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說我薑文什麼都不是,但唯獨不能說我是一個低俗的人。
姜文-一個在圈內被公認的最自戀的導演,在一個採訪中他被問到最欣賞的導演有哪些時,他的回答可以說是把囂張和自戀發揮到了極致。
他的答案是謝飛、謝晉以及他自己。
當然姜文本人也是有足夠的底氣和資本來支撐自己的回答,姜文可以說是為中國影史的發展做出了極大的貢獻。
《陽光燦爛的日子》《讓子彈飛》等多部電影讓姜文斬獲了國內外無數大獎,但很難想像能把電影拍得那麼露骨的薑文,竟然說自己骨子裡是自卑的。
原因又從何而來?
{還2}01
1963年1月5日,姜文出生在河北唐山,彼時的薑文還不叫這個名字。
很多人都知道薑文薑武是親兄弟倆,因為長得很像,兩個人常常還被誤認為是雙胞胎。但事實上,這兩個人不僅差了六歲,甚至還不是同一個父親。
姜文的媽媽高陽在生下薑文沒幾年後,就和姜文的生父離了婚。改嫁給了現任姜洪齊後,才改成了現在的名字。
在姜文六歲的時候姜文的弟弟姜武也出生了,至此姜文略有「悲慘」的童年生活就開始了。
在姜文十歲的時候,因為父親的關係,全家從唐山搬到了北京的軍隊大院。
因為父親是軍人的關係,所以不能常回家。所以教育姜文姜武兩兄弟的擔子就落在了姜文媽媽一個人身上。
姜文的媽媽在教育孩子這方面,稱得上是極其嚴格,對於姜文經常是一言不合就開始上手。因為在姜文媽媽眼裡,「把老大打好了,老二老三都不會錯。」
因此不管兄弟兩人誰犯了錯,立正挨打的那個人基本上都是姜文。
面對媽媽不公平地訓斥,姜文從來都是照單全收。即使有時候不知道自己錯在哪裡了,姜文覺得只要媽媽打他了,那一定就是他闖禍了。
在姜文媽媽這樣長期的打罵式教育下,姜文的內心開始變得自卑,他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做到什麼程度,才能讓媽媽覺得他是一個聽話的小孩。
但姜文這個人又是矛盾的,別看薑文名字裡帶著一個文字,但姜文卻不是一個省油的燈。
如果說姜文自卑是母親長期打壓造成的,那麼淘氣和張狂卻是姜文骨子裡與生俱來的,怎麼壓也壓制不住。
在軍區大院裡,姜文認識了自己能走上電影這條路的引路人-英達。
住在同一個軍區大院的兩個人,可以說是一見如故。一如姜文自己拍的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那般,天天在胡同里亂竄,做一些年少時覺得很酷的事。
對比起家風彪悍的薑文家裡,英達的家裡可以說是既文藝又顯赫。
英達的曾祖父曾經是維新變法的參與者之一,不僅創立了當時非常具有影響力的《大公報》,還一手建起了輔仁大學,對教育事業有極高的貢獻。
他的祖父和父親同樣也是成績斐然,祖父英千里在語言上有著極高的天賦。在過世以後,把自己的所有資產都捐給了教育事業。
他的父親英若誠在表演領域也有著極高的地位,同時在翻譯和戲劇的領域也有著不小的成就。
得益於英達的原因,英達的父親在帶著英達去看電影的時候,也會把薑文一併捎上。姜文和電影的緣分可能就這樣結下了。
而真正讓姜文和電影結緣的,還是因為英達的一句話。
{還2}02
上了高中之後,兩個人性格的差異就慢慢顯露了出來。英達開始逐漸穩重,為了考上大學開始努力閱讀。
而身為玩伴的薑文卻並沒被好學的英達給感染到,依舊玩得暢快淋漓。
直到兩個人高考結束後,英達的努力成果徹底刺激了貪玩的薑文。
高考過後,英達如願以償地考上了北京大學。而姜文則因為玩心太重,差點就成了一個「家裡蹲」。
但到底是從小玩到大的兄弟,眼見兄弟的大學夢破碎,講義氣的英達也給了自己的建議。
「要不要當演員得了。」
英達的這句話可謂是一語點醒夢中人。
聽取了英達建議後的薑文,開始著手報考中央戲劇學院。而英達也把兄弟之間的義氣發揮到了極致,找來自己的父親專門為姜文做考前培訓。
藝考那天,還是英達騎腳踏車送薑文去的考場。
而姜文也不負眾望,在經過英達父親的運動後,一次性過關,拿下中央戲劇學院的錄取通知書。
