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文琪個人資料:談《新庭院》系列作品創作

2024-02-09趙文琪

趙文琪,哈爾濱師範大學碩士,結業於北京杏壇美術館第一期書法高研班,書法第一網簽約藝人。

《新庭院》系列作品的靈感來源

一、作者與城市仿古庭院所產生的情感共鳴

在中國的新庭院裡面不僅包含著亭台、水榭、假山、半欄橋、荷花池塘、活水源、美人靠等各種中國古典園林建築元素,也是現代高科技科技與現當代最新潮尖端設計師集中體現的私家園林。雅緻中國,是一種優雅與從容的精神面貌,是一個專屬於中國的精神與文化集中體現,是一種中國人承載了千百年的境界與智慧。隨著現代文明社會的高速度發展,水泥建築比比皆是,高樓大廈林立,城市自然環境的空間越來越狹小。為此,現當代以濃縮庭院設計的表達形式表現自然環境,正受到青睞,突出簡約、明快的風格,所提倡的更多是注重「人性化」的設計,注重尺度。以一個「宜人、親人」的形象形成了鮮明的時代感,營造出了一個更為舒適的人居環境。雅緻中國之景象,在中式庭院體現得淋漓盡致。如果我擁有一個院子,那它最美好的樣子一定是中式的庭院了。在院子裡你可以充分的感受到:「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的美妙,可以放下高高在上裝出來的姿態,笑看風輕雲淡,閒聽花靜綻放鳥喧嘩。庭園是一個供人生活使用的地方,不是標本,也不是符號,它是一個能夠實現讓藝術回歸生活的地方。

中式庭院強調人與自然融合、天人合一的道家生態理念,佈置精妙,移步異景,別有洞天。在一個不失傳統韻味的氣質空間之中,力求打造出一個最適宜中國人居住使用的生活方式。鬧中取靜,亂中得安。同樣的一個地方在不同的季節會擁有不同的美感,而這種感受和心境絕對不是園子裡的匆匆過客能夠體會的。就簡單地拿花來說,園子裡的各種花次第開放,首先是臘梅花、迎春花,之後有紫藤花、桃花、金銀花,而八月份荷花艷滿水池,十月份則是石榴熟透的天下,夜裡的月亮特別圓,朋友們喝著烏龍茶、太雕酒,吃著老制的豆腐乾子,先欣賞崑曲,再坐談演員們的唱詞。當演員們在表演時,桂花飄香,落到茶上、酒裡、身上,每個人都沾滿了桂花香氣。藉由這園林景緻,人們將古時文人集會交流創作的情形搬到了現代,搬到園林與私家庭院。

畫水墨,是紙上的靈泉;而建造園林,是地上的靈泉。它跟一件作品是一樣的,只是一個意識形態上的轉變。試圖去描繪與建造這樣一座富有中國特色的園林景觀新庭院,是一件非常自豪的事,而筆者的整個《新庭院》作品系列始終是作為一個大藝術品來創建,富有山水花木的營造在整個系列作品的裡面。

