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叡是誰(三國時期的平原王曹叡)

2022-12-24曹叡

文|齊榕

曹叡(西元205年-239年),人物。三國時期魏國的第二任皇帝魏明帝。他是魏武帝曹操的孫子,魏文帝曹丕的兒子。曹叡在繼承魏國的皇位之前,曾於公元222年被封為平原(今山東省平原縣西南)王,直到公元226年被立為太子,在平原王的位置上待了五年。這是三國時期從平原走出的第二位皇帝。

從平原走出的去的第一位皇帝是劉備(公元161年——223年)在公元190年至194年曾「試守平原令,後領平原相」。西元221年劉備在得知漢獻帝被廢後,在諸葛亮等人的擁戴下稱帝蜀漢,223年去世,諥漢昭烈帝。

據《三國志‧魏書》記載:「明皇帝諱叡,字符仲,文帝太子也。生而太祖愛之,常令在左右。年十五封武德侯,黃初二年為齊公,三年為平原王。根據歷史記載,在三國時期,曹操雖被封漢丞相後又封魏王,但他並未做皇帝,他仍然打著漢朝的旗號,挾天子以令諸侯。漢延康元年,曹操死後,他的兒子曹丕做了皇帝,才諫封他魏武帝。曹操的次子曹丕也曾是漢五官中郎將、副丞相。建安九年(西元204年)八月曹操攻破鄴城,這時袁紹已去世,袁紹的兒子袁尚設府鄴城,曹丕先入袁尚府,看到袁紹的妻子劉夫人和兒媳甄氏。甄氏非常恐懼,把頭伏於劉氏的膝蓋上,曹丕對劉夫人說:「令新婦舉頭!」曹丕凝視良久,「見其顏色非凡,稱嘆之。」曹丕問劉氏是什麼人?劉氏答“是熙妻”,然後“顧攬髮髻,以巾試面,姿貌絕倫”,甄氏的美貌深深吸引了曹丕,遂生納意。曹操聽到這個消息後,為曹丕迎娶甄氏為妻,「太祖聞其意,遂為迎娶」。建安十年(西元205年)甄氏生下了兒子曹叡。曹叡在幾歲時就顯得特別聰明,曹操十分喜愛他,曾言:「我要讓你當我的三世繼承人。」見於《魏書》記載:「帝(曹叡)生數歲而有歧嶷之姿,武皇帝(曹操)異之,曰:'我基於爾三世矣'。

黃初元年(西元220年)曹叡被封為武德侯,隔年封齊公,再次年(西元222年)封平原王,「三月乙醜,立齊公睿為平原王(《三國志‧文帝第二》)”,因其母甄氏被廢,很久都沒有被立為太子。直到黃初七年(西元226年)曹丕病危時,立下遺詔,曹叡才被立為太子,並於曹丕去世的當日稱帝。曹叡做了五年多的平原王。這中間發生了些什麼事情,甄氏為什麼會被廢賜死?為何曹丕直到臨終前才立曹叡為太子?透過查閱大量的歷史資料,我們可以找到有關這些方面的線索。

