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線女簡介(這位伶光四射的粵劇宗師,一生四段情,苦求愛情而不得)

2022-10-29鄺健廉

作者:山佳

都說有華人的地方,就有粵劇;有粵劇的地方,就有紅線女的聲音。紅線女,一代粵劇宗師,以其自成一家的「紅派唱腔」在舞台上唱足七十年,可謂國寶級的藝人。

但這位活色生香、伶光四射的一代名旦,在婚姻感情上卻不順遂,有的並非自願,有的缺乏愛意,有的是藝術大於愛情,還有的是愛你在心卻為形勢所睏…

鄺健廉

01

紅線女,原名鄺健廉,1924年出生在廣州西關的殷實家庭。老爸鄔奕漁,是當地頗負盛名的企業家,旗下不光有著名藥廠鄺廣濟,還開了藥局,代理的藥酒更是遠銷南洋。

紅線女手足十二人,她是老小。老媽譚銀,是老爸的第三房妾室,只因生了三個女兒,所以在家裡沒什麼地位。

平日裡,老媽是個開朗的人,這點紅線女最像老媽。但她總愛在家中說“有仔為妾,無仔為奴”,也是家裡明明有傭人,但煮飯、燒水的活都歸她,一天到晚忙個不停。有時,老媽來氣,乾脆抱著紅線女去看戲,管它家裡波浪滔天。誰知,看戲歸來,風平浪靜。就這樣,老媽樂得逍遙,紅線女也潛移默化地愛上了聽戲。

1938年,日軍入侵廣州。在敵機的轟炸下,鄺家的藥廠被夷為平地,浩大的資產就這樣消失。紅線女,隨著父母逃難到了澳門。那一年,她14歲。

鄺健廉

02

本來紅線女應是西關小姐的命,前途無限,只因戰爭,讓一切改變。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紅線女決定聽從老媽的建議去學粵劇。再說外公、舅舅、舅媽,都是粵劇行當的藝人,近水樓台先得月。但老爸堅決反對,因為伶人在當時頗受歧視,成戲不成人,寧願一家人抱在一起餓死,也不能讓阿廉去學戲。

也許是骨子裡的基因,紅線女還是選擇了梨園行。她再三向老爸保證,一定會好好學戲,踏實做人。

在香港九龍,紅線女拜舅媽何芙蓮為師,正式學藝。後來,她加入太平劇團,在團長馬師曾的調教下,拉腔、換氣,藝術水準有了極大提升。

香港淪陷,太平劇團轉戰內地巡迴演出。在《刁蠻公主憨馱馬》的戲中,演公主的花旦藍茵突發疾病不能上場,擔任配角的紅線女臨時救場,大獲成功,從此成為正印花旦。

1944年,紅線女嫁給了大其24歲的馬師曾。婚後,生下二子一女,即馬鼎昌、馬鼎盛及女兒紅虹。

多年後,紅線女對兒子坦承,與馬師曾的婚姻“並非自願”,兩人性格、喜好格格不入,只是在事業上兩人一直是最佳拍檔。在馬師曾的指導下,紅線女創立了自己獨有的“馬派紅腔”,聲名遠揚。

鄺健廉

03

對抗勝利後,太平劇團回到香港。紅線女開始跨界演電影,八年間,拍了九十多部電影,其中《春》、《家家戶戶》、《天長地久》,入選”百部不可不看的香港電影。“

1955年,馬師曾與紅線女定居廣州,開始為新中國服務。此時的他們,事業上依然在合作,但婚姻上已是陌路。

當年在香港,紅線女拍戲到深夜,搭船過海時,卻看見馬師曾與一女子在等船。調查之下才發現,兩人在一起已經三年。蒙在鼓裡的紅線女,忍無可忍,毅然分手。

之後,紅線女在片場結識了電影明星黃河。

黃河1919年出生,身材高大、為人沉穩,與一線女星均有合作,與李麗華合拍《小白菜》,與白光合作《一代妖姬》,與林翠合拍《女兒心》。但黃河自覺與紅線女最為登對,彼此間有說不完的話,為此戀情傳出後,報紙稱其為」紅黃之戀「。