古詩詞對創作《新庭院》系列作品的啟示

具有中式傳統的中國庭院建築藝術,是匠意之心與天然勝景的完美結合。無論是歐陽修的“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還是白居易的“動搖風景麗,蓋覆庭院深”,抑或是元稹的“洞房閒窕,庭院獨蔥蘢”等。古詩詞中蘊含著的耐人尋味的深遠意境,無不描摹了一種人們內心對於美好的精神訴求,以及人們置身於庭院之中生活的真實大場景。當人們住在精心佈置的私人家庭院裡,可能未必會有「彈琴長嘯」的清幽絕俗,卻擁有著與「明月相照」的浪漫相擁相會。而置身於這樣的庭院,侵染與感染你的,一定是她的中國畫大寫意的魅力。 中國是一個寫詩詞的國度,同時中國也是一個富含著深厚民族繪畫傳統的大國,詩情畫意相結合歷史久遠,其代表人物是古代著名詩人王維。詩和畫在中華民族傳統的文化裡,無疑是一對最為親密的姊妹藝術。那詩意的清淨無疑是現代人的奢想,錢鐘書在《中國詩與中國畫》裡甚至認為「它們不但是姊妹藝術,而且還是孿生姊妹。」這個比喻能夠充分而恰當的說明詩詞與繪畫之間的關係。詩是畫的補充,是畫家為讓人明白畫的構思作畫意圖而作的文字解釋;而畫是詩在某種特定環境之下,對於特定的情感進行特定而簡單的描繪;詩與畫之間是相通的,但並不意味著他們之間就是等同的。畫既然可以因為富有詩意而更具藝術魅力,則詩也可以因為有畫意而引人入勝。詩與畫之間兩者是不可相互取代的一種語言和視覺的藝術。詩與畫的具體內容之間是不能夠互相進行轉化的,所以不是所有的畫都能歸結為幾句詩句就夠了,也意味著不是所有的詩都能用畫的方式來進行表達。從這種角度而言,我們經常能夠看到諸如此類的說法比如說詩源於畫、詩畫一律或者是詩意畫之類的術語或者概念,屢見不鮮。在視覺語言藝術之中,真實的本身是並沒有任何意義的。除非他確實就是由我們的領悟構思出來的真實場景。

換而言之,當真實正在進行中的那一瞬間,即是出現於畫家與他的描繪對象之間進行互相作用與交流的那一瞬間。或者更重要的是,當畫家的心理意象逐漸具體化和構成的那一瞬間。這樣就可以隨心所欲的去畫,自由自在的對待大自然或古代的大師們。換而言之,詩的創作或畫家們的創造過程以及他們的表現理論都是一致的。因為無論是繪畫還是詩歌語言,都可以從創造形式還是創造生命的力量之中,從他們的精神自由之中感到審美方式的自得其樂狀態。來自希臘的著名詩人伏爾泰有一句很漂亮的對比言論,說畫是一種無聲詩,而詩是一種有聲畫。雖然繪畫與詩歌在藝術效果上都有著相近似性的存在,可是無論從摹仿的方式或是從摹仿的對像上面來看,都有著很大的差別。然而,作為近代藝術理論的藝術批評評論家們卻普遍認為這種區別似乎都是不存在的,那些批評家們時而讓繪畫佔有詩歌的全部廣闊領域,時而又能夠把詩歌放進繪畫的窄狹範圍裡去。人們一方面想把繪畫轉換成一種無聲的詩歌,卻又不考慮繪畫在多大的程度上能表現一般性的概念,而又不至於離開繪畫任務的本身,變成了一種隨意任性的寫畫的塗鴉方法。人們立足於把詩歌能夠變成一種有聲繪畫,卻對於詩歌真正能夠畫一些東西以及應該描繪一些什麼事物,缺乏一個真正的認知。我國的藝術美學借助於詩的美學,主要表現在於表達詩的意與詩的境界。然而筆者的創作靈感,便主要是能夠從這詩的意境中獲得。

第二章《新庭院》系列作品的創作概念

以親切、平實的構圖基調,促成觀賞者與圖像的融合

筆者所創作的《新庭院》系列作品的創作理念,首先是以親切、平實的構圖基調,促成觀賞者與圖像的融合。謝赫「六法」中的經營位置就是講構圖。當畫定下了題材主題,能夠透過畫面傳達給觀眾,並且能夠讓觀眾接受了作者的美感與想法,從畫面到構思模式,遇到的第一個大問題就是構圖。畫家李日華說:大都畫法以佈置意象為第一。而明代的謝肇淛說,市故事便立意結構。由此可見,當人們取得好的題材之時,還算不上萬事大吉,當研究好了主體的部分安放安排在哪兒,畫面次要的部分如何才能搭配適宜得當,以至於在氣勢上、空白處、題詞、色彩、鎢印等細微末節都要反覆的推敲,寧願沒畫到,不可沒想到,這樣一種佈置推敲畫面的過程就叫做經營位置。筆者的《新庭院》系列作品的創作,尺寸大小均為六尺整張(180cm×92cm)的大畫,尺幅統一比較大,而這樣大小的尺幅對於觀賞畫作者的高度以及角度而言,是適度且適宜的恰到好處。能夠容易的使觀賞者進入一個身臨其境的欣賞氛圍。 《新庭院》系列作品的創作,構圖均衡平靜、平實安然,不求新求怪,力爭以一種親切而溫柔的深入人心靈的筆觸,把所有的觀賞者通通身臨其境地帶入進一個由筆者創造與描繪出來的中國古典園林庭院與現當代時尚園林景觀設計相互結合的新庭院的意境當中去,樸素直白,不矯情勉飾。盡力促成觀賞者與圖像之間的融合貫通。

