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簡介不姓曹(生前寫完《紅樓夢》全書)

2022-07-31曹雪芹

曹雪芹

現在,很多人都說曹雪芹是《紅樓夢》的作者。

但是,《紅樓夢》問世時,無論是以抄本形式流傳或刊印發行,均未署作者名字。

考證學家胡適大力鼓吹曹雪芹是《紅樓夢》的作者的根據是什麼?

主要源自於《紅樓夢》第一回中的一大段遊戲筆墨。

這段筆墨以煞有介事的樣子大談《紅樓夢》的成書過程:石兄撰寫、空空道人抄錄、東魯孔梅溪改書名,最終被“曹雪芹於悼紅軒中披閱十載,增刪五次” 。

從邏輯上講,曹雪芹的「披閱」和「增刪」工作只是個編輯者,不能算是作者。

好吧,既然您要說「披閱」和「增刪」的過程就是一個創作過程,那麼曹雪芹就算是個作者吧。

但石兄、空空道人、東魯孔梅溪、曹雪芹這些名字一看而知是虛構的名字,而且,作為一部用「假語村言」掩護「真事隱去」的隱語小說,作者又怎麼可能會把自己的真名寫在書裡呢?

所以,早在2016年,老覃曾寫過《「曹雪芹」是真名還是筆名?曹雪芹墓石現世,讓真相更加撲朔迷離》一文,提出過自己的觀點:如果堅持說《紅樓夢》的作者就是曹雪芹的話,那麼,「曹雪芹」只能是一條假名、筆名,絕不可能是一個真實的名字。

曹雪芹

非但《紅樓夢》作者的真實名字不但不可能是“曹雪芹”,他也絕不可能姓曹。

我們看,《紅樓夢》第二回裡把曹操說成“大惡”之人,將之與桀,紂,王莽,安祿山,秦檜等人並列,說這些人“皆應劫而生者” ,其憎曹、惡曹之意,貫通紙背,絕非一個曹姓兒孫做得出來的。

可笑的是,胡適不但認為「曹雪芹」是真名,還考證出這個「曹雪芹」是江寧織造曹寅的孫子。

但《紅樓夢》是不避「寅」字的。

作者在第二十六回,透過薛蟠講春宮畫,把「唐寅」說成「庚黃」。

這是公開的指“寅”為“黃”,公開戲謔。

實際上,查《八旗滿洲氏族通譜》和《五慶堂遼東曹氏宗譜》,裡面都記有曹寅的家譜,曹寅的親生兒子曹顒死的時候並未生有兒子,他的養子曹頫的兒子裡也沒有叫曹雪芹的。

所以,“於悼紅軒中披閱十載,增刪五次”的“曹雪芹”,只能是一條筆名,絕非真名,並不姓曹,與江寧織造曹寅家毫無關係。

話說回來,現在流傳下來的《紅樓夢》是一部殘書。但從「於悼紅軒中披閱十載,增刪五次」這句話來看,這個筆名叫「曹雪芹」的人,他在生前是應該寫完了全書的。不然,你書都沒寫完,就用十年時間翻來覆去地修改前面八十回,這根本說不通啊。

曹雪芹

有人根據甲戌本第一回裡面脂評的說法“書未成,芹為淚盡而逝”,說書還沒寫完,這個筆名叫“曹雪芹”的人悲慘死去了。

關於脂硯齋這個人,老覃也寫過《脂硯齋是曹雪芹的情人?叔父?堂兄弟?都不是,而是一民國文士》,極度認同新紅學研究者歐陽健的說法,即脂硯齋應該是民國的一個文士。

既然只是民國的一介文士,那麼,他的說法也只是一家之言,不能作為事實依據。

話說回來,「曹雪芹」既然已經寫完了全書,那麼,後半部哪去了呢?