藝術大於愛情,紅線女還是決定跟隨馬師曾回到廣州。這下,與黃河分手勢成必然。但黃河不甘心,他追到廣州,力勸紅線女重回香港而不得。嚐盡失戀滋味的黃河,服藥自殺,幸虧及時搶救才保全性命。

愛而不得,黃河決定將這段情史拍成電影,用自己的酒杯澆自己心中的塊壘。 《癡情》上映後,黃河就此告別影壇,踏入商界。

鄺健廉

04

趙丹,我國22大明星之一,在影壇極負盛名。在長女趙青的回憶錄《我和爹爹趙丹》中,曾提及:父親未能與紅線女結合,一直是父親的遺憾。

趙丹的原配妻子葉露茜,因誤認為趙丹被新疆軍閥盛世才所殺,於是改嫁杜宣。 1947年,趙丹與黃宗英因戲生情,結為夫妻。

解放後的趙丹,因《武訓傳》一片,屢受批判,心情鬱悶。加上黃宗英無戲可拍,於是更換賽道,開始寫作,每年外出幾個月。時間一長,夫妻感情陷入僵局。

六十年代初期,趙丹與紅線女互生情愫。此時的紅線女,是單身離婚;而趙丹,可是有婦之夫。但兩人還是不管不顧地愛了,一度傳出同居的消息。趙丹打算與黃宗英離婚,紅線女的次子甚至聽到媽媽又要結婚的傳言。

何去何從,這是個問題。那時,離婚並不是兩個人的問題,而需要組織同意。千思量,萬考慮,關鍵時刻,趙丹止住了腳步。而紅線女一直保持沉默,從不向人提起這段往事。

最具回味的是,紅線女與趙丹前妻葉露茜,同為廣東老鄉。紅線女每到上海,總會來泰安路與葉露茜見面,與其夫君杜宣(原名桂蒼凌)也是多年的老友。桂家上下,都很欣賞這位晚年戴著大墨鏡、流光溢彩的名伶。

鄺健廉

05

1975年,在北京,紅線女見到了多年老友華山。華山,戰地記者,電影《雞毛信》的作者。

那時已到文革後期,但華山還是情不自禁地盛贊紅線女:「鄺健廉,紅線女,你的這兩個名字真美啊,我都喜歡,請允許我交替地稱呼你好嗎?我要告訴你的是,我的孩子們都很尊重你,我也會尊重你!

文革早已束縛了人性,如今聽到這麼有人情味的話語,紅線女由衷地渴望愛情,兩人閃婚。

兩人一起散步,一起討論劇本,在紅線女口中,老伴、老伴叫個不停。可幸福的時光,總是短暫,1984年,華山肝病復發,急劇惡化,住院。從此,紅線女兩點一線,送湯送水,照顧得無微不至。

治肝癌的藥費、營養品是無底洞,紅線女不惜工本。 “盡力而為”,是她的行事宗旨,紅線女做得漂亮得體。 1985年,華山病逝。

經年後,當兒子鬥膽問起母親的第二段婚姻,紅線女回答「缺乏愛意」。兒子感嘆,普天下眷屬有幾對是有情人?就算是一般的也總比沒有強。

鄺健廉

華山走後,紅線女又恢復了一個人的生活,好在有粵劇與她相伴,「我活一天,我要為南國紅豆繼續貢獻力量。對粵劇,我是一往情深,直教生死相許啊。 」

2009年,紅線女榮獲首屆「中國戲劇終身成就獎」。 2013年12月8日,紅線女因病在廣州逝世。追悼會吸引數千市民冒著滂沱大雨前來,隨後上山,入土後不足五分鐘,雨停了,天現彩虹,也許在送別這位伶光四射的一代傳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