二、創造一個寬容、和平、恬靜的母性環境,消除觀賞者心理距離

其次筆者是女性,雖然在《新庭院》系列作品的創作之中,不時的透過筆者剛勁有力的大型長線條透露出一種片刻男性的雄健與陽剛之氣,但是總體而言,用筆、潑墨、破墨、線質的把握、線條的應用都比較蒼勁內斂、大氣淋漓、酣暢痛快而不失沉著。但無論筆者如何霸氣外露的表達自己強大的內心情感,《新庭院》系列作品的創作的筆者終究還是一名女流之輩。筆者在《新庭院》系列作品的創作過程之中,既直抒胸臆出自身陽剛堅挺的一面,又平靜而耐心的充分運用了上天賦予女性自身的柔和的一面,細緻入微的拿捏整體氛圍,深情描繪自己喜愛的一廊一閣,一景一致,一樹一石,一山一樓,終究結合究其所學與多年繪畫功力、筆墨修養和內在的多年讀書書卷氣的涵養,創造出了一個寬容、平和、恬靜的母性環境,並且以此消除了《新庭院》系列作品與觀賞者之間的心理距離。

第三章《新庭院》系列作品的創作技巧

一、《新庭院》系列中「線」的應用

線條,作為中國畫藝術造型的主要媒介,它就如同建築物內部的框架,支撐了整個大廈的構成。所以一幅中國畫作品之中線條品質的好壞,直接關係著一件創作給人帶來的美感感受。一如筆者在《新庭院》系列作品的創作過程之中,充分的運用了垂直、水平、斜線這三種直線條,藉由它們所構成的韻律線條體現了有力、明確、直接性的性格,具有男性性格的情感表達。垂直的排線富有崇高的心理感受,而水平排線則給人帶來安靜平和的印象,它來自《新庭院》系列作品中高峰、尖塔、大樹等等熟悉的具體形象場景。垂直排線有寒冷淒涼的感覺,它來自《新庭院》系列作品中雨水、溪流。同時也有活力向上伸展的感覺,它來自《新庭院》系列作品中的樹林、茂草。而畫面中的斜線具有多種多樣的角度並且富有動態感。斜曲線則同時具有活潑與不穩定的雙重性格。在筆者的《新庭院》系列作品的創作中,放射線比曲線更具爆發力。而曲線和自由線的特徵是極富有想像力,柔和,與有彈性,曲線條在畫面上能夠給人以一種優雅自然和活躍的感覺,表現出了女性獨有的溫柔和恬靜的性情。從對線條的感受上,我們可以由此得出線條是抽象思考與影像思考結合的產物的重要結論。

二、《新庭院》系列中墨色層次的處理

宿墨,它獨指硯中的隔宿之墨,當宿墨在硯中開始脫膠的時候,墨濃黑而愈粘,含水旁渖,筆痕依稀尚存,自有一種煙雨氤氳的氣象。山水畫家使用宿墨來起到點醒畫面精神之用。現代的山水畫家黃賓虹先生把用墨法總結成濃、淡、破、漬、潑、焦、宿七大類。黃老先生晚年善於使用宿墨,他在畫的最濃黑的地方,往上再染上一層,或者在畫濃黑的地方繼續還點一層更加濃的宿墨,這種方式又叫做亮墨。

