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發明一直都是中國的驕傲,特別是造紙術的發明,更是推動了世界文明的發展。正是有了輕巧、便利的紙張的出現,才使得更多思想、文化得到廣泛的傳播。身為造紙術的發明人,蔡倫也因為發明了造紙術而成為了「聖人」。但現實與我們的認知相反,蔡倫不僅不是聖人,還是一個徹底的小人,而造紙術也不過是蔡倫討好皇后的產物。
蔡倫除了是造紙術的發明者的身份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身份,那就是東漢時期著名的宦官。在蔡倫15歲(一說18歲)那年,蔡倫被應召入宮為太監,有別於一般太監。蔡倫不是因為家庭貧困而入宮為宦官,而是因為長相俊美、才學出眾而被舉薦入宮的。
入宮後的蔡倫憑藉著自己的聰明才智,很快就被提升為出入皇宮、傳遞詔令的小黃門宦官。在擔任小黃門的官職期間,聰明機敏的蔡倫就得到了當時竇皇后的讚賞。竇皇后雖然身居高位備受漢章帝的寵愛,但是卻一直有一個心病,那就是膝下無子。也正是如此漢章帝早早就立了宋貴人的兒子劉慶為太子。因為害怕太子繼位後,自己的位置受到威脅,竇皇后便私底下指使蔡倫誣陷宋貴人行巫蠱之術。
最後宋貴人屈打成招承認了莫須有的行巫蠱之罪,太子劉慶也被廢為清河王。扳倒太子之後,蔡倫又幫助竇皇后搶來梁貴人所生的劉肇,讓劉肇成為竇皇后的兒子,最後在竇皇后的操作之下劉肇當上了太子。因為這兩件事,蔡倫成為了竇皇后身邊的紅人,在竇皇后這個保護傘的保護之下,未滿30歲的蔡倫被提拔為中常侍,伴隨皇帝左右,俸祿兩千石,相當於郡太守省長級別的高官,可謂是位極人臣啊。
但隨著竇太后(劉肇繼位後升級)的去世,蔡倫不但失去了保護傘,而且不受漢和帝(劉肇)重用,年輕的蔡倫不甘失去來之不易的權力,當即投靠了漢和帝的皇后鄧皇后。當時的鄧皇后非常喜愛吟詩作賦,但又害怕奢華浪費。所以她迫切地需要一種比帛紙廉價,質地又好的紙張以供其吟詩作賦。
蔡倫看到了鄧皇后的這項需求之後,主動請纓擔任尚書令,全面主持改良造紙技術。蔡倫總結了西漢造紙經驗改進造紙工藝利用樹皮、碎布(麻布)、麻、魚網等原料精製出了優質紙張。這項先進造紙術發明之後,不僅滿足了鄧皇后吟詩作賦的紙張需求,還為蔡倫贏得了漢和帝的賞識,不久之後蔡倫就被封為龍亭侯,當時的人也戲稱蔡倫發明的這種紙為「蔡侯紙」。
無限風光的蔡倫很快就遇到了人生最大的危機,在「蔡侯紙」發明一年之後,漢和帝駕崩,新任皇帝竟是之前的廢太子劉慶的兒子劉祜。禍不單行,劉祜繼位不久之後鄧太后就病逝了,先後失去了漢和帝、鄧太后這兩大靠山之後,蔡倫便麵臨劉祜的清算。深知劉祜要為其祖母報仇的蔡倫,最後飲毒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