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的發明者是誰()蔡倫不是造紙第一人嗎?考古發現真相,出土的紙張比蔡倫早300多年)

2022-12-13蔡倫

中國東漢的蔡倫是紙的發明者,由於他發明了紙,從而引起中國以及世界在傳播的媒介技術方面,發生歷史上第一次革命性的重大變革,蔡倫以其發明,成為改變世界面貌,特別是改變世界文化面貌的中國第一位偉大發明家。

這是著名學者劉光裕在《發明家蔡倫生平事蹟考》中所說的一段話。

很顯然,這段話肯定了紙的誕生對我國和世界來說都是意義重大的,當然也肯定了紙的發明者蔡倫,憑一己之力改變整個世界的面貌,蔡倫當真是一位奇才。

蔡倫

每每在生活中用到紙的時候,都不禁要感謝一下這位偉大的發明者,畢竟紙已經填充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們很難想像,如果沒有紙,我們的生活會變成什麼樣,而整個世界又會變成什麼樣子。

依稀記得在我小時候的書本中,明確寫著蔡倫是紙的發明者,是造紙的第一人,以至於我們談及紙的發明者便會想到「紙神」蔡倫。

但隨著社會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尤其是各類文物不斷出土之後,原本一些被我們熟知的歷史知識不斷被推翻,單單就說《清華簡》和《竹書紀年》兩件文物的出土,那就引起了不少轟動,打臉了不少既定的史實。

蔡倫

而蔡倫和造紙術之間的關係也沒能平穩地著陸,甚至考古還發現了令人無力反駁的真相:

蔡倫並不是造紙的第一人,而目前已知的紙比蔡倫所處的年代還早了300多年。

那麼蔡倫與造紙術之間究竟又有什麼故事,考古發現最早的紙又是在哪裡出土的呢?

我們一起來看。

蔡倫與造紙

蔡倫出生於東漢初年,祖輩以打鐵為生,是湖南宋陽人,蔡倫自幼聰明伶俐,非常討人喜歡,由於家庭環境還不錯,蔡倫小的時候也讀過不少書。

但相比較書本上的知識,蔡倫更喜歡身邊的各類生產行為,煉鐵、種麻、養蠶等等都讓他十分入迷。

漢明帝時期,漢廷在天下徵召入宮的宦官,不知道出於什麼緣由,蔡倫被送進了宮,成為了當時華南地區第一位進宮為官的人。

蔡倫

蔡倫進宮後,起初在嬪妃所居住的掖庭當差,幾年後升任為小黃門,這是一個官職很低的職務,但好歹也是個官。

漢和帝即位之後,蔡倫升遷為了侍奉天子的中常侍,參與國家機密大事,成為了傳達詔令、參預朝政的超級宦官。

有了職權之後,蔡倫依然對皇宮中用到的工具成產十分感興趣,甚至還向皇帝討了一個尚方令的官職,這一官職的職責就是監督工匠們為皇帝製造寶劍和打造其它器具。

蔡倫沒事的時候便時常與工匠聊天,商討如何改進生產,或許正是由於勞動人民的精湛技術和創造力,讓蔡倫萌生了造紙的想法。

當時人們書寫文書時,依然沿用竹簡和木簡,有時也能用絲帛,只不過前者太過笨重,後者太過昂貴,都不是合適的書寫材料,要改造書寫材料的強烈願望,讓蔡倫開始研究造紙的辦法。

蔡倫

功夫不負有心人,蔡倫總結前人造紙的經驗,他將樹皮、爛布、麻頭、漁網等東西剪碎,然後放入水中浸泡,之後搗碎成漿,經過蒸煮晾曬後,便造出了紙。

正如《後漢書》中這般記載:

倫乃造意,用樹膚、麻頭及敝布、魚網以為紙……帝善其能,自是莫不從用焉。

考古上的發現

蔡倫造出了更為實用的紙之後,便將這一消息告訴漢和帝,漢和帝很是欣慰,好好表揚了一番蔡倫,並且將這種紙命名為「蔡侯紙」。

元初四年,蔡倫被委任負責校訂經書,他校訂完成之後,便在自己造出的經書上抄錄副本進而頒發給各地官員,自此之後紙本書迎來了發展高潮,紙本書也成為了傳播文化最為得力的工具。

蔡倫

在歷史很長的一段時間裡,由於沒有其他歷史文獻和文物證據,後人便根據史籍中僅有的記載將蔡倫說成是造紙的第一人,數千年來,以訥傳訌,如果有人跳出來說蔡倫不是紙的發明者,想必會被人說的無法抬頭。

但是根深蒂固的觀念也未必就一定是史實,考古出土的文物才能更為貼近真實,而蔡倫和造紙也被考古中的新發現不斷「打臉」。

1957年,西安灞橋一家不起眼的磚瓦廠的工地上,推土機在推土作業的時候,突然推出了一個陶罐,裡面有一面銅鏡,銅鏡下面有一團麻絲,經過研究發現,這些器物的年代出自西漢,而那團麻絲則是“紙”,因此被稱為“灞橋紙”

1974年,甘肅居延金關漢代亭燧故址中又出土了「金關紙」

1978年,陝西扶風中顏村的西漢地窖中再次出土了「中顏紙」。

蔡倫

這三次重大的發現,都向人們指出了一點,那就是在西漢初年就已經有「紙」了,因此有些專家說東漢的蔡倫是造紙第一人是不能令人信服的。

當然也有專家認為,這些麻紙在質地上與蔡倫發明的紙張並不能相提並論,畢竟太過粗糙和鬆散。

即便事實如此,但至少證明了蔡倫不是造紙術的發明者,這就好比現在的電燈比以前愛迪生發明的要亮,難道就能說愛迪生發明的不是電燈嗎?

目前已知最早的紙

在此後的幾年裡,圍繞著蔡倫究竟是不是造紙的第一人,一直被專家們所爭論,直到1986年甘肅天水放馬灘5號漢墓出土了古紙地圖,蔡倫不是造紙第一人似乎成為了蓋棺定論之說。

這份古紙地圖紙面非常平整光滑,質地也非常柔軟和輕薄,結構也很緊密,更令人驚嘆的是上面還繪有山脈、河流、斷崖和道路。

蔡倫

經過專家研究這份古紙製造原料為大麻,製造程序很是複雜,經過了切割、搗舂、製漿、沉澱過濾、擠壓整平等數道工序。

而這座漢墓的年代在秦晚期至西漢初年,這也就是說,這份古紙地圖出現的最晚年代則是在西漢初年,比蔡倫造紙的歷史早了300多年,可謂是世界上目前已知的最早的紙。

因此可以斷定,西漢初年就已經有了可以書寫用的紙,而且質地還不錯,工藝也很成熟,有著較高的造紙水平,蔡倫自然也不能被稱之為造紙的第一人。

正如唐朝張懷瓘在《書斷》中所言:

漢興,有紙代簡,至和帝時,蔡倫工為之。

蔡倫

但我們卻不能因此否認蔡倫的功績,因為蔡倫改造了造紙術,正是由於蔡倫的重大革新,不僅再一次提高了紙的質量,也使得在產量上有了大幅度提高,進而成為了現在人引以為傲的真正的「紙」。

所以,蔡倫即便不是造紙的第一人,也能稱得上是造紙術的發明人,畢竟他經過努力為人們提供了廉價優質的紙張,引起了書寫材料的變革,這份偉大的功績不能被忽略。

參考文獻:《漢書》、《後漢書》、《發明家蔡倫生平事蹟考》、《書斷》等。

(圖網,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