶。
不久後,朱曉琳南下廣州錄製錄音帶,其中有一首歌《媽媽的吻》,是著名詞作者付林,曲作者谷建芬,為自己的弟子程琳創作的歌曲。
但是,程琳在錄製錄音帶的時候,沒把這首歌放進自己的專輯裡,但是,朱曉琳特別喜歡這首歌。
1985年10月,廣州太平洋影音公司推出朱曉琳演唱專輯《媽媽的吻》,彷彿是一夜之間,《媽媽的吻》唱響全國的大街小巷,銷量高達240多萬張。
朱曉琳用真摯的情感,甜美的歌喉,將母女之間的情感,演繹得深入人心。
這首歌後來被多位歌星翻唱,卻沒有一個人的演唱能超過朱曉琳,得到聽眾的認可。
在《媽媽的吻》這首歌拍攝的MTV裡,她以顏值出眾,氣質優雅的形象,甜美的歌聲,圈了無數粉紅。
其中她躺在草地上的畫面,顯得格外清純自然,也一度成為了無數年輕人模仿的對象。
在央廣電台的評選活動中,朱曉琳被評為「全國聽眾最愛的歌唱演員」;而《媽媽的吻》這首歌成為「青年最愛的歌」。
年僅15歲,出道即巔峰的朱曉琳,成為廣州太平洋影音公司,第一位簽約的歌手,朱曉琳因此得到大眾與主流媒體的一致推崇。
著名歌手朱逢博特意邀請她去上海,參加在萬人體育館舉辦的大型晚會,為她填補舞台經驗缺乏這一弊端。
聽說她沒有演出服裝,朱逢博趕緊幫她訂製了一套紅色小紗裙。
在這場演唱會上,朱曉琳演唱了《媽媽的吻》和《小機靈之歌》兩首歌曲,她的演唱得到現場觀眾的熱烈歡迎。
朱曉琳走紅了以後,公司趁熱打鐵地為她陸續打造《花仙子》、《風吻青山》等多張專輯。
她參加商演的價碼,每場至少能拿到三,五百元,當時,現場樂器伴奏員一場只有五元的酬勞。
不過,每個月至少40多場演出,讓她的生活脫離了正常的軌道,將自己變成了機器人,慢慢地對唱歌失去了感覺。
後來,她回憶這段經歷說:
「那時候到處演出,一個地方一唱就是一兩個月。除了唱歌還是唱歌,唱到最後,煩呀!」
1990年,朱曉琳做出了重大的抉擇,她選擇了退隱人前,進入復旦大學讀書,原本選擇服裝設計專業,最終學的卻是外語專業。
大學畢業後,被北京音樂台聘請為客座DJ,主持一檔休閒娛樂節目。
1995年,太平洋影音公司進行重組,朱曉琳選擇回歸,和光頭李進、廖百威等歌手成為同事,一起簽約到了該公司旗下。
可惜此時的樂壇,已是一天一個風標,港澳台及內地藝人層出不窮。
雖然,朱曉琳在公司的幫助下推出專輯《思緒》,仍然猶如石沉大海,沒有泛出半點水花。
失意的朱曉琳,再次選擇退圈,過平常人的生活,只是年華已逝,她很後悔自己在年輕貌美的時候,整天忙著唱歌,沒有談過戀愛。
後來,她年紀大了,也到了結婚的年齡,在父母的催促下,談過很多場戀愛都沒成功。
她坦言自己不是個物資的人,人生的另一半,也不需要多麼的有錢,只希望他是位內心充滿了愛,性格和思想與自己契合的男子。
而且,她認為女人不該為了結婚而結婚,愛情還是要靠緣分,太急了反而會讓自己受傷。
這個條件表面上看似不高,其實很難找,自小就嚐過成功滋味的朱曉琳,不願意委屈自己成就一段將就的姻緣。以致雖然年過半百,對愛情和婚姻仍持不急的態度。
經濟獨立的她,只想過自己想過的生活。因為喜歡時裝設計,她成立了自己的服裝設計公司。
因為喜歡音樂,喜歡品嚐美食,她開了一家音樂餐廳。
雖然淡出歌壇多年,在適當的機會,朱曉琳也會受邀參加各類紀念活動。
站在台上的她依然風姿卓越,歌聲依舊甜美,時光流逝又好似就在眼前,難忘那個時代的純真質樸。
張薔與朱曉琳都是音樂奇才,年少成名的她們,無疑都是上帝的寵兒,只是名利得到的太容易,反而不懂得珍惜。
她倆猶如天上的流星,在它劃過的一瞬間,依然給世間留下一道曼妙的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