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明敏簡介(方志敏犧牲時,嘴塞毛巾、後腦中槍,遺囑影響其女兒一生)

2022-11-07方志明

今年是建黨一百週年,看著這樣繁榮的祖國,我們心中都充滿無限自豪。其中一位白髮蒼蒼的老人眼中充滿眼淚給自己的父親寫了一封信,而這封信的收件者早已不在。

這位白髮蒼蒼的老人正是方志敏唯一的女兒-方梅。是什麼樣的執念讓她一定要這樣做呢?讓我們懷抱問題繼續往下看。

方志明

人物介紹

方志敏,原名遠鎮,乳名正鷂,號慧生 。江西上饒人,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傑出的農民運動領袖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贛東北和閩浙贛革命根據地的創建者。 1924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方志明

女兒的回憶

據他的女兒方梅說,她的一生只見過父親兩面。這樣的形容在旁人看來,大多數人應該都在唾棄父親的沒有責任感疏忽對孩子的關愛,但其實不然。

方梅,1932年出生,當時正值國民黨的第四次圍剿,而她正是在戰亂中出生,母親在逃命的途中徒手扯斷她的臍帶才讓她得以存活。之後因為面對追殺,母親無法將她帶在身邊,就將她送到老百姓家寄養,這一寄養就是十多年。於相同的時間段他的父親正奔赴在革命戰場的第一線,從小缺乏的父親陪伴讓她並不了解自己的父親,直到她看見了父親的屍體 。看到父親犧牲時嘴塞毛巾、後腦中槍那無比淒慘的樣子,讓小小年紀的她深受打擊。

方志明

1935年1月29日,方志敏在江西省玉山縣懷玉山區被俘,囚於南昌國民黨駐贛綏靖公署軍法處看守所。期間他受到無數次國民黨的勸降,與其說是勸降不如說是讓他出賣自己昔日的戰友。面對嚴刑拷打和精神折磨他沒有屈服,而是拿起筆以筆為槍,在沒有硝煙的戰場上奮勇拼搏,留下了許多曠世奇作,例如《可愛的中國》《清貧》等名篇。他以真摯的心路歷程激勵了更多後來者,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他自己「努力到死,奮鬥到死」的誓言。

期間他還秘密地留下了一篇長長的遺囑,在平時的生活裡,遺囑大多是給家人的託付和對家人的關懷,希望家人在自己走後幸福的生活,但他的遺囑並不是這樣的,他在遺囑中寫道:「我小病十幾天,整天拿著筆寫文章,不管病與不病,都要被敵槍斃的。我們是共產黨,為革命而死,毫無所怨,更無所畏懼。

方志明

方梅在得知自己的父親以這樣慘烈的方式犧牲後,自己心中無限悲痛,父親的遺囑更是影響了她一生。雖然她與父親相處時間甚少又不了解父親,但終歸是血脈相連。還沒等悲傷的情緒消化,她的逃亡生活又開始了,雖然方志敏已經被殺害,但是國民黨還是沒有善罷甘休,在搜捕方志敏的後人想要斬草除根以除後患,於是方梅被迫改姓和自己的養父母生活在偏僻的鄉村躲過搜捕。

這樣的生活一直持續到新中國即將成立,母親歷經千辛萬苦與她相認將她接到身邊。那時方梅已經十八歲了,直到那時方梅才叫回了屬於自己的名字。據方梅回憶,自己的名字是父親起的。 「心有三愛,奇書駿馬佳山水;園栽四物,青松翠竹白梅蘭」。這是父親最愛的一副對聯。

三愛,愛的是祖國的歷史文化和山河物產;而四物,無一不寄託他對高潔品性和人格的嚮往。一提到梅花人們最先想到的就是,寒霜傲雪獨掛枝頭,象徵不畏嚴寒險阻泰然面對無所畏懼。更是花中的四君子,象徵高貴的精神品格和難能可貴的氣節。這樣短短兩字的名字裡飽含著父親對女兒的無限期望與關懷。

方志明

為了不辜負父親的期望,母親將方梅送到烈士子弟學校讀書。但是方梅當時歲數已經不小已經建立了自己的思想觀念,不想在學校學習。當時氣的母親都每每忍不住落淚,直到最後跟她講起了父親的故事。

方梅從母親口中了解到父親這些年的豐功偉績,雖然職稱和戰役自己聽不太懂但是根據這些事情感受到了父親的才華橫溢,更是震驚於原來短短的三十多年能做這麼多的事情。方梅聽完不禁羞愧,自己與父親相比自己著實是太不爭氣。正是這樣,方梅開始認真學習,豐富自己的文化內涵,同時心中父親的形像也越加鮮活。

方志明

受到啟示

在方梅讀過幾年書後,母親鄭重地給了她一個信封 ,方梅打開信封看到的是一張張發黃的紙,看得出年頭不短但是保存得非常完好。而信上的字跡又是那麼的陌生又熟悉。是父親的字跡,這是一封遺書,和大多數人的不一樣的是,裡面不光錶達了對家人的感情還表達了對黨對革命的熱愛,其中更是反覆表達擁護和執行黨的正確路線的態度,並寫下「我們的信仰是鐵一般的堅硬的」這樣的句子。

他希望自己的家人也能支持革命為祖國的建設做出貢獻,雖然他自己看不到祖國之後的繁榮富強,但是希望家人能替他見證那激動人心的時刻,替他看到今後中國可愛的模樣。遺囑中更是表達了他不畏生死奉獻一生的精神。這些堅韌奮鬥的精神借助著文字向方梅傳達,這封遺囑給她帶來的無限的啟示與信念,正是這樣的力量支撐了她的一生,讓她到最後也沒有放棄任何發光發熱的機會。

方志明

撰寫回憶

正是有這樣的啟發,她奮發學習工作為祖國的建設發光發熱,退休後更是全身心投入於父親傳記的寫作,希望自己父親的事蹟與精神能鼓舞更多的人。她拖著自己年邁的身軀踏遍千山萬水,跟著自己父親的足跡訪問了無數的人,在這個過程中她見證了真情實感人情冷暖,人們將對方志敏的思念與感激寄託於她。她見過步履蹣跚的老紅軍聽到她是方志敏的女兒時的放聲大哭,見過百姓知道她身份後的千恩萬謝,見過機關人員知道她身份後的肅然起敬。

方志明

方梅靠著人們的口耳相傳拼湊出父親當年的模樣,她的身體越來越差,也有人勸過她算了,但是她依然沒有放棄,因為父親遺囑中的話語讓她難以忘懷,她希望完成父親的遺志,這樣她才能心安。一次次的修改一次次的詢問終於寫成了《方志敏的人生》、《方志敏全傳》、《方志敏和他的親人》。

對方梅來說父親對她一生的影響是無法估量的,方梅自己曾經說道,即使自己做不出自己父親那樣的豐功偉績,但是也想要將父親的精神與信念繼承和發揚。

方志明

不負期望

方梅看到現如今祖國的繁榮富強,想到了自己父親遺囑中的期望。她曾在訪談中說道,父親所處的時代,愛國就是要救國。他一生忠貞不屈,到了最後犧牲自己的一切,都是為了救國。

今天身處和平年代,愛國就是要建設祖國,把祖國建設得繁榮富強,建設得更可愛。父親畢生都在為一個可愛的中國奮鬥。現在她可以告慰父親:您筆下“可愛的中國”,我替您看見了,而且比您想像的還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