老覃在早年寫的《曹雪芹寫了<紅樓夢>後四十回嗎?寫了,書稿被這個人找到了》一文中提出猜測,後半部其實就是程偉元發現並最先刊印發行、並長期被人們誤認為是高鶚續寫的四十回本。

當然,這也僅僅只是一個猜測。

有另一種說法,說「曹雪芹」寫完的後半部並不是四十回,而是三十回。

曾經,清代的富察明義寫有一本名為《綠煙鎖窗記》的詩集,裡面收錄有二十首題詠《紅樓夢》的詩。其中有一首是寫黛玉的最終歸宿,末兩句為「安得返魂香一縷,起卿沉痼續紅絲」。意思是說,如果黛玉不是患重病死了,她是可以和寶玉結婚的。

曹雪芹

這顯然與傳世的《乾隆抄本百廿回紅樓夢稿》(即含程偉元補刊40回本)裡寫黛玉在怨恨寶玉的情緒中咽氣是不同的。

近代篆刻家、考古家褚德彝在《跋幽篁圖》中也提到,他在宣統年間在晚清重臣端方家讀過一部《紅樓夢》抄本,裡有“寶釵以娩死”,寶玉「止潦倒以終」等情節,也同樣與傳世的《乾隆抄本百廿回紅樓夢稿》不同。

端方被刺之後,他所收藏的《紅樓夢》抄本就不知所終了。

1942年,一個名叫兒玉達童的日本教授在北大的一個《紅樓夢》報告會上,對研究《紅樓夢》的北大學生張琦翔說,他們日本有一個版本叫“三六橋本”,是三六橋先生生前收藏的藏書的一種,寫的是《紅樓夢》八十回以後的故事,只有後三十回,裡面有寶釵難產而卒、湘雲再醮寶玉、探春遠嫁、妙玉為娼、鳳姐被休棄等情節。

曹雪芹

三六橋先生是浙江杭州駐防的旗人,屬滿洲正白旗,姓鐘木伊氏,漢字姓為張,名三多,自號六橋,官一度做到盛京副都統兼守護大臣,喜歡收藏,和端方交好,即他所收藏的、後來被傳入日本的“三六橋本”,很可能和端方收藏的版本是相同的。

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曹雪芹」寫的《紅樓夢》八十回以後的情節,很可能流落到了日本,被日本人所收藏。

不過,也有人提出懷疑,說「三六橋本」可能屬於甫塘逸士《續閱微草堂筆記》所記的「舊時真本」一類續書。

曹雪芹

其根據是兒玉達童在對張琦翔講述「三六橋本」所寫情節時,由於其漢語表達能力有限,不得不邊講邊在黑板上寫字加以輔助:在講湘雲和寶玉結婚時,寫了“結褵”兩個字;在講寶釵死於難產時,寫了“難產”和“分娩”兩組詞;在講探春遠嫁給外藩時,寫了“杏元和番”四個字…

質疑者認為,「杏元和番」的出處是清代乾隆中期的小說《二度梅》,裡面有 「陳杏元和番」情節。而脂批裡明確指出「曹雪芹」死於乾隆二十七年的「壬午除夕」。所以,「三六橋本」不可能是曹雪芹的原稿。

這種質疑,似乎合理,其實是違反常識的。

因為,「杏元和番」四個字只是出自兒玉達童之手。兒玉達童的口語表述詞難達意,即隨手寫出自己所掌握的漢字、詞來加以說明,未必是摘自於「三六橋本」書中。

例如他在前面寫的“結縹”一詞,該語出《詩·豳風·東山》中的“親結其繅”,“三六橋本”中未必會出現這個詞。

曹雪芹

再者說了,所謂的“曹雪芹”,其身份神秘莫測,絕非胡適等人所說的江寧織造曹寅之嫡孫,其生卒年已不可考;而所謂的“脂硹齋”,極可能是民國時代潦倒落魄的文士,「曹雪芹」在「壬午除夕」「淚盡而逝」的說法可能並不成立。

因此,這個“三六橋本”,還極有可能是“曹雪芹”寫的原稿。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