需要先弄清楚曹叡的生身母親甄氏的情況。在朝廷中,母貴子榮,只有皇后的兒子才能被立為太子,太子就是儲君,才有當皇帝的希望,這是一般的常識。據考證,曹叡的母親甄氏「中山無極人,明帝母,漢太保甄邯後也,世吏二千石。父逸,上蔡令。後(甄氏)三歲失父。後天下兵亂,加以飢饉,百姓皆賣金銀珠玉寶物,時後家大有儲谷,頗以買之(《三國志‧魏書卷五》)。 《三國志》並未有記載。在晉書中有關甄氏的記載中稱,甄氏名叫甄宓,祖上是中山無極人,乃漢太保甄邯的後人,只因父早卒,加之兵亂,不得已舉家遷往平原以避禍亂,當時袁紹的大兒子袁譚任平原太守,袁紹的二兒子袁熙到平原來,看到甄宓,一見生情,報告袁紹後納甄氏為妻,然後帶回鄒城(今河北臨淳西南)。據《三國志‧魏書五》記載:「建安中,袁紹為中子熙納之。熙出為幽州,後(甄氏)留養姑,及冀州平,文帝(曹丕)納後(甄氏)於鄒,有寵,生明帝(曹叡)及東鄉公主。她八、九歲的時候,「喜書,視字輒識,數用諸兄筆硯。」十四歲時,「喪中兄儼,悲哀過制,事寡嫂謙敬,事處其勞,拊養儼子,慈愛甚篤。因為袁紹剛死不長時間,袁紹的妻子劉氏就帶著袁熙的妻子甄氏住在鄴城袁尚的府中。袁尚繼承了袁紹的爵位,當上了冀州太守,治所在鄴城,所以甄氏一直住在鄴城。曹操破鄴城後,曹操念袁紹舊情,下令不准為難袁紹的妻小,並送回被搶去的財物,還親自到袁紹墓去憑吊。破城時袁熙還遠在幽州。熙妻甄氏被曹丕一眼看中,娶為妻。並且生下一兒一女。兒子是後來的魏明帝曹叡,女兒是東鄉公主。

據《三國志‧魏後妃傳第五》記載:「(漢)延康元年正月,文帝即王位,六月,南徵,後留鄒。黃初元年十月,帝踐閡。踐閻之後,山陽公奉二女以嬪於魏,郭後、李、陰沉人並愛幸,後愈失意,有怨言。 帝大怒,二年六月,遣使賜死,葬鄔城。 ,她的兒子曹叡十七歲。甄氏貌美絕倫,曹丕一見鍾情,為何又殺甄氏,據有關史料記載,曹丕220年稱帝后,廢漢獻帝並封為山陽公,山陽公獻給曹丕兩個漂亮的嬪妃,即李、陰二嬪妃。曹丕納李、陰為貴人,又納安平人郭永之女為貴妃,並且很寵幸她們。曹丕南徵北戰,甄氏一直留守鄴城。稱帝後尚未接甄氏來洛陽。郭貴妃聰明伶俐,深得曹丕愛憐,甄氏漸漸失寵。郭貴妃向曹丕散佈了甄氏的許多流言蜚語,特別是說曹叡不是曹丕的親生兒子,而是甄氏與袁熙所生。曹丕信以為真,非常憤怒,對甄氏常加斥責。甄氏的日子越來越難過,曹丕在當上皇帝後,於221年6月就派人殺害了甄後,然後立郭貴妃為皇后。但是,《魏書》在記載甄氏死亡的原因時卻有了另外的說法。 《魏書》曰:「有司奏建秋宮,帝璽書迎後(甄),詣行在所,後上表曰:『妾聞先代之興,所以饗國長久,垂祚後嗣,無不由後妃焉。粢盛之事,加以寢疾,敢守微志。 '璽書三至而後三讓,言甚懇切。月丁卯,崩於鄒。為《春秋》之義,內大惡諱,小惡不書,文帝之不立甄氏,及加殺害,事有明審,魏史若以為大惡邪,則不應假為之辭,而崇飾虛文乃至於是,異乎所聞於舊史。 ,良有以也。並封郭氏為皇后,已經厭惡了甄氏,而且甄氏已怨聲載道,說什麼也不離開鄒城。所以曹丕在黃初二年(221年)六月派遣使臣在鄴城殺害了甄氏,因此,裴松之認為魏史中關於曹丕三請甄氏以及甄氏上表的言論,都是不真實的,只不過是為了曹氏粉飾而已,而歷史的真實情況是曹丕派人殺了甄氏。這樣一來,甄氏既然沒當上皇后而且被皇帝賜死,那麼她的兒子曹叡也就沒有資格被立為太子了。曹操在世時雖然十分喜愛這個孫子,並說過讓曹叡當他的三世繼承人,曹丕雖然也喜歡曹叡的聰明好學,但因心存疑慮,他也不能馬上封曹叡為太子。魏文帝曹丕就於黃初三年(西元222年)封曹叡為平原王,把他趕出了京城。這一年曹叡才18歲。

