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祺瑞簡介及個人履歷(段祺瑞為什麼不做總統,而一直做國務總理?)

2023-01-18段祺瑞

段祺瑞可以說是北洋三傑中最大的實權派。袁世凱生前和段祺瑞多有不合,卻又不得不用他。

袁世凱臨死前託孤寄命的一共有4個人,段祺瑞,王士珍,張振芳,徐世昌,還有「太子」袁克定。袁臨死前口中只說出約法兩個字,約法有新有舊。舊約法規定,總統不能履行職權時,應由副總統繼任。袁世凱自己弄的新約法規定,關於總統的繼任者應由現任總統提名三個人,寫在名單上藏之金匱石屋,待總統死後取出來,在三位候選人中,決出一人繼任總統,袁世凱寫下的三個人的名字是黎元洪,徐世昌和段祺瑞。據說段祺瑞這個名字原來寫的是袁克定,但是袁臨死前眼看大勢已去,眾叛親離,知道自己死後,眾人不可能擁立他的兒子,所以瞞著袁克定偷偷改成了段祺瑞。

段祺瑞

這是袁世凱過世以後幾位大佬推舉總統時候,徐世昌說的原話:

袁大總統逝世,舉國悲痛,然國不可一日無主,否則國家就會大亂。世昌與故總統相交數十年,素來無意名位,得相城繆愛,忝列金匱名單之中,實在惶恐。世昌在此向諸位聲明,世昌無心總統大位。依我之愚見,黎副總統繼任大總統之位是再合適不過了。

相反,如果力捧段祺瑞當總統,就可能引起北洋內部其他勢力,尤其是馮國璋的反對,這搞不好就會導致北洋內鬥,引發內戰。徐世昌為了北洋整體利益,故而推薦比較弱勢的黎元洪出來當這個傀儡。

段祺瑞

當時護國軍和北洋軍還在對立,護國軍方面堅持依舊約法由副總統黎元洪繼任。而根據新的約法,黎的名字也寫在第1位。段祺瑞雖是北洋正統,大權獨攬,卻也難在法理上找到說詞。

在實際情況來看,袁世凱死後,他所培植的北洋軍閥也面臨分裂的危險。這時候如果段出來當總統,其實對維護北洋派的團結也是不利的,容易引起內鬥。而黎元洪性格軟弱,人稱黎菩薩,以副總統的名義被袁世凱軟禁在北京,沒有實權。如果黎元洪當了總統,因為沒有北洋背景,北洋軍人便會馬上視其為異己,對黎有所防備。因為他是外人,他當了總統反而有利於北洋的團結。所以擁護黎元洪當總統,對段祺瑞來說,也是把北洋派籠絡在自己周圍的一種手段。擁護黎元洪來做總統,護國軍也會同意,也避免了北洋派成為眾矢之的,同時黎雖然聲望比較高,卻沒有任何實權,方便作為傀儡操控。

雖是如此,但段祺瑞心裡也非常不甘心。他從清末官爵比黎元洪高很多,從心裡比較鄙視黎。這在一件小事中可以看得出來:顧命大臣們商議定了由黎來接任總統之後,段祺瑞叫張國淦一起去拜訪黎元洪。進入客廳後,段祺瑞向黎三鞠躬,黎欠身答禮後段便落座一直不開口,三人六目相對,呆坐了大半個小時以後,段才起身告辭,黎元洪一頭霧水。這充分說明了,段不得不抬舉黎當總統,但是內心又對此事反感無奈的複雜心情。

段祺瑞

袁世凱採用的總統制,總統集大權於一身。而袁世凱死後,段祺瑞實際上採用的是責任內閣制,段祺瑞作為內閣總理,擁有實權。黎元洪就職之後,沒有實際力量,對任何事情都沒有決定權,只能是在定好的事情上簽字蓋章。

黎元洪和段祺瑞不合,也有其歷史原因。黎元洪做湖北都督時,袁世凱幾乎是以綁票的形式,把黎元洪從湖北押送到北京,從此以後被軟禁在北京,做了政治俘虜,抓他過來的人他的人就是段祺瑞。袁死後,段祺瑞去見黎,又是一言不發,簡直是對其羞辱。但一直認為是他自己抬舉黎當總統,事實如果不是段祺瑞出面擁黎,北洋派的軍人也不可能擁黎做大位。黎元洪接任總統後,段祺瑞也不把他放在眼裡。

黎段一直不合,勢同水火。所有段推舉主張的事情,不管有沒有道理,黎一般都會反對。最後推退馮國璋,就是不給段當總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