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敏簡介(中國的紅星:方志敏)

2022-10-29方志敏

方志敏(1899—1935),贛東北革命根據地和紅軍的重要創始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家。他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其開創的贛東北革命根據地,被毛澤東稱之為“方志敏式”的根據地,為探索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作出了重要貢獻。他是為新中國成立做出突出貢獻的100 位英雄模範人物之一。

方志敏為贛東北蘇維埃運動的創始者,曾任紅軍第十軍軍長,閩浙贛省蘇維埃政府主席,固亦獨霸一方之紅軍英雄也。

方身材瘦弱,且患有肺病,已入第二期。識者均謂其將不久於人世,然事有出於情理之外者,方不特不死,且翻山越嶺,如履平地,每「夜行」七八十里以為常。常對人自詡謂:「肺病惟跑山過嶺,曝陋太陽,多喝涼水,始能根本治療。」此言是否成理,姑置不論,但以患肺病者,而能有此龍馬精神,不可謂非天生異稟(禀)也。

方對於農民運動,具有特殊天才,在大革命時代中,已露頭角。時李立三為工運的新興領袖,五卅以後,具有統一共黨之絕大野心,然對於擅長農運之方志敏,亦頗表欽佩。

1925年,方與立三初在上海相遇時,一見訂交,遂成莫逆,其後武漢政府時代,立三在武漢領導工運,方在南昌致力農運,每假機會,互相聯絡,及武漢政府失敗,立三秘密奔走南潯路線,並參加贛省共黨會議,彼此仍互相推崇如故。

方志敏為贛省農運主要幹部之一。當南昌朱培德與李烈鈞政爭之初,即已啟示國共終難同夢之兆。時南京已反共,方遂專門注力於緊張下層農運之工作,尤傾全力以發展贛東北一帶之潛勢力。

1927年春夏兩季,方數度秘密巡視信江流域各農村,並在弋陽設立農運幹部訓練班,召集贛東北共黨農運活動份子,加以短時訓練,一方利用當地農村,以作嘗試實驗之所。此項訓練班作用甚大。

當時訓練班中,共有學員十三人,(內有一人系女性)此後成為方赤化贛東北之主要助手。

當南昌共產黨人失勢之初。方志敏即先赴弋陽。抵弋陽後,弋陽農民即召開一農民歡迎大會,情緒非常緊張,手持梭鏢木棍之農民自衛軍,亦有一百餘人,皆聲稱願受方委員之指導,即此可見方與當地農民感情。

方離南昌後,曾留書於其友人而兼同志的邵式平,勸其投筆從戎,邵素佩方為人,欣然來歸。

時方為共黨贛東北特委書記,乃以邵為常務秘書,日夕與邵翻山越嶺,臥稻草舖,食山薯玉蜀黍,一心一意,組織農民,發動抗捐抗稅分糧分田打土豪等鬥爭。又在弋陽橫峰上饒德興浮梁一帶,普遍組織農民遊擊隊,赤衛隊,赤衛軍等,並宣傳組織蘇維埃,擴大共產黨的組織等,所有黨,軍,政,農運均由方一手包辦,邵僅為方之助手而已。

1931年,為方志敏勢力逐漸擴大的時代,贛東北一帶,經過方的努力,已經激起成千成萬的農民,且因奪得民團駐軍槍支之故,武裝農民亦已達一千以上。

當時共黨正在立三路線之下,立三與方為老友,聞方在贛東北勢力有特殊發展,甚為得意,當下令成立中國工農紅軍第十軍,即以方為軍長。

此項命令到達贛東北蘇區後,方即成立第十軍,下分兩師,每師各三團,每團屬兩營。

其後立三路線被打倒,方志敏因與李立三交情頗厚,未免有些不服。四中全會後,特派有代表到贛東北傳達國際路線,方竟置之不理。

1931年秋間,第十軍在鉛山軍次破獲由上饒派入蘇區活動之AB 團,時共黨中央代表與邵式平等,均主張全部處決,但方卻因與AB 團份子中有一二鄉親關係,主張從寬監禁。

此種行為,已頗使共黨中央不滿,不料所監禁之囚徒,居然陰謀越獄,將監獄主任及守兵等殺死,紛紛逃亡。此事雖出於方之意外,但揆情度理,方故縱之嫌,實百口莫辯。

當時共黨中央代表與邵式平籌謀之下,首先將赤色警衛師的軍權由邵兼領,逐漸使方權力減低,至1932年,方所有軍權,幾乎全部削去,而由邵式平任軍區總指揮,十軍及十一軍軍長,亦改由王如痴熊維洲擔任,赤色警衛師則改由匡龍海繼任。

其後方表示悔悟,乃得重回軍隊,任閩浙贛省蘇維埃政府主席。

1934年冬,紅軍將出發長徵前,命方以北伐先遣隊名義,率眾由閩入浙邊,復自浙邊入皖南,以牽制國軍東北兩路之追剿。

及紅軍大軍西徵,方所部已與中央蘇區隔離甚遠,兼之橫峰磨盤山根據地亦為國軍攻破,方不得已,乃率部退往皖南,經國軍趙觀濤俞濟時劉鎮華諸軍之圍攻,勢漸不支,欲回贛東北,又被阻於趙邊,遂率眾退入浙西懷玉山。

懷玉山雖山深林密,巖穴甚多,然山上無水,糧糗皆絕,經俞濟時率部搜山,方與紅軍第十軍團長劉疇西,紅軍第十軍長兼第十九師長王如痴,乃同時被捕,解往南昌,被槍決焉。

資料來源 |《中國的紅星》

點擊“閱讀原文”,以獲得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