曹叡未當上太子而被封為平原王。依照漢朝的製度,王子封地,只是食邑,不一定要到封地任職。但曹丕當上皇帝後,完全改變了漢朝的分封制。史書記載,曹操「唯才是舉」的精神,到曹丕即位後就發生了重大變化。在他即王位還未受禪稱帝的延康元年,他就封陳群為武亭侯,徙為尚書,制九品官人法。對同姓王公實行封國制,但名號是虛封,皆不食租。法令規定:諸侯王皆須就國,不得停留京師;諸侯王不得輔政;諸侯王不得相互交往,也不得與他人交往。陳壽在《三國志·魏志·武·文世王公傳》中這樣評述魏之王公:「魏氏王公,既徒有國土之名,而無社稷之實,又禁防壅隔,同於囹圄,位號靡定,大小歲易。平原這裡離京城洛陽不遠,又是黃河以北的一個富庶的大都會,曹叡的叔叔曹植也曾於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被曹操封平原侯,一待就是三年。看來雖然未立曹叡為太子,但是他對曹叡還是比較留戀的,所以曹丕封曹叡為平原王應該還是有些想法的。

曹叡被封平原王之後,發生了兩件事因而改變了他的人生。一件是曹丕讓曹叡過繼給郭皇后為養子;另一件事曹丕帶曹叡獵鹿時,曹叡不射子鹿引起了曹丕的深思。據《三國志》引述《魏略》記載:「文帝以郭後無子,詔使子養帝。帝以母不以道終,意甚不平。後不獲已,乃敬事郭後,旦夕因長禦問起居。亦自以無子,遂加茲愛。貴嬪為皇后。但是郭皇后自己沒有生養兒子,於是曹丕下詔書讓曹叡做郭皇后的養子。曹叡因為自己的親生母親不得善終,心中忿忿不平。這時他的師傅高堂隆勸他要學會忍耐。高堂隆,字昇平,泰安平陽人。初為郡史,漢建安十八年(213年)為曹操亟相軍議椽。魏黃初(220—226年)中,為平原王曹叡師傅。高堂隆曉以利害,勸曹叡接受詔書,好好侍奉郭皇后,曹叡是個非常聰明的人,聽從師傅教誨敬事郭皇后。郭皇后也因為自己沒有兒子,也順水推舟地接受了曹叡為她的養子。曹丕開始因曹叡不高興做郭皇后的養子,有意立其它嬪妃的兒子、當時的京兆王為太子,所以很久不立曹叡為太子。

可是後來發生一件事情,使曹丕立太子的事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在曹叡為平原王期間,文帝曹丕經常帶曹叡去打獵,有一次,曹丕帶曹叡去獵鹿,看到一隻母鹿帶著一隻子鹿奔跑,曹丕先射殺了母鹿,然後教曹叡射殺那隻子鹿,曹叡不從,然後哭著對文帝說: 「陛下已經殺了小鹿的母親,臣實在不忍心再殺死她的兒子。」曹丕聽完兒子的哭訴,立即放下了弓箭,惻然心傷,而由此引起了深深地思考,自從這次獵鹿後,曹丕才堅定了立曹叡為太子的決心。 《魏略》是這樣記載的:「帝常從文帝獵,見子母鹿。文帝射殺鹿母,使帝射鹿子,帝不從,曰:『陛下以殺其母,臣不忍復殺其子'。雖然歷史典籍中沒有詳細記載曹叡在平原王期間有哪些建樹,但曹丕經過對曹叡當五年(222年-226年)平原王的考察,在病重後臨終前才下決心立曹睿為太子,說明曹叡在諸王子中還是最符合曹丕心意的。