原本在傳統的繪畫和書法的創作中,對墨的使用與選擇都是不同的。油煙墨是用來繪畫的,油煙墨的特徵是在墨的濃烈位置發出亮光,就好像生漆發亮的效果。然而全煙沒有光,沉凝深幽,是書法家們的最佳的選擇,在當代則被藝術家們應用的範圍更為廣泛。在《新庭院》系列作品的創作之中,筆者將宿墨應用到最後一道,起了畫龍點睛的效果。如果宿墨使用得當得法,欣賞畫的人在仔細品味之時,能夠清晰的體會到微妙地方的層次感十分的清晰明了,使得畫面效果的表達特殊而且豐富。非宿墨與宿墨之間在肌理與色調中的細微差異,在於宿墨的墨顆粒偏大、色相比較冷、有附著力,然而非宿墨的質地細膩並且展現出一種暖味的色調。它們兩者之間的差異和全煙墨、油煙墨之間去分雷同。整體而言,全煙墨水沒有光澤,深幽溫和,而油煙墨水是有光澤的,並且墨色清透、效果分明。把這二類互相替換運用,可以使用出有細微變化之分的肌理與冷暖色調來。在《新庭院》系列作品裡面的關於墨色層次的創作與表達的過程中,宿墨能夠在墨的韻致的表現上效果更為豐富,可以寫意出一個活動的韻致,產生畫面中的古舊氣氛圍,而且可以增強線條內部的質感,實現水墨分離理想狀態,而這種微妙的感覺與效果更為符合中國人含蓄的審美品位特徵。可是宿墨裡時常會有渣滓滲出來,如果一不小心很容易使得筆墨看起來顯得污濁枯硬。於是在筆者的《新庭院》系列作品的創作過程中,如果決定運用宿墨,需要很高的筆墨功夫。

從事藝術的創作職業,藝術天賦是不可或缺的條件。最終獲取多大的成就,都因為在藝術家的藝術風格藝術品質裡面有著非常典型的個人個人化藝術語言。而宿墨的自身就是一種美學意義組成的部分。黑格爾在《美學》(第一卷)裡說:「美的要素可分為兩種,一種是內在的,即內容,另一種是外在的,即內容藉以現出意蘊和特性的東西」。從心理學的思考來進行比較分析,藝術家的所有感情狀態都會隨著筆墨蘊含在不一樣的繪畫裡面來。而欣賞畫的人,就能透過擺在他眼前的作品體會畫家作畫時的情緒。

對中國畫而言,畫家不只是去表達外在的天然實際的形態,還是去表達一種精神意境境界,更是去體現畫家在作畫時的心境。用宿墨創作的中國畫裡,宿墨的外在形式給了賞畫的人創造了一個特別的感官視覺,接下來再去引領賞畫的人探究畫面裡蘊藏的深層次內容與意義,產生一種視覺效果的綜合體會。就在此刻,宿墨升級為中國畫裡的美學的一分子,淡宿墨淡遠蒼茫的效果,濃宿墨的黝黑厚重的質感。讓人們深刻地體會到宿墨既是能夠表達萬物,又可以體現筆者強烈地情感訴求,把它的內涵藉由層次豐富的墨色變化點滴呈現到觀眾的面前。它越過了物像的自己,令得自然主體物的感性生命體能夠達到一種全無掛礙的化境、物我兩忘之地。

《新庭院》系列中療癒系色彩的表達

色,我們把它分成用色和顏色。中國的古代寫意畫裡,以使用水墨為上,應用水墨為主,使用重色的畫並不多見。然而到了近現代,中國畫裡的寫意畫使用顏色變得越來越多了起來。我們的中國畫顏料在以前是直接從植物與礦物質之中提煉出來,比如石黃、朱磦、硃砂、石青、赭石、石綠等等顏料都是加以礦砂的加工而製作完成,藤黃、花青、胭脂等等類型的顏料,則採用了植物的根莖壓榨而成的汁為主要原料。在現當代中國畫顏料的使用過程之中,已經打破了原有的條條框,把水彩顏料也用在了現當代中國畫的顏色使用之列,有一些水粉顏料同時也摻在顏料裡面一起使用。中國現當代的寫意畫的用色裡分為了色墨、調合色以及其原色。

