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超(32年-102年),字仲升。扶風郡平陵縣(今陝西省鹹陽市)人。東漢時期著名軍事家、外交家,史學家班彪的幼子,其長兄班固、妹妹班昭也是著名史學家。
班超為人有大志,不修細節,但內心孝敬恭謹,審察事理。他口齒辯給,博覽群書。不甘於為官府抄寫文書,投筆從戎,隨竇固出擊北匈奴,又奉命出使西域,在三十一年的時間裡,收服了西域五十多個國家,為西域的回歸做出了巨大貢獻。官至西域都護,封定遠侯,世稱「班定遠」。
永元十二年(100年),班超因年老請求回朝。永元十四年(102年),抵達洛陽,被拜為射聲校尉。不久後便病逝,享年七十一歲。死後葬於洛陽邙山之上。
歷史評估:
班昭:超以一身轉側絕域,曉譬諸國,因其兵眾,每有攻戰,輒為先登,身被金夷,不避死亡。
馮夢龍:必如班定遠,方是滿腹皆兵,全身是膽。趙子龍(趙雲)、姜伯約(姜維)不足道也。
軼事典故:
性格
班超居家常親事勤苦之戰,不恥勞辱。他口齒辯給,博覽群書,能夠權衡輕重,審察事理。他有大志,不修小節,但內心孝敬。
定遠侯
班超因功被封為定遠侯,他的封地在今陝西省漢中市鎮巴縣,該縣在清朝以前隸屬於西鄉縣時曾設“定遠廳”即源於此。而定遠侯後亦喻稱駐守或出使西北邊疆地區的使者、大臣等。
投筆從戎
班超在為官府抄寫文書時,每日伏案揮毫,常停下來扔下筆嘆息說:「我身為大丈夫,儘管沒有什麼突出的計謀才略,總應該學學在國外建功立業的傅介子和張騁來封侯晉爵,怎麼能夠老是乾這筆墨營生呢? 」旁人都嘲笑他,班超卻說:“凡夫俗子又怎能理解志士仁人的襟懷呢!
後來以「投筆從戎」指文人從軍。
質樸箴言
班超被召還的時候,朝廷以戊己校尉任尚接任西域都護,交代工作的時候,任尚對班超說:「君侯您在外國三十多年,而我慚愧地在您之後,責任重大,智慮淺短,您應該可以教我一些事情。班超說:「我年紀大了,變得愚笨了,您出任要職,我班超怎能比得上呢? 逼不得已,願意說幾句甚大高明的話。都是因為有罪才被遷徙去充邊的屯兵。蠻夷又懷著禽獸心腸,很難收養而容易壞事。從寬處理,緊緊抓住重要的環節就行了。尚也因有罪被召還,就像班超所告誡的那樣。
不入虎穴
出自《後漢書•班超傳》 :「超曰:『不入虎穴,不得虎子。』」比喻不冒危險,就不能成事。今也用來比喻不經歷最艱苦的實踐,就不能取得真知。
生入玉門關
班超晚年上書請求回京,中有「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願生入玉門關」之句,這就是「生入玉門關」這一典故的由來。
主要影響:
班超以非凡的政治和軍事才能,在西域的三十一年中,正確地執行了漢王朝「斷匈奴右臂」的政策,自始至終立足於爭取多數,分化、瓦解和驅逐匈奴勢力,因而戰必勝,攻必取。不僅維護了東漢的安全,也加強了與西域各屬國的聯繫,為西域的回歸做出了卓越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