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從古至今,無數的文人熱愛隱居,因為單純至簡的隱居生活,可以讓人靜下心來思考,可以讓人靜下心來對內心的疑慮進行深入的了解與探索。
不過真正在對面人生疾苦時,能夠做到一蓑煙雨任平生的人還是少數,在如今,就有這樣一位被稱為「陸地神仙」的高人做到了,他沒有私心,一生行善,教化眾人,他用自己一生所學造福了無數百姓。
從小嚐盡人間疾苦
這位被稱為「陸地神仙」的高人,就是張至順道長。他出生在1912年的河南沈丘,正值清末民初,當時的社會戰亂災荒交加,百姓的日子過得困苦清貧。
張至順7歲的時候就離開家出門乞討過日子,後來在沿街乞討的路上聽到了有人在唱《湘子傳》,湘子出家成道的片段就在張至順幼小的心中種下了一顆種子。 於是從小嚐盡了人間疾苦的張至順立志長大以後要為國為民做善事,拯救人民於水火之中。
後來陰差陽錯,年幼的他到了部隊,負責在運輸隊趕馬車運送彈藥。當時炮火連天,他無意之間躲到了一個廟裡,但是沒有一個和尚跟他說話。 幾經轉折,在十七歲的時候,張至順遇到了影響自己一生的人,這個人,就是華山全真教的劉明蒼道長。
在他的指引下,張至順正式加入了華山全真教,在道觀中他從事雜役,負責給大家生火、挑水、做飯,終日勞苦,磨練心智。等忙完一天後看到師兄們在打坐,他就照著樣子打坐,這樣一過,就是十幾年。
在這十多年他開始專心研究道家的經典,學習本門單傳的道家武功。終於成為了全真教的首席弟子。
隱居70年,潛心修煉
道家說:無陰不生,無陽不長。萬事萬物歸為一句話也不過是「道法自然」。熟讀了道家的經典,張至順潛心修行,十幾年如一日的度過了清淨甚至有些孤獨的日子。
中途他有一次下山的時候,當時正是抗戰時期,看到生靈塗炭的民間,看到飽受折磨的百姓,想到自己小時候的經歷,至情至善的張至順開始做法為國祈福,並且還將自己全部的錢財都捐了出去。
因為在修行過程中,他想到因為母親生病而去求人的經歷,便開始研讀醫術,所以他後來來到了西安的八仙宮,在這裡,他潛心鑽研醫學,想要治病救人。 在學習過程中他虛心向別人請教,若是有人不想告訴他,他甚至下跪磕頭表示自己的請求。
離開這裡後,張至順就來到了終南山。在終南山潛心修煉,全心悟道。在這段期間,終南山附近的百姓都在傳告這裡有個品格高尚的張道長,於是便有很多人前來終南山找他求學、問道、求醫。 於是他也開始救治窮人,還會跋山涉水的親自上門問診。
在終南山上,他隱居了70年之久,過著清苦的生活,甚至經常會吃到發霉的麵粉,或者貓吃過的紅薯。他還自己在山頂上蓋了一個茅草屋,自己耕種糧食。 但是清苦的生活並沒有打消他為百姓造福的想法,他也開始收弟子,為的是弘揚中國的道教文化,用所學造福百姓。
他艱苦的作風約束著自己和弟子們,並且在期間將師父所傳和自己大半生所得的修為精華都盡數傳給了後世,被世人稱為“陸地神仙”。
到了自己九十多歲的時候,張至順就已經預見了自己的壽數他預計自己會活到104歲,結果在他104歲大限將至的時候,經過了沐浴焚香打坐,這位「陸地神仙」就像得道成仙一樣,回到了天上。
一生所學造福百姓
張至順在潛心修練期間留下了很多關於道教的文化遺產,這對當時來說是非常珍貴的。在剛入教的時候,那十幾年的苦修帶給了他每天早上三點到五點專心打坐的習慣,修身修心,這樣的習慣也帶給了他一副金剛長壽之軀。
經過自己的研習和對道教文化的結合,他提出修道有四關,第一關是百病皆消,第二關是口津生香,第三關是身體發光能夜視,第四關是精通醫術,了解自己的骨骼脈絡。
我們不知道他自己能夠到達修道的第幾關,但是他確實是一生都在實踐著自己的修行,並且靠著強健的體魄活到了一百多歲,直到生命的最後依舊是耳聰目明、身形矯健的。
除了傳道,張至順還在1992年的時候,開始遊學弘道、傳播民族文化。當時他應邀到中山大學授道養生學的時候,還教授了大家龍門派掌門代代單傳的金剛功和長壽功。而在1996年的時候他在上海傳道,受到了社會各界的熱烈歡迎。
自此之後,張至順成為了道家現存的代表人物,他所傳授世人的養生之道受到了無數百姓的追捧和學習。 而在1998年他應邀去泰國講學的時候,當場拒絕了泰國方面提出的豐厚的條件,只是說了一句:「我是一個中國人」。
張至順道長對我國道教傳統文化有著極深的領悟,對於道教經典《道德經》也有著獨到一般的見解,再加上自己多年來對道法的感悟,給大家講授起來也是很精細很透徹的。
對張至順道長來說,身為一個中國人,道教的經典不能夠一個人或說一個門派的人受用,要將他們發揚光大,讓每一個中國人都知道,我們這些優秀的傳統文化交給了我們什麼。這樣濃厚的家國之情,博大的胸懷都是特別令人佩服和崇敬的。
很多人都覺得,張至順道長不是一般人,他應該是個“陸地神仙”,自己清苦的過了一生,卻將畢生所學傾力相傳。在國家受難之時,他傾盡全力相助;國家發展時,他潛心修行,刻苦鑽研;國泰民安時他又用自己的一生所學造福百姓,用自己最大的努力為國為民做著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這都是讓我們肅然起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