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中記載了一個故事,說孔子週遊列國,遭到魯國的冷落,宋國的羞辱,不得不帶著弟子顛沛流離失所,有一次在遊歷的途中,他們在一個山腳下的河岸休息,遇到了一位白鬍子的老漁父。
孔子的弟子,向漁父介紹了孔子,說:我們先生是位君子,他為人忠信仁義,正在透過推行自己的學問來造福天下。漁父就問:你們先生是君主,還是輔佐的大臣呢?弟子回答都不是。漁父惋惜地說:你們先生的確很仁義,只是恐怕免不了要遭受禍患,一輩子勞心費力卻觸摸不到真正的天下大道。
一旁的孔子聽了後立刻站起來向漁父行禮,虛心請教。漁父也不客氣,他說:孔子啊孔子,你現在所做的只不過是俗塵雜事而已,想要天下太平其實非常簡單,只要君主、諸侯、大夫和百姓在各自的位置上做好自己該做的事,就能得到很好的治理,如果天下混亂,那是天子和大臣該考慮的問題,而孔子你現在既不是君,也不是臣,卻執意想靠一己之力造福天下,這簡直是不務正業而且多管閒事!
漁父接著說:人有八種毛病,事有四種禍患。八種毛病,分別是:不做分內之事、妄言多語、阿諛諂媚、好言人惡、挑撥離間、狡詐虛偽、不分善惡、以及自私陰險。四種禍患,指:第一、喜歡談論國家大事、沽名釣譽;第二、獨斷專行,利欲熏心;第三、知過不改,;第四、剛愎自用。
只有當一個人清除掉自己身上的這些毛病和問題,避免陷入四種禍患,才可以去幫助他人,如今你連這些都沒做到,反而想要別人按照你的思想去改造世界,又怎麼可能做得到呢?
孔子聽完以後非常慚愧,於是他繼續請教應該怎麼做。漁父說我跟你講個故事吧:從前呢,有一個人害怕自己的影子,討厭自己的足印,於是拼命狂奔、想要擺脫影子和足印,但無論他跑多快也擺脫不了,最後力竭而亡。
其實,他只要停在陰暗之處安靜下來,就可以讓影子和足跡消失。人總是這樣,為了追求所謂的追求而不顧一切,卻忘了靜下來找到事物的本質,比如喝酒是為了快樂,就不要在意用什麼樣的杯子,如果你計較杯子的材質或者款式,反而會讓你忘記喝酒的目的,失去喝酒的快樂,陷入煩惱和憤怒,這才是問題的根本。孔子聽完漁父的論道之後佩服得五體投地,想要拜師,漁父卻撐著小船離他而去。
故事講完以後,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從中得到一些啟示呢?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可能面臨各種各樣的煩惱和問題,比如學習上的困擾、工作中的難題,生活中的憂慮,這些都會讓人陷入焦慮和痛苦,但是你想過沒有,其實很多時候,我們就像莊子故事中那個逃避影子和足蹟的人,拼盡全力想要擺脫,卻永遠疲於奔命,無法解決真正的問題。
原因就在於,我們從未安靜下來內觀自我,尋找問題的根本。想要擺脫影子和足跡,只需要停在陰暗的角落,莊子說:為外刑者,金與木也;為內刑者,動與過也。對人施加刑罰的痛苦,是通過金屬或木質的刑具來製造,而人內心的痛苦,卻是因為自身的躁動與過錯所致,問題的根源,往往是因為違背了初衷,迷失了方向。
就像莊子漁父所舉的例子,如果喝酒的目的是為了快樂,那就專注於喝酒本身即可,而不要在意是用什麼樣的杯子,但是,很多人卻糾結於杯子是否高檔,款式是否漂亮,對杯子的挑剔,會讓人陷入毫無必要的煩惱和痛苦,甚至你根本察覺不到自己已經偏離了喝酒這件事的本身,轉而關注無關緊要的杯子。
用莊子的智慧看待人生,你所有的問題,只需一個方法輕鬆解決——如果你覺得自己的生活充滿了各種各樣的問題,不妨停下匆忙的腳步,讓心靜下來,問問自己有沒有違背一開始的初衷與方向,有沒有專注於事情的本質,當你擺脫了自己的影子與足印的時候,相信,一切問題都會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