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愛國詩人陸遊作為學生替他作《墓誌銘》,稱他“治經學道之餘,發於文章,雅正純粹,而詩尤工。”
這個人,叫曾幾。曾幾於神宗元豐八年(1085)生於贛州人(今江西贛縣),字吉甫,自號茶山居士。南宋詩人。歷任江西、浙西提刑、秘書少監、禮部侍郎。曾幾學識淵博,勤於政事。其詩的特色講究用字煉句,作詩不用奇字、僻韻,風格活潑流動,詠物重神似。
仕途歷程:宋徽宗時,其兄兄曾弼人湖北提舉學事時落,卹恩授將仕郎(從九品下,也就是現在的公務員)。
1107年,吏部特鈨試500人(銓試:指有針對性地選擇有專業技能的人才,然後安排到相應的職位上),曾幾獲第一,賜進士出身,升國子學正兼欽慈皇后宅教授。後遷闢雍博士(國家大學教授),除校書郎。後任應天少尹(當時的南京市長)。 1126年,提舉淮東茶鹽。
1129年,湖北茶鹽,福建、廣西轉運判官,江西、浙西提點刑獄。
1138年,因與兄曾開力主抗金,被秦檜排斥,乃辭職寓居上饒茶山寺七年。
1155年,復起為浙東提刑
1156年,改知台州
1157年,授秘書少監,擢權禮部侍郎
1160年,官至敷文閣待制。
1162年,遷通奉大夫
1164年,以左通議大夫致仕
1166年,卒,年八十二,諫文清
他是大孝子。 《宋史·曾幾傳》中記錄他:「幼有識度,事親孝,母死,蔬食十五年,入太學有聲,試吏部,考官異其文,置優等,賜上捨出身。
主抗金的他與奸臣秦檜在朝堂爭論,一氣之下與其兄曾開雙雙辭官。幾為官善理財,清廉剛正,不畏強暴,被時人譽為清官。三次在嶺南任官職,家無南物;處死刁吏張鎬,懲治害死小吏的縣令,上疏停止叛臣“偽楚皇帝”張邦昌家的錢。
曾幾對江西詩派的繼承與創造性發展為後世所稱道,後人將其歸入江西詩派亦可謂名至實歸。曾幾的貢獻就在於他學江西詩派既能“入乎其內”又能“出乎其外”,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他將「活法」和「悟入」引入創作,為江西詩派擺脫生新瘦硬、沉於典故之風邁出了堅實的一步,開一代詩風之先。本文擬從曾幾的主要創作來闡述曾幾對江西詩派的繼承、創新及對後世產生的深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