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姜文個人資料-極度自戀的男人

2024-05-18薑文

姜文,原名姜小軍,1963年1月5日出生於中國河北省唐山市。其父是軍人,母親職業不詳。

父母從小對姜文嚴格管教,但這個調皮好動的孩子卻在叛逆的道路上越走越遠,甚至經常氣的母親半夜起來就要收拾他一頓。

1973年,姜文跟著父親到了北京,進入了72中學習,並且認識了好友英達。兩人的友誼十分深厚,直到高考時,英達考上了北京大學,姜文卻落榜。

後來,英達建議姜文去參加中央戲劇學院的表演系考試,姜文為此好好準備了一番。據老師回憶:

當時考試的時候別的考生都在紛紛朗誦「幾回回夢裡回延安」時,姜文卻出乎意料地朗誦了一段契訶夫的《變色龍》,最後我們認可了這個有著大膽想法且活潑的學生。

最後姜文成功拿到了中央戲劇學院的錄取通知書,從而進入了這所中國表演界的最高殿堂學習。

在中央戲劇學院學習的這幾年,姜文一直是其中的佼佼者,老師們也都非常喜愛這位天賦異禀的學生。

他總是喜歡跟老師提問:「為什麼要這麼演?」教授們也直言這是個喜歡琢磨鑽研的學生。

也就是因為姜文如此喜歡刨根問底的學習習慣為其後來的成就做了鋪墊,他的表演才能和導演功底在此得到了突飛猛進的成長。

在快要畢業時,姜文收到了謝晉導演的信,想要邀請他演出自己電影《芙蓉鎮》中的秦書田一角。

看完信後姜文便動身前往了上海,最後他也並沒有讓導演失望,成功憑藉這一角色拿下了當時中國電影界所有的表演方面大獎。

同時,姜文的心態發生了變化,他曾經說:

「演戲這麼簡單都能拿獎,那我去拍電影不是要翻了個天?」

於是姜文一邊演戲,一邊開始籌備了自己的導演生涯。

1995年,姜文執導了他的處女作《陽光燦爛的日子》,其劇本改編自王朔的小說《動物兇猛》。

此片剛上映,就在電影界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奪得了中國年度票房冠軍。自此,姜文正式走上了自己的導演之路。

姜文曾經在面對採訪時被提問無數次的問題是:“你最喜歡國內哪個導演?”

而他的答案永遠都是出奇的一致:

「謝飛,謝晉,還有姜文。」

因此很多人都為姜文冠上了「最自戀的導演」這一名號。

但姜文的才華卻不會讓他的這個回答顯得生硬,正是因為他有如此的能力,所以才會說出這樣自戀的話語。但此後姜文拍攝的電影卻使他落入了一個小低谷。


2000年,姜文執導的第二部電影《鬼子來了》上映。

此片是姜文的封神之作,其中他以黑白的色調講述了一個極度壓抑的故事,將人們身上的那種奴性表現的淋漓盡致,也突出了敵人的殘忍無情。借用一句豆瓣評論來評價此片,那便是:

“對敵人的仁慈就是對自己的殘忍。”

後來,此片卻在未通過審查的情況下被姜文拿到了坎城國際影展參賽,並憑藉該片榮獲了評審團大獎。

但由於“違規參賽”,姜文受到了電影局“五年內不能擔任導演”的行政處罰。

自此,姜文的導演之路暫告一段。

在被禁拍的日子裡,姜文並沒有失去信心,反而還出演了《尋槍》、《天地英雄》、《綠茶》、《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大宅門》等優秀影片。

其中,《尋槍》的主題有些晦澀難懂,但大家可以去網上看深度解讀,然後你就會發現這部片子不僅僅只是陸川的處女作那麼簡單,其中還帶有濃厚的薑文風格。

或許在這段低潮裡,姜文也想藉他人之手來表達自己的不滿與壯志未酬。

2005年,姜文的禁拍期已過,他開始著手自己的第三部影片《太陽照常升起》,此片於2007年正式上映。

同時,此片被認為是姜文拍攝的「最難懂」的電影。

其以環形敘事結構的方式,講述了四段分別發生於1958年及1976年間,看似分散實又相連的故事,但由於其劇情有留白,保留有想像空間,所以多數觀眾都反映看不懂。

但這絲毫不影響該片被認為是藝術電影的藝術成分,其使用魔幻寫實主義的手法表達了姜文對於這個時代、這個社會以及對於自己人生觀的看法,晦澀難懂是真的,但其主題深刻也是真的。