中國現當代寫意畫,十分重視畫面的主要色調的掌握,所以也更加速了對調合色研究和使用。例如西方的繪畫,尤其水彩、粉畫的色彩表現方法,東西方現當代工藝美術色彩色調的處理,漆畫、以及對大自然全新的視覺語言的追求等,全部深度的決定著現當代寫意中國畫的色彩調合使用。我國古代的傳統中國畫裡,色彩的使用不會改變其固有色,然而在現當代的中國畫裡面,可以按照作者自己的色彩感受傾向和畫面具體要求表達顏色,有的根據畫面氣氛依需求改變本來色相。此類方式方法哪怕超出了固有色的色相的表達,卻仍然以表達物象為依據,充分尊重了對象的整體大印象,不然就喪失殆盡了生活的本來面目,而且在設色上變得概念化、類型化、形式主義化。例如在《新庭院》系列作品的創作之中,筆者對於色彩色調的搭配以及把握控制,既符合整體參照物的基本原生色調,又符合色彩心理學與現當代寫意中國畫的個性化色彩與當前在設計師的色彩創設與搭配運用中的療癒系色彩搭配與表達,並致力於在此打造一個在《新庭院》系列作品的創作之中充滿治癒感的心理氛圍。治癒系,是1999年後半期在日本開始出現的字詞。原意指電視上演出的女性藝人中能讓人感到平靜,治愈,舒暢的人。在1999年之前沒有「治癒系」這個詞,GEORGIA的廣告中有「舒適系」這個稱呼。治癒係原文是healing系,它是90年代末日本開始流行的一種音樂門類,說它是音樂門類也不恰當,因為沒有一個共通的一致的音樂特性。通常就直接把節奏舒緩,放鬆心情的事物都歸於到這一類裡去。

筆者致力於透過舒緩安神清亮的療癒系色彩的表達和表現,從而達到一種以安靜的色彩氛圍,治癒與治療在大都市快節奏之中人們遭遇到的種種心靈傷害,在《新庭院》系列作品的創作之中創造出一個安穩、寧靜、柔和、明朗清麗的畫面,使人置身於一個安然、閒適的心理氛圍之中,全然忘卻一切在都市之中蒙受的煩惱,以清爽愉悅的心理色調,輕輕地撫去心靈的塵埃。

《新庭院》系列作品的創作感悟

一、落實畫面的閒適生活追求

新當代中式庭院強調的是道家師法自然的人與自然間和諧的生態概念,把新當代中式庭院裡的自然萬像有機地融合一體。筆者以自然風光為主體物,重視構圖的精巧以及山水詩化意境的創造,用一種欲揚先抑的造景模式,豐富新當代中式庭院裡面的內部層次景觀,著意追求一種崇尚天然自然的大寫意氣氛。在庭院中執盞品茗、宴飲對弈、栽竹植桂、養魚飼鳥,於一個渾然天成的私家天地裡遠離城市的喧囂,給自己的心境留下一片清淨的自得其樂之地。疲憊之時可以芭蕉聽雨,逗弄錦鯉,享受一種難得的閒情雅趣;清閒片刻可以靜守自然,感悟生命的本真含義,和三五個好友談天說地。繪畫的創作內容和人們的生活常常是息息相關的,比如說畫家吳冠中先生創作的的油畫作品《江南古鎮》,就描繪了江南水鄉裡常見的尖角房屋;而畫家的作品裡面富含著生動的生活氣息,能夠深刻的感染與打動每一位賞畫的人。所以說寫生是創作靈感的主要來源,創作與寫生的關係是密不可分、相輔相成的。如筆者對中國畫《新庭院》系列作品的創作活動,正是出於對生活的體會,以及發自內心的對中國傳統文化與新庭院設計風格的喜愛,以及對現代新中式庭院人居生活的親身體驗經歷與江南水鄉新庭院環境的浸潤與薰陶。任何的一種藝術創作活動都離不開生活,藝術源自於生活,必須在生活感悟中體會藝術創作的意義。