而當他把這個好消息第一時間通知給母親後,換來的卻是母親的毫不在意。母親的態度就像是一盆涼水,澆得姜文的心拔涼。
就這樣,年少的薑文帶著失望開始了自己的大學生活。然而進入了大學生活的薑文,依舊改不了貪玩的性格。
姜文所在的80級男生,個個都不是“省油的燈”,姜文更是出了名的惡作劇大王。
常常藉著學校裡的電話去「騷擾」他人,明明是中戲的學生,卻總是打電話到北京電影製片廠。
而安振江和馬精武就是那兩個被「騷擾」的倒楣蛋。
那時候的薑文模仿別人就已經相當有一套,他模仿著自己喜歡的男演員趙丹的聲音,在電話裡把馬精武唬得一愣一愣的,自始至終沒懷疑過。
不過惡作劇的次數多了,當姜文真的被同學告知有知名導演來找他演戲的時候,姜文的第一反應不是驚喜,而是懷疑,生怕是自己這群損友在給自己下套。
不論同學怎麼向他證明,姜文就是不信,還覺得自己聰明得不行。
然而到了宿舍後,「惡貫滿盈」的薑文也不可避免地亂了陣腳。原來同學告訴自己的都是真的,還真是有大導演在宿舍等著自己。
而這位大導演就是後來姜文最欣賞的三位導演的其中一個-謝晉。
見到了姜文本人後,謝晉也不拿腔捏調,直接表明了自己是來找他演自己的新電影《赤壁》的。
只可惜《赤壁》沒能拍成,兩個人的第一次合作只能就此作罷。
但謝晉卻一直惦記著這個有天賦的小孩,在姜文從中戲畢業後的第二年後,他接到了一封來自謝晉導演的手寫信。
信中表明自己要拍電影《芙蓉鎮》,想請姜文出演自己新電影的男主角,這可把薑文給感動得,把這封信看了許多遍,甚至還珍藏了起來。
然而讓謝晉沒想到的是,自己非常看好的薑文,差點毀了自己的這部電影。
{還2}03
1986年姜文以謝晉欽定的男主角演出電影《芙蓉鎮》,女主角則是已經家喻戶曉的劉曉慶。
當時的薑文只不過是個剛從中戲畢業沒多久的毛頭小子,但劉曉慶卻是出道多年的大前輩了。和這樣毫無演戲經驗的後輩合作,劉曉慶起初非常不滿意。
但誰能想到才不過拍了將近三個月的戲,劉曉慶不僅一改之前的態度,還和姜文走得越來越近,兩個人當時的緋聞可以說是轟動了整個娛樂圈。
只因為和姜文在一起的劉曉慶,在當時已經是有夫之婦,兩個人卻仍然不管不顧地走到了一起。
儘管這件事給電影還有演員本身都造成了不小的影響,但是對於姜文來說卻是一個大機會。
如果說演員姜文是兒時好友英達給的機緣,那麼導演姜文就是由劉曉慶一手造就的。
姜文自己說:「我當導演,大部分是因為別人的暗示和鼓勵。」
這話還真不假,在姜文還是演員的時候,就常常因為想要對劇本「指手畫腳」而和導演吵起來。
謝晉導演的《芙蓉鎮》也沒能逃過姜文的指點,因為不滿意原劇本的台詞,他就自己上手修改。
即使到了《大太監李蓮英》中,這個毛病也沒改掉。氣得導演跟他開玩笑說:「你導戲,我來給你演。」
而和劉曉慶在一起後,兩個人就奔向了法國,開啟了同居的日子。
也正是在這段期間,劉曉慶不斷鼓勵姜文去嘗試當導演。但姜文卻覺得要當導演,必須先學習別人的知識和經驗。
但劉曉慶卻認為,做一個導演才華才是重要的。就這樣姜文開始著手拍攝自己的第一部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
但拍攝電影可不是僅憑一腔孤勇就能拍成的,大量的資金才是能壘砌好一部電影的地基。
但姜文才出道演戲沒幾年,哪有那麼多資金去拍電影,劉曉慶只好把自己能動用的錢全都投資給了姜文的電影。
除此之外,她還求助身邊的親朋好友們,又是藉錢又是拉贊助的。這才成就了姜文的第一部電影,也開啟了姜文彪悍的電影人生。
而對於劉曉慶對於自己的付出與支持,姜文也從來沒有忘記。
2002年,劉曉慶的身份在一夜之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風光靚麗的明星變成了階下囚。
一時之間,從前巴不得圍繞在身邊的人卻一個也找不到。只有姜文願意伸出自己的援助之手,傾盡全力去幫助劉曉慶。
結語:
如今的薑文可說是中國電影史上不可或缺的存在,作為一個演員,姜文演技精湛得令人佩服;作為一個導演,姜文的才華也依舊高得令人望塵莫及。
就像圈內人評價的那樣,姜文生來就是電影人,他的成功讓姜文這個名字成了中國電影界一個獨特的標竿。