姜文也曾在自己的自傳《騎驢子找馬》中寫道:

“如果把我的全部電影都看做是我的孩子,那我最寵愛的孩子應該是《太陽照常升起》”

以此就能看出姜文對這部作品的用心,這裡本人也強烈推薦大家再刷幾次,等到你可以完全理解此片之後,你就會感嘆這真的是一部神作。

然後就到了大家最津津樂道的《讓子彈飛》。該片是姜文所有電影裡名場面最多的一部,也是讓人記憶最深刻的一部,甚至有人建議把《讓子彈飛》拿去申遺。

為什麼這部電影會造成這麼大的迴響?這就是薑文天賦與敬業的體現。

其改編於馬識途的《夜譚十記》,用黑色幽默的形式講述了民國期間的一次「盜官」事件。其中主角張麻子就是姜文專門為自己量身訂做的角色,帶有濃厚的個人英雄主義色彩。

同時,《讓子彈飛》也是一部讓人難以定義、歸類的電影,因為姜文獨特的個性和創作才華,讓這部影片有著獨一無二的個性特質。

這意味著人們難以用既有類型片的常規去判定這部片子,因而對它的各種解讀五花八門、包羅萬象。

2014年,姜文執導的第五部作品《一步之遙》問世。

但該片的反響卻遠遠沒有姜文之前的作品那樣好評如潮,反而還有些觀眾認為此片已經證明《讓子彈飛》已經是姜文的巔峰了,姜文也快要江郎才盡了。

《一步之遙》除了配樂外其他方面幾乎一無是處。該片是一部愛情歌舞片,水準甚至不如電影《天台愛情》。 (電影製片人吳志碩評)

該片確實存在許多問題,例如故事斷裂,筆墨比例失調,看似沒啥大意思的場景,拍起來不厭其詳,而構成一個完整故事的關鍵情節、轉承、高潮等,又不給力,人物的情感走向交代得也缺乏合理性。 (福建日報評)

又是四年,姜文目前執導的最後一部電影《邪不壓正》上映,此片問世後,之前很多觀眾對姜文「江郎才盡」的言論也就不攻自破,因為此片又讓我們看到了來自姜文的才華和他的獨特電影風格。

其改編自張北海小說《俠隱》,講述了在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之前,北平城的“至暗時刻”,一個身負大恨的特工李天然,在國難之時滌蕩重重陰謀上演的一齣終極復仇記。

此片雖然沒有姜文的《讓子彈飛》那樣反應巨大,但還是為姜文的導演生涯增光添彩了一把。

從來沒有一個導演能夠從這樣一個角度把北平的屋頂意像揭示得這麼好,四合院的屋頂,在上面飛簷走壁,還要騎自行車,還要飛來飛去,這種充滿了北平的懷舊氣氛,特別好,令人震撼。尤其是體現了姜文導演想像力。 (北京大學藝術學院院長王一川評)

每一部薑文電影中間都有被傳媒誤解之後姜文真正的內心世界:很敏感,不一定是不自信,姜文用自己的電影抵抗這種現實,他在該片裡面不斷的找自己對於現實的理解。 (中國電影評論學會理事江小魚評)


自此,姜文的導演生涯便告一段落。

陳沖曾經評價姜文道:

姜文的故事永遠不滿足於告訴你一些司空見慣的、日常的事。國內很多觀眾的觀影習慣其實是靠電視劇培養起來的,還是期待你跟他講個故事。一旦這部電影不是專注於敘事,而是另一些更深更困難的東西,他們就不適應。

為什麼說他是中國的鬼才導演,因為真的「鬼才知道他在想什麼」。

我認為這就是姜文作為導演的真實寫照。他的作品可以晦澀,也可以很簡單,但他永遠不會告訴你他想要表達的是什麼東西,他的每一部電影都帶有強烈的個人思想,表達著他對世界的看法甚至是批判。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