二、寫生與創作的緊密關係

寫生是藝術家下去體驗生活的重要方式,美術與藝術的關係頗為密切,一般說來,可以在寫生的過程之中完成美術創作的具體實踐。寫生還可以培養畫家的藝術修養,提升美感能力,為藝術創作起到更好的鋪墊作用,寫生是提升創作水準的重要途徑。因為室外寫生的心理體會在室內是不容易取得的,而外出寫生帶有藝術家個人內心十分真摯的情感。 「繪畫不是追求自然,而是與自然平行地存在著」。畫家在外出寫生的過程中能夠充分的感受自然、體會自然。在《新庭院》系列作品的創作過程之中,筆者對於創作中國新庭院系列作品過程的準備活動都是透過戶外寫生採風取景去實踐的。在戶外寫生活動,可以使畫家獲得新的心靈感受和美學體會,並使得藝術家的身心得到緩解,並且以一種全新的心態去貼近自然和對庭院深深的中式傳統生活的道家核心天人合一思想的感悟。

每位大師都要有屬於自己獨特的繪畫修養和繪畫語言,而每一幅優秀的藝術作品不僅僅要富有著深刻的內涵,更多要體現的還是畫家自身的藝術修養。在《新庭院》系列作品中的創作靈感,來自作者與城市現代仿古庭院所產生的情感共鳴以及古詩詞。且在《新庭院》系列作品的創作過程之中,筆者透過以親切、平實的構圖基調,促成觀賞者與圖景的融合,創造了一個寬容、平和、恬靜的母性環境,消除了觀賞者的心理距離。而《新庭院》系列作品中對於「線」的應用、墨色層次的處理、療癒系色彩的表達等創作技巧,更加足以落實到畫面的閒適生活追求與寫生與創作的緊密關係。於是筆者在《新庭院》系列作品創作投入的這樣一種過程之中邏輯性極強;在一系列充分的前期、中期、後期準備工作磨合創作過程之中,一步步地尋找到了適合適宜自己表達的繪畫語言,以及繪畫表達內容與專有專屬性的獨特形式感,並且能夠以此體現自身內心的豐富情感及其對中華傳統文化藝術的理念與追求。

趙文琪寫於國家圖書館 2015年12月

2012

5月《靜》「純策青春」藝術展 美術館

9月 舉辦“初見-趙文琪個人作品展”

2013

《潮》北京宋莊中國當代優秀作品展

2014

3月《願》展於湖南大學建築學院 優秀獎

6月《明月問歸期》岳陽博物館

7月《出於藍》第十二屆全國美展長沙展區

長沙市博物館

12月《戀蓮》赴韓國參加哈爾濱師範大學中韓藝術交流

2015

3月《雙生》「一花一世界――女畫家作品展」 易圖鏡美術館

4月《行跡系列1~6》 後湖藝術區

5月《前世》展於星辰國際藝術中心

6月 書法兩本入選第十一屆全國國展創作展 弘山書畫院

11月 中國畫《春風拂門檻》《漫步閒庭》岳陽會展中心

12月 中國畫《茶香滿巷》全國新銳當代藝術展(蘇州)作品收藏

2016

2月 書法作品《好山佳景》編入「師說」 湖南美術出版社湖南省首屆中小學教師作品展 美崙美術館

6月「問道杏壇」第一期結業展 北京杏壇美術館

8月「塞外放歌」北京杏壇美術館第一期學員展 內蒙古茶家十職

11月《香格里拉》系列五幅提名湖南省首屆青年水彩畫家八人提名獎 湖南工程學院

12月《門徑待掃》湖南省花鳥畫名家作品邀請展

2017

3月 《歷史無言》第六屆湖南省女水彩畫家展

4月 洛陽龍門仰止書法展 龍門博物館

5月 中國烏克蘭美術交流展 紅場美術館

6月 紀念香港回歸二十週年展 哈爾濱市委會美術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