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幾乎是婦孺皆知的一本史學著作,它之後的《漢書》,在歷史中同樣有著不容小覷的影響力。寫《漢書》的是班固和班昭兄妹,但今天講述的人物並不是他們二人,而是班固的弟弟-班超。
班超出生在書香門第,家中的長輩都是當時史學的大文豪。他從小就博覽群書,《公羊春秋》是他常翻閱的一本書,然而他的志向並不在書本上,他最想要的是成為傅介子和張騫那樣在異域他鄉建立不朽功勳的人。
在日復一日抄寫文書中,他的理想逐漸堅定,最後毅然決定投筆從戎,參軍徵戰沙場。就這樣,班超成為我國史上第一位由文人轉向武將的人。
最初,他跟隨奉車都尉竇固一起北徵匈奴,由於他的文學才華出色,被委以代理司馬一職。儘管他是文學世家出身,但他的軍事戰鬥力卻不弱,透過一系列的軍事成績,班超得到了竇固的賞識,也讓朝廷見識了他的軍事才華。
於是,東漢打算重新打通絲路,聯絡週邊的西域諸國,徹底斬斷匈奴在西域的勢力,朝廷決定派遣班超完成任務。就這樣,班超帶著36人的隊伍開啟了他的外交之旅。
班超的出訪第一站,就是地處絲路要衝的鄯善國。因為鄯善國只是比縣大一點的小國,所以面對班超的來訪,鄯善王給予了熱情的歡迎。
然而這樣的接待並未持續多久,鄯善王就對班超態度冷淡下來,甚至連服務班超的人身上都能看出淡漠的態度。此時的班超並沒有對鄯善王還以顏色,而是私下找人打探,在了解到是匈奴使臣來到鄯善國後,班超立刻想到了應對之策。
他果斷帶領少數人馬偷襲匈奴使者的住所,將匈奴使者的頭給鄯善王看,然後安撫開導鄯善王。眼下只有鄯善國與東漢交好,才能保護鄯善國不受匈奴的報復,只需要鄯善王把一位王子送往東漢作為質子即可,最終鄯善王同意了班超提出的建議,班超出使任務首戰告捷。
朝廷看到班超的報告對他大加讚賞,東漢明帝更是對班超的膽識極表嘉許,從此班超正式出任軍司馬,全面出使西域,開始在外交上大展拳腳。
面對西域諸國,班超採用的不僅是鐵血手腕,他也善用自己的智慧與口才,剛柔並濟的手段讓西域諸國重新歸於漢朝的統治,就這樣東漢重新設置了西域都護府。但好景不長,匈奴不可能看著西域的勢力範圍重新回到漢朝,於是忽悠焉耆國進攻西域都護府。
這時的班超算是處在內憂外患境地,漢明帝去世漢章帝即位,急招班超回去。但西域這邊匈奴卻蠢蠢欲動,部分小國擔憂班超離開後匈奴的攻擊,紛紛請求班超留在西域。
經過再三考量,班超上書朝廷,堅持留在西域與匈奴作戰。還好漢章帝也算是東漢時期為數不多的賢能君主之一,他與他的父親漢明帝還開創了“明章之治”,對班超不歸的行為並沒有猜忌,甚至還派人來幫助班超。
有了朝廷的支持,班超透過強悍的軍事力量,經過數年時間,最終讓西域五十多國徹底倒向漢人,他們紛紛向漢朝送出人質,表示歸順漢朝之心。
鑑於班超在西域所做的貢獻,朝廷下詔封班超為定遠侯,食邑千戶。當時的西域人讚譽「班超是西域的萬王之王」。
(新疆喀什的班超城)
對比班超年輕時的偶像,張騁做到了行走在西域廣闊的土地上,為漢朝帶回了西域特產。傅介子則是擊破樓蘭,斬殺帝王,雖以鐵血手腕震懾西域,但這塊兒土地仍是四分五裂。
班超在西域所做的努力和貢獻遠超越二人,他擁有了整個西域。
西元102年八月,七十一歲的班超獲準回國,九月病死。在西域經營的31年,佔據了他的大半生時光,隨著他的離世也結束了光輝的傳奇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