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病危的周總理見到了賀龍的夫人薛明時,不禁痛苦地說:「我對不起賀龍,我沒有保護好他。」而這時距離賀龍的病逝,已經過去了六年。而毛主席也曾在賀龍病逝時,沉痛地說:「我要為賀龍的死負責。」為新中國奮鬥了一生的賀龍,在去世時為何得到了這麼多人的緬懷?而他的晚年,為何又令兩位偉人感到遺憾?如果對這個主題有興趣,也請各位幫忙「長按2秒點讚按鈕」來個強烈按讚。並且「關注」一下,以後常來,不迷路。
(賀龍)
兩把柴刀鬧革命的賀龍,一生追隨黨
一直以來,毛主席都對賀龍予以了很高的評價,在井岡山時毛主席就稱讚過賀龍是“兩把柴刀鬧革命”,因為在湖南話中“柴”和「菜」的語音非常相似,所以久而久之就被傳成了「兩把菜刀鬧革命」。 「兩把柴刀鬧革命」的故事,發生在賀龍二十一歲那年。少年的賀龍行俠仗義,痛惡橫行霸道的地主豪紳,在援鄂戰爭時,賀龍隨手抄來了兩把柴刀,帶著鄉里人用柴刀換來了縣裡官兵的“真傢伙”,這也是賀龍帶著部隊鬧革命的開始。 隨後,賀龍將他拉起的隊伍併入當時的“護國軍”,追隨孫中山先生,正式踏上了革命的征程。
等到北伐戰爭結束後,立下了赫赫戰功的賀龍便擔任起了第20軍的軍長,手上既有自己的兵,同時也有國民黨發來的軍餉,話可確保自己一輩子衣食無憂。但是,正如賀龍自己所說「我就是想為窮人做點事」。孫中山病逝後,國民黨迅速腐化墮落,和昔日的地主、劣紳沆瀣一氣,這是賀龍最不願意看到的。於是,他這次便把救國救民的目光投注到了我黨的身上——在南昌起義中,賀龍毅然謝絕了蔣介石的500萬大洋和兩套別墅,帶著原來國軍的第20軍投靠到我黨中,成為了我黨軍成立的「原股」。
(北伐時期的賀龍)
但是,在加入紅軍後,部隊便麵臨著合編的問題,這也意味著賀龍在紅軍裡並不能直接指揮自己一手帶起來的部隊。為此,曾有部下向賀龍提出建議,表示希望賀龍還能帶自己原來的兵。但賀龍卻對此回絕道:「共產黨幹什麼,我就跟著幹什麼。我賀龍能帶的兵,黨裡面其他人照樣也能帶。」賀龍的不慕利、不慕榮也由此在軍中廣為流傳,得到了毛主席等人的稱讚。這也是為何在後來的抗戰、解放戰爭中,賀龍無論是在前線,或是在後方,都能把工作搞好的重要原因。
1940年,賀龍被調往後方工作,擔任西北軍政委會書記。對此,許多軍隊中的將領都是感到可惜的:因為在抗戰之初,賀龍帶著120師打出過雁門關大捷等一系列的戰功,如今要調到後方去做後勤和保衛{/ b},豈不是有些「屈才」。但是,賀龍卻依然樂呵呵地接受了黨的安排。在日寇對我軍進行嚴密的「掃蕩」和「封鎖」之際,賀龍不僅成功保衛了晉西北、陝甘寧革命根據地的安全,而且還喊出了「一手拿槍,一手拿鋤」的號召,主持部隊進行「大生產」。其中進行南泥灣開墾的359「模範旅」就是賀龍一手帶出來的部隊。
(賀龍)
而這些在我軍困難時期生產出的物資,被源源不斷地送到了當時的革命根據地,有些部隊甚至在40年代的這段時間裡都能吃上了自己養的豬肉。賀龍對此看在眼裡,樂在心裡,在他看來,只要能為黨、為我軍做服務,在哪裡都是一樣的。為此,他常和周圍的親友說:「除了我老婆,我的事情就應該都服從於黨的事情。如果哪天黨有需要,我的老婆也能調過去!」{/b }
從練部隊到搞體育,毛主席欽點“共和國武狀元”
在經歷了數年艱苦卓絕的鬥爭後,1949年新中國的革命事業終於迎來了勝利的曙光。為此,黨決定要在天安門廣場前立起一座人民英雄紀念碑。開國大典的前一天夜晚,人民英雄紀念碑的奠基儀式正式舉行,毛主席第一個為人民英雄紀念碑揮鍬築基,被譽為「紅軍之父」的朱德則是第二個,而賀龍則是第三個為人民英雄紀念碑築基的人。
但是,建國後的賀龍並沒有從此躺在功勞簿上。 1949年10月,在新中國度過第一個國慶節之際,賀龍便走馬上任西南軍區司令員,率領部隊翻山越嶺到四川與國民黨殘部、土匪進行作戰。四川有秦嶺山脈阻隔,素來有「天下未亂蜀先亂,天下已治蜀未治」之稱,國民黨也一度試圖以西南山川險要為依托,阻止解放軍解放全國的步伐。 可在賀龍的一手指揮下,整個西南地區在短短不到1年的時間裡就宣告解放,並且還消滅了國民黨在大西南部署的絕大部分有生力量。
(任西南軍區司令的賀龍)
