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華晨宇,你會想到什麼?
音樂鬼才?還是音樂天才?
當代歌王?還是華語樂壇頂流歌手?
是來自火星的純情大男孩?還是不被大眾理解的孤獨異類?
但不管是好的印象,還是壞的爭議,都是華晨宇的流量,也徹底證明了華晨宇作為一名歌手,在華語樂壇的頂流位置。
他的一舉一動,惹得粉絲爭相追捧,也引來眾多的爭議。
粉絲說:花花太努力了也太自我了,做的音樂都不被大眾理解,是孤獨的天才。
爭議說:華晨宇唱的什麼玩意,就這也能叫歌王?跳大神現場?還有能把張碧晨的事情先捋一捋好嗎。
不管是實驗性音樂的不被理解,還是關於私生活的爭議,最終這些都匯聚成了一個姓名:華晨宇。
甚至在現代的華語樂壇當中,華晨宇已經是和周傑倫一樣,是不能避開的名字。
尤其是在周傑倫陳奕迅林俊傑等老一輩音樂人,在創作精力和發行專輯的速度上,已經遠沒有年輕時來得快的時候。
華語樂壇的聽眾開始尋找下一個“周杰倫”,下一個“陳奕迅”。
恰逢華晨宇的出現,不管是演唱還是作曲編曲,都讓人感到了驚喜。
那時候,在聽眾的眼中,華晨宇是「下一個周杰倫」。
但隨著一首《無字歌》的出現,華晨宇的口碑就徹底兩極化了。
欣賞他的人,認為他是天才,具備音樂天賦,是鬼才,能夠從不一樣的角度去把玩音樂。
不欣賞他的人,則是認為這是個譁眾取寵的行為,真材實料沒多少,明星就愛玩這種華而不實的東西。
但是,從華晨宇的作品來看,不管是《煙火裡的塵埃》、《齊天》,還是《異類》、《我管你》亦或者是寫給抑鬱症患者的《好像愛這個世界啊》等等作品。
都能夠從中發現,這裡面充滿了「華晨宇」獨特的風格。
何謂華晨宇風格?
是典型的飆到缺氧的高音?是開局偏陰鬱低壓風的前奏?是歌唱時的淺吟低唱?
都有。
正是這些因素共同組成了一個獨特的華晨宇,使得他的每一首歌都充滿了濃鬱的「華晨宇風」。
即便是改編的歌曲《山海》、《雙節棍》、《我的滑板鞋》、《南屏晚鐘》等等。
這時候,華語樂壇的聽眾才發現,他不是“下一個周杰倫”,也不是“下一個陳奕迅”,而是唯一的“華晨宇”。
華晨宇的「華晨宇風」歌曲,大多數都有一個典型的特點,就是有足夠的爆發力、帶動力和表現力。
通俗而言,就是夠炸場。
做活動做晚會去KTV,不知道怎麼搞才能帶動場搞活氣氛?
來一首華晨宇的歌,基本上就能搞定了。
憑藉著獨特的“華晨宇風”,華晨宇在華語樂壇的地位,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在提升。
「華晨宇風」這個標籤,已經緊密地和華晨宇聯繫在了一起。
可以說這是他成功的主要因素,但到了今天,觀眾很難發現華晨宇標籤之外的一些因素。
事實上,這也是現在華語樂壇大多數歌手所需要面對的問題。
在事業上升期,獨特的音樂風格強烈的個人標籤,可以讓他們迅速脫穎而出讓聽眾記住自己。
但當事業來到了穩定期的時候,這種獨特的音樂風格和個人標籤,應不該突破?
走出自己的音樂舒適區,嘗試不一樣的音樂風格?
華晨宇一直標榜自己只做自己的音樂,所以在音樂上才有那麼強烈的個人標籤,但是從近幾年來看,華晨宇似乎也是有意想要突破自己的音樂風格。
所以,多了一些實驗性音樂。
當然這種實驗性音樂的風格,受眾自然不可能會很廣。
而基於華晨宇的流量,自然就導致華晨宇的這些音樂在口碑上會引發爭議。
有人說,在經歷了周傑倫孫燕姿的耳朵,是很難接受華晨宇的音樂。
因為周杰倫孫燕姿等上一輩音樂人的所處的時代盜版橫行,單靠音樂歌手是很難活下去的。
所以擺在她們面前的道路,就是透過音樂賺取熱度,然後再透過熱度換取代言或其他商業通告。
而透過其他活動賺的錢,再反哺給音樂,逼得上一輩的歌手,只能在歌曲的傳唱度上面下功夫。
而華晨宇這一代新生歌手,由於娛樂圈已經進入了流量時代,所以他們單靠粉絲們的買單,就已經足夠能讓他們活得十分滋潤。
所以,才給了他們更多的底氣和更大的空間去做一些自己想做的音樂,去嘗試一些不一樣的音樂風格。
究竟是走音樂風格的多樣化,還是走極致的個人風格化?
這是擺在華晨宇面前的選擇,同時也是擺在眾多華語樂壇歌手面前的選擇。
像鄧紫棋,大眾對她的印象就是“巨肺天后”,高音很強很穩,但似乎就只有飆高音了?
像週深,是“男相女聲”,是空靈之音,但似乎就只有這些了?
華語樂壇現在看似百花齊放,但實際上是風格和粉絲的百花齊放。
單單是通俗流行歌曲,就有古風、情歌、饒舌等等風格。
而每個喜好不同風格的粉絲,都能夠在如今的華語樂壇當中,找到自己喜歡的歌種和音樂。
但對於歌手而言,當個人風格走到頂端,走到瓶頸的時候,自己的風格又能夠去突破?
這是華晨宇要面對的問題,也是許多歌手要面對的問題,同時也是他們留給華語樂壇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