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思德個人簡介:為人民服務的典範

2023-06-30張思德

「我剛做完手術不能下地,多虧幾個年輕人幫忙搶收。」進入5月,正是張思德故鄉四川南充市儀隴縣割油菜、犁秧田的農忙時節,在縣紀委監委的11名黨員的幫助下,年逾70的盛家溝村村民唐成德家的油菜籽粒粒歸倉。

3月以來,儀陝縣紀檢監察機關186名紀檢監察幹部包聯230個脫貧村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與37個村(社區)黨支部結對共建,已收集並解決問題118個。入農戶、探民情、辦實事,在儀隴,廣大黨員幹部正以群眾的獲得感檢驗黨史學習教育成效,踐行張思德為人民服務精神。

張思德,1915年4月出生於大巴山深處一個貧苦佃農家庭,他吃「千家奶」穿「百家衣」長大,養母為了讓他永記鄉親們的恩情,為他取名「思德」。 1933年2月,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創建了川陝革命根據地。 1933年12月,張思德參加紅軍,不久後加入共青團。 1935年,張思德隨紅四方面軍長徵,三度經過人跡罕至的雪山、草地。

和戰友一起燒炭的張思德(左)。

長徵期間,張思德勇敢機智,曾隻身泅水過江,奪得敵人的渡船,為紅軍強渡嘉陵江創造了條件;在川西茂洲地區,他一人奪得敵人兩挺機槍,被戰士們親切地譽為“小老虎”,一時傳為佳話。 1936年10月,張思德隨部隊抵達陝北,於193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張思德始終牢記為人民利益工作的使命,堅持一切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並在實踐中一絲不苟地貫徹。延安時期,糧食嚴重不足,身為通信班長的張思德為了讓班裡的戰士多吃一些,每次吃飯時總是吃到一半就不聲不響撂下飯碗,提起水桶去打水,讓別人多吃一些。

1942年11月部隊整編,張思德服從組織分配,調中央警衛團第1連當戰士,在毛澤東內衛班執行警衛任務。他經常幫助戰友補洗衣服、編織草鞋,帶頭幫助駐地群眾生產勞動。 1944年,張思德積極參與大生產運動,並被選為農場副隊長。 1944年7月,進陝北安塞縣山中燒木炭。他不怕苦、不怕累、不怕髒,每到出炭時都爭先鑽進窯中作業。

1944年9月5日,張思德帶領戰友進山挖窯,窯頂崩塌,他將戰友推出洞口,但自己卻被埋在下邊。戰友得救了,張思德卻沒能搶救過來,犧牲時年僅29歲。

毛澤東同志在張思德追悼會上作了題為《為人民服務》的演講,他說:「我們的共產黨和共產黨所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是革命的隊伍。我們這個隊伍完全是為著解放人民的,是徹底地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紅色血脈源源流淌,紅色基因薪火相傳。張思德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如今已是故鄉的紅色符號,儀隴縣檢察院的「張思德式為民服務小分隊」為「事實孤兒」送溫暖、國網儀隴縣供電公司的「張思德共產黨員服務隊「幫助企業節能降耗……多個以「張思德」命名的服務隊伍透過開展幫助社會弱勢群體等,讓黨旗在先烈故里高高飄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