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1954年,她在影片《羅馬假期》中第一次擔任女主角,並獲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
李>
<李>
1992年,她被授予美國「總統自由勳章」。
李>
<李>
1993年,她獲奧斯卡人道獎 。
李>
<李>
1993年1月20日,她因闌尾癌病逝,享年64歲。
李>
<李>
1999年,她被美國電影學會評為「百年來最偉大的女演員」第三位。
李>
<李>
她,是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親善大使的代表人物,在其紐約總部,為其樹立雕像,名字為「奧黛麗精神」。
李>
<李>
她的一生是這樣的:
李>
-與未婚夫相戀但是媽媽反對結束第一段戀情。
-遇見五個生命中重要的,與其中三位結婚、另外兩位終生好友。
-她的第一部出鏡是《荷蘭七日》、聞名天下《羅馬假期》、1989年出演最後一部電影《直到永遠》。
-她的晚年生活全奉獻給兒童,經常走訪非洲獻愛心,被讚「宛如天使在人間。
-在她的葬禮上,為她抬靈柩的,是四個人。兩個前夫,一個晚年同居男友,還有紀梵希。
<李>
她是我們的女主角,一代傳奇奧黛麗赫本-一個終身追逐愛的女人。
李>
{不} 01 {/否}
1929年5月4日,赫本出生於比利時布魯塞爾。
她的父親是一家銀行的總經理,嚮往納粹甚至信仰法西斯主義。
她的母親名為艾拉·凡·赫姆斯特拉,是荷蘭王室直系貴族血統後裔。
從目前的情況判定,赫本應有一個比較不錯的成長環境。
出生名門,物質條件豐厚,雙親也是超棒的。
她的成長經歷還是比較坎坷。
但是,她的父親因工作原因往來英國、布魯塞爾和荷蘭,一家人鮮有團聚。
而且,在戰爭年代,每一次動盪的洪流都會挾裹每個人。
-1935年,赫本6歲那一年,父親拋下妻子,離家出走,母親一夜白髮。
-1939年,赫本10歲,二戰爆發,比利時淪陷,赫本與母親逃到荷蘭,在逃避戰爭,在地下室度過整整五年。
-1944年,赫本15歲,終於從納粹的魔爪中解脫出來,他們遷到英國倫敦定居。
-1948年,赫本19歲,上了一段時間芭蕾舞蹈學校,但是沒有錢只能當兼職攝影模特兒。
在戰爭期間,她和母親依靠鬱金香球莖為食,她餓得奄奄一息,但仍不忘練習芭蕾舞。
這個優雅隱忍的姑娘-赫本,在戰爭中堅強的活著,等待未知的將來、星運的開啟。
{不} 02 {/否}
動盪不安的童年,並沒有打消她對藝術的追求,五年的逃難生活也沒有讓她放棄。
1951年,終於迎來了她的演藝生涯。
這一年,演了第一部電影《天堂笑語》,雖然是扮演次要角色,不過沒有關係的,她很認真。
很快很幸運,她被選中擔任舞台劇《金粉世界》女主角。
而,這個時候,《金粉世界》的作者正坐在台下,看著台上赫本的演出。
這個作者恍惚覺得,她小說的女主角已經在現世。
她邀請赫本做《金粉世界》巡迴演唱會的女主角。
她做的沒有錯,眼光太準了——舞台劇《金粉世界》去了美國百老匯演出,轟動了。