在平定西南後,賀龍心裡的一塊石頭也算是落了地,正當他在想黨接下來會不會把他派到朝鮮或東南沿海,繼續徵戰沙場時,在1952年賀龍卻接到了一個任命:讓他去擔任新中國的體育運動委員會主任。這個「任命狀」在當時是鄧小平告訴賀龍的,但那時對賀龍的任命還處於討論階段。但賀龍卻對此大喜過望,他主動向毛主席寫了一封信:表示自己十分願意擔任新中國的第一任體育委員會主任,而在當年11月毛主席就批准了賀龍的請求,身邊的同事也都為賀龍擔任新中國體育主任一職而感到高興。
當賀龍被調到後方做工作時,身邊的人還常常為賀龍感到可惜,為什麼等到賀龍從軍隊被調去搞體育時,又有這麼多人為他高興呢? ——原來,賀龍對體育的著迷在軍隊裡是出了名的。在年輕時,賀龍便開始練習武義,18歲擂台比武時便打倒了洪家關聞名一時的“週師傅”,成為了當時鄉裡著名的“武狀元”。 等到賀龍從軍時,他也沒有把自己練習體育的興趣愛好落下,不但自己練,而且還經常叫士兵和他一起練。賀龍常和士兵們說:「咱們打的是遊擊戰術,腿腳跑得不快怎麼能行呢?」於是,在賀龍的號召下,當時他管理的紅二軍團平均吃飯只用五分鐘,除了戰時打仗外,爬山、射擊、游泳、賽馬都是部隊裡的常規訓練,後來賀龍還組建了當時八路軍裡的“戰鬥籃球隊”,號召士兵一起練籃球,這讓周圍的同志都調侃賀龍:“這是個蘇區裡搞體育的好材料,以後建國就當體育部長吧。
(賀龍)
但是,毛主席卻對此十分嚴肅,他認為賀龍在軍中大搞體育不是“不務正業”,而是對軍隊十分有必要的訓練。在毛主席聽聞賀龍在軍隊裡搞起了籃球賽後,毛主席便感慨道:「練體育好啊,練好了體育,到戰場上就能打日本鬼子。」事實上,毛主席自己也對體育十分感興趣,冬泳、跑步都是毛主席如十年如一日堅持下來的習慣,正如他所說“人要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因此在練體育上,毛主席和賀龍有許多共同語言。 所以在1952年賀龍向主席提出自己要為新中國幹體育時,主席便毫不猶豫地批准了賀龍的任職。
而在賀龍擔任國軍體育委員會主任一職後,便為自己立下了軍令狀:「我們中國人,一定要練好排球、籃球、足球三大球,不練好三大球,給中國摘下東亞病夫的帽子,我賀龍死不瞑目! ,訓練中國的運動員。 1959年,中國舉辦第一屆全國運動會,當時中國特別邀請了保加利亞籃球隊來華訪問,當時保加利亞籃球隊是歐洲第一的籃球隊,這支籃球隊當時要和中國籃球隊舉行一場“友誼賽”,這給當時的賀龍和運動員不小的壓力。最終,賀龍拍腦門想出了「三英戰呂布」和「田忌賽馬」的辦法,讓中國運動員裡的小個子去對付保加利亞隊伍裡的大個子,最終這場友誼賽以中國86:77的優勢告終,讓在場的所有人都感到不可思議。
(賀龍)
到了1965年,中國的體育事業最終慢慢開始開花結果,而賀龍也為毛主席提交了一份滿意的答案。 1965年,賀龍向毛主席推薦了一篇《關於如何打乒乓球》的演講稿,毛主席看後十分高興。而今天乒乓球之所以能夠成為中國的“國球”,賀龍的付出著實功不可沒。
晚年病逝,為何讓週總理、毛主席都感到後悔?
雖然在新中國成立後,賀龍把主要心思都撲在了體育事業和軍隊上,但是賀龍向來為人仗義執言,常常為國家的發展提出諸多建議,他說:“國家需要建設,不能報喜不報憂。賀龍對此十分苦惱,於是便找毛主席傾訴,而毛主席也十分坦誠地說:「我是了解你的,你一直忠於黨,忠於人民,對敵人堅決鬥爭,也能聯繫群眾。 「這讓當時賀龍心裡的一塊石頭落了地。
但是,在此之後關於賀龍的流言蜚語並沒有停止。當時,有這樣一則傳言說:在1933年,賀龍想要投靠國民黨。對這樣子虛烏有的事情,賀龍也是有苦說不出,於是便只能找當時的周總理為自己主持公道。 於是,週總理便將當時的賀龍夫婦安置在了西花廳居住。 但是在後來,因為種種緣故,賀龍還是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因為長年積勞成疾,賀龍患上了糖尿病。但是,在病情危急之時,賀龍並沒有得到胰島素等藥劑的救治,最後使病情惡化。 1969年,賀龍與世長辭,享年73歲。
(賀龍)
對於賀龍的過世,全國上下是十分悲痛的。毛主席曾十分痛苦地說:“我們搞錯了。”1974年,賀龍正式被“平反”,而在他病逝六週年之際,周恩來總理親自參與悼念,並且在賀龍的追悼會上連續鞠躬七次,並對賀龍的夫人薛明說:「我對不起他。」
但是,歷史總會給予英雄客觀、公正的評價,時至今日,人民仍懷念為祖國付出一生的紅軍元帥,懷念新中國體育事業的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