《三國志‧魏書‧明帝紀第三》記載「七年夏五月,帝(丕)病篤,乃立為皇太子。丁巳,即皇帝位,大赦。尊皇太后為太皇太后,皇后曰皇太后。曰文昭皇后。 ,發布遺詏,命令他們輔佐曹叡主持政事。丁巳日(十七日)文帝去世,曹叡即皇帝位,尊太后卞氏為太皇太后,養母郭皇后為皇太后。並且追封他的母親甄夫人為文昭皇后。 《世語》曰:「帝與朝士素不接,即位之後,群下想聞風采。後數日,獨見侍中劉曄,語盡日。眾人側聽,曄既出,問何如?曄曰: ‘秦始皇、漢武帝之儔,才具微不及耳’。 。劉曄對曹叡的印像是志向可與秦始皇、漢武帝相比只是才智稍稍及不上。

太和六年(西元232年)「帝愛女淑卒,帝痛之甚,追諫平原懿公主,立廟洛陽,葬於南陵,娶甄後孫黃與之合葬,追封黃為列侯,為之置後,襲爵(《資治通鑑》第七十二卷‧魏明帝太和六年)。懿公主,為之立廟。亡從孫黃與合葬,追封黃列侯,以郭氏夫人從弟德為之後,承甄氏姓,封德為平原侯,襲公主爵。 ,曹叡非常悲痛,他要追諢她封號為平原懿公主,同時還封郭德從甄氏姓,為平原侯,為什麼曹叡對公主和郭後從弟德封號都封在平原,這應該與他當年被封平原王有關。他從平原王晉封皇太子到即皇帝位,平原對曹叡來講是福地。他最心愛的女兒雖然死了,她的封號就用平原福地來命名,而且這個「懿」是指美好的德行方面,平原懿公主就是有美好德行的平原公主了。曹叡不只封愛女為平原懿公主,也為她選擇了爵位繼承人,並且封為平原侯,可見平原在曹叡心中的份量。為此事在朝中還引起了一場風波。司空陳群諫:「八歲下殤,禮所不備,況未期月,而以成年禮送之,加以製服,舉朝素衣,朝夕哭臨,自古以來,未有此比。而乃復自往視陵,親臨祖載。少府楊阜曰:「文皇帝、武皇后崩,陛下皆不送葬,所以重社稷,備不虞也;何至該抱之赤子而送葬也哉!帝皆不聽(《資治通鑑》第七十二卷‧魏明帝太和六年)。

曹叡登基後,沉著剛毅,有決斷,有見識,很有統治者的氣魄。他在位13年,正是三國徵戰最激烈的時期,魏、蜀、吳都處於鼎盛階段,魏明帝曹叡採取東攻西守的戰略,消耗了蜀吳的力量,鞏固了魏國的地位,為日後的魏國一統奠定了基礎。同時曹叡一生在文學上也有頗深造詣。

魏明帝景初三年(西元239年)正月,病重臥床的曹叡急召司馬懿從前線回到京師。曹叡拉著司馬懿的手說:「我把後事囑託給您,您要與曹爽一起輔佐幼子。死豈是可以忍住的,我強忍著不死是為了等待您。能夠與您相見,再也無遺恨了。這天,立齊王曹芳為皇太子,曹叡旋即去世,享年三十六歲。

從平原王的位置上走出的這位魏國的第二位皇帝,走完了他短暫的一生。 《三國志》的作者陳壽在評價曹叡時寫道:「明帝剛毅斷識,任心而行,蓋有君人之至概焉。於時百姓雕弊,四海分崩離析,不先聿修顯祖,闡述洪基,二劇追秦皇、漢武,宮館是營,格之遠猷,其殆疾乎!

壹點號玉河微瀾

本文內容由壹點號作者發布,不代表齊魯壹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