這是她一生中一場影響最大的演出,並非因為演出的有多棒。
而是她被一個鬱悶的人看上了。
這時,觀眾席中有一位叫做「威廉‧惠勒」的這個人──《羅馬假期》這部電影女一號遲遲未定。
直到他在下面看到台上赫本的表現,他感覺到找到了自己想要的人。
他邀請她試鏡,試鏡結果相當不錯。
他說,我終於找到我的公主了。
他沒有想到,正因為他的一次無聊的看音樂劇,發現了赫本,造就一代奧斯卡影后。
赫本把《羅馬假期》演活了,整個歐美影壇為之轟動,而我現在仍記得20幾年前看過的這部電影的細節。
這是一部非常令人記得的電影。
《羅馬假期》這部電影改變了她的一生,這個肯努力的女孩終於得到了回報。
{不} 03 {/否}
赫本事業上終於開啟了星運。
她也迎來了第一段感情。
1952年,23歲的赫本談戀愛的,戀愛對像是29歲的詹姆斯漢森。
都比較忙,兩個人不常在一起,事業正在起步,母親堅決反對談戀愛影響事業。
為這個事情,母女兩人經常吵架。
儘管如此,赫本還是選擇了愛情。
在《金粉世界》首演4天后,她就和漢森宣布《金粉世界》一演完,他們就結婚。
赫本順利的通過了《羅馬假期》的試鏡。
拍完《羅馬假期》後,繼續參加《金粉世界》的巡迴演出。
真的沒有時間談戀愛。
漢森是個樂觀的小伙子,計劃著與這位新星女友的婚禮。
赫本的母親態度堅決,女兒與漢森的婚事她不會同意的。
在芝加哥的首映式上,赫本宣布,她與漢森的一切都過去了。
{不} 04 {/否}
這一段感情無疾而終,沒有可圈可點的,因為,在不合適的時候萌發的感情,直接被掐斷。
而,從小被母親帶大的她,決定聽媽媽的話。
說到底,她不是在愛情和事業中選擇,而是在親情和愛情中選擇。
在愛情的道路上,還遠著呢,赫本繼續奔跑。
1952年,在《羅馬假期》的首映會上,赫本與電影人梅爾·費勒認識,派克介紹的。
派克是赫本在《羅馬假期》的男主角,好朋友介紹的,事實證明幾乎可靠的。
相處的不錯。
1954年9月25日兩人舉辦了結婚。
隔年,她意外流產,赫本極度痛苦,但是丈夫的體貼入微帶領她走出了流產的陰影。
這次流產並沒有結束,後來又發生了一次。
在墨西哥拍攝《不被寬恕的人》時,有一段騎馬的戲,赫本摔了下來,造成第二次懷孕流產。
1959年,30歲的赫本再度懷孕,她對流產充滿了恐懼。
於是,推掉所有的片約,專心待產。
我看到了:一個媽媽對未來出生孩子是那麼盼望,一個妻子對家庭的忠誠。
第一個兒子肖恩出生後,赫本才開始接片約。
一個願意相夫教子的姑娘,沒有料想到,丈夫費勒的事業不見起色,兩個人的巨大差異給婚姻蒙上了陰影。
她以為兒子肖恩的出現能彌補這個裂縫。
而且,赫本的名氣越來越大,她從未因為合作大明星而傳出緋聞。
事實上,兒子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他的丈夫的桃色新聞愈演愈烈。
前面我們說的,好朋友介紹的,事實證明幾乎可靠的。
幾乎可靠,還不是完全可靠的,赫本和梅爾之間的衝突越來越大。
1967年,兩人最後決定分手,這一年,赫本38歲。
這段婚姻持續13年,認識15年!
{不} 05 {/否}
幾個月後,1968年,在希臘旅行散心的赫本,遇到了安德烈·多蒂,如他的名字一樣,比較激烈。
這是一位義大利心理醫生,帥氣、熱情的這個傢伙,瘋狂的追求赫本。
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她答應了。
1969年1月18日,距離她和梅爾正式離婚僅六週。
赫本與小自己9歲的安德烈宣布結婚。
經歷第一次婚姻的失敗,赫本決定徹底放棄工作,在家相夫教子。
-片約紛至沓來,但赫本確視而不見,理都不理。
-她宣告退出影壇,把精力全部放在家庭上。
而安德烈不是這樣想的。
義大利人也不是這麼想的。
赫本沒有好好研究下風俗人情,不然她不會做出這樣的選擇。
在義大利人的觀點裡,一個男人不認為他一結婚就該終止他自由的性生活,有一部分人認為在結婚之後有一個甚至幾個情婦都是很合適的。
4個月後,赫本懷孕了,她回到瑞士待產保胎,安德烈高興極了,他常常和一大推香豔的女子混在一起。
老婆年紀比自己大,名聲也大,自己還是回歸本源比較好。
當時羅馬人都知道,赫本的第二任老公流連於夜總會和脫衣舞廳。
1970年2月8日,赫本兒子出生取名為“盧卡”,這是第二個兒子。
安德烈本性暴露出來,留戀風月。
一大堆的醜聞,與美女鬼混。
赫本意識到,就算放棄了事業,也解救不了失敗的婚姻。
做回自己吧。
1976年,結婚後息影9年赫本開始接單演出。
1981年,赫本和安德烈離婚。
12年的婚姻,就此結束。
這一年,赫本51歲。
赫本與安德烈
{不} 06 {/否}
有人說,婚姻不是靠經營的。
婚姻都是選擇題,選對了就對了,選錯了,再經營也沒用。
有時我在想,赫本,會不會覺得自己見了鬼了,兩場婚姻,25年光陰,失敗告終。
{不} 07 {/否}
她甚至認為不結婚,就沒有婚姻問題了。
1980年,有人介紹了一個男友給她認識。
那時她基本上處於離婚狀態,就差領證了。
這位被介紹的男士是演員羅伯特·沃特斯。
這個男人當時正遭受喪妻之痛,挺受傷的兩人同病相憐。
1981年,羅伯特終於踏出了大膽的一步,住在赫本家。
赫本與羅伯特一直沒有正式結婚。
羅伯特陪著赫本走完了以後的歲月。
此後二人相濡以沫12年,直到赫本病逝。
一生追愛的女人終於想明白了,她找到了他的靈魂的伴侶,事實上,羅伯特做到了。
因為羅伯特,赫本度過了平靜和美好的晚年。
{不} 08 {/否}
1987年10月,他們在一起第7年。
赫本和羅伯特在澳門參加了一場為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募款的音樂會。
赫本的演講感動了觀眾。
其中,觀眾席上有一位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總裁詹姆斯·格蘭特。
他聽完演講,立刻向赫本發出邀請。
他希望她能夠擔任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親善大使。
1988年4月開始,她的晚年都在為慈善事業做事。
-她不時會舉辦一些音樂會和募款慰問活動。
-她不時造訪一些貧窮地區的兒童,足跡遍及衣索比亞、蘇丹、薩爾瓦多、瓜地馬拉、宏都拉斯、委內瑞拉、厄瓜多、孟加拉等亞非拉許多國家。
-1992年底,她也以重病之軀赴索馬利亞探望因飢餓而面臨死亡的兒童。
{不} 09 {/不}
她把慈善撒向世界,但是,仍沒有改變病魔對自己的傷害。
1992年11月1日,赫本的腹腔裡癌細胞已擴散。
1993年1月20日,她去世。享年64歲。
在奧黛麗.赫本的葬禮上,為她抬靈柩的,是四個人。
兩個前夫,一個晚年同居男友,一個她一生的好朋友,紀梵希。
{不} 10 {/否}
赫本的時代已過去了。
很多人說赫本是遺落人間的天使。
她年輕時的清純、中年的優雅、晚年的慈祥。
每一個她都是真的。
飽受戰爭創傷的她,打小沒有父親疼愛的她,終其一生都在尋找穩定的感情。
即便她享有盛名的。
她仍堅持追愛,一份讓自己內心平靜的愛。
因為,浮華褪去,只有相伴感情才是真實的。
不枉一生,她晚年等到了。
這就是赫本。
與您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